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西派性命雙修源流理法部(二)

第五章 

     西派要訣 涵虛真人初遇三豐仙師,次遇純陽道祖。彙文始、東華兩派之心傳,道成創立大江西派。自涵虛祖一傳而至吳天秩公,再傳而至汪師,其間不過五六十年。玄靜(徐海印)曰:予參汪師,首尾四年,蒙師一再傳授,知西派相承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餘返還口訣,火候細微,皆大定真空之緒餘也。考呂祖得鍾祖密傳後,在終南山結庵修煉,私心易之,臨爐三次不變。鍾祖曰: " 人心未死,火候不嚴故也。必再冥心,入於泰定可也。 " 又呂祖問曰: " 魂魄冥冥,至理甚深,何以全形? " 鍾祖答曰: " 慧發冥冥,泰定神寧。神既混合,豈不契真。金形玉質,本當精誠。大丹既成,身乃飛輕。 " 又曰 " 萬物芸芸,各歸其根。敷榮吐華,各傷其真。朝生夕損,物孰免乎?吾當內省焉。吾亦物也,於是探其本,集其靈,去有歸無,返於真空者,必先除其釁釁焉。夫灼以華藻,惑以鏗鏘。滋以膏梁,襲以芬苾。示以好惡,習以嫉媚。役以金玉,悅以爵祿。媚以語言,誣以機謀。斯十釁也,不能除焉,則違性失道矣。 " 呂祖雲: " 妙寶煉成非偶爾,真空了卻始超然。 " 斯皆大定真空之要旨也。三豐翁雲: " 更向上之事,乃金液還丹,情來歸性,直到真空地位,大用現前,龍女獻珠,金光發現,至此方為一得永得。 " 又雲: " 俺只待搬火煉真空,尋光破鴻濛。 " 又曰: " 了了真空色相滅,法相長存不落空。 " 又雲: " 運起周天三昧火,鍛煉真空返太無。 " 又雲: " 金丹煉就了真空,千年萬載身不動。 " 此真空一著之重要也。惟大定然後能到真空地位。到得真空,然後能契妙有。空有圓融,形神俱妙。故大定真空之妙旨,乃文史、東華兩派之肯綮,九還七返之玄要也。 大定真空之旨,固為大江西派之心傳。然稽諸往聖,實淵源于莊列。壺子之太沖漠朕,非真空乎?莊子之天門,入出而無見其形,非真空乎?又雲: " 泰宇定者,發乎天光。 " 又雲: " 太一通之,大定持之。無終無始,無幾無時。 " 非大定乎?至雲:得其環中以隨成,則不離寂定而現諸威儀,乃聖修之盛事也。

        西派大定真空之旨,近承呂張二祖之口傳,遠繼莊列二聖之心印,集文、華二派之大成。契我佛實相無相正法眼藏之性宗,可謂禪玄不二法門矣。

第六章 
       性命雙修總訣 
   第一節 
          性命雙修概念 所謂雙修,就是性命齊修。若先從性宮下手,或先從命宮下手,概有先後,就不可以雙修名之。茲複逐一分述之。 從性宮下手者,即是守印堂之法,通稱雙目守玄,或雙瞳抱一。蓋以印堂為玄關也。印堂即上丹田,現代一般氣功家亦均以此為玄關。但具體部位,各家亦有出入。如有指兩眉之心的,兩目之中的,或眉目之中的,也有說在兩眉之上的。總不出腦宮泥丸之左近。夫泥丸為藏神之宅,而眼又是神出入之門戶。意守泥丸,或雙目守玄,都是以神守神,以性煉性,以火焚火。若以雙修稱之,於理不通。故呂祖雲: "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千生難入聖。 " 若從命宮下手者,一般守於小腹部位,或煉腹式呼吸,或正或反,肚皮放大縮小,在於臍輪之下。小腹區通稱下丹田。所指部位,各家亦有不同。如有指臍下一寸三分的,一寸五分的,也有指臍之正中的。我認為心腎相隔懸遠,不易和同。意守下田,通稱水府求玄,雖可得健康長壽之目的,但火上水下,不易成概濟之功,亦不得以雙修稱之。故呂祖亦雲: " 達命宗,迷祖性,可比鑒形無寶鏡,壽同天地一愚夫,權握家財無主柄。
        那末心息相依之法,又如何可稱雙修的呢?蓋心即性也,亦即神也;息即命也,亦即氣也。心息相依,神氣自然合一,性命自然雙修,非即實際之雙修乎?況心之與息,近在目前,視之可見,聽之可聞可舐之能接,息息相關,須臾不離。故古人雲人人之性命在乎呼吸之間。 " 心息相依,就是神不離氣,氣不離神,綿綿不絕,刻刻相隨,久久不息,打成一片,真雙修之捷徑也。故呂祖亦曰: " 性命雙修玄又玄,海底洪波駕法船。生擒活捉蛟龍首,始知匠手不虛傳。 " (以上三段呂祖所雲俱出《敲爻歌》)

第二節 
          雙修推理 《陰符經》曰: " 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 。鍾呂門下,相傳如是,老師所示予者亦如是。萬世以下,玄宗所修亦莫不如是。故此二句,實為一貫相承之密旨,性命雙修之綱要也。何謂天人合發?身外火候運用,乃有作有為之自然也。云何為萬變定基?色身上一切證驗,乃無作老為之自然也。然不悟身外一著,只有人而無天,即難契天與人合發之妙矣。譬諸傀儡登場,只須撥動身外線捩,則傀儡之威儀動作,無不入妙。丹法亦然,一切火候,盡在身外虛空運用。因虛空是外玄關,為總持之門。而一切變化,一切法驗,則盡在色身上顯現,斯即性命雙修,天人合發之要妙也。 先師《三教一貫總說》曰: " 金丹大道,自起首煉己築基,以及進火退符,大小周天,逐節事條,逐節火候,逐節變化,盡屬身外虛空一著。倘有一毫意見,著在後天色身,即是差毫髮,不成丹。若身外一著了畢,則色身成童體矣。蓋此乃修法身,兼修色身,故曰性命雙修。再行真空煉形,則白日飛升矣。 " 妙哉!《陰符經》曰: " 宇宙在乎手,萬變生乎身。 " 能知身外一著,則知宇宙在乎手。既知宇宙在乎手,則自然知萬變生乎身矣。又何足為奇哉! 餘謂天人合發之妙鍵,端在能識身外一著。《西遊記》稱為 " 孫外公 " (即身外功之諧音,謂在身外下功也),老聖稱謂 " 無名天地之始 " 。故能在天地無名之始處下手,則先天而天弗違,超出天地又何難乎?以我身陰陽之心與息,歸併於虛空,而返于父母未生前,則身心與太虛冥合。太虛之真陽 , 不召而自來。真水真火,不期會而自會,一氣進退,不期運而自運也。性命水火既融,靈丹不期結而自結。此提綱執領之玄機,順乎天而應乎人之秘妙也。豈泥執後天色身,專在身記憶體想搬運,所可相比擬哉!故知天人合發者,兩重天地,四個陰陽,天與人簇合推動也。李虛庵所謂 " 踏破二重消息子,超凡入聖則如閑 " ,劉悟元所謂 " 怎識心傳真妙訣,鬼神莫測扭陰陽 " 也。蓋此中間顛倒顛之妙用,實非凡俗所能窺測者也。

第三節 

      雙修範疇 雙修範疇者,無非心之與息雙依於身外之虛空以歸併之而已矣。但因有身內身外之分,故又有彼我、自他、賓主等不同名稱以範疇之。 1 )自他彼我:雙修之道,自他不二,色空一如。至其極也,則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初下手時,必須體會身外虛空一著,將我心息安放在外面相依。依之既久,自然融化,與虛空合一。神氣能兩定於虛空,色身亦自然成空。內外兩空,此感彼應,自然先天一炁,來至我身,涉入交參矣。此即呂祖所謂口對口,竅對竅之妙。先天元陽,抱我法身,養我色身。色法兼養,性命雙修。此一刻功夫,真能奪一年之造化故也。此真空丹法,迥與旁門不同也。 三豐真人贈李圓陽詩雲: " 乾坤浩蕩琴三弄,氣息調和笛一枝。欲向陰陽修出世,須從陰陽外修之。 " 此直示心息相依,須安放在身外虛空中。依亦在身外,定亦在身外,方合天人合發之妙。所謂從陰陽外修,即密示身外虛空一著也。老聖所謂 " 無名天地之始 " 是也。丹書不肯明示,乃以彼處、他家、彼家等名詞代替。《悟真篇》云: " 認取他家不死方 " ,潛虛《金丹就正篇》云: " 先天之精積於我,先天之炁取於彼。 " 又云: " 予觀丹書萬卷,其言長生大藥,必得先天真乙之炁而成。問炁從何來?必曰彼處求之。夫吾人一身,獨無是炁,而須於彼處求之哉?丹訣隱秘,至不易懂。然若知身外虛空一著,則種種象言,無不迎刃而解。 " 蓋丹道者,由絕對之虛空,與對待之陰陽,和合而成。虛空為丹母,為太極;陰陽為心息,為神氣,為兩儀。會三歸一,則法身成就矣。 又虛空者,先天乾坤之象也。心息者,後天坎離之象也。以我心息放到外面虛空中去相依,使乾坤坎離交姤,兩重天地、四個陰陽簇攢在一起。依極而化,不出不入,無去無來,則是由兩儀而返太極。身心既混同於虛,則能與虛空同用,即由後天返到先天。換言之,乃以我之小天地,浸淫融洽於乾坤之大天地中,斯可以奪天地之造化,會三界於一身矣。又虛空者,他也、彼也;心息者,自也,我也。以我心息,放在外面虛空中去歸併,則自他不二,能固彼我一身邦國。先天一炁,不召而自來,不求而自至矣。 是故金丹之道,純系虛空中事業。從身外虛空中下手,在身外虛空中了手。古人所謂虛玄大道是也。 2 )賓主:呂祖法名純陽,號洞賓,是以法身為主,色身為賓也。洞為○象,即無極虛空之代號。此虛空一著,是純陽之主人,則我四大假合之色身,自然退居賓位,而稱賓翁。故《悟真篇》詩曰: " 饒他為主我為賓 " 也。然功夫一到大定,內外一如,色空無礙,自然賓主交參,自他不二。到不二地位,便可以入眾妙之門矣。張紫瓊曰: " 煉到形神冥合處,方知色相即真空 " 也。賓主涉入,即呂字之大小虛空歸併在一起而成象,則呂祖不稱賓翁而自稱回翁矣。此呂祖名號,默藏丹法之玄機也。以呂祖名號,說明主賓關係、自他關係,真是天造地設。 

