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

97.10.31

昨天作惡夢,不知是否昨天守心窩的關係。今天繼續守心窩,雖然心窩有微熱,但始終是尾履穴熱過心窩。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97.10.30

自習很久了,雖然丹田隨時能產生熱,督脈也有熱感,但任脈一直都沒感覺。所以昨天開始試一試真氣運行法,今天也照作,呼氣時意想心窩。感覺非常舒服,比守丹田更能入靜。

2008年10月19日 星期日

心息相依,大定真空--西派清淨丹法口訣探要

心息相依,大定真空--西派清淨丹法口訣探要

心息相依,大定真空--西派清淨丹法口訣探要
盛克琦
按:西派丹法,被已故丹道前輩知非子張義尚先生譽為“超等天元丹法”(《仙道漫談》,臺灣真善美出版社,)。胡孚琛先生在《丹道法訣十二講》中已將西派丹法核心樞要和“玄關一竅”(身外虛空一著)機密揭露無餘。“西派秘傳法訣‘心息相依定動定’七字,凡得汞、得鉛皆須‘心息相依’,皆用‘定’功,得命則為一‘動’,得性複歸於‘定’”。並謂“身外虛空”之“玄關竅”為“得汞定律”的重要部位之一。本人根據西派丹法口訣和多年解悟丹經所得,將西派丹法中的核心口訣“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八個字指針淺識於下,錯謬之處,祈求批評指正!
陳攖甯先生曾指出“守中抱一,心息相依,這是陳希夷(陳摶,872-989)派的要旨”(《道教與養生》,451頁,華文出版社)。張三豐也講:“凝神調息,調息凝神,八個字就是下手工夫,須一片做去,分層次不斷乃可”(《道言淺近說》)。西派初祖李涵虛(1806-1856)承陳摶、張三豐文始派(隱仙派)一脈嫡傳,因此西派丹法的要旨即是“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八個字,凝神調息於彼家“身外虛空一著”。李涵虛在《道竅談》中說:“調息之法自調心始,凝神之法自調息始,此聖賢仙佛之梯航,吾人入德之路也”。汪東亭在《道統大成》中謂:“性命雙修,只是教人心息相依,不可須臾離也”(《道統大成總集·女丹訣》)。徐頌堯(海印子)在《天樂集》中也說:“昔以因緣,得遇汪師(汪東亭),指示心息相依法門,方知玄宗確有真傳”(《天樂集·心息相依》)。又說:“蒙師一再傳授,知西派相承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餘返還口訣、火候細微,皆大定真空之緒餘也”(《天樂集·西派要旨》)。並且指出“丹法以‘真空’一著為最貴,此呂祖門下西派相傳之樞要也”(《天樂集·真空與頑空》)。更強調“大定真空之妙旨,乃文始、東華二派之肯綮,九還七返之玄要也” (《天樂集·西派要旨》)。
“心息相依,大定真空”之妙訣,不但是呂祖(呂洞賓)、陳摶(希夷)、張三豐、李涵虛、汪東亭及徐頌堯等諸宿一脈相承的丹訣要旨,更是諸家各派丹法的中樞。《周易參同契》中說:“內以養己,安靜虛無”。又說:“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為常”(虛無、無念即是“定”的表像)。南派張紫陽在《青華秘文》中說:“靜中行火候,定裡結還丹”。又說:“惟定可以煉丹,不定而陽不生;陽生之後,不定而丹不結”(《青華秘文·交會論》)。並感歎道:“能靜則金丹可坐而致也”(《青華秘文·心為君論》)。石泰在《還源篇》中說:“能知藥與火,定裡見丹成”。又說:“豈知丹訣妙,鎮日玩真空”。白玉蟾在《鶴林問道篇》中也講:“心息相依,息調心靜”。在《玄關顯秘論》中又說:“采精神以為藥,取靜定以為火。以靜定之火,而煉精神之藥,則成金液大還丹”。北派王重陽《注五篇靈文》中說:“先天至陽之炁發現,別無他術,只是一靜之功夫耳”。中派李道純在《中和集》中也說:“氣神和合生靈質,心息相依結聖胎;透得裡頭消息子,三關九竅一齊開”(《中和集·述工夫》)。在《詠真樂》中詩曰:“九還七返大丹頭,學者須當定裡求;些子神機誠會得,兩般靈物便相投”。又說:“藥物只於無裡取,大丹全在定中燒”。女真樊雲翹詩曰:“乾象剛兮坤德柔,功夫先向定中求”。龍門派伍沖虛(1574-1644?)在《仙佛合宗語錄》中說:“若心能依息,則萬法歸一”。又說:“心必依息,而後能離塵離境,解脫而見性”。在《天仙正理直論》中又說:“將有還元,一到真大定而能常定於虛無之妙境,則超脫出神,飛升沖舉之道盡之矣”。體真山人汪東亭則謂:“丹法攝歸一‘定’字,所謂至簡至易之道也”(《體真山人丹訣語錄》)。因此,“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八字口訣切莫等閒視之,確實是貫穿各家丹法始終的核心要訣。
著名學者胡孚琛先生曾斷言:“無論陰陽雙修或清淨孤修,都以‘煉心’一著為貫徹始終的功夫,以‘心息相依’為入手法門”(胡孚琛《道家與道教文化舉要》,《道教文化與現代社會》瀋陽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101頁)。汪東亭講:“凡初入門,最要緊第一著,亦不外乎‘煉己’。務要知‘煉己’,則是‘心息相依’。相依者,心依於息,息亦依心也”(《道統大成·女丹訣》)。心依於息,神意定於“身外虛空”(玄關竅)之中,則彼我兩家成、內外二藥分、賓主之道立。“心”為我,是我人身內的真意,時時支配著我人的一言一行,故為我身之“主”;“息”為彼,是我人身外的呼吸闔辟之機,推動著全身脈絡和氣血的運行,無論是在有意和無意的支配下呼吸均在不停片刻,不被我所束服,故為我身之“彼”。心躁動不寧,息急緩不勻,擾亂身心得不到一刻安寧。“心息”在丹經中又喻為“龍虎”。金·馬丹陽(1123-1183)在《重陽真人授丹陽二十四訣》中說:“神者是龍,氣者是虎,是性命也”。神無影,氣無形,故神不可見,寄之於心;氣不可得,求之於息。神氣寓居於心息之內,心息是神氣的寓所。因此,“心息”是“神氣”,“神氣”是“龍虎”,“龍虎”也就是“心息”。丹經中所謂:“龍性纏綿,虎性猙獰”,不過是比喻“心息”的躁動不寧。李道純在《中和集》中說:“身心不動,謂之降龍伏虎”(《中和集·卷三·問答語錄》)。