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西派來源及丹法

大江西派典籍彙編

【第一章 大江西派的來龍去脈】

第一節 西派溯源
西派源於道派, 道派源遠流長, 一般以黃、老並稱,即以黃帝、老子為始祖, 尤以老子為舉世所公認。老子之下, 又分二派:其一、老傳陳希夷, 夷傳火龍真人,龍傳張三豐,豐傳沈萬三、邱元靖、 李 夫人、汪國通等,為文始派(又稱隱仙派) 。其二、老傳王玄甫(又名東華少陽), 甫傳鐘離權, 權傳呂岩(字洞賓, 號純陽, 通稱呂祖) 。

第二節 呂祖之下的流派
呂祖門下, 又分五派, 茲列簡表如下以明之。

第三節 西派各代傳承與傳略
一、 李涵虛初祖傳略
李涵虛(1806-1856), 四川嘉定府樂山縣人。原名李元植, 字平泉(又作平權、草荃), 後遇呂祖洞賓, 為之改名李西月, 字涵虛, 一字團陽,號長乙山人。又隱名白白子, 白白 先生, 圓嶠外史等。清、嘉慶丙寅年(1806) 八月初四 日生。生時, 母夢一道人, 懷抱金書一函入門。寤時真人即生矣。李涵虛伯仲季三人,位居第二。幼而穎悟, 少時從學于李嘉秀主講之九峰書院。弱冠(20歲) 之齡,得邑(縣) 庠生(舊學位名) 。年輕時善琴嗜酒, 恒陶醉於詩詞歌賦之中, 過著傳統士子式的生活。據說他24時曾遇呂祖 ,但當面不識,失之交臂。後患傷血症,奉母命到峨眉去養病,路遇 鄭撲山 先生。鄭是孫教鸞真人(1504-1612) 的高弟, 清、康熙(1662-1723) 時人。同居一寓,由其為之治病, 並告誡之說∶"金石草木,則可治標,治本則宜用自身妙藥,方能堅固。″李聞之,如大夢初醒,若有所覺,即稽首皈依。鄭即傳以入道秘修口訣。又囑曰:大劫將至,子宜速修救世,更有祖師上真為師。後遊曆峨眉山,在禪院中遇到呂祖洞賓及張三豐,密授丹道功訣。曾于洞天中潛修數載後,煉成金丹。三師複至,叮嚀速著書救世,遂創立大江西派,從遊者甚眾。
清、黃熔纂《樂山縣誌》有《李平權傳》曰:李平權,號涵虛,樂邑諸生也。住淩雲鄉之李家河。……時李嘉秀主講九峰書院,權為其門人。久之、嘉秀知其有異,轉師之。……臨終時與族人宴坐,聯句結雲:兒女英雄債,從今一筆勾。又作偈曰:清風明月,才知是我。吟畢、溘然而逝。清李道山《李涵虛真人傳》則雲:山于咸豐丙辰(1856)正月,至長乙山房,得瞻慈容,如三十許人。拜別後,師于本年 正月初八 日寅時升舉,異香滿室者七日。本日卯時,又現仙容於自流井(今四川自貢市內) 。飛升後,顯跡甚多,不能盡述。
李祖師著述甚豐,自著有:《道竅談》、《三車秘旨》、《九層煉心》、《後天串述》。注解有:《太上十三經注解》、《無根樹注解》(以上諸書, 陳毓照 先生輯名為《圓僑內篇》盡收入於《大江西派典笈彙編》之內)·另外尚有:《悟真參同雜解》、《河洛易象圖解》未見,恐已佚失。備考雲耳。又曾將呂祖年譜、聖跡、丹經、救世等書,刪訂成《海山奇遇;撰集張三豐著作.名曰《張三豐全集》。為保存呂祖和張三豐著作,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李祖門徒甚眾,有江西周道昌,福建李道山,吳天秩等。其餘尚有蜀人銀道源(張義尚曾師之),滬上劉振民,其輩份恐在吳天秩之後,俱體傳承不詳待查·
二、吳天秩傳略
吳天秩,陝西人,生平不詳。師事李涵虛,得西派丹法真傳。據徐仲堯《天樂集》記載,天秩師翁,往來漢皋,遇李祖涵虛于西安東嶽廟也。時李祖方隱于蔔筮,雜在測字隊中為人決庥咎。天秩師翁往來漢皋時,嘗住柯師伯懷經店內, 年餘不露圭角, 眾以為普通紙販商人而已。吳天秩傳西派功法于柯懷經, 汪東亭。
三、柯懷經傳略
柯懷經,湖北武昌人, 生平亦不詳, 號葆真山人。曾同汪東亭、柯載書、李雲嵐、周俊夫等人同師侍于吳天秩。其中惟柯懷經與汪東亭盡得其傳。著有《養性篇》。直接傳人有孫吉甫等。
四、汪東亭傳略
汪東亭(1838-1932),安徽省休寧縣鳳湖人。名汪啟濩,字東亭,號體真山人。幼習儒學,然嗜慕玄學道法,搜羅丹經子書,博覽經史道籍,初因未得高師秘訣,修煉無成。遂浪跡江湖,遍遊名山,覓訪名師十有二載。一日由匡廬經過,偶遇吳天秩師翁,睹其豐神灑脫,故請問玄旨,答曰:"子雖有仙緣,誠恐始勤而終怠。"繼以弟子禮事之,複詢丹訣,遂傳七返九還金液大丹法訣,及火候次序之妙。嗣後到武漢,又遇柯懷經,柯載書,李雲嵐,周俊夫等人組成"八人談道會",同參切究,頓悟全旨(據《休寧縣誌》《性命要旨》自序。後由弟子邀請,傳道滬上。據雲:曾得到李涵虛祖師親臨滬上授示修道秘要。
汪東亭師祖著作頗豐,自著有《性命要旨》、《三教一貫》、《金丹玄要》、《教外心法》等,(後三種均未找到,待繼續查集)。另輯有《道統大成》叢書四集,彙編元明以來的內丹主要著作,門徒甚多。其中較著者有魏堯、徐仲堯、蔡潛穀等。
五、魏堯傳略
魏堯,四川人,字則之,蓋取《論語》"唯天為大,唯堯則之。"之意。又號後覺道人。魏堯一生好道,精通三教經典。自雲:"獲聞妙蒂于真師",始抉破丹道秘機。魏堯所獲真師,亦即體真山人 汪東亭 先生。其在《一貫天機直講第一卷,三講》中雲:"吾師汪真人,"在《卷一、第四講》中又稱:"吾 師東亭 先生。"後又參以三教精華,證以身體力行,所獲頗豐。他曾在1924年12月22日(即甲子年冬至日)召集同道,在北京傳道講學,撥迷指悟,鉤沉發微,直至翌年 四月初八(公4月30日),共講課49次。其所講內容經浙江陳孟根據聽課筆記,整理編印成講義,名《一貫天機直講》,另外尚有陳孟記錄整理之《大道真傳》計五講。皆天機畢露,直泄西派真傳秘機,易懂易學,真可謂西派後學之指路明燈。