第四節
   道德並重 孔子云: " 有道無德,道中之賊 " ,又云: " 苟無至德,至道不凝焉 " 。足見道之與德,必須相輔相成,不可偏廢。老子亦曰; "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 。可知德者,真道之柄也。是故性命必須雙修,道德必須並重。則丹道之進步,自能如虎添翼,時半而功倍矣。此一說也。但玄宗之十德,則別有所指,乃指上德言。《道德經》云: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 。能悟不德之德,自然無德生德,不失其德,此亦大修行人之一大要素也,故特先詳論之,此又一說也。 那麼,何謂玄宗之十德呢?《大洞經》云: " 十德初成基,同飛七覺元 " ,又云: " 太清八景觀,十德真文寶 " 。此謂眼耳鼻舌心意返乎元初,性真圓融,八識不生,氣和道立,文彩煊著,十德圓成。十德者,土數五,二五相合成圭,謂之十德。所謂定、和、靜、妙、常、明、樂、素、虛、柔是也。所謂定者,莊子曰: " 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 " ,又曰: " 大定持之 " ,又曰: " 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 。《大洞經》曰: " 大定全真 " 。玄宗泰定神寧,心自湛寂,一切動相,自然不生。到於不動地境界,是則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妙入希夷之鄉,契無為之化,獲得不可思議之功用矣。是謂定德。 所謂和者,玄教心息妙合,神氣和融,以人和而招致天和。先天已得,雪淨冰消,一團太和之氣,迴旋充塞,浸淫融洽,銷鑠群陰,大丹自成。故老子曰: " 知和曰常 " ,莊子曰: " 一上一下,以和為量 " ,《五廚經》曰: " 一氣和太和,得一道皆泰 " ,《大通經》曰: " 至靜不動,至和不遷 " ,《心印經》曰: " 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 。是謂成和之修,是名和德也。從後天說,和氣生財,和氣致祥。惟溫和柔順的人,平易可親,為人所喜。三國劉備所以能定鼎三分,即得人和之利也。 所謂淨者,玄教固以清淨寧一設化。《大洞經》曰: " 洞虛清和淨,華通引玄明 " 。由心息相依而澄心,方能六根清淨,進而致於六識六塵清淨,乃至十方虛空,無邊刹海,一時清淨。入此大清淨法門,獲無障礙自在解脫。故《大洞經》曰: " 九回鏡中清,乘景入四明 " ,《玄契》曰: " 洞微清淨,聖耳梵通。無障無礙,內外玄明。洞真清淨,應交自然。道通長存,十方皆現。如是背塵合覺,反染為淨。心淨土淨,依正旋轉。寂光真境,任運現前。謂之清淨光明藏。 " 以此自利利他,同脫苦海,同登道岸,最為超絕。故此淨德,最尊最勝。若無淨德,習染難除,妄想貪求,憂苦身心,無惡不作,難以超脫矣。 所謂明者,由本身清淨故。發生慧光,洞照十方,周遍無礙。《大洞經》曰: " 靈光八輝,萬神俱生 " ,又曰: " 流輝六曜,泯邈沈遷 " ,又曰: " 洞明光景中,帝一真玄經 " ,又曰: " 十華妙行仙,制魔生六明 " ,又曰: " 洞觀無礙空,元始通其明。驪珠現真形,內外洞照清。洞明清淨光,帝性大神通 " ,又曰 " 洞源與洞明,萬道由通生 " ,又曰: " 洞源清淨光,操持有其功 " ,又曰: " 洞微無窒礙,化極眾幽靈 " ,又曰: " 定和妙明覺,玄息自長生 " ,又曰: " 洞虛清和淨,華通引玄明 " 。《玉樞經》雲: " 泰定安則聖智全,聖智全則慧光生,慧光生則道為一 " 。老子曰: " 知常曰明 " 。莊子曰: " 莫若以明 " 。是則洞明寂照,無礙圓融。《楞嚴經》所謂 " 明極即如來 " 是也。是謂明德。 所謂妙者,虛空相通,依正交參,心境一如,入一際平等之源。性真圓融,無礙周遍。老聖稱謂眾妙之門。《養命經》曰: " 識無空法,洞觀無礙,入眾妙門,自然解悟 " 。學者初功,神識妙合,身心和融,即入眾妙門之前行也。故玄宗妙德,舉一切對待,圓融不二,色空無礙,身心交參,入普賢 " 法界帝網重重 " 之境。實非言思有作所能及也。是謂妙德。 所謂常者,老子稱為常德。《涅槃經》稱謂常住。老子曰: " 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 " 。又曰: "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 " 。《清靜經》曰: " 真常應物,真常得性 " 。又曰: "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 。此真常之性體,即是道源。契之者得法性身,常住不滅。故《楞嚴經》稱謂 " 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 。古之大覺金仙,皆圓證此心,入妙覺果海。性起無作,普現法身。涅槃四德,以常德居首,以此故也。能有此常德,則向外馳求之妄心盡滅,六根不為六賊所牽引而一念歸中矣。 所謂樂者,乃自覺聖智善樂,亦稱聖寂滅樂,亦稱天樂。莊子曰: " 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知天樂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 " 。此天和天樂,玄教所宗,洵屬優生學之要素也,是謂樂德。有此樂德者,則笑一笑,十年少之返還可冀。有此樂德者,則狡詐虛妄之心不得再生而得天常樂,與人同樂矣。 所謂素者,潔白無瑕,一塵不染,純粹不染之謂。指喻先天真體,本元自性說的。夫真而妙,不屬迷悟。莊子曰: " 純素之道,惟神自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倫 " 。故素也者,謂之無所與雜也。純也者,謂其不虧其神也。能體純素,謂之真人。見素抱樸,少思寡欲。夫一切紛華,皆有生以後事。本源自性,清淨恬淡,虛無寂寞,情識未起,更何有于欲習。故玄宗歸真複樸,乃與道合真。《莊子》曰: " 一而不變,靜之至矣。無所於忤,虛之至也。不與物交,淡之至也。無所於逆,粹之至也 " 。是謂素德。《大易》有素履之詞,白賁之象,均契玄宗見素養素之道也。既純素矣,則欲念不生,物累不起,爭奪心滅,更何殺盜淫妄之可有哉?見素養素之道,其可忽哉。 所謂虛者,遺形忘體,恬然若無,是謂身虛。絕念忘知,三際皆空,情忘識泯,謂之心虛。莊子曰: " 惟道集虛 " ,又曰: " 虛無恬憺,乃合天德 " ,又曰: " 休則虛,虛則實,實則倫矣。虛則靜,靜則動,動則得矣 " 。體以虛而運,心以虛而靈。故老聖曰: " 致虛極,守靜篤 " 。玄宗以虛為歸,亦猶佛氏以空為歸也。是謂虛德。 所謂柔者,沖和一氣,細微澤潤,薰蒸營衛,革故鼎新。大周之後,真空煉形,以有返無,身亦炁化。故老聖曰: "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 又曰: "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 又曰: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 又曰: " 天下柔弱莫過水,而攻堅強者,莫能勝之。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 又曰: " 守柔曰強。 " 玄宗炁化,變剛為柔,乃出死入生之要素。專氣致柔,則其長生久視也必矣。是謂柔德。 以上十德,總而為一,則為玄德。分而為十,各有優點。十德圓成,則不德自德,不道自道。有道自有德,有德自有道。故玄德立,玄道亦立矣。故道德必須並重,內外不可偏廢。故內功外果,身內身外,皆須執兩用中。斯不至天人道斷。性命雙修,形神俱妙矣。

第五節

    雙修戒學 道家戒學,散見諸書。大抵戒所以遮惡,所以攝心,不為惡習所染,以成清淨寧一之心德者也。一心修道,自然無惡。沖和所感,戾氣全消,是以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鷙鳥不搏,虎兕甲兵,無所肆其厄。是謂道共戒。共者兼有之義,修道乃善業中最優勝者,成和之德,戒亦隨成。是道外不必另立戒也。故稱道共戒。又惡業之造成,源于惡意,若夫息念雙忘,寂然不動,泰然大定,窈然無為,洞然太空,則善惡兩忘,念尚不起,何能再造現業。故一心靜定,戒德圓成。定外無戒,謂之定共戒。莊子曰: " 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 " 又曰: " 而熟視其狀貌,窅然空然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 " 光曜曰: " 至矣,其孰能至此乎? " 看他定得六根虛靜,渾如太虛,豈非定共戒之勝相乎?此二者,上乘之戒也。以身心清淨,道業隨成,一切戒律,無不圓滿也。 其次曰攝善法戒。老聖曰: "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 潛虛翁曰: " 彼之上善者,隨順方便,不爭險易,此其居之善地也。隨境而定,不爭靜躁,此其心之善淵也。平等行事,不爭彼此,此其與之善仁也。隨流得妙,不爭權實,此其言之善信也。澤潤萬物,不爭遠近,此其政之善治也。事善能,則能方能圓。動善時,則時行而時止。七者皆上善若水,利物不爭之事。惟不爭則人己兩忘,內外俱順,怨由何而至哉。 " 此七種善,攝身語意三業。待人接物,自行化他,乃至俯抑進退,動容周旋,靡不賅攝,悉以至善為歸。慈和之風既盛,眾生惡業潛消,悉歸清淨守一,玄德之化。故曰攝善法戒。 其次曰攝律儀戒。老聖曰: "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決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 " 以此七喻,乃老聖形容抱道之威儀也。莊子之贊道家律儀,則更有進矣。其言曰: " 屍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 " 又曰: "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自得也。若然者,登高而不懍,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能登於道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古之真人,不知說(讀作悅)生,不知惡死,其出不訴,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其顙頮(音恢,上聲,額寬大貌),淒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四通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 " 又曰: " 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緣而葆真,清而容物,物無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 " 此乃玄宗之律儀,如神龍之不可方物,故孔子有猶龍之歎也。 其次有攝眾生戒,純以大慈平等為宗。老聖曰: "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聖人之在天下,惵惵焉為天下渾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 又曰: " 是故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 又曰: " 聖人無不善,何棄之有。 " 是玄宗攝化眾生,有教無類,不棄闡提之明證也。 其次為遮戒,遮者制止之意。如孔子之戒色、戒鬥、戒得。佛氏戒色盜淫妄酒等類。老聖曰: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 又曰: "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 又曰: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 又曰: "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 又曰: " 見素抱樸,少思寡欲。 " 又曰: "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 此老氏之遮戒也。莊子曰: " 徹志之勃,觧心之繆,去德之累,達道之塞。富貴顯嚴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動色理氣意六者,繆心也。惡欲喜怒哀樂六者,累德也。去就取與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蕩胸中則正,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 " 此老莊之遮戒也。 明乎道共定共是根本戒,而隨順乎老莊攝善法戒,攝律儀戒,攝眾生戒與遮戒。則事理俱全,自他兼利,此即玄宗之戒學也。 第六節  雙修德戒之我見 以上二節,著重介紹了老莊之說十德與戒學的論述,實指上根利器而言。吾輩末學,還應根表並重,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俾免偏枯之弊。 關於德育,仍以文昌帝君之《功過格》為指導思想而日三省之。不以善少而不為,不以惡少而為之,時時行濟人利物之功,刻刻杜不良嗜樂之戒。務以福國利民,有功於四化建設為前提,從丹道鍛煉入手,使人體科學走在當代各種高層科學的最前列。 戒學方面,亦宜遮攝並重。從不見可欲到見欲不欲,從勉強戒除,到自然杜絕。當知色為戕命之府,而酒肉盜為殘性之源,巧言綺語,兩口惡舌,尤為罪惡之藪。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禍福性命系之。烏可忽哉。有不嚴而謹之,防意如城乎? 莊子《齊物》之說,佛家大慈平等,孔子有教無類。恩庇草木,澤及昆螟,聖人之主旨同也。既入丹道之門,自宜漸斷嗔貪癡愛之念,務宜大擴己饑己溺之心。以一己之成就,澤及萬類,功兼宇宙。所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則庶幾矣。 舉凡修證有成者,總因其有嚴謹之戒律和獨具之心行,是其能獲此高超功底之根源。道德重,可稱雙美。道之與德,豈可偏廢乎哉?此真吾輩引路之燈塔,照形之寶鑒也。可不勉而行之,仿而效之哉。 時代在前進,素質要提高。極廣大而盡精微,由博厚而到高明。行看龍子超原子,且悟三維入四維。至德之效,夫微之顯。道德之妙,有如此者。故湯之《盤銘》曰: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新新不已,則明德新民之能事畢矣。此餘率己之要,亦余於世之煉功者之厚望也。