所謂“降龍伏虎”就是降伏“心息”,其功訣不外乎“心息相依”,則身心清淨而不躁動矣!徐頌堯在《天樂集》中講:“降龍即降息,伏虎即伏氣,其妙在於身外心息相依。……故心息相依者,降龍伏虎之嚆矢也;大定真空者,降龍伏虎之漸階也;性天開朗,龍虎無蹤,乃降龍伏虎之究竟也”(《天樂集·降龍與伏虎》)。又有謂“驅龍就虎”者,即是以“心”去與“息”相依。虎(息)性無情,龍(心)性有意,必用有情有意的“心”主動地去與無情無意的“息”相交接妙合,方為合法。正如翁葆光在《悟真篇注釋》中所講:“修丹之士,若欲以虎留戀龍之氣,必先驅龍就虎,然後二物氤氳,兩情交合,施功煆煉,自然凝結真一之精也”。劉一明(1734-1821)在《修真辯難》中也講:“大修行人于此,驅龍(心)就虎(息),以虎會龍,收于黃庭土釜(中宮虛無,身外虛空一竅),結而成丹。這個天機,悟之者近在咫尺,迷之者遠隔千里”(《道書十二種》)。又宋·薛道光(1078-1191)《還丹覆命篇》中謂:“昔日遇師親口訣,只要凝神入氣穴;以精化氣氣化神,煉作黃芽並白雪”。“凝神入氣穴”,即是“心息相依”之功(按:尚有指“氣穴”為臍下“氣海穴”內一竅者,此實為“北派”入手之“權法”,分作“凝神”和“入氣穴”兩層功夫,此不贅述。或有以“丹田”內產生的“氣團”為“氣穴”者。究其實質,都是“心息相依”功夫的變相耳。)。“凝神”就是“攝心”;“氣穴”就是“氣息”(或“真息”)。“神(心)”以“氣(息)”為“穴”洞居於其間耳(此“穴”非指中醫針灸的穴位),即是以“氣”為“穴”而“神”凝之。張三豐在《道言淺近說》中謂:“氣穴者,神(心)入氣(息)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氣相戀(心息相依),則玄關之體已立”(又按:據師所授口訣,所謂“氣穴”,乃是在靜定之中真神與真氣相依相抱而合一者,亦即是“心息相依,神氣合一”的口訣,在上見於“光”是為“天應星”,在下得於“氣”是為“地應潮”,如是則為“玄關之體已立”。)。
心息相依,則使心息互相鉗制,“心”被“息”所制,“息”被“心”所伏,身心漸漸趨於安寧,心息亦愈加調和,直至得證“大定真空”之寂靜境界,自然能招攝“先天一氣自虛無中來”。李涵虛在《道竅談》中謂:“心之靜者,息亦易調。心愈細,而息愈微也。息調則神歸,於是而再安其神,凝於氣穴之中”(《心神直論》)。又說:“息靜則神歸,凝神之法,固賴調息;神定則息住,調息之法,亦賴乎凝神也。蓋其存神於虛(身外虛空一著),則內息方有。所以息戀神而住,神依息而留。神息兩平,若存若亡,不知神之為息,息之為神也(此為“心息相依,神氣合一”矣)。風(息)得火(心)而煽,火得風而灼,相維相系,又不知風之為火,火之為風也(亦為“心息相依,神氣合一”,丹書所謂“風火同功”,非到此境界不足言)。功夫純熟,真有不可以文字形容者”(《道竅談·神息再論》)。汪東亭也說:“相依者,心依於息,息亦依心也。但其中最重一‘和’字。……蓋‘和’不離‘中’,‘中’不離‘和’,‘中’‘和’合一,謂之‘黃婆’。黃婆調和,則自然相愛相戀,相吞相吐,綿綿續續,不忘不助。老子曰:‘專氣至柔,能如嬰兒乎’。真實‘和’之至也。究到實際,總是神不離氣,氣不離神,則是心不離息,息不離心也。夫神者,性也;氣者,命也。經曰:‘性之根,根於心;命之蒂,蒂於息’是也。必要知(心息)兩者合一,方有造化。蓋兩者合一,則是兩儀複還一太極,此之謂性命雙修也”(《道統大成·女丹訣》)。如此“心息相依”才是“風火同宮”之正功,粗氣伏而內息生、橐籥成、真氣氤氳,活子陽生而藥物產。徐頌堯則謂:“心依於息則凝,息依於心則順,漸依漸和,漸細漸微,乃至屹然不動,心無起滅,息無出入,則降龍伏虎之效驗見矣”(《天樂集·降龍與伏虎》)。
“心息相依”之時,只可以用息去束心,卻不可以強用心去制息,僅宜用“中和”之訣。因為我人身中處“主位”的“心”現今卻處於“賓位”,於前處於“賓位”的“息”今卻反居於“主位”,是為“賓主顛倒”,為“逆成丹”的“仙法”。若心仍為主而息為賓,以心調息,則是“順為凡”的“世法”(按:上根利器直接由“仙法”入手,若下等根器則必由“世法”而漸臻“仙法”,故尚設有“數息”、“調息”、“隨息”等法門,此不贅述)。《悟真篇》謂:“用將須分左右軍,饒他為主我為賓”。翁葆光注曰:“饒他為主我為賓者,主為陽而雄,好爭也;賓為陰而雌,好靜也”。李涵虛在《道竅談》中講:“凝神之際,務要與息相依,毋以神逐息,毋以神運息。逐息則神散,運息則神搖。只要息息動盪,任其天然,隨其自然,斯其神愈覺凝然。迨至靜極而動,是神之得乎氣機。是氣初破鴻濛,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修道之士,乃如是有為也哉”(《心神直說》)。體真山人汪東亭講:“丹書說來說去,不出一個心息相依。起初須知微息之出入,在外面虛空中悠揚宛轉如游龍。片刻之後,即可放下(心念),順其自然。若有雜念來,再心息相依,之後再把心放下,自然心靜而得沖和之效。不知放下(心念),便往往做成以心逐息,則壞矣”(《體真山人丹訣語錄》)。張三豐在《道言淺近說》中雲:“調後天呼吸,須任他自調,方能調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虛守靜而已。照此進功,築基可翹足而至,不必百日也”。東派祖師陸潛虛在《玄膚論·真息論》中說:“調息者,自然依息之謂,非逐於息之謂也。調息又自調心始。調心者,攝念歸靜,行住坐臥,常在腔子。久久純熟,積習生常,自然澡雪柔埏,與息相和也。和則相依,依而勿逐。凡息自停,真息自動。橐籥一鼓,煉精化氣,熏而上騰,灌注三宮。是謂真橐籥、真爐鼎、真火候也”。“心息相依”的具體功法要領,以上諸真闡述已十分詳明,無須予在饒舌了。