六、徐頌堯傳略
徐頌堯:清,民(具體年月不詳)時浙江人。法名海印子,號玄靜居士,又號玄靜子,海印山人,玄隱外史等。是近代著名道學家,名噪蘇、滬、杭一帶。
徐師伯畢業于清華大學,十九歲學道,民國初年,在上海遇到體真山人汪東亭,侍師精勤,獲西派丹法真傳。一生致力於道學研究,門徒逾千,被前道協會長 陳櫻甯 先生(1880-1969)譽為"西派高傑"。
徐師伯勤于著述,解放前曾在當時唯一的仙學刊物《物善半月刊》 (後改為《仙道月報》,自1933年至1941年間,曾公開發表多篇論文,如《大周與小周》、《大還與小還》……等。並將研究所得,撰、著《天樂集》20萬言。解放後閉門著書,將原版的《天樂集》,重加增刪,總計80卷,從原有的20萬言增到近百萬言,廣參博引,規模宏大。其中如《易學發微》、《汪師語錄》,師函匯抄、《玄祥合參》、《莊列闡真》等等,較原著超出四、五倍,蔚為大觀,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徐師伯學生眾多,其中為吾人所熟知的有陳宗濤、徐竹茂、施菊英、胡澄陽、徐建中……等,不能一一詳述。
七、蔡潛穀傳略
蔡潛谷,原名蔡學善,上海市人,清末民初出生(原籍及生卒年月不詳),因他為陳天樂等人現身說法時,已經歷三反,五反,文革等諸革新的驚風駭浪,加以為資產階級身份,與所見諸生,絕口不談身世,學道經過,雖略有宣洩,亦僅一鱗半爪並不全面。
蔡老年齡與徐海印上下不多,但因他在師兄弟中,從師時年紀最輕,僅十五歲,故汪師稱他為"童子軍",他頭載一頂紅麻雀垂的瓜兒帽,顯的更加稚氣十足,年輕可愛,得師所寵。汪師因為之取名海穀子,隱含海穀生春之意。後因其自己進修有悟,知"守黃庭養穀神"之真義,故又自改常用名為潛穀。
蔡老晚年,以上海園林(如人民公園,復興公園等)為其第二家庭。他家住浙江中路xxx號,原離人民公園與淮海公園都很近,故公園中茶室,是其會師講道之微妙場所,亦即為其韜光養晦之世外桃源也。
他之收教學生,亦反常規,除傳承口訣,保密如故外,而亦各個分別傳授,雖徒眾不少,但我所能認識的惟朱天真(俗名朱彩娟)一人,因與余 同時受業賜名故也。蔡師傳天樂口訣時,竟是在復興公園的大樹底下,當時天樂正在坐功,醒來忽見蔡師坐在身旁,經過一番質疑問難後,便蒙密傳樂真修口訣,"心息依虛"秘旨,為陳展開畢生修道的新畫面。
由於陳畜意建設丹道基地。1980年即遠來寧海,無法經常造訪,更不知其在何時已遷至普陀區皋蘭西路xxx弄xxx室隱居矣!創業既忙,疏隔又久,終亦不知其生於何年,死于何日也。但粗略估計,樂拜師之期在1970年之後,當時蔡老已過古稀之年,約近八十左右高齡,估計其仙逝當在1995年之後,則其總年齡當在九十餘歲到一百歲之間,可知矣。
八、陳天樂傳略
陳天樂,筆名鳴空,通用名陳毓照,童年名陳映宗字先盛,上海市人,祖籍浙江寧海,(生於1926年1月11日)他在1947年浙江三師畢業後,曾任小學校長二年,小學校總務主任(兼教學)一年。後因未婚妻章妙英父母之召去滬(上海)落戶,棄教轉工。
其父母均信佛,祖父伯父,亦信佛習儒,故有書香門第之稱。天樂一生好道,兼重三教,至滬從工後,因繼續多病故,曾拜當時之有名高僧虛雲長老,丹道名流楊中一、唐宗堯、何洗清、蔡潛谷等為師。
蔡老為西道體真山人汪東亭之高徒。天樂在復興公園大樹底下打坐時,不期蔡老惠然下顧,質疑學道經過後,秘傳"心息依虛密訣。此後又曾與朱天真(彩娟)一起登門造訪,蒙同時賜名為陳天樂,朱天真。"
陳於1980年退休,此前曾一度蒙冤入獄,定性為反革命,判刑五年。在獄中不久,由病致殘,下身嚴重癱瘓,1979底獲保外就醫,1980一月平反後,補償全部在押期間工資,未幾,即辦理退休手續,經其一心煉功,推拿服藥,內外藥三管齊下,獲心息依虛先天一炁的薰陶,僅半年多時間,即恢復健康,並超過自身童年,發揮其健步如飛的功能,真奇績也。
陳退休後,便購了浙寧原籍,山水妙鳳山下之趙家嶺蠶房為基地,裝修了六幢平房,興建了五幢三層樓房,作為治病,教功的棲身養老之所,親沐世外桃源,柿桔成林,梅竹為友的閒情怡志生活。
他曾申報註冊並自任為中國東方無派氣功研究院院長和法人代表(今後擬改名"大江西派丹道研究院"),一改過去歷代單傳獨授隱秘方法,變為公開秘訣,大鳴大放,普世傳授的新風。故曾一再草擬規劃,將開發為三院(丹道院、福利院、特醫康復院),一校 (幼、初、中、高、大,國、英、數、氣、武、體、美、音課目齊全的一體化學府),與旅遊中心。以成其丹道的隱煉中心。
著作有《無派(即西派)功訣洩密》全編和簡編,《無派功理功法集萃篇》,《選譯《參同》、《悟真》闡無理》《從張紫陽著作探南宗丹法》、《宇宙訊息傳感錄》、《天樂子鳴空詩草》等。並將搜集西派歷代師承著作,如《園嶠內篇》、《體真山人語錄》、《天樂集》、《一貫天機直講》……等多種書籍,包括其本人現有各種著作,以《大江西派典集彙編》出版面世。以成其公開秘訣。普行天下的心聲。
天樂之主要檔案已進入《世界名人錄》、《世界名人錄新世紀卷》、《中國氣功全書》、《二十一世紀人材庫》、《中國氣功功法薈萃》、《中國專家名人詞典》、《非藥物療法萬家論治精要》等三十餘種國內外經典著作中。
大江西派後學盛克琦供稿
二OO一年二月二十日