第七節

     性命雙修原理 心,性也,人之神也。息,命也,人之氣也。離此兩者,則吾之性命,庶幾乎息矣。故神氣必須並重,性命必須雙修,其理蓋本乎此。 心息既為性命之源,故心息相依,是複性致命之學之根本也明矣。白玉蟾雲: " 以火煉藥而成丹,即以神馭氣而成道也。 " 以神馭氣,非即心息相依之義乎? 故心息相依,是以神馭氣之方法也,亦即降龍伏虎之手段也。而又必須到外面虛空中去相依何哉?蓋虛空是心息之源頭,是吾人心念起處,也是一呼一吸,真息之起動處。由此虛空真息,構通天地陰陽二氣之升降,形成天人合發,乾坤闔辟之機。心龍也,息虎也,心念漲落,呼吸起伏,如龍騰虎躍,息息無間,不離此虛空之寸徑。若不以此心息相依,降龍伏虎之真手段,則中央正位之玄珠,終不可得也。明乎此,則張紫陽所謂: " 虎躍龍騰波浪粗,中央正位產玄珠 " 之理得矣。 此虛空徑寸之地,莊子稱謂 " 環中 " ,伯陽、虛白稱謂 " 規中 " ,孔子稱謂 " 時中 " ,《十六心傳》稱 " 執中 " 。此中陰陽相須,天人相貫,內外相接,上下相通,天人內外,一呼一吸,無不在此權輿中立定根基,發生共鳴,呼吸一斷,闔辟之機即停,玄牝之門即閉矣。故不明此機者,則天人道斷,性命相離。人之元神元氣,能不隨呼吸之出入,日銷月損,而臻於消亡乎?此易明之理也。 故虛空之地,心息之源,真是吾人之心根命蒂也。蓋寸徑之外,則乾坤闔辟,天地之陰陽二氣,上徹九宵之上,而下徹九幽之下,行盡八極,遍乎六虛,無微不周,無處不到。徑寸之內,則貫通首足,上至頂而下至踵,無不以此人身之陰陽二氣為之貫攝,手足四肢,五臟六腑,九竅百骸,無不在此一氣牽動之中,此機一息,則百體俱殭矣。 多少丹道專家,高談其天人統體觀,天人合一觀。而不知合之統之之道,是有其言而無其行也。人身配天地之旨,固已明矣,而人身合天地之旨,實未明也。徑寸之中,天人交接之處也。天地之陰陽二氣,與人身之呼吸二氣,息息交流,絕不一息間斷。苟非達息念雙銷之人,則息斷即死,命非我有。故天人道斷,人之生命即宣告結束。故孔子曰: "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 我今如此明說,世人終於不信,則餘亦無可如之何矣。 況心依於息,神放虛空,則賓主之道立,內外二藥分,彼我之家成。故張紫陽雲: " 用將須分左右軍,饒他為主我為賓也。 " 此他與主,即指虛空而言,此我與賓,即指色身而言。又雲: " 離坎若還無戊己,雖含四象不成丹。只緣彼此懷真土,遂使金丹有返還。 " 夫離坎者,身內之乾坤也,戊己者,虛空寶地天人交接之所也。亦即先天無形之真土,是彼虛空與我之色身內外陰陽二氣共戀之地。故雲 " 彼此懷真土 " 也。《四百字銘》所謂 " 鉛汞歸真土,身心寂不動 " 是也。若于色身內修之,無論以上田或下田為玄關,彼此之說,賓主之道,終不能立也。 紫陽又雲: " 休施巧偽為功力,認取他家不死方。壺內旋添延命酒,鼎中收取返魂漿。 " 巧偽者指機心用事在色身虛偽之體上做工夫,指行通任通督之人說也。故可行而實不可行,非休不可。他家即虛空寶地,是真壺真鼎,內有先天真一之炁,真是延命之酒,返魂之漿,故能認取他家,才是真正不死之主。色身內之上下田,皆在色身之中,以他家稱之可乎?色身內何有延命之酒,返魂之漿哉。 此酒漿西人稱為乙太,印人稱為潑拉那,吾國稱為生命能。若非親到虛空中去領受,去體會,而死守於色身之中,豈易得哉。休施巧偽為功力之說,何其肯切,惜乎時人之不明也。紫陽又雲: " 內藥還同外藥,內通外亦須通。丹頭和合類相同,溫養兩般作用。 " 若不明虛空一著,試問今之丹道專家,內外二藥,將從何而分之。丹頭者,內外藥接頭之處也。無此虛空接頭之處,則先後二天同類之氣,又如何能構通之、和合之。非于此處溫之養之,又如何能起內外之兩般作用哉。 主、賓、內、外、彼、此,惟紫陽分之特清,真是一片婆心。再觀絕句雲: " 如來妙體遍河沙,萬象森羅無礙遮。會得圓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 " 夫虛空者如來之體也,亦圓通之真法眼也。如來者虛空之用也,亦即真法眼卷放自如之光輝也。神氣相抱,如去如來,去如不去,來如不來,不去而去,不來而來,來去無心,息息無間,是名如來。若心息相依,使神氣同定於虛空,便至如如不動,則如來之本體見矣。故此如來者,是佛性之根宗,亦佛性之真像也。惟此如來之體,萬物統體一性,人人各具一體,人天相通,息息無間,遍周沙界,萬象森羅,更無可隔礙可遮閉者。然要悟此妙體,得此妙體者,猶當會得此身外虛空內外圓通之法眼寶地,方能內通人身之欲界,中通虛空之色界,外通天地上下空明虛寂之無色界。依靜之極,三界之氣自然簇集於虛空之吾家。《陰符經》所謂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心。得明斯旨者,可以會通矣。故此虛空者,真是天人之統體,三界惟心之真心也。故悟此真心者,可以見性,是謂得道。可以放之彌六合,卷之退藏密,而卷放自如矣。非此真心,又安能內通吾身外通三界哉,讀者知音,著眼著眼!切不忽也。 悟此虛空法眼,外則乾坤交媾,由天地絪縕,萬物化醇,完九還之妙,得外藥之果;內則坎離交媾,周身酥軟麻木,關節通透,完七返之功,得內藥之效。外內相通,上下相應,天人統一之體,由是乎成,則中央正位之玄珠產矣。 明乎此,則一吸貫於頂,一呼降於踵,皆自然而然,不假人力,龍宮之水,能不為線捩之牽動,自然上升哉。自身之神氣,亦不會隨呼吸之氣而外泄矣。一闔貫乎乾,一辟徹乎坤,天地真陽之氣,能不為線捩之牽動,翕然來歸哉。天人和合,內外呼應,一線貫通,剛柔相結而不可解,真統攝天人之金針玉線也。 況神放虛空,色體成○之空象。色體既空,外來真陽便可源源攝入。神在虛空,便能得氣之涵養,日益壯大,色陰絕則法相成,真胎結矣。真胎結於虛空之中,故以玄關稱懸胎鼎者,其理原本於此。不明此虛空一著,則懸胎鼎之說,不能立矣。 虛空者,先天真土,心王生髮之地,故佛家稱之為地藏王、虛空藏,不明此者,玄關虛空藏之異名不能立矣。空中、真土之異名亦不能立矣。餘如:因呼吸起動於此,故稱呼吸之根,因呼吸之根實為歸根複命之所,故曰歸根竅、複命關之異名,亦因之而立矣。又此虛空適當人身天地之中,天人交接之中,乾坤二儀之中,且中央屬土色黃,所以規中、黃中、正位、空中、中黃、黃婆、黃庭、中虛、黃中通理等等之異名,亦因之而立矣。又如心息相依,神氣聚會於此,故稱神氣穴,心龍氣虎降伏於此,故稱龍虎穴。神氣氤氳混沌於此,故稱混沌竅。異名甚多,釋之不盡。總之一切玄關異名,莫不在性命雙修法理統攝之中,不能為此法理所統攝者,決非真玄關也。 是以各代真人,莫不以此涵義,為己之道號立名,如東派陸西星之稱潛虛,西派李西月之稱涵虛。余如伍沖虛、李虛庵、陳虛白,等等莫不以虛為之字者,無非都已悟此虛空一著之重要,依法身體而力行之耳。 玄關異名之立,真人字型大小之寄,莫不隱含天機,豈虛設哉。只是世間之人,先入為主,自命不凡,囿於成見,不加體會,不肯深究耳。
故心息玄關三者,性命雙修之統一體也。明此三位一體之理者,能體而行之,至誠無息,則三家相會結嬰兒矣。不明此三者貫攝之理,則天人道斷,人天路殊,猶如懸木求魚,性命猶不可終保,況結丹乎?再從目前來說,雖或各有所成,名揚一時,但古人所謂,仰箭射虛空,力盡終還墜之說,不能不引以為戒。 吾實不忍吾華之心源性海,執中貫一,守虛以靜之傳統絕學,為當代學者妙筆一揮而輕輕抹煞。為保持道源計,為振興中華計,為自利利他計,為福國兼天下計,故不惜綿薄,不惜辯機獲罪於人,不惜泄機獲罪於天,更不惜日夜之辛苦,反復剖釋之。讀者諸君,果能諒我乎哉。 第七章  性命雙修玄竅 第一節  玄關概念 玄者黑也,含有奧妙無窮深邃莫測之義。關者以橫木持門戶,有要會關塞之象,即機關之義。故玄關者,乃奧妙無窮深邃莫測之機關也。顧名思義,本不可執著色身以求。尹真人所謂 " 空洞無涯是玄竅,知而不守是工夫 " ,本已明露端倪。若執著色身上有形有象之穴位,即使有點空隙,終不能空洞無涯也。不是空洞無涯之地,又怎麼能奧妙無窮,深邃莫測呢?惟此虛空,不著邊際,始可稱謂空洞無涯也。所謂混沌包虛空,虛空包三界者,不僅說明混沌與虛空之聯繫,也說明混沌與三界之聯繫。非神入虛空,則不能混沌,混沌若非在虛空之中,就不可能包囊三界。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簡言之,內則人身,外則天地,四方上下 , 無不在包囊之中。此玄關、虛空、混沌與空洞無涯之所以聯繫在一起也。 況玄之字義,黑中有黃,原兼含天地之色,故《千字文》雲: "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 。虛空在天地之中,故深推之,則玄關者,即天地真中之玄妙機關也。虛空內含先天虛無真乙之氣,神入氣中,非即性命雙修之玄妙機關乎? 第二節  玄關之異名異位辨 時至今日,玄關本位,實鮮人知。三教聖人雖多著述,但均不肯明示,將真旨隱於象言譬喻之中。虛無虛空之重要,亦曾一再明示。但空無邊際,不知從何處摸索,故不得不從色身竅穴之空隙處求之。色身之外,自必少人問津。 究其主因,古仙以玄竅視為天寶,以天戒森嚴,不肯輕泄。傳必得人,得徒難,尋師尤難。因傳非其人,恐遭天譴。聞張紫陽因三傳非人,曾三遭天譴之說。所以各宗各派,真正傳人,均甚了了。今人既少真師真傳,自不免盲猜妄擬,指鹿為馬,著於形跡也。 玄關異名甚多,單據《性命圭旨?安神祖竅圖》所載,即有六十個之多。《圭旨》雲: " 前輩指為先天主人,萬象主宰,太極之蒂(上三異名,色身上穴位能當之乎?),混沌之根,至善之地,凝結之所,虛無之穀,造化之源,不二法門(說明此竅有獨無偶,非虛空何克當之),甚深法界,歸根竅,複命關,中黃宮,希夷府,總持門,極樂國,虛空藏,西南鄉(呼吸必由之地,心苗針對之所,呼吸通肺舌苗通心,一為西方庚辛金,一為南方丙丁火。若非外虛空,則西南鄉之名不能立矣),戊己門,真一處,黃婆舍,守一壇,淨土,西方(西方庚辛金,一味水鄉鉛,真息必由之路,非西方之義乎),黃中,正位,這個,神室,真土,黃庭,種種異名,難以悉舉。然此一竅在身中(為何不說身外而說身中,下文另有交代)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腎、非肝肺、非脾胃、非臍輪、非尾閭、非膀胱、非穀道、非兩腎中間一穴,非臍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關元氣海。然則果何處耶?純陽祖師曰: ' 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腎。窮取生身受氣初,莫怪天機都泄盡。 ' (人之初生,從何受氣,今之氣功專家,可曾一究乎?苟非受此處之一氣,果有能生之身乎?) " 李清庵雲: " 夫玄關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非印堂,非囪門,非肚臍,非膀胱,非兩腎,非腎前臍後,非兩腎中間。上至頂門,下至腳根,四大一身,才著一處便不是也。亦不可離了此身向外求之,所以至人只一中字示人,只此中字便是也(《中和集》) " 道純所說,本甚明瞭,先把色身上竅位非了,又說才著一處便不是,又不可遠離此身或著於此身,非明指身外虛空一著,天人交接之中乎?中者,天地之中也,天人之中也。輪廓分明,句句落實,本甚了了。那麼純陽祖師又為什麼說 " 窮取生身受氣初 " 呢?此示我人玄牝之門應向已生出此身之開始接受天地之氣處求之。純陽之言,更為明確。人之初生,臍帶剪斷,呼吸之氣,從虛空進入鼻口,構通天人消息,始有生命,不然便窒息而死,斷難活命。故虛空實為吾人呼吸起動之處,亦念頭起動之處也。苟無呼吸,生命尚無,何來念頭,故欲歸根複命,必求於生身受氣初之處也。 水簾洞洞府(鵲橋指喻舌,瀑布喻呼吸之出入息,呼吸出入平和,自然如祥雲瑞氣廻環,水簾洞指鼻孔外即人中外徑寸之地,由於虛懸鼻外空中,故稱虛無或懸胎鼎)。又是乾坤二卦交合之處,正合中央正位,天地真中之本旨。也合於天地人三才之天機原理,是三才竅名命所自來。從中醫定穴,揭開天地真中的面紗。因其是性命根源,天地之根,所以休克之人,按壓人中穴,能立即蘇醒,此立竿見影,空穀傳聲之效。是我人歸根複命,心根命蒂之有力證據。由此可知,若果神棲於此,長此相依,息念雙銷,能不逆轉造化,起死回生,長生久視乎哉。 人身配天地,人所共和。而人身合於乾坤卦象之理,知者則稀有其人。有以身心為乾坤的,首腹為乾坤的,亦有以心腎為乾坤的。又頭圓象天,足方象地,以首足為乾坤的。無如多是隔靴搔癢,與乾坤二卦之爻象,毫無關聯之處。故無從以定天地之中,稱謂乾坤理實不通。 我所講的人身配天地之理,不但有憑據,而且合於實象。