“心”和“息”本都是我身內所有者。我身內所有者是為“我”,動作言行均由我人自己作主,故居於“主位”;彼家虛空,雖然掌握我身生命的大權,但因我人破身落入後天,遂與虛空斷絕關係,失去聯絡,不能與之發生干涉(按:“虛空消息”實有兩層,一為“人盜天”,二為“天盜人”。乾體為先天,以“人盜天”為主;破身落入後天,則僅“天盜人”了,盜盡而人死矣。此處“與虛空斷絕關係”是指“天盜人”而不能“人盜天”而言。),只得置之不理,故反處於“賓位”。“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張三豐《無根樹》)。仙家“逆為仙”之法,將我家的“心息”相依於彼家“身外虛空”之中,“心息”被我人從身內逐出去到身外,則身內煉成虛空為○象,是為我家小虛空。“身外虛空”是彼家大虛空,亦為○象。空空相融,虛虛相涉,彼我兩家大小虛空自然蟬聯交歡,媾合在一起如 象。“我家”身中的“心息”即施受之於“彼家”身中,到“彼家”內去掌權做主,相對於“我家”則為“賓位”;“彼家”虛空之“主位”被我的“心息”(心為 陰,息為陽,是一重陰陽,身內之陰陽)所佔據,“彼家”身中的“真陽”和“真陰”(亦是一重陰陽,身外之陰陽)被擠出來,但因受“我家”真空○的翕聚和感召則施投之於“我家”身中如 · 象(《參同契》雲:“器用者空,故推消息”。爐鼎之設,妙在乎空),到“我家”中來做主,相對於“彼家”而言則為“賓”,亦是一層“賓主顛倒”,又為“仙凡交換”或“陰陽交換”。《周易參同契》謂:“陰陽相飲食,交感道自然”。又謂:“龍呼於虎,虎吸龍精,兩相飲食,俱相貪便,遂相銜咽,咀嚼相吞”。龍吞虎髓,虎奪龍涎,各得其益,彼我互換靈質,遂有生機造化。張三豐在《大道論》中說:“金丹之道,與生身事同,但順則成人,逆則成仙,順逆之間,天地懸隔,只要逆用陰陽,自然成就”。凡父凡母順去交媾而生人,此是靈父聖母逆來交媾而成丹。靈父是身外彼家大虛空,為坎 ,中含陽精(真陽);聖母是身內我家小虛空,為離 ,中寓陰血(真陰)。靈父聖母交 媾如 象,則精血混合,真陰真陽交並而成聖胎◎,丹書又謂“取坎填離”。離 得坎 中陽爻而複乾卦 ;坎 得離 中陰爻複坤 。因此,坎離二卦,各得其索。張三豐《無根樹》:“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李涵虛解曰:“匹配之法,仙凡相似,只是凡人用順,仙家用逆耳。悟元(劉一明)謂‘中間顛倒人不知’。吾謂‘這逆字人亦不識’。中間顛倒,先要知‘逆’字妙用”(《無根樹注解》)。
凡夫四大一身皆是陰,真陽隱退於“身外虛空”之中,是否卦 。否卦 ,內卦為坤 ,為女,為陰,喻陰在內;外卦為乾 ,為男,為陽,喻陽在外。“否卦 ”喻凡人陰在內而陽在外的順去趨死的勢態。《易經·否卦》中說:“大往(陽去)小來(陰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陽,內小人(識神)而外君子(元神)。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仙道則是逆轉陰陽之道,將我身內的“陰質”推之向外,身外的“真陽”回轉歸於內,將否卦顛倒為泰卦 。泰卦 ,內卦為乾 ,為男,為陽,陽返於內;外卦為坤 ,為女,為陰,陰去在外。泰卦喻仙道返陽化陰、逆來資生的狀態。《易經·泰卦》中說:“小往(陰去)大來(陽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元神)而外小人(識神)。君子之道長,小人之道消也”。“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則否卦 立刻變作泰卦 ,是為“陰陽顛倒”。張三豐贈李圓陽《混元仙曲》曰:“我勸你(夫為男,為陽,外陽而內陰,為離,陽中含陰,為心。),早覓黃婆(身外虛空一著),娶個嬌妻(妻為女,為陰,外陰而內陽,為坎,陰中藏陽,為息。)。男下女(男下女上,為泰卦 。),顛倒坎離;雄做雌(賓主顛倒,雄為男性主動,雌為女性主靜。《參同契》:“乾動而直,氣布精流;坤靜而翕,為道爐舍”。鼎器之所由立。動者外施而布精,靜者內翕而納受。主動者今做雌之職而安靜以內翕納受,主靜者今做雄之事而令其動以外施布精。是為“賓主顛倒”、“采陰補陽”的基本原理。),調和神氣。天臺仙子的溫柔婿,張果老兒的美麗妻。美麗妻,溫柔婿,洞房中不知天地。性情交感,命共齊眉”(《張三豐全集·水石閒談》)。“男下女”就是泰卦 (乾下坤上,男下女上),但不是所謂“陰陽丹法”(泥水丹法或房中采補)男女體位的顛倒變易,實是比喻陰陽逆轉的變化。閨丹旁門之說大多是見丹經中的譬喻經其訛傳而成,來粉飾自己,不可不仔細辨認清楚。李涵虛在《道竅談·藥物直陳》中講:“以有求無,以我求彼焉耳。我運一點陰火之精(心息,凡神凡氣),種在彼家(身外虛空一著)之內,遂生鉛中之陽。陽氣一動,採取歸來,又種在我家胚胎宮裡(“定動定”三字火候秘訣,又有“三部止火”口訣秘傳。),而成真人”。張三豐在《無根樹》中講:“順為凡,逆為仙,只在中間顛倒顛”。凡道以“我”為主、為核心,以“彼”為賓;仙道則是以“彼”為主,“我”反而做賓,即所謂“賓主顛倒”(按:先“彼”而後“己”,也是道家思想的基本理念,《孫子兵法》雲:“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張紫陽謂:“饒他為主我為賓”(《悟真篇》)。李涵虛謂:“饒他為主,我反為賓。欲他上浮,我卻下沉。賓主沉浮,皆在鼎中(身外虛空一著)作用”(《道竅談·鼎器直說》)。張三豐則謂:“我投彼家,彼反主而我反賓,賓主浮沉,彼我顛倒,極是求丹妙法。從此修持,得丹入鼎,則陰消陽盛,可解邪祲矣”(《張三豐全集·前三教上聖靈妙真經》)。海印子徐頌堯的辨析最為清晰明確:“虛空者,他也;心息者,自也。以我心息放在外面虛空中去歸養,則自他不二(彼我合一矣),先天一氣不召而來,不求而自至矣。是故金丹之道,純系虛空中事業,從身外虛空下手,在身外虛空了手,古人所謂‘虛玄大道’是也”(《天樂集·自他不二》)。究而言之,金丹大道不外乎“大定真空”一著作用,陰陽天地顛倒盡在“大定真空”之中完成。張三豐謂:“大定之中,只在一刹那間,不出半個時辰,把天地都顛倒過,運火十月之工,體天地自然之法”(《返還證驗說》)。