【第二章 大江西派功理功法總體精神縮影】

第一節 概論
諸君既閱讀吾祖師、師祖、師伯及拙著無派功訣全編等上下編彙編諸文,丹道訣要之洩露,可謂無餘蘊矣,本無再饒舌必要。但樂為了方便廣大學者的便於學習起見,而全編雖已編入彙編,不但繁文褥字,並不斷得罪於人,而不合時宜,故擬暫時不用, 改用比較通俗的語言,決定重組短文, 作此言簡意賅而前導之。先哲說:"真傳一句話, 假傳萬卷書。″張紫陽說:"其中簡易無多旨, 只是教人煉汞鉛(汞鉛者, 坎離也, 神氣也, 真陰真陽也)。"白玉蟾說:"一言半語便通玄,何用丹書千萬卷。人若不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羅仙。"此皆說明,丹道功夫, 本十分簡單,只要神氣二物, 不著色身就是, 是何等的簡要。

第二節 丹道總訣
西派丹道總訣, 確實只有一句話, 即"心息依虛定動定" 七字。能把這七個字貫通吃透, 便一定可以一步登天的·

第三節 七字總訣簡介
茲將七字總訣相互依存的大旨, 以煮飯萬例, 簡介如下:心、息, 便是神、氣, 它可比煮飯的水和米。要煮出一鍋香噴噴的好飯, 就必須要 一升 純一無雜的好米和清潔甘淳的好水。其次, 煮飯沒有鍋子不行,同時還必須一具爐灶。合起來說,就叫爐鼎。作丹的爐鼎是什麼呢? 就是空字, 又叫虛無或虛空。這樣煮飯(即作丹) 的基本條件都俱備了。但如不加以柴炭的吹呴, 生米還是不會變成熟飯的。作丹的柴炭, 就叫做天然真火, 簡稱為定。張紫陽說:"休泥丹灶用功夫,煉藥須尋偃月爐。自有天然真火育, 何須柴炭及吹呴《悟真篇》。"爐鼎藥物火候都被一詩泄盡。
總訣名雖七字, 實際上只有四字, 即"心息虛定" 四字而已。其餘三字, 都是助力與虛境。如依字,只能起相互依存的作用, 動字是不可避免的慣性,世界上決沒有只靜不動的人。
動還有內動外動之分。譬如:意念的千頭萬緒, 氣息的周流不息, 呼吸的息息來去,都是外人所沒有注意, 而且是看不到的。又如手足的動作舞蹈, 面色的喜怒哀樂,口齒的嘻笑怒駡,便是大家本能的表現, 也一定是大家所司空慣見的。況靜久必動,動久必靜,都是人類的自然規律。定動定的理法, 就是這樣定出來的。
至於定字,雖然分成兩字, 實際上仍如一個字, 無非說明定的重要。 它含有以定續定, 連綿不斷之意。在這定字的天然真火的冶煉下, 這神和氣, 就像米和水,經過相互的滲透, 變成熟飯一樣, 變成了仙和佛。從靜極而動的慣性定律中可以看出, 靜久必動, 定久必明。靜定之久, 每個人懇定會發生千奇百怪的動象。我們從實踐中所見到的,至少有以下幾種:1、實境;如親戚朋友的干擾, , 學生兒童的吵鬧;2、幻境:仙佛神聖妖魔鬼怪的現形,獅虎蛇蠍等幻化的侵擾;動觸:忽然眼前閃光, 或一片虛白, 有時大腦呼呼作響, 有時腹部有如雷鳴;有時如繩捆周身, 有時如蟲咬遍體;有時周身酥軟快樂, 是天地真陽到身的效驗;有時外陽勃然而舉,便是活子時藥產之時。不管產生什麼動象, 只要以定續之, 不去理它, 立即消失。如果是活子時藥產陽生之時, 這定字便是采藥秘訣, 以定續之, 而藥也便不采自采了。從而說明,動後之定, 便是動前之定的繼續, 並非有第二個定字。是故定力深的人能夠做到靜亦定、動亦定,以定續定, 一定到底, 功夫便一步到位。足以說明, 真傳就是這麼簡單,心息依虛定, 一時辰內管丹成。

第四節 虛無鼎解秘
虛無鼎者, 玄關竅與玄牝之門之別名也。由於它沒有著落在色身的穴位上,故嘗以虛無或虛空稱之。世間的人, 都執著色身為穴, 故把玄關之真名亦忘之也。現特將虛無鼎之真義,簡說如下:
既虛且無, 便是真空, 非鼎而何。老子雲:"有者以為利, 無者以為用《道德經》。"即此之義也。"以無制有, 器用者空《參同契》。"物品總是藏在器具的空處的, 器具的實處絕對不能容物, 這是萬古不變的定律, 也是眾所周知的原理, 當無異議。
老子曰:"天下萬物生於有, 有生於無。"又曰:"故有無相生, ……《道德經》。"這都可以充份說明"無中生有, 有必還無," 是不可移易的自然規律。可見天地人萬物都一樣,窮究其始初,都是從無極演化出來的。最後結果, 都莫不歸還於無極。生人和作丹的原理也不例外,都莫不兆始於虛無。那末又何以要以人身鼻孔外方寸之地為虛無之地呢?理由很多:1、黃帝說:"通天者,生之本, 本於陰陽《內經素問》。""天人合發, 萬化(或作萬變)定基"《 陰符經》。此虛空方寸之地,正是通內通外,徹上徹下, 一氣牽連之處, 是吾人生命的根本, 也是天和人合發的樞紐。2、人自呱呱墮地伊始, 臍帶便被剪斷,呼吸和意念便由此虛空之地起動。呼吸之氣與中陰身隨之從口鼻而入, 從而牽動四肢八脈, 百骸九竅, 展開人一生生命的畫卷。從此以後, 呼吸之氣便在鼻孔外與天地虛空之氣, 一往一來, 不斷交流資訊,交換密碼, 去舊換新, 以維持生命。 一息不來, 即命非我有。足以證明, 此處為人類真正的生門死戶。呂祖雲:"生我之門,死我之戶, 幾個惺惺幾個悟"。 可以證焉。3、事實證明,此處是天地大虛空、 與人身小虛空的聯絡站; 是坤乾兩卦、 天地之真中;也是人身的真正靈山塔下;並且是人身任督二大主脈的最大空斷檔、與最大的虛無洞口。 在洞口住神,可免自身元氣隨著口鼻呼吸之氣外泄而消亡, 從而達到回風混合, 上不洩氣, 下不漏精的目的。