即大天地以天地人為三才,小天地(即人身)以眼耳鼻三雙竅象坤卦,及口和二便三單竅象乾卦,人中介於乾坤二卦之間,亦合乎三才之理。不明此理者,玄關三才竅之異名不能立矣。 《脈望》雲: " 人之正中應在心腎之中,安得以口鼻之中為人中哉?蓋有說焉。因人中之上,為眼耳鼻三雙竅,均偶數,象   (坤)卦,坤地也。人中之下為口及二便三單竅,均奇數,象   (乾)卦,乾天也。地天合而為   (泰)卦,人中適在人身   (泰)卦之中,合於天地人三才之原理,故稱口鼻之中為 ' 人中 ' 也。 " (原意非原文)以上便是人中穴之來歷與證據,也是天地真中的恰切注腳和引線。不過如執著人中穴為中,仍然著在色身上,與天地真中有一間之隔,故猶似是而非。應在人中之外,口鼻之正中,即紫陽所謂應在身中處求之是也。《入藥鏡》雲: " 差毫髮,不成丹 " ,蓋即指此。究到實處,應到大小天地之正中,天人交接處,即人中外寸徑之虛空中求之是也。玄靜子稱謂鼻孔外虛空徑寸之地。李清庵中字之解雲: " 我設一喻,令爾易知,且如傀儡,手足舉動,百般趨蹌,非傀儡能動,是絲線抽動,雖是絲線上關棙,卻是弄傀儡的人牽動。咦!還識這個弄傀儡的人嗎?更休疑惑,我今直說汝等。傀儡比此一身,絲線比玄關,弄傀儡的人比主人公。一身手足舉動,非手足使動,是玄關使教手足動。雖是玄關使動,卻是主人翁使教玄關動。若認的這個動的關棙,又奚患不成仙乎。(《中和集》) " 玄靜子釋曰: " 傀儡比我等色身,抽傀儡之線棙,實即口鼻外呼吸闔辟之機。然卻不可著於形體,亦不可完全離開形體。乃先天而生,後天而接,鼻孔外寸徑之地,呼吸出入起動處是也。主人公即孫外公(諧音身外功),○象身外虛空一著也。(《天樂集》) " 清庵又曰: " 今人多指臍輪,或指頂門,或指印堂,或指兩腎中間,或指腎前臍後,以上皆是旁門。丹書雲: ' 玄關一竅,不在四維上下,不在內外偏旁,亦不在當中,四大五行不著處是也 ' 。(《中和集》) " 玄靜子曰: " 鼻孔外虛空寸徑之地,豈非四大五行不著處乎?此中有闔辟之機關,豈非玄牝之門乎? " 故知玄關者,虛無一竅也,先天而生,後天而接,順用之則凡,逆用之則仙,死戶生門,宗此一竅,玄宗最初凝神調息,即在此竅也。 再看《仙翁真言》中字之義之申述雲: " 一是丨,空是○,兩物並,陰陽全(神氣合一則陰陽全矣)。謂之中,實非焉(即在鼻孔外,不在人身上下之中,指明此中非人身上下之中)。上亦偏,下亦偏。妙莫妙,顛倒顛(因眼耳鼻三雙竅象坤卦在上,口及二便三單竅象乾卦,成為   (坤)上   (乾)下之象故雲)。男下女,地蓋天(乾道成男,坤道成婦,地上天下為地天泰。指出人身泰卦配象)。虎咆哮,龍伏眠(說明此中為藏龍臥虎之地,呼吸起動於此,故雲虎咆哮,意念歸伏於此,故雲龍伏眠。心息相依于此,自然龍降虎伏矣)。…… " 活脫脫畫出了天地真中的輪廓。丹訣所含之隱義,剖露無餘,真″中"字之絕妙注腳也。 近閱《,神仙通鑑》,從首章中看到五老中的黃老選擇以須彌山坳丹丘,並認為是尋真孔穴處 , 為懸胎之釜,很有啟發。鬚眉二字,非即胡鬚眼眉的形象化乎 ? 胡鬚眼眉之凹陷處,非即鼻孔外之虛空乎 ? 這和天地之中 , 或天門地戶之中等的講法是一樣的。丹鼎立定以後,四老通力合作丹便煉出來了。他不但指出玄關的坐處,煉丹的方法,也以講故事的形式,作了詳細的介紹,很有借鑒價值。 以上諸論,皆玄關點睛之言,茲再作《玄關直指圖》即《天人合發圖》或《心息相依圖》以印證之。 張紫陽亦雲: " 要須知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此竅者,非心、非腎、非口鼻、非脾胃、非穀道、非膀胱、非丹田、非泥丸。夫此一竅,亦無邊旁,更無內外,乃神氣之根,虛無之穀。在身中求之,不可求於他也。(虛空適當口鼻之正中,非身中乎?) " 各真所示,言異旨同,但都首先非去色身有形之竅,並明指丹田、泥丸之非。是無可非議的。 所可惜者,現下全國各地,丹道家雖很多,可于玄關一竅,玄牝之門,都莫不如盲人之摸象,各爭其是。有以印堂為玄關的,有以山根為門徑的,有以二眉之中、二眼之中、眉目之中、眉目之上為玄關的。有以臍輪為玄關的,也有以腎前臍後、兩腎中間、心臍中間為玄關的,也有以臍下一寸三分、一寸五分、三寸等為玄關的,並有以命門或兩腎之空隙處為玄關的等等。以上皆執色身有形穴位為玄關之例也。對照尹真人、李清庵、張紫陽諸師所論,則都在 " 皆非也 " 之例。
第三節  玄關直指 那麼,玄關究在何處?首先要究明吾人一身上下之中究在何處?其次還要研究一下,聖人只一 " " 字示人之理。 不過要究明真中位置,先得從醫學證明。醫學經絡穴位,以口鼻之中,定名為人中穴,稍加研究,便知大有深意。蓋此處不僅在於口鼻天門地戶之中,也是五行四象,任督二脈,四經百脈的輻輳聚會之地,又是五行四象、任督二脈、四經百脈的終點和起點,是一個空斷面,是真正與天地相接的大虛空。此中有獨無偶,虛懸一穴,為懸胎鼎名命所自來,故又稱四大五行不著處。其實一氣貫通,不著之處,自能無處不著也。此處前有瀑布,後有鵲橋,終日祥雲靄靄,瑞氣騰騰,真如《西遊記》所說的花果山水簾洞洞府(鵲橋指喻舌,瀑布喻呼吸之出入息,呼吸出入平和,自然如祥雲瑞氣廻環,水簾洞指鼻孔外即人中外徑寸之地,由於虛懸鼻外空中,故稱虛無或懸胎鼎)。又是乾坤二卦交合之處,正合中央正位,天地真中之本旨。也合於天地人三才之天機原理,是三才竅名命所自來。從中醫定穴,揭開天地真中的面紗。因其是性命根源,天地之根,所以休克之人,按壓人中穴,能立即蘇醒,此立竿見影,空穀傳聲之效。是我人歸根複命,心根命蒂之有力證據。由此可知,若果神棲於此,長此相依,息念雙銷,能不逆轉造化,起死回生,長生久視乎哉。 人身配天地,人所共和。而人身合於乾坤卦象之理,知者則稀有其人。有以身心為乾坤的,首腹為乾坤的,亦有以心腎為乾坤的。又頭圓象天,足方象地,以首足為乾坤的。無如多是隔靴搔癢,與乾坤二卦之爻象,毫無關聯之處。故無從以定天地之中,稱謂乾坤理實不通。 www.taoismcn.com我所講的人身配天地之理,不但有憑據,而且合於實象。即大天地以天地人為三才,小天地(即人身)以眼耳鼻三雙竅象坤卦,及口和二便三單竅象乾卦,人中介於乾坤二卦之間,亦合乎三才之理。不明此理者,玄關三才竅之異名不能立矣。 順用之則凡,身)以鼻三雙竅象坤卦眼耳,及口和二便三單竅象乾卦,人中介於乾坤二卦之間,亦合乎三才之理。不逆用之則仙,死戶生門,宗此一竅,玄宗最初凝神調息,即在此竅也。 再看《仙翁真言》中字之義之申述雲: " 一是丨,空是○,兩物並,陰陽全(神氣合一則陰陽全矣)。謂之中,實非焉(即在鼻孔外,不在人身上下之中,指明此中非人身上下之中)。上亦偏,下亦偏。妙莫妙,顛倒顛(因眼耳鼻三雙竅象坤卦在上,口及二便三單竅象乾卦,成為   (坤)上   (乾)下之象故雲)。男下女,地蓋天(乾道成男,坤道成婦,地上天下為地天泰。指出人身泰卦配象)。虎咆哮,龍伏眠(說明此中為藏龍臥虎之地,呼吸起動於此,故雲虎咆哮,意念歸伏於此,故雲龍伏眠。心息相依于此,自然龍降虎伏矣)。…… " 活脫脫畫出了天地真中的輪廓。丹訣所含之隱義,剖露無餘,真″中"字之絕妙注腳也。 近閱《,神仙通鑑》,從首章中看到五老中的黃老選擇以須彌山坳丹丘,並認為是尋真孔穴處 , 為懸胎之釜,很有啟發。鬚眉二字,非即胡鬚眼眉的形象化乎 ? 胡鬚眼眉之凹陷處,非即鼻孔外之虛空乎 ? 這和天地之中 , 或天門地戶之中等的講法是一樣的。丹鼎立定以後,四老通力合作丹便煉出來了。他不但指出玄關的坐處,煉丹的方法,也以講故事的形式,作了詳細的介紹,很有借鑒價值。 水簾洞洞府(鵲橋指喻舌,瀑布喻呼吸之出入息,呼吸出入平和,自然如祥雲瑞氣廻環,水簾洞指鼻孔外即人中外徑寸之地,由於虛懸鼻外空中,故稱虛無或懸胎鼎)。又是乾坤二卦交合之處,正合中央正位,天地真中之本旨。也合於天地人三才之天機原理,是三才竅名命所自來。從中醫定穴,揭開天地真中的面紗。因其是性命根源,天地之根,所以休克之人,按壓人中穴,能立即蘇醒,此立竿見影,空穀傳聲之效。是我人歸根複命,心根命蒂之有力證據。由此可知,若果神棲於此,長此相依,息念雙銷,能不逆轉造化,起死回生,長生久視乎哉。 人身配天地,人所共和。而人身合於乾坤卦象之理,知者則稀有其人。有以身心為乾坤的,首腹為乾坤的,亦有以心腎為乾坤的。又頭圓象天,足方象地,以首足為乾坤的。無如多是隔靴搔癢,與乾坤二卦之爻象,毫無關聯之處。故無從以定天地之中,稱謂乾坤理實不通。 我所講的人身配天地之理,不但有憑據,而且合於實象。即大天地以天地人為三才,小天地(即人明此理者,玄關三才竅之異名不能立矣。 《脈望》雲: " 人之正中應在心腎之中,安得以口鼻之中為人中哉?蓋有說焉。因人中之上,為眼耳鼻三雙竅,均偶數,象   (坤)卦,坤地也。人中之下為口及二便三單竅,均奇數,象   (乾)卦,乾天也。地天合而為   (泰)卦,人中適在人身   (泰)卦之中,合於天地人三才之原理,故稱口鼻之中為 ' 人中 ' 也。 " (原意非原文)以上便是人中穴之來歷與證據,也是天地真中的恰切注腳和引線。不過如執著人中穴為中,仍然著在色身上,與天地真中有一間之隔,故猶似是而非。應在人中之外,口鼻之正中,即紫陽所謂應在身中處求之是也。《入藥鏡》雲: " 差毫髮,不成丹 " ,蓋即指此。究到實處,應到大小天地之正中,天人交接處,即人中外寸徑之虛空中求之是也。玄靜子稱謂鼻孔外虛空徑寸之地。李清庵中字之解雲: " 我設一喻,令爾易知,且如傀儡,手足舉動,百般趨蹌,非傀儡能動,是絲線抽動,雖是絲線上關棙,卻是弄傀儡的人牽動。咦!還識這個弄傀儡的人嗎?更休疑惑,我今直說汝等。傀儡比此一身,絲線比玄關,弄傀儡的人比主人公。一身手足舉動,非手足使動,是玄關使教手足動。雖是玄關使動,卻是主人翁使教玄關動。若認的這個動的關棙,又奚患不成仙乎。(《中和集》) " 玄靜子釋曰: " 傀儡比我等色身,抽傀儡之線棙,實即口鼻外呼吸闔辟之機。然卻不可著於形體,亦不可完全離開形體。乃先天而生,後天而接,鼻孔外寸徑之地,呼吸出入起動處是也。主人公即孫外公(諧音身外功),○象身外虛空一著也。(《天樂集》) " 清庵又曰: " 今人多指臍輪,或指頂門,或指印堂,或指兩腎中間,或指腎前臍後,以上皆是旁門。丹書雲: ' 玄關一竅,不在四維上下,不在內外偏旁,亦不在當中,四大五行不著處是也 ' 。(《中和集》) " 玄靜子曰: " 鼻孔外虛空寸徑之地,豈非四大五行不著處乎?此中有闔辟之機關,豈非玄牝之門乎? " 故知玄關者,虛無一竅也,先天而生,後天而接,順用之則凡,逆用之則仙,死戶生門,宗此一竅,玄宗最初凝神調息,即在此竅也。 再看《仙翁真言》中字之義之申述雲: " 一是丨,空是○,兩物並,陰陽全(神氣合一則陰陽全矣)。謂之中,實非焉(即在鼻孔外,不在人身上下之中,指明此中非人身上下之中)。上亦偏,下亦偏。妙莫妙,顛倒顛(因眼耳鼻三雙竅象坤卦在上,口及二便三單竅象乾卦,成為   (坤)上   (乾)下之象故雲)。男下女,地蓋天(乾道成男,坤道成婦,地上天下為地天泰。指出人身泰卦配象)。虎咆哮,龍伏眠(說明此中為藏龍臥虎之地,呼吸起動於此,故雲虎咆哮,意念歸伏於此,故雲龍伏眠。心息相依于此,自然龍降虎伏矣)。…… "活脫脫畫出了天地真中的輪廓。丹訣所含之隱義,剖露無餘,真″中"字之絕妙注腳也。 近閱《,神仙通鑑》,從首章中看到五老中的黃老選擇以須彌山坳丹丘,並認為是尋真孔穴處 , 為懸胎之釜,很有啟發。鬚眉二字,非即胡鬚眼眉的形象化乎 ? 胡鬚眼眉之凹陷處,非即鼻孔外之虛空乎 ? 這和天地之中 , 或天門地戶之中等的講法是一樣的。丹鼎立定以後,四老通力合作丹便煉出來了。他不但指出玄關的坐處,煉丹的方法,也以講故事的形式,作了詳細的介紹,很有借鑒價值。《脈望》雲: " 人之正中應在心腎之中,安得以口鼻之中為人中哉?蓋有說焉。因人中之上,為眼耳鼻,乾天也。地天合而為   (泰)卦,人中適在人身   (泰)卦之中,合於天地人三才之原理,故稱口鼻之中為 ' 人中 ' 也。 " (原意非原文)以上便是人中穴之來歷與證據,也是天地真中的恰切注腳和引線。不過如執著人中穴為中,仍然著在色身上,與天地真中有一間之隔,故猶似是而非。應在人中之外,口鼻之正中,即紫陽所謂應在身中處求之是也。《入藥鏡》雲: " 差毫髮,不成丹 " ,蓋即指此。究到實處,應到大小天地之正中,天人交接處,即人中外寸徑之虛空中求之是也。玄靜子稱謂鼻孔外虛空徑寸之地。李清庵中字之解雲: " 我設一喻,令爾易知,且如傀儡,手足舉動,百般趨蹌,非傀儡能動,是絲線抽動,雖是絲線上關棙,卻是弄傀儡的人牽動。咦!還識這個弄傀儡的人嗎?更休疑惑,我今直說汝等。傀儡比此一身,絲線比玄關,弄傀儡的人比主人公。一身手足舉動,非手足使動,是玄關使教手足動。雖是玄關使動,卻是主人翁使教玄關動。若認的這個動的關棙,又奚患不成仙乎。