“心息相依”功夫,在丹經道書中又比喻為“夫妻雙修”、“男女雙修”或“陰陽雙修”。呂祖在《敲爻歌》中謂:“一夫一婦同天地,一男一女合乾坤”。在《鼎器歌》中又說:“鼎器本是男女身,大藥原是精氣神”。張三豐在《無根樹》中謂:“東家女,西家郎,配合夫妻入洞房。黃婆勸飲醍醐酒,每日醺蒸醉一場。這仙方,返魂漿,起死回生是藥王”。薛道光(1078-1191)在《還丹覆命篇》中也講:“夫真夫,婦真婦,坎男離女交感時,虛空無塵天地露”。陸潛虛在《金丹就正篇》中則說:“金丹之道,必資陰陽相合而成。陰陽者,一男一女也,一坎一離也,一鉛一汞也,此大丹之藥物也。夫坎之真氣謂之鉛,離之真精謂之汞。先天之精積於我,先天之氣取於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陰而內陽,于象為水、為月,其於人也為女;我,離也,外陽而內陰,於象為火、為日,其於人也為男。故夫男女陰陽之道,順之而生人,逆之而成丹,其理一焉者也”。李道純在《中和集》中也說:“一夫一婦定中交,三男三女無裡得”(《抱一歌》)。又詩曰:“一婦一夫能做活,三男三女打成團;裡頭世界元來大,外面虛空未是寬”(《述功夫》)。徐頌堯在《天樂集》中的解釋最為究竟,謂:“心與息相隨,鸞鳳和諧,天然夫婦,而男不寬衣,女不解帶,敬如神明,愛如赤子”。又說:“心息,乃天生配偶,非由造作。玄宗以心和息,神氣冥融,金木交並,即是偶諧三昧”。“古仙皆從此偶諧三昧中超脫,洵不誣也。世俗男女配偶,順行生人;此心息相依,陰陽妙合,乃逆而成聖也”(《天樂集·偶諧三昧》)。
“心息相依”的具體功訣是從“身外虛空”中心息相依入手。真意內守“身外虛空”的虛境,目光內照“身外虛空”中呼吸來往的闔辟之機,耳韻內聽“身外虛空”中呼吸的細微聲音。意守、目照、耳聽,三位一體,俱屬於心;“身外虛空”中往來闔辟的呼吸,謂之息。心念與呼吸相依交抱,綿綿不絕,如夫婦之交歡,纏扭不斷,故謂“心息相依”,古稱“日月交並法”。呂祖《太乙金華宗旨》中講:“心用在息上,又要善會,亦不用之用,只要微微‘照聽’可耳!何謂照?即目光自照,目惟內視而不外視。不外視而惺然者,即內視也,非實有內視。何謂聽?即耳光自聽,耳惟內聽而不外聽。聽者,聽其無聲;視者,視其無形。目不外視,耳不外聽,則閉而欲內馳。惟內視、內聽,則既不外肆,又不內馳,而中不昏沉矣。此即日月交精交光者也”(《太乙金華宗旨·回光調息章》)。意守、內照多易執相著形,即不合法度矣(意守、內照是初學的通途,宜用意念輕微適度。最初用意稍強,熟練後用意越輕越妙,直至忘掉意念,則“真意”始生,訣曰“自然之妙,先存後忘”。),最妙在於“聽息”一訣。呂祖謂:“存心於聽息,息之出入,不可使耳聞,聽惟聽其無聲。一有聲,即粗浮而不入細。當耐心,輕輕微微,愈放愈微,愈微愈靜,久之忽然微者遽斷”(《太乙金華宗旨·回光調息章》)。先以兩耳內聽氣息的起落變化的聲音來約束心神,漸漸到聽無所聽,進而以心聽,直至於“心息相忘”,混混沌沌,恍惚杳冥,漸入“大定真空”的真境界、真景象,則是為“創鼎於外”,莊子謂之“心齋”。《莊子·人間世》中講:“一若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恍惚而至於杳冥,忽然天機頓發,內外感通,有“一陽來複”的景象,“先天一氣自虛無中來”,是為“陽生藥產”,又名“活子陽生”。身外九還而金木交並是為“乾坤交”,身內則七返而水火既濟是為“坎離交”,兩重天地、四個陰陽作用(呂祖《指玄篇》:“兩重天地誰能配,四個陰陽我會排”。李道純《中和集》:“踏破兩重消息子,超凡入聖則如閑”。),內外一體,彼我一如,戊己成圭,五行四象聚會中宮,丹不結而自結,漏不補而自補。補身接命,結丹還丹,俱在“大定真空”之中完成。“大定真空”在《老子》中謂:“致虛極,守靜篤”,有如一扇門,只看您是否能走得進去,否則終是一位“門外漢”,尚未摸著門楣,不足言之為“煉丹”。因此說“致虛極,守靜篤”(“大定真空”)是內丹實踐中的一道“鐵門檻”,諸君可曾逾越否?這不僅是西派丹法的獨家專利,也是諸家各派丹法的共同總綱領,各種法訣作用及效驗均在“大定真空”中發生,若未到個中真實程度,尚無得聞高層法訣的資格,故而各家丹法無不對此極度重視。
清淨丹法不但適合於童真之體及青壯年人的修煉,更是中老年人補身接命的神奇妙法和獨特神方,張三豐在《無根樹》中謂為“神仙栽接法”。體真山人汪東亭講:“我輩年老,迴圈生育之機遲,故不得不到虛空中招攝些陽氣來用”。又講:“破體之人,一身上下都是陰,故需招攝虛空中真陽以續命。心息相依到大定時,天地之虛空即我之虛空,空中真陽自然續續而來,如何不長生”(《體真山人丹訣語錄》)。徐頌堯則謂:“純陽真炁到時,渾身俱感酥軟麻木、跳動,能周身酥麻一次,即真炁薰蒸一次,即行一次小周天。如是漸采漸集,氣足止火,複成童體”(《天樂集·小大周天》)。陳攖甯先生在《黃庭經講義》在也說:“借身內之元氣,以招攝虛空之精神,則自有生以來,歷年損失之精神,皆可還歸於我身,何患老乎!”張三豐則講:“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來有藥醫”。清淨丹法的關鍵處是在於“身外虛空”中尋求,不是在人身上討便宜,所以被劉一明稱作“虛空中事業”(《無根樹注解》)。
童真的練法和漏體丹法是大同而小異,不同之處主要在於“火候”的作用不一樣。童真丹法是虛無大道,純用無為火候,清靜自然到底,直至功成圓滿。《參同契》中所謂:“上德無為,不以察求”。呂祖在《黃鶴賦》中謂:“粵矣最上一乘,乃無作而亦無為。上德以道全其形,乃純乾之未破”。乾元已漏的破體丹法則必用返還之功,清淨無為之中運有為有作之自然火候,時時注意火候的變化情況,偵察動靜時機,將失去的真陽追攝回來返還成童體,還童之後再向上一著與童真丹法無異。其中返還火候的變化及作用繁冗,故《參同契》中謂:“下德為之,其用不休”,可見層次步驟相當繁瑣複雜。呂祖在《黃鶴賦》中謂:“下德以術延其年,乃撅坎之已成,是以用陰陽之道,即依世法而修出世之法”。西派丹法歸根到底不外“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八個字概括之,是至簡至易的方法(按:“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八個字,實是丹法骨髓,諸家丹法亦不外此。石泰《還源篇》謂:“以簡易之語,不達半句;其證驗之效,只在片時”。)徐頌堯在《天樂集》中說:“予昔以因緣,得遇汪師(汪東亭),指示此‘心息相依’法門,方知玄宗確有真傳。今此玄談,直揭相傳口訣,公開四千年來不傳之秘,蓋不忍斯道之湮沒無聞,願與好道之士,同修同證,得身心安樂之益、延年益壽之效焉”(《天樂集·心息相依》)。故歎好道諸君,切勿以其訣法太簡易而輕視之!