第五節 空與定、定和動的關係
空者虛明朗徹,四通踟躕之虛器也。由於它纖塵不染,四方不著,八面玲瓏, 不執不滯, 有善無惡, 故《大學》以至善之都名之。修士果能止於是而不懈修持,定、靜、安、慮、得各個層次, 便自步步深入。定是靜的前奏, 也是靜的表像。故大定之前, 先要三定。三定者,身不動,心不動,意不動也。反過來說,定也是靜的終結,心猶不靜,更何能定。靜者、不過無念不動而已,而定則深入於超覺之深層。達到無為無不為的程度。一切動觸、煉精、化氣、煉神、還虛、合道、結胎、脫體、園寂、神化,都是大定中產生與演化出來的實證。
但世間只有相對的靜, 沒有絕對的靜。故有外動內靜, 內動外靜, 靜中寓動, 動中寓靜之說。進而言之, 動是暫時的, 靜是可以永恆的。暴雨不終朝,狂風不終日, 即使運動場上的勇猛健兒, 試問能堅持多久。
我們的口號是:"以不變應萬變, 以一靜制百動。"定是不變的基石,靜是百動的尅星。可見"定靜" 二字威力之巨,古人的話,句句都有著落。就從"有為" 、" 無為" 兩詞來說吧,"有為"為動.只能有以為;"無為" 主靜,便可到於無所不為的程度;可以達到坐在立亡,化身萬億, 出神入化的程度。大定真空總訣, 便是在這個理念和原則下確立的。定靜不僅能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虛合道的潛力;大定還可達到有聽無聽, 生幻滅幻, 改變人的脈道氣路, 品德素質, 改變人的血肉皮毛骨骼筋絡; 以至改變人的生態環境, 與宇宙大氣層中的化學元素。

第六節 本功特點
本功的最大特點, 就是修現世, 現賺現用, 即身即佛, 指日見效。讓每個修持的人, 自己看得見,摸得著。人有隔陰之迷, 他生後世, 往生天國之類, 杳無實據,畢竟是立不住腳的, 只是哄騙一些愚夫愚婦而已。惟有實證現世,坐在立亡, 來去自知, 由自己作主, 方不至為邪說所哄。

【第三章 西派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功理功法淺說】

第一節 心息依虛功理功法簡介
上章已經說了, 丹道真傳, 就是"心息依虛、定動定" 七字,為何本章又說"心息相依, 大定真空" 八字呢?言異義同,細體自明。上章也已說了, 心、就是思想、意識, 息、就是呼吸、氣息。心息相依, 就是把意念依存到呼吸上去, 讓心念和呼吸灌注在一起。《胎息經》說:"神行則氣行, 神住則氣住;若要長生, 神氣相注。"實際上,本功就是神氣相注的實踐工夫·由於心息出入, 不離鼻外"虛空" 之焦點, 所以心息一依, 自然神氣便著落在這個焦點上, 故雖不言依虛, 而虛自依之。大定真空者、即靜亦定, 動亦定, 雖觸亦不動, 而始終定在真空之中,而一定到底也,非以定續定, 一定到底, 定動定之全旨乎!又虛空者, 呼吸、意念起動之處, 即一元祖氣始生之地也。嬰兒初生, 剪斷臍帶, 呼吸之氣與中陰性之神便從此而入, 轉入四肢百骸,五臟六府, 三關九竅。若欲回歸, 非先將此一元始氣之炁神重聚歸於此處莫屬。是故抱元守一, 必從此而守之;萬法歸一, 必此處而歸之;執中貫一, 亦必從此處而貫之;故心息相依,亦必由是而依之也。所以三花聚頂, 五炁朝元, 亦從此而聚之而朝之也。虛者, 即元、空、無、一也。工夫大要, 天機畢露, 盡泄於是矣。
心息相依, 確已義簡意明。那末, 為何又要目視、耳聽、鼻緘、舌舐、意抱等諸多做作呢?蓋眼、耳、鼻、舌、意,皆心之分部, 分部歸一, 心便不依自依。況眼、耳、鼻、舌、空者,身外之五行也。肝、腎、肺、心、脾者, 身內之五行也。眼屬木, 肝亦屬木, 以目觀息(即以眼觀空),肝與目、位居東方, 其色青。以眼觀空,肝臟之青氣朝元矣。耳屬水,腎亦屬水, 以耳聽息(即以耳聽空也), 腎與耳, 位居北方, 其色黑, 以耳聽息, 腎臟之黑氣朝元矣。鼻屬金, 肺亦屬金, 以鼻緘息, (即以鼻緘虛也)。肺與鼻位居西方,其色白, 以鼻緘息, 肺臟之白氣朝元矣。舌屬火, 心亦屬火, 以舌舐息, (即以舌對虛也)。心與舌(舌根通心)位居南方, 其色紅, 以舌對虛, 心臟之紅氣朝元矣。空屬土,脾(真意所居)亦屬土, 以意抱息, (即以脾通虛也)。脾與虛位居中宮, 其色黃, 以意抱息, 脾臟之黃氣朝元矣。又東南為木性火心, 東三南二合之為一五, 是元神之宅。西北為金情水精,北一西四合為一五, 是元精之宅。中央為戊己(即黃婆真意), 自成一五, 是元氣之宅。故五炁既朝元, 而三花亦自聚頂也。故修士果能把握心息依虛定動定七字秘訣, 大定而真空之,金液之先天大還丹, 也便一步到位矣。更何庸去上中下三丹田去摸索, 以色身泥丸心腎脾為玄關, 而硬生生將真陰真陽真鉛真汞之二物分置於異爐而煮之哉。欲其還元複命,其可得乎!故還元之道, 心息相依後, 眼、耳、鼻、舌空自來歸, 肝、腎、肺、心、脾五臟之炁亦必自來朝矣。反之, 目視、耳聽、鼻緘、舌對、意抱, 只要其中有一根反本,只心息亦不依自依。真所謂一根既反本, 六根自清淨也。
順便再說明一下,六根中又以耳、目、口(含舌與心)為最重要, 《參同契》雲:"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揚。"而耳根又為三要之最要。觀音大士之所以必先從耳根悟入,《莊子》亦有聽息法之專示, 而吾道之睡訣,在心息相依之前, 亦必以耳聽息為先導也。然則、耳根又何以如此之重要乎?大家都知道, 煉丹之序次, 以煉精化氣為第一步。蓋腎為水府龍宮, 是藏精之宅, 而耳為腎之門戶,是攝精之都;精者養生立命之至寶,其不重乎!安可忽哉。