(《中和集》) "玄靜子釋曰: " 傀儡比我等色身,抽傀儡之線棙,實即口鼻外呼吸闔辟之機。然卻不可著於形體,亦不可完全離開形體。乃先天而生,後天而接,鼻孔外寸徑之地,呼吸出入起動處是也。主人公即孫外公(諧音身外功),○象身外虛空一著也。(《天樂集》) " 清庵又曰: " 今人多指臍輪,或指頂門,或指印堂,或指兩腎中間,或指腎前臍後,以上皆是旁門。丹書雲: ' 玄關一竅,不在四維上下,不在內外偏旁,亦不在當中,四大五行不著處是也 ' 。(《中和集》) " 玄靜子曰: " 鼻孔外虛空寸徑之地,豈非四大五行不著處乎?此中有闔辟之機關,豈非玄牝之門乎? " 故知玄關者,虛無一竅也,先天而生,後天而接, 以上諸論,皆玄關點睛之言,茲再作《玄關直指圖》即《天人合發圖》或《心息相依圖》以印證之。 第五節  玄關直指圖粗解 首先,請把意守的部位搞清楚,請先看《玄關直指圖》,右邊的大圈代表人身,左邊的大圈代表天地,當中的小圈代表 " " " 人中 " ,所以人的正中恰好在天地與人身的交接處,是天地陰陽二氣與人身呼吸二氣的交換點。故張三豐說: " 執己又不是,離己也不是,誰知一點元陽,明明灑灑,在己身玄中高處,隱藏於不內不外之密處,內外一氣牽連,千古不傳之秘。然人身現成放著兩個真消息。(《玄譚全 集》) " 清楚地說明了這個地方。作丹的方法要陰陽顛倒用。所以人身的小天地就以 " 人中穴 " 為界。人中 穴以上是眼耳鼻三雙竅,八卦陰爻以(   )為代表,三個陰爻(   )就是   (坤 )卦,剛巧與眼耳鼻三個雙竅相符,他就是代表地,表示陰。人中下是口和大小二便三單竅,八卦陽爻以( )為代表,三個陽爻(   )就是乾(   )卦,剛巧與口及二便三個單竅相符,也就是代表天,表示陽。這就是人身配天地在八卦中的比象。由於人中適在人身天地之中,古人為了有別於人身各個部位之中界點,所以特地表明 " 天地之中是真中 " 也。若不搞清這個道理,天地這樣大,哪里尋得出一個中來。一般丹功的人,沒有得訣,不懂這個道理,所以找不到著落。即從人身來說,若以兩眼兩眉為標準的,就有印堂天目之中,若以全身上下的平衡或心臍上下之中界點為標準的,就有人身黃庭之中。然明眼人一看就會明白與 " 天地之中是真中 " 、與 " 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 " 之中不符。 其次還要說明一下,這個人之正中,不但要和人身天地之正中相符合,還要與人身之氣和天地之氣的臨界點相符合,即上面例中張三豐說的 " 內外一氣牽連,人身現成放著的二個真消息之中 " ,方不至再生偏叵。所以也不能執著在色身的 " 人中穴 " 上,正確位置,應在天門地戶的鼻口之中,人中之外,即人身呼吸與天地陰陽兩種氣機的交換點處。所以張三豐還說: " 是一身內外之造化,名通天竅、煉丹爐、躲生死路、生身處、父母未生前、五行不到處。 " 又說: " 誰能省悟人人有個通天竅,人人有一味長生不死藥,人人有個煉丹爐,人人有個上天梯,人人有個人不識。(《玄譚全集》) " 不然,此竅又如何能稱 " 通天竅 " 呢?玄牝者陰陽也。陰陽出入於此,故稱玄牝之門,或陰陽竅。天地之氣和人身呼吸之氣在此聚會,故稱四會田。天地人三才由此關聯在一起,所以又稱三才竅。此氣一通則人生,此氣一斷則人死,所以又叫生門死戶。等等不同名字,都是根據中字之落處及意義而來。 為了讓大家都懂,我在《玄牝三論》文中,就稱他為機器的閘刀開關。 " " 的閘刀一開,接通電源,機器就開始運作,空氣進入人身,人身就能舉動言笑。否則,機器如一塊臭銅爛鐵,不能動彈,人身如一具死屍,立即死亡。 黃帝說:從古老到現在,通天的地方,是人身活命的根本,這個根本就是陰陽二氣。他剛巧坐落在天和地(即乾坤二卦)的中間,這裏正是四方上下六方相合的中間,以這中間之氣為中點,外通天下九洲,內通人身九竅;內通人身五臟,外通十二節氣;人身的一切,都是與天相通的。 子思說:這個中是統天地下最大的根本,是人身生命的源泉,一口氣不來就是死屍了,還能說不是根本嗎?人身呼吸之氣平和了,天地的真氣就能滲透人體的周身百節,虛空的氣平和,天地也能得到安定的位置,萬物也因此得到他的培養而生長。 從以上兩個例子說明,中醫學和儒學都和道學一樣,明確表明中的位置。事實說明,中即道也,道即氣也。人兒離不開氣,魚兒離不開水,這總夠淺近了吧! 所以這小圖中的規中、黃庭、中五等;圈上的玄牝之門、混沌之鄉等;圈下的虛無之窟、靈山塔下等;也都是中的別名。為什麼又稱它是靈山塔下呢?這是釋氏在一首詩偈中所下的定義。詩說: "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自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須向靈山塔下修。 " 這就明白點穿,靈山就是玄關,在自心之頭,它的位置就在靈山塔的下面。全詩明白繪出了玄關的整個輪廓。此詩有兩處明指玄關的位置。第一處是 " 靈山只在自心頭 " ,自和心合在一起,便是一個息字,息者呼吸也,一呼一吸為一息,明指玄關只在呼吸起頭處。第二處是人人有個靈山塔,要到靈山塔下去修煉。這就得先找到靈山塔的位置,再找到靈山塔下就行。這個問題可從《達摩寶卷》中得到啟示。他說: " 眼是雙林樹,舌是鐵板橋,鼻是靈山塔。 " 人中外面,不是正巧在我們的鼻子下面嗎?既是呼吸起頭的地方,又在鼻子的靈山塔下面,豈非與道家的 " 天地之中是真中 " 不謀而合嗎? 上面的道理都懂了,就能明白中之外面是宇宙的大天地,中之裏面是人身的小天地,合起來就是兩重天地。中之外是天地升降陰陽,中之內是人身呼吸陰陽,合起來就是四個陰陽。天地陰陽為一個消息,人身呼吸也是一個消息,合起來就是兩重消息。所以呂祖說: " 兩重天地誰能配,四個陰陽我會排。(《指玄篇》) " 李道純說: " 踏破兩重消息子,超凡入聖則如閑。(《中和集》) " (見圖之左下角)李道純說: " 乾坤闔辟無休歇,離坎升沉有合離。我為孚菴明指出,念頭複處立丹基。(《中和集》) " (見圖右下角)便是說明呼吸出入陰陽升降的情況。 " 乾坤闔辟無休歇 " 者,天地陰陽二氣一開一合永遠不停止也。 " 離坎升沉有合離 " 者,人身呼吸二氣不停的浮沉升降有合有離也。從而形成一個 " " 以外的乾坤交, " " 以內的坎離交的局面。這樣四個陰陽的氣便結合在一起,謂之 " 四者混沌,徑入虛無 " 也。這樣也就同崔希範說的 " 先天氣,後天氣,得之者,常似醉。(《入藥鏡》) " 就像吃醉一樣,進入混沌的狀態了。所以要解透丹訣要義,必須先把此圖參透,才不會被旁門左道所惑。便有個功夫的入手途徑了。限於篇幅,今天就說到這裏,如還有不明白的地方,下次來信提出,以後再給你解釋。(按本節文字,系由作者答學生馬豔會問函整理而來,故有此說。)看了你的來信,很受感動,又如便寫了幾首詩在後面,既贈給你做個紀念,也供你做個參考。詩如下:
(一)詠竅妙(五言律詩二首) 其一   雖然為你寫,留贈後人看。天地真中處,靈山塔下邊。      天人相交接,呼吸往來連。不是通天處,怎稱生死關。 其二   豔麗一枝花,會得幾人家。馬牛通信息,雞免共生涯。      只是此呼吸,何曾分我他。神仙原不死,終日臥煙霞。 (二)功理與鞭策(七言律詩三首) 其一  (頂冠詩含 " 馬豔會真是菩提子 " )                        馬年春早馬蹄香,豔麗花開朵朵鮮。會得此中玄妙理,真無以處密多禪。      是非非是緣和業,菩薩薩菩坤與乾。提起疑情輕放下,子珠亮徹半邊天。 其二   馬家小子忒聰明,悟徹真中萬里尋。雲破便見海棠月,浪平猶聽海潮音。      不知呼吸通玄處,怎得陰陽頃刻擒。誰識通天竅一個。鐵鞋踏破許多人。 其三   世人妄想入雲城,誰識雲城只在身。一吸二呼霧露重,千生萬劫月華輕。      若能解悟神潛入,縱有冤愆劫不侵。歲月摧人常不老,總緣這個涅槃心。 (三)隨感(七言絕句詩三首) 其一   太歲初逢馬賢會,馳書萬里拜師來。不知師在自心內,莫向遠方尋佛台。 其二   低下頭來著意裁,不離不即是靈台。天人交接乾坤袋,多少英雄被葬埋。 其三   果知收攝有何難,放下心來便露顏。莫道三期龍華會,也終不出此靈山。 提問:你知道你自己身上的靈山寶塔嗎?    寶塔不是建築在靈山的頂峰上面嗎?    你還能不到自己的靈山塔下去尋自己的佛嗎?
第六節 玄關作用釋義 由於玄關的特殊位置,適當天人交接,不內不外,非近非遠之處,又是人身乾坤兩卦天地上下之正中。從而構成他的特殊作用和特殊異名。他輕巧地構通了天和人的資訊,使人體成為終日向外開放的巨系統。內而構通人體內外整個機能的資訊,外而構通天地宇宙萬國九洲天涯海角的資訊。故玄關者,如天之鬥柄,人之心根命蒂也。天人統體之樞紐也。亦天人二氣互相交流之交通要道也。天人道斷,吾人之生機立息矣。古人雲: " 天地其猶橐龠乎?指南針位理非誣。有為須向無為處,認得無皇萬象宗。 " 此天地之橐龠,人身之指南針位,即虛無心王所住之處,是萬象變化之宗祖。若非構通天人的虛空寶地,又安能當橐龠之名哉(橐龠為鼓風之構管,由此構管構通天人之消息)。即乾坤闔辟之名命,亦因此機關而定之也。 人身呼吸之出入,與天地陰陽之升降,無不與玄關息息相通,是名符其實的橐龠,故稱闔辟之機。惟此機能旋乾轉坤,抽坎填離,顛倒陰陽,由闔辟而能變通故也。李清庵解為 " 線棙 " ,理本一致,由是一線之關棙,上下構通,內外相接,人身呼吸陰陽之氣,與天地升降陰陽之氣聯成一體,打成一片。天地人三才之精華,盡集此焦點之中矣。故將心依息於此,能激起天人無窮之消息。是《陰符經》 " 天人合發,萬變定基,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 的惟一手段,由此一線之棙,接通人天內外一切資訊,故為煉功之基礎。 其效甚巨,其法易為!其理亦易明。譬如一滴之水,放入大海之中,可滲透大海每一角落,一呼之氣,散佈虛空,亦可散遍山河大地,每一空間,此皆事實易明之事。苟或能使吾人每個微細之呼吸單元,均能俱呼吸總體之機能,發揮其整體之作用,那麼整個宇宙世界,便可佈滿我人的資訊網、聯絡站,接收資訊,比無線電收音機還要快。不但可以聽到聲音,看清每一個人,每一角落的四周環境。古之煉功有成的人,能知天下一切事物,猶如掌上觀紋,蓋此理也。易所謂 "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 者,非此之謂乎?古人稱鼻口為天門地戶,蓋鼻通天陽,口通地陰,天玄地牝,二竅均有陰陽呼吸之出入,故口鼻之中是確立玄牝之門即玄關的有力根據。因鼻口離虛空至為切近,最易執著,故紫陽深揭之曰: " 玄牝之門世罕知,休將口鼻妄施為。 " 以免吾人 " 差毫髮,不成丹 " 之誤也。但 " 離了此身即不是,著了此身也是錯 " 的道理結合起來看,鼻口之中虛空寸徑之地是外玄關豈有錯哉。 蓋此處正是仙佛人鬼陰陽生死的十字路口,是仙佛人鬼陰陽生死的集散地。古人雲: " 十字街上原人渡,水火既濟煉真金。 " 我人一身上下都是陰氣,惟此形山之外,寸徑之地,暗隱陽精,可煉真金。而且人體之一身上下,所有竅穴,都是對待。惟此虛空一竅,有獨無偶,沒有對待。故稱不二法門。若有對待之竅位,則餘二即非真矣。 惟此一竅,為我人眼耳鼻口四象直接接觸之地,真是視之可見,聽之可聞,呼吸必由,舐之能接。是故心息相依,神定于此,自然四象和合,五氣朝元,不期然而然矣。究其原理,蓋目通肝而耳通腎,鼻能肺而口舌通心,人中通脾及意。故眼耳鼻舌意之外五行既歸中,而肝腎脾肺心之內五行自相應,而木金土水火之五氣自朝元矣。此皆順乎自然之理,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其驗自見之。 《莊子?應帝王篇》雲: "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 ' 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 ' 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 此段妙文,是混沌為吾人性命根源之絕妙揭示。人之有生,鑿破七竅,元神分注於眼耳鼻口而化為識神,從此神死心活,後天用事矣。倏忽之南北二帝,正是於吾人心息(即神氣)之妙喻,莊子集注以神速疾速解之,有用無體皆不全面。神氣二物,本甚速捷,可以倏忽達千萬裏之遙。只因心息相依,神氣相遇於混沌之所,混沌飲之以先天真乙之延命酒、返魂漿,故雲待之甚善也。此雖形象化之詞,實乃揭盡丹訣之妙。人之所以喪失靈明,實為七竅所累,若倏忽不為識陰所惑,置七竅而不用,則優遊於中央真土混沌氏之鄉,此中盡多佳餚美酒,先後二天之瓊漿玉液,可以任其醉飽。能不薰蒸和合重返混沌乎哉。 佛家對本竅之分析,亦同具旨趣。如海月禪師雲: " 六個門頭一處關,五門不必更遮攔。從他世事紛紛亂,堂上家藏鎮日安。 " 六個門頭者,是眼耳鼻舌心意之六根也,一處關者,同聚於虛空真一之所而關鎖之也。此為七竅未鑿前混沌之地。契雲: " 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 " 實皆欲杜此即鑿之七竅,而重返混沌之方法也。 總之,此虛空一竅,是吾人之生門死戶,生死根源,也是歸根複命返本返源的必由之路。張伯端在《金丹四百字敘》中說: " 能知此一竅,則冬至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在此矣,結胎在此矣,脫體亦在此矣。 " 足知吾人煉功從起手到了手,始終不離虛空,始終不離心息相依,其作用之巨大,還有何能與之相比擬呢?