大定之要與效應

大定之要與效應
陳毓照
大定者,心息相依,一直依到外息斷絕,念頭全無,連脈膊都停止跳動,至此神氣兩定之時,始謂之大定也。
大定既久,身心寂然不動,忘形忘像,忘物忘懷。斯時先天真陽透入色身,滌蕩灌溉,薰蒸營衛,淪肌浹髓,無處不周。格故鼎新,化粗重色身為微妙法身,謂之真空煉形。
所以身心定得一分,即色身空得一分,先天真陽進得一分。若身心空得十分,即先天真陽進得十分。此煉丹道所以必須以大定為之基也。所以身心空得一分,則識神化得一分;識神化得一分,則元神顯得一分。增一分明,滅一分暗。洎乎識神化盡,則元神全顯。故雲心死則神活。是煉神之要,亦必須以大定為基也。又身心空寂之至,則體合虛空,六向皆心,六合皆身。周遍含容,融洽無間。分身應化,舉念即成。能同時普入無量佛刹,現無量神通。是末後還虛合道,亦必以大定為之基也。
可見一部丹訣,自始至終,只是一個定字。若以心知意識之勞形按引貪求妄想而求丹道者,吾未知其可也。黃帝罔象得玄珠之旨,可以證焉。莊子《人間世篇》曰:"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謂之坐馳。"秘釋曰:闋空也,虛極靜篤之際,內外俱空,亥子之交,晦朔之間,萬籟俱寂,斯即瞻彼闋者之時也。虛室生白,則一陽來複,先天一炁到宮。止止者大定也。常動而常寂,最為吉祥。如明鏡照像,應物無心。即照即寂,寂照一如,動定不二,豈非吉祥止止乎!若氣動而神馳,即不能招攝先天矣。《大洞經》雲:"定和如明覺。"又雲:"初定通息,太和一千。大定全真,妙行通靈。"《楞嚴經》雲:"定極明生,明極覺滿。"斯皆定久慧發,靜久明生之象也。
《莊子》一書,於大定之旨,談之特祥。如雲:"魚相造于水,人相造於道。相造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於道者,無事而生定。"又雲:"泰宇定者,發乎天光。"又雲:"大定持之。"又雲:"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然則造道之妙,一定字可賅之矣。李道純之《中和集》,見地純正。特其詩歌,反復揭示大定之要,在丹書中,可謂獨具隻眼。如雲:"自得身心定,凝神固氣精。身閑超有漏,心寂證無生。"又雲:"身心定,玄教通,精氣神虛自混融。"又雲:"煉汞烹鉛本無時,學人當向定中推。"又雲:"造道本來亦不難,工夫只在定中間。"又雲:"藥物只於無裡采,大丹全在定中燒。"又雲:"寂然不動契真常,消盡群陰自複陽。"又雲:"九還七返大丹頭,學者須當定裡求。會向時中求一定,便知日午打三更。"又雲:"潮來水面浸堤岸,風定江心絕浪波。性寂情空心不動,坐無昏散睡無魔。"性寂情空一語,真大定之旨歸。煉己到此,色身上無論起何種變化,悉皆寂然不動,如太虛一般。火候至此,可謂登堂入室。故永嘉《證道歌》雲:"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也。
龍眉子為白紫清之嫡嗣,著有《金丹印證詩》。詩中亦屢揭靜定之要。如雲:"都因靜極還生動,便是無涯作有涯。一炁本從虛裡兆,兩儀須仗定中旋。"陸潛虛疏引緣督子句雲:"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故曰一炁本從虛裡兆。神仙盜此真機,動中采之,靜中煉之。故旋轉乾坤,運行日月,皆在定中,定之一字,最為肯綮,丹學成始成終,皆不外是。故始焉不定,則情境不忘,而無以善夫臨爐采藥之用。終焉不定,則火候不調,而無以收夫脫胎神化之功。故雲兩儀須仗定中旋也。"詩又雲:"鼎鉛欲審須中定,陽火將奔在下鋪。不遇至人親指授,教君何以決玄樞。"潛虛《疏》雲:"鼎中藥物,其氣甚微,伊欲審之,必須一爾心志,澄爾念慮,六根大定,情境兩忘,而後采之,保無虞失。及其陽火下奔,吾則下鋪以迎之。此必真師真訣,方可臨煉。"東派初祖之言既若是,則西派相承,以大定真空為作丹之秘要,更信而有征矣。汪祖嘗雲:"丹法攝歸一定字,所謂至簡至易之道也。"曹文逸《大道歌》雲:"如此閑處用工夫,爭似泰然修大定"也。
又玄宗工夫,初由睡著而入恍惚窈冥,再由恍惚窈冥而至大定,外息斷絕。初如一葉扁舟,容于中流。久則如月照寒潭,萬里澄碧。時間由短而長,脫胎神化,皆在定中進行。故定者,入聖之玄關,超凡之津梁也。又定有兩種之別,一者有呼吸之定,二者無呼吸之定。玄宗所修是第二種。身心俱定,出入息斷,眼皮不動,乃真寂滅。若心定而息不住者,乃相似寂滅,非真定也。
《大寶積經·廣博仙人會第四十九》世尊告仙人曰:"大仙當知,我之弟子,最上聲聞,驕梵缽提,是婆羅門清淨族子,住於禪定慈悲之心,以彼等持,開敷慈眼,入三摩地,每經七日,方乃一度現出入息。彼入定時,有隨意風,應念而至。假使劫火,燒于天地,成一炎熖,於彼禪身,無能損害,如芥子之分,而彼肢體如彌樓山,常所鎮壓。難陀龍王及跋難陀,有大力勢,鼓氣猛烈。彌樓山王為之動搖,鼓作呼吸,四大海水,變為鹹味。驕梵缽提,入定之時,彼二龍王,盡其威力,無能撓亂。"夫既曰每經七日,方乃一度現出入息,即知其正入三摩地時(正定時也),離入出息,能一定七日。大力龍王,無能動其分毫。乃至劫火洞然,亦不能損其毫末。可知無呼吸之大寂定,最為殊勝,非思議所及也。
《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參海幢比丘,見其結跏趺坐,正入禪定,離出入息,無別知覺,息念雙忘,亦玄宗入正定時間之境界。海幢一定,達六月又六日,定中自頂至踵,出現無量數佛身,菩薩身,緣覺聲聞身,帝釋身,梵天身,長者居士身,刹帝利婆羅門身,仙人身,龍王身,阿修羅神身,夜叉羅刹身,緊那羅王身,乾達婆王身,分化十方,普遍法界。其境界之殊勝超特,使善財童子讚歎不已。此甚深三昧,名曰普眼捨得,一名普莊嚴清淨門,最為廣大,玄宗禪定,由數分鐘而達數小時,乃至一日夜,向上勝進,亦可一定六月。不難追蹤海幢,媲美先賢也。