第二節 心息依虛實煉之步序
一、 姿式:1、種類:a、坐式,b站式,c、臥式,d、行式。若細分之,每種式還有多種不同形式。如果懂得坐字的真實含義,知道心息依虛為真坐的道理。所以學人只要能做到心息相依,不管行站坐臥,以及任何一個不同的分別姿式,莫非坐也。若心息不依而做工,不要說行站臥非坐,即坐亦非真坐也。原因何在,請參坐字含義。
(1)坐字含義:坐為二人字與一土字 組成, 為心息依虛之注腳。二人為誰, 即心與息也, 鉛汞也,龍虎也,真陰真陽也, 嬰兒姹女也……異名甚多, 皆二人之實體也。一土為何? 即中央土釜, 戊己虛無之中宮也。亦即玄關也,玄牝也, 鼎爐也。余如陰陽竅, 龍虎穴, 三才竅, 通天竅, 懸胎鼎, 虛無窟子等等, 異名亦多; 難以盡述。綜其大旨,只有二人同坐土上, 即心息依虛之時, 方為之坐。心息不依, 不與虛符, 非真坐也。懂得了這層道理,只要做到心息相依,便坐亦坐, 站亦坐, 臥亦坐, 行、住、靠、工、吃飯、大便之時,無處非坐也。心息不依,心念紛馳, 雖坐亦動, 謂之坐馳, 非坐也。此為坐的先決條件, 不可不知。故西派坐功, 不拘一式, 以心息是否相依為合度,即是故也。故張紫陽說:"先把乾坤(即指此中土)為鼎器, 次摶烏兔(即指心息之嬰姹二人)藥來烹。既驅二物(亦指心息二人)歸黃道(亦指此土字言也).爭得金丹不解生《悟真篇》。"又說:"鉛汞(心息也)歸真土,身心寂不動《金丹四百字銘》。"以上二說, 皆含心息依虛定全旨。亦坐式之真訣也。
(2)坐的姿式與種類:外形之坐姿, 雖不重要, 但也不能沒有一個固定式子,如雙盤(先左腳背放在右大腿上,再將右腳背放在左大腿上, 亦可先右後左)、單盤(可把左腳背放在右大腿上, 亦可把右腳背放在左大腿上, 亦可先左後右)、自由盤(兩腳背平分左右放於兩大腿之下),跨鶴式(兩膝蓋對準重疊, 兩腳背向左右分開放平, 此式適於女友), 平坐(先平坐于與滕齊高的凳或椅上), 靠背坐(坐於有靠背的椅子或後高前低的藤床上,體弱有病者適用)。
(3)站的姿式與種類:一般的說,可分自然式,三園式,伏虎式,下按式和混合式。按其姿式難度來分,應循序漸進,又分高、中、低三種。我們的著重點,就在於是否心息依虛而站,究竟站法以何為好,並不重要,故順舉數例,一筆帶過。如欲詳究,請參秦重三著《站樁氣功》與林海著《養生氣功學。》
(4)臥式與種類:睡眠三昧是大江西派功法的主體工程,特別重要,因為它又是工作繁忙朋友難得的煉功機會,也是體弱多病朋友帶病煉功的方便法門,故特重點介紹之。講到實際,只要能明白坐字的真實含義,能做到心息相依而睡,從初睡進入深睡狀態,便是真正的睡眠三昧,也便是臥功姿式的真實要求。心息不依而睡,其效甚微,不足以臥(睡)功稱之。外形方面,亦可分為仰臥、側臥、自由臥三種。a、仰臥:但仰臥古稱攤屍睏,本不可取。但仰臥原是一種最舒暢的睡眠姿式,故在覺醒狀態或已由睡轉定以後,亦可以仰臥式煉之。仰臥姿式簡便,仰體相上,兩腿分開,兩手平放兩測伸直,手心可向上(適宜體虛陰盛者),也可相下(適宜體壯陽盛朋友),全身放鬆,便可從聽息開始,進入心息相依狀態。b、側臥:身體側臥,向左向右均可,向左為降龍,向右為伏虎。以右側臥伏虎式為例,把右手大拇指,輕放在耳垂後面的凹陷中,食指和中指貼著右太陽穴,無名指輕放額中,小指下按眉心;右肘彎屈貼靠胸肋,著枕而眠。左手屈肘,掌心勞宮穴貼於右肩“肩井”穴上,左肘輕搭在右肘上。右腿在下,屈膝如彎弓,以自己舒適為度。左腿微屈,重疊在右腿上,把右腳脛腕部(即腳脖子內側),鉤貼左腿腳後跟。向左則反是(此式有似五龍盤體功)。從聽息進入心息相依同上。c,自由臥:亦以左側臥或右側臥為主,隨意蜷曲,自然舒適而臥。
5、行式:a、可以在公園消閒散步時做之,可以在河岸草濱,跑道或曲徑,穿花度柳,一步一腳印,一步一呼息,息不離聽,聽不離息。自然進入心息相依,氣貫腳底。b、可以在平常行路時做之,要領同上。
二、放鬆入靜:姿式選定以後,便須全身放鬆,輟其聰明,墮其肢體,一身上下,酥軟如綿,不用絲毫之力。思想也便逐漸安靜下來。這樣,便可轉入聽息或心息相依了。
三、聽息:
1、聽息的要義:它是心息相依的入門,是睡和定的導火線,是煉精化炁的秘要訣法。觀音之所以返聞聞自性,必先從耳根悟入,即是故也。觀音說:“初于聞中,入流忘所《楞嚴經》。”仲尼曰:“耳止於聽,心止于符《莊子》。”皆直指聽息之要旨也。言雖不多,而義已全彰。試略釋之:以觀音之言為例,中者,中央土釜,戊己之宮也。亦即真息必由之地也。故聽息即聞中也。聞中亦即聽息也。所以在聞中之始,意念便進入呼吸之氣流動之處,進入神氣相注,念息混融,而進入於混沌忘我之境界,而至於不知身之所在矣。此即觀音返聞聞自性之真義也。進而言之,息即自心也,自心即性之體現,故能識自本心者,自然便可見自本性矣。故聽息之旨,即返聞聞自性之旨也,安可忽哉!觀音此數語,本言近旨遠,而社會上之否解者,卻都指遠忘近,卻去聽什麼海潮音、流水聲去了。從觀音說,身居南海,固有海潮音、流水聲可聞。吾人身處內陸,試問又何從得海潮音、流水聲而聞之乎!現代科學倡明,盡可把海潮流水之音,攝入錄影之中,借之以助入靜則可矣;由於沒有自身同類之物之結合,要使進入入流忘所之混沌狀態則不可能也。此聰明人之所以反被聰明誤也。也不想想,觀音二字之真意為何,又為什麼要稱她為觀自在菩薩呢?海潮流水,果能自身現在乎?切望廣大學者細體之。
2、聽息之進展次序:a、數息為聽息前之權法也。初學之人,意念紛馳,不惟不能歸一,亦且不能靜聽。故先從數息導之使聽,數之使靜也。一呼一吸為一息,故亦必一呼一吸為一數也。可從一數到十,再從十數到一。亦可從一數到十,再從一數到十。反復不住的數,及到雜念去盡,數聽如一,便可則聽不數,聽如不聽矣。b、聽息,聽息不可太著,要做到有聽無聽,無聽而聽,聽如不聽,不聽而聽,似聞其聲,又忘其聲。而外界之聲,則又絲毫不幹也。唯如此方能聽與息和融在一起,方可謂真聽息也。c、隨息,此聽和息和融後之實際效驗也。故能息來息往,聽自隨之,聽如不聽,息亦自隨之,自無間斷也。d、止息,止息者,非硬迸住其呼吸也。是聽隨息動,息隨聽止,息聽合一,息聽同止也。從功法說,即聽止於息,息亦自止於聽。而心息亦自不依而自依之也。故聽息實為心息相依之前導。
3、心息相依之方法:聽息固為心息相依之方便法門,然亦並非心息相依的惟一法門。蓋聽是先從耳根悟入之義,取一根先返本,六根隨清淨之意也。而心乃是六根之總部。故心息一依,其他五根,不依自依也。反之,其他五根回歸,心息亦不依自依也。要之,為求功夫做到不偏不倚,無疵無漏,當以全攝相依為優。全攝相依者,眼觀、耳聽、鼻緘、舌舐、心依、意抱也。此五炁朝元、三花聚頂之微妙法門,亦完成金丹大道全程之直升飛機也。

