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胎息經》註釋

《胎息經》註釋


胎者胎其神,息者息其氣。 胎字是指神之泰定,不動不搖,不憂不懼,不思不想,如嬰孩之處母腹。 息字是指粗氣絕滅,外氣不行,氣既不行,自然百脈沖和,一片光明。 氣猶水也,神猶月也,月動由於水漾,神搖由於氣牽。 水澄則月明,氣定則神慧,神氣相抱,達於大定,而內丹自成,故曰“胎息”。

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

神猶人也,氣猶馬也,馬載人馳,猶之氣牽神動。 故欲神定自在,有如孕婦之懷胎者,舍降伏其氣,使氣能歸根蟄藏,莫由致也。 《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 朱子《調息銘》曰:“靜極而噓,如春沼魚,動極而吸,如百蟲蟄。春魚得氣而動,其動極微,寒蟲含氣而蟄,其蟄無朕。調息者,須似綿綿密密,幽幽微微,呼則百骸萬竅,氣隨以出,吸則百骸萬竅,氣隨以入”。 《攝生三要》曰:“初學調息,須想其氣,出從臍出,入從臍滅,調得極細。然後不用口鼻,但以臍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初閉氣一口,以臍呼吸,數之至八十一或一百二十,乃以口吐氣出之,當令極細,以鴻毛著於口鼻之上,吐氣而鴻毛不動為度。漸習轉增數之,久可至千.則老者更少,日還一日矣”。 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

舉凡生物,莫不有氣,而命即寓於氣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知覺、運動者,莫非氣之運用也。 無氣則不能動,自成死物矣。 凡蠢蠢者莫不含靈,靈者神也,而性即藏於神之內,無神以主,則有如木石,非死而何? 故知人身之所以生者,氣與神也。 惟是此氣與神,禀之於天,而又受天之陶鑄,《陰符經》所謂天地萬物之盜,及古哲雲,天與之,天復取之,失其氣,氣盡而死也,皆指此。

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氣。

此乃本經最要之訣。 蓋虛無者,即是致虛守靜,更立玄牝之法。 虛者虛其心,無者無其身,虛其心則神自清,無其身則氣自靜,能清能靜,神氣自養矣。 然此非一賦可幾者,必朝斯夕斯,動靜一如,方能有成。 故曰固守,言不可須臾相離,一刻怠忽也。

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

《素問·上古天真論》日:“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

此言神之與氣,是一非二。 無氣則神無依,無神則氣無主。 神既為主,故神動即有氣動,神不動,則氣亦不動,如影之隨形。 經雖明言神氣並舉,陰陽兩列,然修道之功,惟在陰陽合一,而固守虛無,即是致虛極,守靜篤,又為合一之手段也。

若欲長生,神氣相注。

神氣合一而定,即是此節之旨。 蓋神行氣行,氣行精敗,形因之衰矣。 惟神凝氣定,形隨以泰,自然長生。

張三豐《道言淺說》曰:“大凡打坐,須將神抱住氣,意繫住息,在丹田中,宛轉悠揚,聚而不散,則內臟之氣與外來之氣,交結於丹田。日充月盛,達乎四肢,流乎百脈,撞開夾脊雙關而上游於泥九,旋复降下繹宮而下丹田,神氣相守,息息相依,河車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築基之效,已得一半矣”。

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心不動念,無來無去,即是心定神凝之功。 豈特無來無去,直須絕對待,離二邊, 空三際,如如長住,住無所住方是。 心不動則氣不動,故繼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是氣無出入,息滅盡定,心氣不二矣。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胎息經》自始至終不離神、氣二字,有神有氣則相守,忘神誌氣則入虛,功夫由淺入深,而效驗則步步不同。 學者如能格守勿失,勤而行之,則柔氣功之道盡在是矣。

就《胎息經註釋》答讀者問

張義尚

1982年第3期《氣功》雜誌載拙作《胎息經註釋》一文,多年來不少人來信讚我註釋,比之《雲籠七簽》中葛洪所論和王文祿、幻真諸前輩所注超勝,但經中有些語句,尤其入手二句還不無疑義,希望我能更進一步地解釋。 其次,認為《氣功》所載非全豹,希望我能把原作全稿複印出來,分惠於同好。 回答如下:

《胎息經》是我國古代氣功文獻中的精品。 胎息二字,胎是聖胎,乃真神所結:息是真息;乃內外呼吸氣停(真息無息)所成。 只此二字,已明明指出神之與氣,互相對待,互為其根。 神屬陰,喻之為汞;氣屬陽,喻之為鉛,此是本身之陰陽。 神是性。 氣是命,性不離命,命不離性,二者是二是一,即是性命雙修。 故虛靖真君日:“神是性兮氣是命”。 曹文逸仙姑曰:“我為諸公說端的,命蒂從來是真息”。

經首二句,“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 話是兩句,事只一端。 前句言神(胎即是神之喻),後句言氣。 而神氣合修之主旨,專在“伏氣“二字,乃是修習之手段。 氣如何伏? 又專在“凝神”。 故虛靖真君說:“神不外馳氣自定”。 並且經中言神氣之重要, 有“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句;言神氣之互根,有“神行則氣行,神住則氣住”句;言修習之方法,有“固守虛無,以養神氣”和“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句。 虛是虛其身,無是無其氣;曰養則不是勉強造作,而是自然而然,兩者相注如水乳交融。 反反复复,都只是神氣二字,真可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也。

總上可知:“胎”是比喻心神能安住不動,也就是出生定力。 道家謂之為內丹或陰丹,須已擺脫了身外的呼吸和身內臟器功能,即一切氣化之氣的干擾方能形成。 到了那個境界,是為“伏氣”。 就是自然地不覺有內外呼吸之痕跡,而唯一神獨耀,故曰“胎從伏氣中結”。 在此聖胎凝結之同時,內外氣息亦自歸於寂滅,故曰“氣從有胎中息”。 古仙曰:“脈住氣停胎始結”,陳泥丸祖師曰:“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脈已息氣歸根,有一嬰兒在下田,與我形貌亦如然。”皆可為證。

還有必須知道的,玉蟾仙翁曰:“昔日遇師真口決,只是凝神入氣穴”。 氣穴,一般都指為臍下之下丹田。 實際上所謂氣穴,我得真師指授,乃是在靜定之中,真神與真氣相依相抱而合一;換句話說,即是以氣為穴而神凝之,所謂“神入氣中, 如在深穴之內”者是也。 善乎閔一得真人之言曰:“圓虛圓寂,圓清圓和,何內何外?何有何無?生生化化。一付如如,還返妙用,如斯如斯,成身內身,是名真吾”。 此種高級層次功夫的行持,是不拘行住坐臥,只要能祛除一切雜念妄想,不思過去未來,惟用現前一念,將全身放鬆,與整個宇宙太空法界融為一體,則氣自養。 如是熏習既久。 自見“靈光獨耀,迥脫根塵”矣。

總之,《胎息經》之所指示者,乃是直接從神氣人手,一而不是在後天幻軀上去糾纏。 這符合於老子“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之旨,亦符合於《譚子化書》“忘形以養氣”之訣,故在古代氣功中,乃是比較高級的層次,除了真正人元丹法乃依同類陰陽而修外,此則是本身陰陽亦通虛空陰陽之唯一可靠而無偏倚之大道,至簡至易,至聖至神者也。

至於拙作《胎息經註釋》之原稿,本名《胎息經箋疏》乃輯入了各門各派有關入門之語句作印證而成,將來如有必要,考慮修訂單行。 若就真實修持、真實受用而言,則正如白真人所云“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書千萬篇”! 若就最高境界而言,則“舉心便錯,動念即乖”! 總上所述,皆是葛藤,應早承領三百痛棒去!

沒有留言:

清黃元吉養生靜功心法>.注釋者為邱陵

清黃元吉養生靜功心法>.注釋者為邱陵.供參考. 一、迴光返照 ( 原文 ) 孔德之容,即玄關竅也。 古云:一孔玄關竅,乾坤共合成,中藏神氣穴,名為坎離精。 又曰: “ 一孔玄關大道門,造鉛結丹此中存 ” 。 《契》曰: “ 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胥 ” 。 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