《華嚴經·十定品》載"如來於普明殿,入刹那際諸佛三昧,住奢摩他最寂靜,具大成德,無所染著,能令見者,悉得開悟。"又《法華經·序品》載"佛說《無量義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普佛世界,六種震動。"此乃如來入定之儀式也。《清涼山志》載"明釋明山,初結茅中台之南谷,檀施多日,有忌其盛者,一夕刺客投宿,中夜窺山,屹然端坐,目如秋水,鼻息殆絕。客長跪髮露悔過。"所雲屹然端坐,正入定之狀,則呼吸未斷,特微細耳。此乃有呼吸之定,已能感動刺客之心,定之用可謂神矣。
《六波羅密多經》雲:"佛道懸遠,無人能到。唯有一法,饒益有情,所謂正定。若諸菩薩,未獲此定,其心未能清淨不動,生死涅槃,無有二相。由此義故,為度眾生,巧以方便,精勤修習,相應靜慮,無相正智。猶如虛空,清淨無垢,常住不變。複觀此定,猶如滿月,一切妄想,猶若浮雲。又此正定,如清涼風,能除一切雲翳,朗然涼清,光明照耀。一切有情,見皆生喜。如是滿月,光明莊嚴。能使有情,清涼安樂。如是靜慮,清涼之風,能除性空妄想雲翳。正定滿月,現出世間,大悲光明。能除有情,諸煩惱熱。使得清淨安樂涅槃。爾時薄伽梵而說頌言:'靜慮能生智,智與理相應。佛果大菩提,定慧為根本。'"又雲:"獲深禪定而不昧者,由此靜慮,起五神通。雲何為五,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境智證通。"又雲:"菩薩住不動地,得真寂靜,除去憂苦,尋伺喜樂,出入息等,不生不滅,住真法界。"信知佛氏真禪定,亦斷出入息,才名真寂靜也。
《圓覺經》偈雲:"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無礙清淨慧,相依禪定生。"道師禪師曰:"大神通勝業,非定不生。無漏慧根,非靜不發。故經曰深修禪定,得五神通,心在一緣,是三昧相。攝心一處,便是功德叢林,散意片刻,即名煩惱羅刹(是靜定之功,是佛道根本,能發無漏慧根,能得五通三昧,有不容片刻之散者,豈今專家心馳念動,用意導引,通任通督者,所可同日而語耶?上述各段佛典名言,果能亦作用意造作,吸舐提閉解乎?)。"所以曇光釋子,降猛虎於膝前;螺髻仙人,宿巢鳥於頂上。(此即永嘉所謂"即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也,工夫至此,斯可謂真靜寂,真大定矣。)是知大士常修宴坐,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昔須菩提崖中宴坐,天華浮空。五代永明壽禪師,于台嶺天柱峰九旬習定,見觀音大士灌以甘露,遂獲無礙辯才。隋智者大師修《法華三昧》,寂而入定,乃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唐僧伽大師,入定于清涼山中台之野,天華擁膝,七日乃起。禪定之勝相,海墨難書,聊舉一二,以便印證,以啟信心雲耳。
洞山雲:"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同安雲:"還鄉曲調如何唱,明月堂前枯木花。"張三豐雲:"一輪月色相為伴。"劉悟元雲:"一輪明月天心照。"邵堯夫雲:"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朱夫子雲:"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皆示定中之境界。若佛,若道,若儒,莫不以定為歸,淵乎微矣。

2008年10月18日 星期六

丹 道 法 訣 十 二 講

丹 道 法 訣 十 二 講
胡孚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仙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後,收到許多海內外讀者來信,其中有一大批讀者詢問丹道修煉的問題。我的《道學通論·仙學篇》,原名《內丹學通論》,完稿於1988年春季,曾經王沐老師生前過目手定。王沐老師很推崇陳攖甯先生的學術觀點,將拙作中凡與陳攖甯先生不同的觀點盡令刪改,連丹道學的名稱也改為仙學,以和陳攖甯先生仙學之說取得一致。王沐老師和陳攖甯先生一樣,特別畏懼丹道中所謂“妄傳非人,必受天譴”的戒律。當時王沐老師偶爾被車撞傷骨折,他竟然認為這是我幫他整理的《內丹養生功法指要》書稿洩露了“天機”所致,因之斷然決定我的《內丹學通論》也不准出版。於是,我僅將其中某些章節抽出定名為《道教史上的內丹學》,發表在《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第2期上,並應陳鼓應先生之邀著《道家內丹養生學發凡》短文發表在《道家文化研究》創刊第一輯上,使“內丹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在學術界逐步取代了“道教內丹術”的名稱。自那以後,我在北京歷經重重磨難,埋頭編撰《中華道教大辭典》,其中亦將“內丹學”單列,既使在蕭克將軍主編的《中華文化通志》中,我亦將“內丹學”寫入《道教志》。雖然我對道教中的玄規戒律未能深信,卻也把《內丹學通論》書稿一直壓著未出,也未擅自改動王沐老師手定的觀點。直至1997年我為招考留學生、博士生需要編著教材,才將此書稿改名為《仙學篇》,納入《道學通論》中出版。我出於對王沐老師的尊敬和紀念,對此書稿的觀點和文字仍未肯大動。如今十幾年匆匆過去,事易時移,吾亦自覺垂垂老矣,一些丹道法訣不敢自秘,今再稍作披露,以滿足丹道愛好者的要求。