第三節 定及定的八大因素與定之關係
上面已經說了,單把米和水放進鍋子裏,沒有柴火的燃燒,生米還是不能成為熟飯的。作丹的原理也一樣,除了心息相依外,還要一具爐鼎與火侯。所以心息依虛之後,便要用定的火候來烹煉之。不然神氣二物,如生米和水不能成飯樣,還是不可能變成金丹的。下面我還想談一下定的細微火候,也便是定的八大因素。
八大因素者,依、虛、靜、誠、舍、閑、歇、忘也。此八大因素,火候極其細微,乃深入大定之總樞扭也。故不能不分別細論之。
一、依:依者心息相依也。依久則神息交融,杳冥恍惚而入定境。苟或不明心息相依之旨,則神氣不合,定靜亦無由而生,則其他一切亦都成空談。
二、虛:虛即是無,是心之根,命之蒂也。是心息相依的內在因素。是性命的總根子。虛者,天地之中,為龍虎之穴,神氣之宮。神氣同定於此則真種生,混沌成。莊子雲:“惟道集虛。”道既集虛,便與色身葛藤斬斷。使不沾滯乎形形色色,著相著物,入乎他家不死方矣。能不著而靜,方是真靜,方是真正的安靜虛無。不著而定,方是真定,方可稱謂大定真空。是故虛無一著,稱之謂虛玄大道,無著真宗。捨此之外,非大道,非真宗矣。
三、靜:一念不生之謂清,一息不動之謂靜。故靜者,念停息止之象也。夫水清則鑒明,心靜則性見。故入道之要,始終以虛靜為主。惟虛極靜篤者,方能使一陽之來複也。苟或舉心動念,即生水源,亦為濁源,安有一陽來複之清陽哉!事實證明,靜能制動,而靜亦能生動。虛靜之根,能生神妙莫測之機。設果在定之時,果能做到靜亦靜,動亦靜,動靜一如,則調息采藥,封固溫養沐浴,無不悉蘊之矣。
四、誠:是意志也是火候。誠篤不二,專志純一,即指意志說的;而至誠慎密,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是即“但至誠,法自然”之旨,那就屬於火候了。
誠之一字,《中庸》言之最詳,而且作出了高度的賅括。所謂“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何等愷切。又雲:“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故曰:至“誠如神”也。
誠即真實心,至誠者,心精凝一,不涉他思,亦不計禍福得失利害。總是勇往直前,不復回顧畏縮,一念無間。具大信大勇大定三種心力。火候至此,八風不能動搖,心精密合,得無障礙,故能感應道交,無願不克。煉丹功若沒有至誠心,決難成就。故誠為唯一辦道資糧。往聖來哲,皆於此誠中得圓滿成就,豈可忽乎!
五、舍:舍者拋棄一切也。不唯要舍財物,舍美色,還要舍色身。因色身是賊,是禍患根源,故必須下狠心舍之,一切聲色香味觸法,形形色色,沾情著物之事,都要一併舍去。身不能舍,則害不能除,心不能空,則先天真陽之氣不能得。故捨身之法,即空心之法也。身空則心亦空矣。心空及第歸,不其然乎?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吾若無身,吾有何患《道德徑》。”所以我們不但要外其身而修其身,而且要舍其身以死其心。而複能識陰盡去,心死神活。身舍、心死、神活,非入定之機要乎?“人若不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羅天。”豈虛語哉!
六、閑:是清閒自在,不為事惱,不為物累,泰然處之,怡然自得,是謂閑也。閑則完全出於自然,無絲毫人力或意念間於其間。否則就不是真閑。真閑之人,有事無事,常若無心,處靜處喧,其志唯一,此之為閑也。
心息相依之要,猶在乎閑。曹文逸雲:“無心心即是真心,動靜兩忘為離欲。”所謂但寂動心,不寂照心,照而不照,不照而照。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以誠以默,幽閒貞靜;法乎自然,無心應物;都如日用之常經。即混俗和光。而又不沾情著物。這樣的天機活潑,順應自然,才是天地間的大閒人。是謂得閒之真諦者。蓋束心太緊,則為病為狂,入於躁妄;束心太過,則不著邊際,陷於斷滅。
故閑者,自然之火候,溫養之要旨也。《中庸》之道也。常在平常日用中,常在有定無定間,其斯之謂乎!
七、歇:是止心之首務,入道之樞機。說歇下便歇下,一刀兩斷,不許有毫髮葛藤牽纏,才謂之歇。念起是病,不續是藥,,亦歇也。是故歇者,乃止念之秘訣,入定之通途也。真造道之智慧劍,入定之定磐石也。舍之與歇,既相似,又不同。舍為丟掉一切,歇是當機立斷。只舍不歇,猶有牽扯。所謂扳緣心最難斷。雖舍亦戀,不無人在。只有說歇就歇,方能一了百當,斷盡過去、現在、未來諸心一切牽纏。妄心不歇,則真意不住,妄念不止,則正念不生。識神顯則元神隱矣。故惟能歇,方能心死神活,速入定境,立躋聖域。
八、忘:既舍且歇,神氣固結一團。心如水晶塔子,朗徹明淨,無所不照,是謂真忘。故忘者,忘去一切也。亡心二字合而為忘,亡者死也,亡心即死心也。心既死了,還有什麼忘不了的。“無心心即是真心,動靜兩忘謂離欲。”是忘之本義也。故忘物忘懷:一塵不染,一念不生,連身心亦不知為吾之所有,而入於恍惚杳冥之境,斯謂之忘矣。忘則一切混忘,無適無漠,如醉如癡,但又虛明朗徹,洞觀無礙,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似此忘而不忘,才是忘之嫡旨。古人雲:“忘形養氣為金液,對境無心是大還。”是也。
苟不能忘,則不能定。苟不能定,則又何以能忘。忘之與定,實是相互依存,相反而實相成也。非定之忘,是謂寂滅頑空,如死水一譚,毫無生機,忘必睡著(與心息相依之睡著不同),入於夢寐顛倒。忘後之定,則惺惺寂寂,愈忘愈定,昭明卓著,真常現前。故定之極,入于無心三昧,是謂妙忘。