第七節  玄關諸真集釋 玄關者,心息之門戶,故稱玄牝之門,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稱鼻祖,因玄關在鼻孔外虛空寸徑之地,故又稱祖竅。餘如土釜、內院、氣海、庚辛室、龍虎穴、丹元府、黃金室等,異名甚多,前亦述之,不復盡贅。總之皆指身外虛空一著,吾人生命接觸之處,即呼吸起動出入之處是也。鍾離翁雲: " 生我之門,死我之戶。 " 良有以也。本篇當廣引諸家之說以證之,俾有緣讀者,狐疑盡釋,不再執身內各處為玄關也。 《列子?天瑞篇》引黃帝書曰: "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 老子《道德經》亦載此章。是玄牝之名,黃帝倡之,老聖述之,歷代丹書祖之,其由來久矣。玄靜釋曰: " 玄,天也;牝,地也;門,虛也。上天下地,中間一虛,故知玄牝之門,即是虛無之穀。○象身外虛空一著也。為天地之大中極,故雲根。涵養穀神在此,調息養氣在此,火候運用亦在此。如鬥柄之運移,非此則周天無由斡旋也。 " 煉者能在虛空中心息相依,不著絲毫色身,若存而非存,若忘而非忘,相依既久,自然固結不解,融洽無間,斯即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之工夫。由凡息而轉為真息。煉者此際,如騰雲駕霧,周身八萬四千毛孔全開,天地真陽由毛孔透入,四肢百骸酥軟美快,難以名狀。故雲: " 後天呼吸起微風,運起真人呼吸功。 " 然不在身外虛空下手者,則凡息不住,決不能達歸根複命之境,而契天人合發之妙也。神息兩定在虛空中,即以元炁養元神。神得炁養,如魚得水,有如花木之沐雨露,而日益煥發,如燈明之得膏油,而光輝益熾。外而穀神,內而五臟,無不在一炁薰陶之中。如是日日撫之育之,培之養之,穀神焉得死乎?故紫陽《悟真篇》雲: " 要得穀神長不死,須得玄牝立根基。真金既返黃金室,一顆明珠永不離也。 " 《道德經》發明玄關,尚有數處。其一曰: "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玄關一竅也,乃乾坤合處,眾妙所自出,故雲眾妙之門,譚子又稱 " 灝氣之門 " ,其義一也。其二曰: "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 玄靜釋曰: " 天地猶玄牝也。天玄地牝,中間空洞無物○,如此之象也。豈非玄關乎?此句指體,下句表用。橐龠者,冶人鼓氣之物,天地之間,一氣流行,動靜屈伸,有類橐龠,在人為息。只因常人心與息不相依,橐龠鼓動,漫無節制,不能盡闔辟之妙。若知以神馭氣,神息相依,呼吸綿綿,則真息之橐龠,可召天和,可以養命,可以脫胎換骨,超凡入聖,豈丹道家之妙用乎? " 故老子曰: "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 。中即玄關也。因在乾坤二卦之間,故稱中。守者何?神守之,即神息兩依而不離也。儒家之致中和,釋氏之反息循空,皆是此一步工夫。蓋惟守中,乃能致和。蓋欲反息,使真氣之不外泄,必須循空。循者守也。守即中也,故循空與致中之義同,總不出守中之義也。 玄宗所謂中,即指乾坤合處而言。葛仙翁雲: " 乾坤合處乃真中 " 是也。其三曰: "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 連寫四中字,是又指玄關言也。恍惚杳冥,乃陰陽交媾之象。陰陽一交,造化自生,有象有物,有精有信,至是而中之玄關大彰矣。其四曰: "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 玄靜釋曰: " 大國者下流,乃是寓言,謂以男下女,以神入炁穴,而下交於息也。天下之交,直指玄關一竅。牝者虛靜之象,以虛以柔而下交於息也。相親相愛,神而不肯舍息,息而不肯舍神。神息和合,於是焉天地交泰,丹基可立矣。 " 李涵虛雲: " 蓋此竅當中,故曰天下之交。中有柔道,故曰天下之牝。言牝道而玄道亦在內,故曰玄牝。玄牝者,一乾一坤,一剛一柔也。不如是則神健氣健反相敵而反相離。故謂以男下女,以神下炁。顛倒相俱,陰陽相媾,斯神與氣會,而根基立焉。 " 《莊子》一書,雖不言玄牝。然所雲: " 樞得環中,乃托環以養中。 " 此二中字,即老子守中之中,《度人經》中理五炁之中,即指玄關一竅言也。 " 環中 " 兩字,形容甚妙。環無端也,環之中又空洞無物,豈非圓空,○之象乎?故 " 環中 " 之簡釋即 " 虛空 " 也。蔣錫昌說: " 環者乃門上下兩橫檻之洞,圓空如環,所以承受樞之旋轉者也。樞一得環中,便可旋轉自如,而應無窮。 " 道樞是沒有對待的,像門軸一樣,得虛空之環,便應變自如,如此比喻,何等恰切,把玄關體用和盤托出,妙無以加。 莊子以後,善談玄關者,當推魏伯陽之《參同契》矣。《契》曰: " 方圓徑寸,混而相扶,先天地生,巍巍尊高,旁有垣闕,狀似蓬壺。 " 可謂描寫盡致。海印子釋曰: " 方圓寸徑者,鼻孔外寸徑之地,一規之中,出入息之動機,寓乎此也。混而相扶者,混然無跡,而且有化機,先後二天之氣,在此交接也。先天地生者,未有天地已有此竅,○象,則玄竅不可執著色身以求可明矣。蓋色身之內,上至頂而下至踵,莫非後天物也。故鍾離權曰: ' 一身四大盡皆陰,問君何處是陽精。我今得遇明師指,得道神仙在只今。 ' 是則必求于無名天地之始,斯得之矣。巍之尊高者,極言其天然尊貴,不落功勳,不假雕琢,非凡物可比也。 ' 旁有垣闕,狀似蓬壺 ' 兩句,假天元神室比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然神息一依,內想不出,外想不入,無異牆垣宮闕之遮攔,故雲旁有垣闕也。 " 此無形之垣闕,比有形之垣闕,不知勝幾萬億倍,實非人力所可逾越者。古人畫地為牢,犯人猶不敢逾越,況道樞之環中,聖德巍巍,能透出物質時空之三維障礙,達陰陽合璧之效乎? " 狀似蓬壺 " 者,乃混沌之真境界也,實為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恍惚中見,無意中成,遇視則無,始謂之蓬壺也。況蓬壺為蓬萊仙島,壺中天地之縮稱。真是空中樓閣,形容形象,微妙之極。《契》又雲: " 上閉則稱有,下閉則稱無,金炁亦相須。 " 朱元育解雲: " 兩孔穴即坎離兩用之竅妙,所謂玄牝之門世莫知者也。 " 海印子雲: " 神氣妙合于黃中,有無涉入,陰陽混合,而返吾無始,斯即兩孔穴法之秘妙也。(《天樂集》) " 我認為兩孔穴者,去上下兩孔於不用而歸併於一穴也。即去其兩端用其中於民也。故上閉下閉者,即《悟真》所謂: " 有無自此長相入,未見如何想得成。 " 簡言之,亦不過一個心息相依,同定於虛而已矣。周子所謂 " 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 亦是也。實皆玄關虛中之直指也。
伯陽而後,善談玄關者,當推張紫陽。《金丹四百字序》雲: " 身中(非同身內,當注意)一竅,名曰玄牝。此竅者非心非腎、非口非鼻、非脾胃、非膀胱、非穀道、非丹田、非泥丸。能知此一竅,則冬至在此矣,藥物亦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亦在此矣,結胎亦在此矣,脫體亦在此矣。夫此一竅,亦無邊旁,更無內外(總是密示虛空一著,在於不內不外,不落色身,沒有邊旁的),乃神氣之根,虛無之穀(直接揭破)。在身中求之(中字寫得妙,身內身外都不是,只得雲中),不可求於他也(執自即非,執他亦錯,惟執中為宜也)。 " 《四百字》雲: " 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 " 釋:非凡竅者,不可向凡體上求,說明非有相有形之竅。乾坤共合成者,謂上乾下坤,中間空洞無物,亦明示此竅乃乾坤之中也。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者,說明此竅正是神氣聚會之所,離己日光坎戊月精光照之地。虛空寶地,內有先天真一之炁,水鄉鉛只此一味真藥,正是蘊藏於此。故有神氣穴之異名。四句皆平鋪直敍,句句直指。 葛仙翁雲: " 乾坤合處乃真中,中在虛無甚空寬。 " 羅公遠雲: " 一竅虛無天地中,纏綿秘密不通風。 " 乾坤共合之理揭露無遺。若以身心等為乾坤解之,豈不遮盡本來面目。蓋身外系乾坤,身內系坎離。既雲乾坤合成,則先天而成,不在身內明矣。此一說也。身內身外都有乾坤,呼吸出入,內外交流,亦可謂都有坎離,但都不能執著色身之乾坤耳。不然不稱虛無矣。名為神氣穴者,心息相依在此處也。神氣在此處歸根也。葛仙翁雲: " 簇將龍虎竅中藏 " 是也。內有坎離精者,依到大定,則藥物生玄竅,火候發陽爐。此謂神氣歸根,虛無之中,藥物自生。玄竅者,一而神也,藥物者,兩而化也。金丹妙用,在於坎離,坎離妙用,不出先天太極也。《悟真篇》雲: " 玄牝之門世罕知,休將口鼻妄施為。饒君吐納經多載,爭得金烏搦兔兒。 " 此又示人不可執著色身求玄關也。口鼻尚非其所,何況心腎中間,兩眉中間,及臍下一寸三分等處乎?總之一著色身,即落後天,即非玄關矣。 或問曰: " 玄關既是外面虛空一著,何以紫陽不雲身外求之,而雲身中求之乎? " 答曰: " 此竅雖在身外,而與口鼻至為切近,此一規之中,方寸之地,呼吸起處,介乎色身與虛空之間,乃人身之中極,神氣歸根之處,先後二天銜接之所,故雲身中耳。總之,此竅實不屬色身,而仍未與色身完全脫離關係。若執色身求之,固不可,若完全離卻亦不可,妙在不即不離之間。不即此身,不離此身,鼻孔外虛空之中,出入息起動之處,如傀儡之絲線,一身運動之總機關,即玄關之所在也。若雲身外求之,又恐邪徒借此移在女人身上,起種種邪行,如三峰采戰之流。古人不護己,說個中字,又曰乾坤合處。身中之說,由是而立也。 " 《禮記?中庸》曰: " 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 微矣微矣。紫陽《悟真篇》又雲: " 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元是藥王。 " 此生身處,亦即玄關之別名。或問: " 何謂生身處? " 答曰: " 鄭和陽真人雲: ' 我身自向虛中來,我身應向虛中去。來來去去在虛中,可於虛中種業樹。種得業樹根株深,枝條充塞去來路。 ' 此即示人以生身之處也。 " 試思,鼻外呼吸之動機一息,傀儡即倒,豈非生身之妙鍵乎?究而言之,虛空一竅,能生我,亦能死我,故古人稱謂生死門戶。鍾離翁雲: " 生我之門,死我之戶 " ,即指玄關言也。鍾祖又雲: " 欲識金丹端的處,未生身處下工夫。 " 張景和雲: " 若向未生前見得,明知必是大羅仙。 " 尹清和雲: " 欲識本來真面目,未生身處一輪明。 " 此皆直指生身之處為虛空一著也。故汪東亭先師雲: " 如得訣者,則在虛空中下手,即是性命雙修。若離虛空,別無路矣。 " 可謂泄盡天機。萬卷丹書,所不敢言也。 紫陽而後,善談玄關者,當推陳虛白之《規中指南》,其示玄關圖○○曰: " 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 " 又曰: " 夫玄牝,其白如綿,其連如環,縱廣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 " 並引《悟真詩》為證。按虛白此圖,直示心息相依之旨。兩圓圈相疊而成三,示心息歸併於虛空也。(亦先後天二氣交接於虛空之象也)又作玄牝說曰: " 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受氣以生,實為神府。三元所聚,更無分別。精神魂魄,會於此穴。