三 元 丹 法 第 一 講

內丹學和外丹學都源自先秦諸子百家中的神仙家,故陳攖甯先生稱之為仙學,我以前多附合其論。然而戰國以來神仙家融入道家,由方仙道而黃老道,至漢末則流入道教。這就是說,歷史上仙學本雜有諸多巫術和各種養生方技,並不僅有丹道一途。魏伯陽著《參同契》傳三元丹法之秘,葛洪精於地元靈丹,又獨望成就天元神丹,至唐末呂洞賓才大力宣導人元大丹之學 。陳攖甯先生不信巫覡雜術,他所謂仙學實指丹道學,包括內丹學和外丹學。地元靈丹和天元神丹屬於外丹學,內丹學實為人元大丹之學。陳攖甯先生之學術貢獻,當不止此,而是遍及整個道學(包括道家、道教、丹道)。故其嫡傳弟子張竹銘先生將其傳記《中華仙學的拓荒者陳攖甯大師》,更名為《近代道家功法導師陳攖甯先生傳略》,而不用“仙學”之號,可謂真得陳攖寧之傳者。今後我們論及三元丹法,僅稱丹道學,不用仙學之稱,以免和社會上神仙信仰及各類宗教、世俗迷信混為一談。外丹學為身外的物質化學,內丹學為身內的人體化學,今後凡講人體內部精氣神的煉丹修持法門均稱之為內丹學。陸西星《玄膚論》雲:“丹有三元,皆可了命。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之謂也。天元謂之神丹。神丹者,上水下火,煉於神室之中,無質生質,九轉數足,而成白雪,三年加煉,化為神符,得而餌之,飄然輕舉,乃藥化功靈聖神之奇事也。其道則軒轅之《龍虎》、旌陽之《石函》,言之備矣。地元謂之靈丹。靈丹者,點化金石而成至寶,其丹乃銀、鉛、砂、汞有形之物,但可濟世而不可以輕身,九轉數足,用其藥之至靈妙者鑄為神室,而以上接乎天元,乃修道之舟航、學人之資斧也。”“人元謂之大丹。大丹者,創鼎於外,煉藥於內,取坎填離,盜機逆用之謂也。古者高仙上聖,莫不由之。故了命之學,其切近而精實者,莫要於人元”。地元靈丹和人元大丹之理同,皆須洞曉陰陽、深達造化,一為體外之物質化學,一為體內之神氣化學。我在《道學通論》“外丹黃白術”一章中,已詳細揭示了地元靈丹之秘密,並指出天元神丹乃是一種心靈轉化物質的實驗,天元、地元雖稱外丹,但亦和人元之內丹相通。古來仙家相傳有“內丹成,外丹就”的話,換言之則為“內丹不成,外丹難就”。地元靈丹除去“黃白術”的藥金、藥銀可作修丹之資斧而外,煉出的丹藥多有劇毒,如非修成內丹的特異體質之人,據稱須藉以殺三屍蟲脫胎換骨之外,普通人服之必然喪命,又何言長生久視哉!至於天元神丹,乃是佛教所謂“心能轉物”之大神通,若非以人元大丹開發出人體之生命潛能和心靈潛能,豈能采天地日月之靈氣凝為神丹乎!據說由地元上接天元,須先以地元爐火之金華築為神室,此步功夫要七七四十九日凝神不動以採金華,至於進一步采宇宙虛空中之陰陽精華聚於神室而無中生有煉成白雪神符,更須人元大丹成就之仙人才可為之了。據我所知,此術在世間仍有傳授,直至清代朝廷中亦未絕爐火之事。地元爐火除作變換賤金屬為貴金屬的冶金化學實驗外,即用以鑄造神室,上接天元,繼而以天元功夫采日月之精華,用天然水火鍛於神室之中,九轉數足,化為白雪,複加三年烹煉,轉為神符,即為天元神丹。人元大丹功成,方可圖天元之事。天元神丹是一種凝聚態的道,服之立即可以與道合真,連衣服、用具也同人體一起氣化,化形為仙。相傳黃帝鼎湖跨龍白日升天,許旌陽服之拔宅飛升,劉安服之雞犬升仙,我輩無法究其實,僅視為丹道學中古仙留下的佚聞而已。近世陳攖甯先生即同幾個道友,窮十年之功,在上海從事過地元爐火丹法實驗,後因日寇侵華戰爭而中輟,複轉為人元大丹的研習。自古天下英雄豪傑,老來看破世事,大半歸於佛道之門。其中有以人生煩惱多者,則多歸佛;有以人生災病多者,則多入道。道家聲稱“我命在我不在天”,要盜奪天地,逆轉造化,要將個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與天爭衡。丹道學就是道家創造出來的與天爭衡的宇宙觀和人體生命科學。我輩人元大丹未成,不敢妄希天元,因之真正要研究的,還是內丹學。我1989年在《世界宗教研究》第2期上首論《道教史上的內丹學》,就是想在道學研究領域內開拓“內丹學”這一新學科,爭取國內外學術界的認可。而後十幾年間,幾經周折,內丹學的研究在海內外學術界興起,北京大學和四川大學已有一些研究內丹學的博士生論文通過答辯,國外也有內丹學的學術專著出版。我的《道學通論》一書,也由張岱年教授題寫書名,湯一介、黃心川、葉秀山先生作序,向海內外公開發行,《人民日報》1999年3月16日第11版還發表了書評。需要說明,《道學通論·仙學篇》本是我十多年前寫成的書稿,而今十多年過去,我在丹道研究中不斷有所突破,早已超出陳攖甯、王沐等前輩師長涉足的界限。王沐老師生前以老一輩內丹學家陳攖甯先生的丹道論斷為準繩,例如陳攖甯先生將內丹學修煉分為陰陽雙修和清淨孤修兩派,不講龍虎丹法和虛無丹法,先師王沐先生也僅將丹道分為陰陽派和清淨派。實際上,“丹經篇篇說陰陽,陰陽本是萬法王”,三元丹法各家各派皆離不開“陰陽”二字,人元大丹都是煉養陰陽的法門。我在《道學通論·仙學篇》中,曾將人元大丹分為文始派和少陽派,少陽派至鐘離權、呂洞賓大開法門,又有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之傳。