顏子坐忘,離形去智,同於大通。孔子空空,叩竭兩端,是儒家之忘也,譚子《化書》曰:“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虛實相通,是謂大同。”曹文逸曰:“混合為一復忘一,可與元化同出沒。孫不二曰:“炁復通三島,神忘合太虛。”李清庵曰:“和光混俗忘人我,象帝之先則自知。”《玉樞經》曰:“慧光生則與道為一,是名真忘。”此玄家之忘也。
黃蘖禪師曰:“心境雙忘,乃是真法。”僧燦大師曰:“極小同大,忘絕境界。”真覺大師曰:“忘塵而息,息無所息。息念而忘,忘無所忘。”此禪家之忘也。先師汪東亭曰:“學者若能以忘字為之主宰,則效驗勢如破竹。”萬人學道,萬人不知。最貴重者,乃一忘字也。
丹道修煉,以定為基,以忘為歸。然心息不忘,即不得定。故丹道始末,一忘字可以賅之。學者祗知心息合一之妙,不知心息混忘猶為妙。蓋非忘則不能定也。淵乎微矣。
第四節 大定之要與效應
大定者,心息相依,一直依到外息斷絕,念頭全無,連脈博都停止跳動,至此神氣兩定之時,始謂之大定也。
大定既久,身心寂然不動,忘形忘像,忘物忘懷。斯時先天真陽透入色身,滌蕩灌溉,薰蒸營衛,淩肌浹髓,無處不周。格故鼎新,化粗重色身為微妙法身,謂之真空煉形。
所以身心定得一分,即色身空得一分,先天真陽進得一分。若身心空得十分,即先天真陽進得十分。此煉丹之所以必須以大定為之基也。所以身心空得一分,則識神化得一分;識神化得一分,則元神顯得一分。增一分明,減一分暗。泊乎識神化盡,則元神全顯。故雲心死則神活。是以煉神之要,亦必須以大定為之基也。又身心空寂之至,則體合虛空,六向皆心,六合皆身。周遍含容,融洽無間。分身應化,舉念即成。能同時普入無量佛刹,現無量神通。是末後還虛合道,亦必以大定為之基也。
可見一部丹訣,自始至終,只是一個定字。若以心知意識,勞形按引,貪求妄想而求丹者,吾未知其可也。黃帝罔象得玄珠之旨,可以證焉。《莊子.人間世篇》曰:“瞻彼闋者,虛室外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謂之坐馳。”秘釋曰:闋空也,虛極靜篤之際,內外俱空,亥子之交,晦朔之間,萬籟俱寂,斯即瞻彼闋者之時也。虛室生白,則一陽來複,先天一炁到宮。止止者大定也。常動而常寂,最為吉祥。如明鏡照像,應物無心。即照即寂,寂照一如,動定不二,豈非吉祥止止乎!若氣動而神馳,即不能招攝先天矣。《大洞經》雲:“定和如明覺。”又雲:“初定通息,太和一千。大定全真,妙行通靈。”《楞嚴經》雲:“定極明生,明極覺滿。”斯皆定久慧發,靜久明生之象也。
《莊子》一書,於大定之旨,談之特詳。如雲:“魚相造于水,人相造於道。相造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於道者,無事而生定。”又雲:“泰宇定者,發乎天光。”又雲:“大定持之。”又雲:“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然則造道之妙。一定字可賅之矣。
李道純之《中和集》,見地純正。特其詩歌,反復提示大定之要,在丹書中,可謂獨具隻眼。如雲:“自得身心定,凝神固氣精。身閑超有漏,心寂證無生。”又雲:“身心定,玄教通,精氣神虛自混融。”又雲:“煉汞烹鉛本無時,學人當向定中推。”又雲:“造道本來亦不難,工夫只在定中間。”又雲:“藥物只於無裏采,大丹全在定中燒。”又雲:“寂然不動契真常,消盡群陰自複陽。”又雲:“九還七返大丹頭,學者須當定裏求。會向時中求一定,便知日午打三更。”又雲:“潮來水面浸堤岸,風定江心絕浪波。性寂情空心不動,坐無昏散睡無魔。”性寂情空一語,真大定之旨歸。煉己到此,色身上無論起何種變化,悉皆寂然不動,如太虛一般。火候至此,可謂登堂入室,故《永嘉證道詩》雲:“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園明終不失”也。
龍眉子為白紫清之嫡嗣,著有《金丹印證詩》。詩中亦屢揭靜定之要。如雲:“都因靜極還生動,便是無涯作有涯。一氣本從虛裏兆,兩儀須仗定中旋。“陸潛虛《疏》引緣督子句雲:“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故曰:一氣本從虛裏兆。神仙盜此真機,動中采之,靜中爍之。故旋轉乾坤,運行日月,皆自定中。定之一字,最為肯綮,丹學成始成終,皆不外是。故始焉不定,則情境不忘,而無以善夫臨爐采藥之用。終焉不定,則火候不調,而無以收夫脫胎神化之功。故雲兩儀須信定中旋也。”詩又雲:“鼎鉛欲審須中定,陽火將奔在下鋪。不遇至人親指授,教君何以決玄樞。”潛虛《疏》雲:“鼎中藥物,其氣甚微,伊欲審之,必須一爾心志,澄爾念慮,六根大定,情境兩忘,而後采之,保無虞失。及其陽火下奔,吾則下鋪以迎之。此必真師真訣,方可臨煉。”東派初祖之言既若是,則西派相承,以大定真空為作丹之秘要,更信而有徵矣。汪師嘗雲:“丹法攝歸一定字,所謂至簡至易之道也。”曹文逸《大道歌》雲:“如此閑處用工夫,爭似泰然修大定”也。
又玄宗工夫,初由睡著而入恍惚窈冥,再由恍惚杳冥而至大定,外息斷絕。初如一葉扁舟,容于中流。久則如月照寒潭,萬里澄碧。時間由短而長,脫胎神化,皆在定中進行。故定者,入聖之玄關,超凡之津梁也。
又定有兩種之別,一者有呼吸之定,二者無呼吸之定。玄宗所修是第二種。身心俱定,出入息斷,眼皮不動,乃是真定。若心定而息不住者,乃相似定,非真定也。