乃金丹返還之根,神仙凝結聖胎之地也。 " 古人謂之太極之蒂,先天之柄,虛無之宗,混沌之根,太虛之穀,造化之源,歸根竅,複命關,帝一,神室,靈台,絳宮,皆一處也。然在身中(身中之義上已釋之)而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腎,非肝非肺,非脾非胃,非臍輪,非尾閭,非膀胱非穀道,非兩腎中間,非臍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關元氣海。然則何處?我的妙訣,名曰規中,一意不散,結成仙胎。《契》曰: " 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 " 此其處也。老子曰: "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 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兌之東,坎離水火交媾之鄉,人一身天地之正中。八脈九竅,經絡聯輳,虛閑一穴,空懸黍珠。不依形而立,惟體道以生。似有似無,若亡若存。無內無外,中有乾坤。黃中通理,正位居體。《書》曰: " 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 《度人經》曰: " 中理五炁,混合百神。 " 崔公謂之 " 貫尾閭,通泥丸。 " 純陽謂之 " 窮取生身受氣初。 " 平叔曰: " 勸君窮取生身處。 " 此元氣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故玉蟾又謂之 " 念頭起處 " 。修丹之士,不明此竅,則真息不住,神化無基。且此一竅,先天而生,後天而接。先後二氣,總為混沌。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恍恍惚惚,其中有物。精非常精也。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寧,人得之以靈。譚真人曰: " 得灝炁之門,所以歸其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韜其光。若蚌內守,若石中藏,所以為珠玉之房。 " 皆直指也。然此一竅,亦無邊傍,更無內外,若以體形色相求之,則又成大錯謬矣。故曰: " 不可執于無為,不可形於有作,不可泥於存想,不可著於持守。聖人法象,見於丹經。 " 或謂之 " 玄中高起,狀似蓬壺。關閉微密,神運其中。 " 或謂之 " 狀如雞子,黑白相扶。縱廣一寸,以為始初。彌曆十月,脫出其胞。 " 或謂之 " 其白如練,其連如環,方園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 " 此明示玄關之要,顯露造化之機。煉者不探其玄,不賾其奧。用工之時,便守之以為蓬壺,存之以為雞子,想之以為連環。模樣如此,形狀如此。執有為有,存想入妄,豈不大謬也。要知玄關一竅,玄牝之門,所示仿佛狀貌,乃神仙聊指造化之機耳。然其中體用權衡,本自不殊,如以乾坤法天地,坎離體日月,是也。《契》曰: " 混沌相交接,權輿樹根基,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 " 則神炁有所取,魂魄不致散亂。廻光返照便歸來,造次弗離常在此。詩曰: " 經營鄞鄂體虛無,便把元神裏面居。息往息來無間斷,聖胎成就合無初。 " 玄關之旨,備於斯矣。 以上陳虛白闡玄關之文本有千五百餘字,今僅錄其半,而大旨已明。篇中初列玄關異名,次示一身內外上至頂而下至尾閭,皆非玄關。所以破外道泥執色身之弊也。次揭規中二字,又形容中字之妙。曰 " 在乾下、坤上、兌東、震西 " ,是畫家烘雲托月之法,以南北東西四正之位,映出中間虛空一位。又謂不依形而立,惟體道以生。是又示虛空一著也。既不依形,則不在身內可知。道本虛空,玄關體道,則亦虛空無疑矣。末後一詩曰: " 經營鄞鄂體虛無(更直指虛空一著),便把元神裏面居(示凝神於虛,與息相諧合也)。息往息來無間斷(示神息相依,調之使純熟自然也),聖胎成就合元初(示神息交結而成胎,內外兩淨,體同虛空,是正歸根複命之時也)。 " 中間廣示玄關法象,乃取材於《參同契》,曰無邊傍,無內外,又依據《四百字序》。默示虛空一著也。虛白原文,末後廣示調息之旨。結雲: " 然此竅陽舒陰慘,本無正形。意到即開,開合有時。百日立基,養成炁母。虛室生白,自然見之。 " 昔黃帝三月內觀,蓋此道也。此示證位之玄關,前所云云,乃信位之玄關也。信位憑師指點,證位須自己親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煩指授矣。
陳虛白而後,善談玄關者,當推白紫清,李清庵,張三豐,李涵虛四家。清庵《中和集》內,有示命宗之玄關,與性宗之玄關。《性理歌》曰: " 兩儀肇判分三極,乾以直專坤辟翕。天地中間玄牝門,其動愈出靜愈入。 " 《煉虛歌》曰: " 無畫以前焉有卦,乾乾非上坤非下(指出泰卦形象)。中間一點至虛靈,八面玲瓏無縫罅。四邊固密剔渾淪,個是中虛玄牝門。若向不虛虛內用,自然闔辟應乾坤。玄牝門開功則極,神從此入從此出。出出入入複還虛,平地一聲春霹靂。 " 《抱一歌》曰: " 虛無之穀自透通,玄牝之門自開闢。一陽來複妙奚窮,四德運乾恒不息。 " 又《道德頌》曰: " 闔辟應乾坤,斯為玄牝門。自從無出入,三界獨稱尊。 " 又詩曰: " 穀神不死為玄牝,個是乾坤闔辟機。往往來來終不息,推推蕩蕩了無邊。白頭老子乘龍去,碧眼胡兒跨虎歸。試問收功何所證,周天匝地月光輝。 " 又曰: " 玄門牝戶不難知,收集身心向內推。會得兩儀推蕩理,便知一氣往來時。乾坤闔辟無休息,離坎升沉有合離。我為孚庵明指出,念頭複處立丹基。 " 又曰: " 真常之道果何難,只在如今日用間。一合乾坤知闔辟,二輪日月自迴圈。歸根自有歸根竅,複命寧無複命關。踏遍二重消息子,超凡越聖譬如閑。 " 又《原道歌》曰: " 玄流若也透玄關,躡景登真果不難。只是星兒孔竅子,迷人如隔萬重山。 " 又《全真活法》曰: " 煉氣在調爕,所謂調爕者,調和真息,爕理真元也。 " 老子雲: "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 其調爕之要乎?今人指口鼻為玄牝之門,非也。玄牝者,天地闔辟之機也。《易系》雲: " 闔戶為之坤,辟戶謂乾。一闔一辟謂變。 " 一闔一辟,即一動一靜,老子所謂用之不勤之義也。玄靜釋曰: " 清庵詩歌,大意要人體會身外虛空中呼吸闔辟之機,即在此處心息相依。直到神息凝合,息無出入,三界稱尊。性寂情空,超凡越聖,歸根複命之學,胥在於斯矣。 " 此玄學之正脈也。非身外之虛空,則無天地闔辟之機,不得以玄牝之門稱之,更何有踏遍人身與天地兩重呼吸陰陽消息之子哉。清庵妙詩妙喻,如甘露灑心,真使人讀之心悅誠服,餘味無窮。 李清庵又曰: " 汝但于二六時中,行住坐臥做工夫,向內求之,語默視聽,是爾甚麼?若身心靜定,方寸湛然,真機妙處,自然見之也。《易系》雲: ' 寂然不動(即玄關之體也),感而遂通(即玄關之用也)。 ' 時人若以有形著落處為玄關者,縱勤修苦志,事終不成。欲直指出來,恐汝信不及,亦用不得,須自見始得。 " 又曰: " 夫玄關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今之學者,多泥於形體,或雲眉間,或雲臍輪,或雲丹田,或雲首有九宮,中有玄關,或指產門為生身處,或指口鼻為玄牝,皆非也。但著在形體上都不是。亦不可離此一身,向外尋求。諸丹經皆不言正在何處者何也?難形筆舌,亦說不得。故曰玄關。所以聖人只書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為玄關明矣。所謂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維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 " 玄靜釋曰: " 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那是爾自己本來面目,此禪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頭不起處謂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乃三家所用之中也。 " 《易》曰: " 寂然不動(中之體也),感而遂通(中之用也)。 " 老子曰: " 致虛寂,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 " 《易》雲: " 複見其天地之心。 " 且複卦一陽生於五陰之下。陰者靜也,靜寂生動。只這動處,便是玄關也。但于二六時中,舉心動念處下工夫,玄關自然見也。以上均約性覺妙明為玄關,乃自性宗通,無為妙覺之至道也。學者須知,性命本屬不二。徹證性空本體者,十方世界現全身。了性而命在其中,是為頓悟頓修。若以調息凝神入手者,乃漸法也。漸法所用之玄關,約妙有之氣機而言。頓法所指玄關,均真空之性體而言。予考《道德經》原旨,穀神不死為玄牝,亦約真空性體言也。 三豐翁《打坐歌》曰: " 初打坐,學參禪,這個消息在玄關,秘秘綿綿調呼吸,一陰一陽鼎內煎。 " 《道要秘訣歌》雲: " 看玄關,調真息,知斯二要修行畢。以元神,入氣海,神炁交融默默時,便得一玄真主宰。將元炁,入黃庭,炁神和合昏昏際,又得一玄妙玄明。一玄妙,一玄竅,有欲觀竅無觀妙。兩者玄玄是要機,異名同出誰知道。看玄關,無他訣,先從竅內調真息。神恬氣靜極自然,妙自無生現太極。古仙翁,多半語,恐泄真機不妄舉,或言有定在中央,或雲無定自拎取。到如今,我盡言,此在有定無定間。有定曰竅無曰妙,老君所說玄又玄。 " 仙翁此二段,已將玄關調息妙諦,泄盡無遺。至雲此在有定無定間,更為圓極之語,非仙翁不能出此也。虛空一著,本無方所,東來亦是個虛,西去亦是這個虛。既無方處,則無定也。然人人鼻竅之外,一規之中,出入息之起動處,各具一玄關,則又是有定。豈非玄之又玄乎?《頌》曰: " 有定無定,非即非離,妙竅齊觀,空有雙顯。雖無色相,亦非斷滅。尋之不見,呼之即應。睹之無形,聽之有聲。如來之藏,眾妙之門。 " 三豐翁《一求玄關》詩曰: " 一孔玄關要路頭,非心非腎最深幽。膀胱谷道空勞索,脾胃泥丸莫漫搜。神氣根基常恍惚,虛無窟裏細探求。原來則在靈明處,養就還丹跨鶴遊。 " 《再求玄關詩》曰: " 傀儡當場會點頭,應知總是線來抽。抽他須是依人力,使我人抽又孰謀。願賴主公常月白,期教到處好風流。煉丹若要尋冬至,須向靈台靜裏求。 " 《總論玄關》詩曰: " 身即乾坤莫外求,虛靈一竅最深幽。二三自許同為侶,一四何妨與共儔。五土建中司發育,巽風起處定剛柔。自從識得還元妙,六六宮中春複秋。 " 按豐翁詩意,要人離卻色身,到虛無窟內求此玄關。巽風(息風也)起處定剛柔,即虛靈一竅之所在也。此即神炁歸根之基,返本還元之妙鍵也。人自破體以後,身中元陽,逐漸消散於虛空之中。故學者返還,亦必向虛空中追求,俾物歸原主。此豐翁所以教人虛無窟裏細探求也。又以色身喻傀儡,鼻孔外呼吸往來喻抽傀儡之線棙。身外虛空,喻抽牽之主公。此喻非常親切。我被人抽而不覺,良由呼吸機關,在人手中。故若抽動之機關一停,傀儡即倒矣。晝夜呼吸,不能自主,自幼至壯,自壯至老,自老至死,從未注意及此地。反之,若體會玄關闔辟之機,即在身外虛空中以神馭氣,心息相依,依極而化,神息二定,不出不入,無去無來,則主人在我而不在人,命蒂可固矣。故鍾祖雲 " 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惺惺幾個悟。夜半鐵漢自思量,長生不死由人做 " 也。 白紫清《玄關詩》曰: " 玄關者,求玄之關道,玄妙之機關也。有體有用,何謂體?寂然不動。何謂用?感而遂通。不動有時候,神炁交媾之初,絪絪縕縕,混混淪淪,是為一關。所謂四大五行不著處是也。神炁交媾之際,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是又一關。所謂無聲無臭,無內無外是也。乃至靜極生動,而用乃出焉。混混續續,兀兀騰騰,真炁從規中起,是又一關。所謂念頭起處為玄牝是也。念頭起處,醉而復蘇,有一個靈覺,當下覺悟,是又一關。所謂時至神知是也。此時以靈覺為用,如線抽傀儡,機動氣流,微微逼過尾閭,是又一關。所謂斡轉天罡運鬥柄,正此時也。沐浴卯門,又是一關,飛上泥丸,又一關,歸根複命,沐浴酉戶又一關。