第五節 定與睡之關係
心息相依,放在外面虛竅中,就是真爐鼎,是得定的初基。能身心意兀然不動,忘人忘我,忘物忘懷,徹底打破時空、物質的界限,就是大定真空的效驗。
一個虛空是獨立的,兩個陰陽,或四個陰陽,都是對待的。把獨立與對待轉成一個統一體,則三家相會結嬰兒矣。夫定者,即是促使三家相會結嬰兒統一體之微妙方法也。
破體之人,一身上下都是陰氣,故須招攝虛空中之真陽以續命。陳摶(或雲是鐘離權)恐人不知,故特意指出:“四大一身皆屬陰,不知何物是陽精。有緣得遇明師指,得道神仙在只今。”那麼又如何去招攝呢?張三豐說:“無根樹,花正微,樹老將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傳與修真作樣兒。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來有藥醫。”訪明師,問方兒,下手速修猶太遲《無根樹詞》。心息相依,神定虛空,以我之陰陽,接天地之陰陽,如樹之以嫩枝插入老枝,以類入類,牝牡相銜,妙土打合,而後返老還童。豈不是一模一樣,同一道理。世間的人,都不知道這個方兒,非訪明師不可。既神息兩定,又得虛無真土的打合,到於虛極靜篤時,天地之虛空。即我之虛空,空中真陽,自然續續而來,如何不復童,不長生哉,豈不是“得道神仙在只今乎!緣督子所謂”一點陽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腎,而在於玄關”者之言,亦指此也。迷者千萬裏,明者一步超,如此而已。
夫定有長短,工夫純熟,一身暢快,直至一定三四點鐘,以至一定至七日之大周天。如能久定在外面,則定極即能離定出神矣。學仙之法,不過一“定”字耳。能定的一分,即去得一分呼吸;去一分呼吸,即去一分陰;去一分陰,即添一分陽;添一分陽,即元神得一分明。是故心愈定則神愈旺。神全則自然脫胎矣。
睡是定的前奏,可見睡訣不離定訣。故每當睡前,都必須做到心息相依,神定虛空,然後睡熟。此即陳摶老祖一覺睡千年《無極圖》睡功之大旨也。雖然一覺睡千年之說,未免誇張。但心入虛無,便能超脫一切,無天無地,無人無我,無來無去,不再為三維世界所囿,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實在亦不足為怪。實踐出真知,非切身體會的人,是無法理喻的。
在我重整本文之前,在《浙江日報》上看到的一條奇異的消息,覺得確有為我上述理論作證的價值,故特將全文抄入。載報時間是90年 四月九日 ,標題叫《失蹤24年,船員猶作夢裏遊.文雲:"一艘24年前在一場颶風中失蹤的雙桅帆船,突然被人發現。而船上的人竟然無法說出曾發生過什麼事。
這艘船名叫“尤利西斯”號,60英尺 長的帆船,是在百慕大三角區失蹤的。最近它被沖上委內瑞拉·加拉加斯市,一處荒僻的海灘。船員們被土人帶往市鎮。奇怪的是,三名船員的年紀看上去好象與

沒有留言:

清黃元吉養生靜功心法>.注釋者為邱陵

清黃元吉養生靜功心法>.注釋者為邱陵.供參考. 一、迴光返照 ( 原文 ) 孔德之容,即玄關竅也。 古云:一孔玄關竅,乾坤共合成,中藏神氣穴,名為坎離精。 又曰: “ 一孔玄關大道門,造鉛結丹此中存 ” 。 《契》曰: “ 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胥 ” 。 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