大休息,大清靜,空空忘忘,又至於靜又一關,玄關之體用如此,千經萬論,皆在此也。 " 按紫清此篇,全約工夫,以心息相依,至寂然不動,泰定境界為基。複從體起用,靜極生動,一陽來複之際。時至神知,妙用現前。急起巽風而運坤火,直至周天完畢,複歸大定。生出許多火候變化。如行路然,過此一關又一關,關門重重,須一一透過,方到大休息田地。此以玄關之歷程而言,亦可以窺火候變化之概略矣。 白紫清《玄關顯秘論》雲: " 一言半語便通玄,何用丹書千萬篇。人若不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羅天。 " (倘明執著色身之害,能離開色身形體,虛空便在眼前,煉成大羅天仙,誠易事耳。)若要煉形煉神,須識歸根複命。所以道: " 歸根自有歸根竅,複命還尋複命關。 " 若人知得實處,則歸根複命何難也。故曰: " 虛無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氣,一氣分陰陽,陰陽為天地,天地生萬物,則是造化之根也。 " (點明虛無即自然大道,能分合陰陽,為天地萬物造化之根也,非玄關乎?)此乃真一之氣,萬象之先,太虛太無,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之可量;浩浩蕩蕩,非涯岸之可測;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大包天地,小入毫芒;上無複色,下無複淵;一物圓成,千古顯露;不可得而名者,聖人以心契之,不獲已而名之曰道。以是知心即道也,故無心即與道合,有心即與道違。惟此 " " 之一字,包諸有而無餘,生萬物而不竭。天地雖大,能役有形,不能役無形。陰陽雖妙,能役有氣,不能役無氣。五行至精,能役有數,不能役無數。百念紛起,能役有識,不能役無識。(由是可知,苟不入此虛無之中,則萬化之基難定,又如何能化形為仙哉。惟此真無之地,斯可為玄關歟。)今修此理者,不若先煉形。煉形之妙,在乎凝神,神凝則氣聚,氣聚則丹成,丹成則形固,形固則神全。(寫明形神氣之辯證關係,而著落則在一 " " 字。惟此無字,把形神氣三者,緊緊的聯繫在一起。神如何凝,於無中凝之,氣如何聚,於無中聚之,形如何固,於無中固之。蓋惟無形之物,始能役有形有氣,而化有為無也。化有為無,則化形為仙可企。而無中之妙有生矣,能不形固而神全哉。)故譚真人雲: " 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 " 則此 " " 之一字,則是無物也。 " 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 " 其斯之謂乎!如能味此理,就於忘字上做工夫,可以入大道之淵微,奪自然之妙用,立丹基於頃刻,運造化於一身也。味此理者,味此玄關虛無之妙用之理也,由此而心息相依,至於心息相忘,忘形忘物,妙用生矣,能運造化於一身矣。苟非玄關之無為之貫攝,終不可能也。然此道視之寂寥而無所睹,聽之杳冥而無所聞,惟以心視之則有象,以心聽之則有聲。若學道之士,冥心凝神,致虛守靜,則虛室生白,信乎自然也。 以上白紫清《玄關顯秘論》之文,雖僅錄其三分之一,隨錄隨釋,舉一反三,而全旨亦明。玄關之旨,可謂無餘蘊矣。
紫清《修仙辯惑論》中述其師陳泥丸之語曰: " 但能凝神靜定,念中無念,工夫純粹,打成一片,終日嘿嘿,如雞抱卵,則神歸氣複,自然見玄關一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則是採取先天一炁,以為金丹之母。勤而行之,指日可與鍾呂並駕矣。 " 涵虛真人《道竅談?論玄關一竅》曰: " 玄關一竅,自虛無中生,不居五臟六腑,肢體間無論也。今以其名而言,此玄關為玄妙機關,故曰玄關。此竅為萬法歸一之地,有獨無對,故曰一竅。一言以蔽之曰:中是也。中在上下之中,亦不在上下之中,有死有活故也。何謂死,以黃庭炁穴丹田為之中,就是死的。何謂活,以凝神聚氣,現出此中,就是活的。以死的論,就叫做黃庭炁穴丹田,以活的論,乃稱玄關一竅,故曰:自虛無中生。真機直露,得者秘之。 " 玄靜曰: " 涵虛祖此說,開首二語,最為直截,既曰自虛無中生,則不在色身之內可知矣。下文重言,不居五臟六腑,四肢百脈。奈學者仍在色身內摸索,殊可笑也。萬法歸一之地,即是虛空一著,○如此之象。又曰有獨無對。蓋虛空既不屬陰陽,是絕待而非對待,此凝神聚氣現出此中者,心息在虛空中打成一片也。 " 涵虛祖《玄關再說》曰: " 玄關者,神氣交媾之靈光。初見玄關,明滅無定,初入玄關,惝惚無憑。以其神氣乍合,未能固結也。到得交抱純熟,死心不離,始識玄關之中,人我皆忘,鬼神莫測,混混沌沌,兀兀騰騰,此中玄妙,變化萬端,不可名狀,無怪其名之多也。各人所見不同,各因所見而字,各就所用而號。古仙師秘而不言,即有所諭,不過曰:非心非腎而已。吾謂其並非黃庭炁穴丹田也。今說破,識者秘之。 " 又《中字直指》曰: " 中者何?玄關是也。《參同契》曰: ' 運移不失中,浮游守規中。 ' 皆指此也。中境妙自養己凝神,入室還丹,以至脫胎神化,無不在是。故初入道者,即要識得這個中,乃有登進之路。在昔文始天尊問道於太上曰: ' 修身之要,載在何章? ' 太上曰: ' 在於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 ' 再考之《契》曰: ' 上閉則稱有,下閉則稱無。 ' 竅謂此上下二字,都在中字之裏潛藏。陰陽來往於其內,坎離升降於其中,合上下而入乎中矣。是故上者而下閉,管括微密。太虛之中,元氣獨運,故稱無。此亦觀妙之旨也。下者而上閉,則隱藏未見。然杳冥有精,其中有信,故稱有。此亦觀竅之旨也。上閉下閉,皆歸於玄牝之內,無欲有欲,盡存乎玄微之間。故玄關一竅,有稱為有無妙竅者,有稱為上下釜者,有稱為陰陽鼎者,有稱為神氣穴者,皆由此間,統於一中而已。 " 以上均揭心息和合於虛中,會三歸一,而顯玄關之妙用也。蓋玄關之本體為虛空,空中不空,一氣流行,故以心息相依,妙合於此中,則體用全,而返還之路通矣。體任先天,用在後天,體用合一,則天人合發,逆流而返,追二炁于黃道,有何難哉。 此上略揭其源流出處,及其體用差別。俾學者于丹書所說,略知眉目。有就信位上說,有就證位上說,有約命宗而說,有約性宗而說,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亦難一概論之。至若歷代祖師詠玄關之詩,則美不勝收,今亦略舉數十首,以廣見聞而彰道妙。兼亦附以己意,闡作者之旨趣,則玄關義蘊,更為明顯矣。 鍾離祖雲: " 道法三千六百門,門門各執一苗根。誰知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 " 純陽祖雲: " 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腎。窮取生身受氣初,莫怪天機都泄盡。 " 原鍾祖之意,旁門外道,無非在色身上作活計。惟此玄竅,不屬體形,而仍非與體形完全脫離關係,不即此身,不離此身,先後二天交接之所,天人合發之機,非一般外道所能知也。些子二字甚妙,此指虛空而言也。所謂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是也。呂祖之偈,直教人體會未生以前,受炁之初,元無一物。《契》所謂 " 審思未後,當慮其先。人所秉軀,體本一無 " 是也。故呂祖又有詩曰: " 大道端居太極先,本于父母未生前。 " 又曰: " 人少知吾大道真,真道須求未生先。 " 可以證焉。張景和雲: " 混元一竅是先天,內面虛無理自然。若向未生前見得,明知必是大羅仙。 " 此頌最妙,直教人體會未生前面目。先師祖《三教一貫》雲: " 學道步步離不得未生以前,離了未生以前,則先天真陽不能得。 " 又雲: " 必求之於未生以前,方是先天,方是雙修,此入門者要緊第一著也。總之不離身外虛空一著。能在身外下手,則玄牝之門通,而雙修之旨得矣。 " 劉處玄雲: " 一竅虛無玄牝門,調停節候要常溫。仙人鼎內無他藥,雜礦銷成百煉金。 " 趙緣督雲: " 虛無一竅正當中,無生無滅自無窮。昭昭靈靈相非相,杳杳冥冥空不空。 " 葛仙翁雲: " 乾坤合處乃真中,中在虛無甚空闊。簇將龍虎竅中藏,造化樞機歸掌握。 " 羅公遠雲: " 一竅虛無天地中,纏綿秘密不通風。恍惚杳冥無色象,真人現在寶林中。 " 司馬子微雲: " 虛無一竅號玄關,正在人身天地間。八萬四千分上下,九三六五列迴圈。大包法界混無跡,細入塵埃不見顏。這個名謂祖炁穴,黍米一粒正中懸。 " 以上諸詩,俱甚明瞭,既指明虛空為玄關,又直指天地之中才是真正之中。並指明簇龍虎,調節候等心息相依的工法,真人常在寶林之中,黍珠懸于正中之地,既形象化而實又不著形跡。世人硬以身心比乾坤,或心腎比天地者,果能于諸真之詩中,求得一點借鏡嗎?張紫陽之 " 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面 " 之直指,還能拉到色身上去嗎?司馬子微詩中,除說明 " 虛空一竅號玄關,正在人身天地中 " 之直指外,還標明 " 大包法界混無跡,細入塵埃不見顏 " 的體態。不容後人硬向色身牽扯餘地,真描虛空之能手也。 天來子雲: " 玄牝之門鎮日開,中間一竅混靈台。無關無鎖無人守,日月東西自往來。 " 朝元子雲: " 中嶽嵯峨日月齊,乾坤枝葉在靈溪。龜蛇往復雲雙段,風雨淋漓水一畦。爐裏君臣名子午,鼎中夫婦號東西。此中幸有留年藥,何得身心一向迷。 " 張洪濛雲: " 天地之根始玄牝,呼日吸月持把柄。隱顯俱空空不空,尋之不見呼之應。 " 王處一雲: " 穀神從此立天根,上聖張名玄牝門。點破世人生死穴,真仙於此定乾坤。 " 丁野鶴雲: " 三教一元這個圓,生在無為象帝先。悟得此中真妙理,始知大道祖根源。 " 馬丹陽雲: " 老氏金丹釋玄珠,圓明無欠亦無餘。死戶生門宗此竅,此竅猶能納太虛。 " 劉海蟾雲: " 涵谷關當天地中,往來日月自西東。試將寸管窺玄竅,虎踞龍盤氣象雄。 " 肖了真雲: " 老子明開眾妙門,一闔一辟應乾坤。果於罔無形處,有個長生不死根。 " 又雲: " 劈開玄牝露雙關,鍛煉工夫不等閒。學者要知端的處,直須北斗面南看。 " 又雲: " 小小壺中別有天,鐵牛耕地種金蓮。這般景象家家有,因甚時人不學仙。 " 又雲: " 雖然小小一壺中,上下乾坤法象同。若也知時能運用,金烏玉免自西東。 " 河上公曰: " 杳杳冥冥開眾妙,恍恍惚惚葆真竅。斂之潛藏一粒中,放之彌漫六合表。 " 高象先雲: " 真一之道何所雲,莫若先敲戊己門。戊己門中有真水,真水便是黃芽根。 " 劉海蟾雲: " 無底曰囊,有孔曰龠。中間一竅,無人摸著。 " 石杏林雲: " 一孔玄關竅,三關要路頭。忽然輕運動,神水自然流。 " 薛道光雲: " 玄真玄,牝真牝。玄牝都來共一竅,不在口鼻並心腎。 " 呂真人雲: " 子午長餐日月精,玄關門戶啟還扃。常如此,過平生。且把陰陽仔細烹。 " 陸西星雲: " 休將玄牝等閒論,要識生門與死戶。若解盜機兼逆運,頓超生死道常存。 " 尹真人雲: " 空洞無涯是玄竅,知而不守是工夫。 " 以上諸真耆宿詩頌,竅妙齊觀,義理兼明,皆可謂逕探虎窟者,如非強辯,當不可能更落方所,拉向色身之中而自欺欺人也。末後尹真人二句,尤為直截了當。初句標體,明示身外虛空一著。既曰空洞無涯,則凡色身之內,上下三田屬有涯者,皆非玄關明矣。次句揭用,謂凝神於虛,知息之出入,順其自然,略予照覺便休,斯即知而不守之真工夫也。自然心息和融,凡息由短而長,複由長而短,漸微漸定,以至屹然自住。則如一葉扁舟,截卻纜索,溶與中流,是謂入定,為之真息。一切丹法,均以此為基。莊子所謂 " 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 " 薛道光曰: " 井底泥蛇舞柘枝,窗間明月照梅李。夜來混沌攧落地,萬象森羅總不知。 " 陳沖素雲: " 當此之時,身心混然,亦不知神之為炁,炁之為神。似此造化,非存想,非作為,自然而然,亦不知其所以然也。
"

沒有留言:

清黃元吉養生靜功心法>.注釋者為邱陵

清黃元吉養生靜功心法>.注釋者為邱陵.供參考. 一、迴光返照 ( 原文 ) 孔德之容,即玄關竅也。 古云:一孔玄關竅,乾坤共合成,中藏神氣穴,名為坎離精。 又曰: “ 一孔玄關大道門,造鉛結丹此中存 ” 。 《契》曰: “ 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胥 ” 。 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