據我所知,丹道法訣,應以老子《道德經》、《莊子》、《列子》、《黃帝內經》、《黃帝陰符經》、《周易》、譚子《化書》、《周易參同契》、《悟真篇》所傳為正宗,各家門派皆不應違反以上經典的原則。人元大丹從修煉實踐上講,可分為煉養自身陰陽、同類陰陽、虛空陰陽三種途徑。修煉自身陰陽者,俗稱清淨派丹法;修煉同類陰陽者,俗稱陰陽派丹法;修煉虛空陰陽者,俗稱虛無派丹法。在修煉同類陰陽的丹法中,又分兩途。其中有借彼家為鼎男女雙修的同類陰陽丹法,為雙修法門,稱作彼家丹法。還有以乾坤為鼎器、靈父聖母、生龍活虎、三家相見的同類陰陽丹法,為栽接法門,稱作龍虎丹法。這樣,人元大丹分為自身陰陽、同類陰陽、虛空陰陽三家之傳,又有清淨丹法、彼家丹法、龍虎丹法、虛無丹法四派之分。三元丹法,本自相通,地元可上接天元,外丹亦賴內丹,前已論之。三家四派人元大丹,亦相互承接。自身陰陽可上接虛空陰陽,同類陰陽亦須清淨築基,虛無丹法也盜取龍虎二弦之氣,各自手段不同,原理則相通。以上所謂丹道的三家四派真傳,局外人得其一麟半爪者已不多見,那些得其一隅便自認正宗的人,只不過是瞎子摸象而已。丹道至簡至易,而又大圓大全,決非一偏之學。近半個世紀以來,內丹學已成絕學,能得一家一派全訣者已屈指可數。張竹銘、曹昌祺在《近代道家功法導師陳攖甯先生傳略》的序言中聲稱陳攖甯曾得內丹南宗陰陽派丹法之傳,卻從未向任一個學生教授過男女雙修丹法全訣。陳攖寧自己在《論白虎首經》一文中敘述他那個時代南宗用鼎一派丹法的情況雲:“餘根據四十年之閱歷,耳聞目見,各省學道諸君,用五千四八采大藥者,結果總歸失敗。北京二人,南京一人,蘇州一人,上海一人,成都一人,武昌一人,前後共計七人,沒有一人達到目的。其間困難多端,未暇細說,而方法之不善,確為失敗之主因”。這些話是正確的經驗之談。我在《道學通論》一書中已力斥五千四八采大藥之非,此不重複。然就一般男女雙修之采藥功夫,亦非易事。蓋因陰陽交媾,乃男女之大欲,順行易而逆行難,情欲生而念頭動,急水灘頭挽不住船,只能“氣海翻波死如箭”了。好在男女雙修功夫本有多門,有習定者,有運氣者,有守陰蹻者,有用藥物者,有導引錦身之術,有按摩抽縮之法,有添油接命之功,有煉精鑄劍之訣,對於激發青春活力,滋潤色身,總有效驗。由此看來,二人雙修的彼家丹法,終不如由《參同契》、《悟真篇》、《金丹真傳》一脈承傳的龍虎丹法(三家法)。然陳攖甯先生《讀知幾子〈悟真篇集注〉隨筆》一文中卻說:“至於《金丹真傳》亦不合《悟真篇》本旨”。“凡父凡母是二人,靈父聖母亦是二人,決不至於拉第三人加入合作。若果如此辦法,是謂侮辱大道”。可知畢生精研丹道淵博如陳攖甯先輩者,雖謂冠絕一時,亦未來得及探訪到龍虎丹法真傳。由此可見丹道法訣師徒秘傳的舊規曾給內丹學的研究帶來何等不便,也更說明了現代學者應將丹道從江湖秘傳的文化引入學術研究的殿堂,使之成為可學、可修、可傳的學術瑰寶。丹道的師徒秘傳制,使其法訣保留至今,應有其歷史貢獻。然此種承傳方法使丹道法訣在道教中絕響,由學術殿堂流入江湖文化,是其弊端。學術乃天下之公器,不能無路數可尋。吾今取師徒秘傳制之長而棄其短,將丹道三家四派之路數公之於眾,使內丹學重返學術殿堂,這就是我開拓內丹學這一新學科的本意。至今丹道法訣中最為秘密的,應是同類陰陽的丹法。其中彼家丹法,除丹經以外,在道家房中術及佛教密宗恒河大手印、無上瑜珈等書中,皆有教授,其上乘者須甚深定力,乃火裡栽蓮,轉毒成智,針尖上翻跟頭,如蛇入竹,不出即伏,不升天堂即入地獄,非等閒之輩所可問津者。獨“三家相見”之龍虎丹法,乃中華道家文明獨有之奪天地造化的瑰寶,乃呂洞賓、張三豐一脈真傳。呂祖所謂“吾道雖于房中得之,而非禦女閨丹之術”。張三豐亦雲:“此藥雖從房中得,金丹大液事不同”。“無根樹,花正雙,龍虎登壇戰一場”。“煙花寨,酒肉林,不斷腥葷不犯淫”。丹道法訣中凡于房中得藥,又不犯淫的,非乾鼎、坤鼎並用,三家相見的龍虎丹法莫屬。《參同契》雲:“乾坤者,易之門戶”,“乾剛坤柔,配合相包”;《悟真篇》雲“先將乾坤為鼎器”,證明同類陰陽丹法不能僅將坤為鼎器,《性命圭旨》中也明示了龍虎交媾鼎器圖,其中戊已為丹家本人,龍虎為乾坤鼎器。先師知非子曾雲:“若能經高人指示,瞭解《金丹真傳》的內容,許你是人元金丹功夫的真知者”。張三豐真人《服食大丹說》雲:“這福德勝三輩天子,智慧勝七輩狀元,到這般時候,方可煉服食金丹”。蓋龍虎丹法蘊藏著人元大丹的核心機密,自古難遇難聞,難得全訣,故至今絕少人傳。傅金銓著《試金石》,將是否識乾鼎、坤鼎作為鑒別丹師懂不懂人元同類陰陽丹法,是否為真師的試金石。他在《試金石》中說:“萬卷丹經,都說要三人。今之羽流及在俗習玄居士,總不見談及三人,便是與丹經相左。請問:必得三人何用?若是真師,必當知得”。龍虎丹法,乃以人體化學補足破漏之軀,二八兩弦之氣並用,以匹配陰陽而成一斤之數。僅用虎不用龍,僅是一弦,僅是二家,皆非三家相見。丹經屢言如得此法訣,“自己一毫也不須作用”,“坐享其成”,“雖愚昧小人得而行之,立超聖地”,“雖百二十歲,只要有一口氣在,猶可還丹”,顯然決非彼家丹法所能勝任。由此可知,凡否定龍虎丹法者,皆未得《參同契》、《悟真篇》之真傳。師 承 流 派 第 二 講我在廣州中山大學讀書期間,曾因吾師物理學家黃友謀教授介紹,于1980年冬得遇內丹家無憂子老師。先師無憂子博學多才,不僅醫好了我的病,且將人元丹法三家四派法訣皆相傳授。可惜我當時求教丹道僅為治病,全部精力研究自然科學,沒接觸過《周易參同契》等丹經,尚不知世間有《道藏》經典。且當時全國氣功熱潮還未興起,學術界多不明丹道為何物。丹道這門學術,必須一要有師傳,二要肯讀書,不得師傳看不懂丹經,不讀丹經也難理解師傳,二者缺一不可。我當時一門心思全在攻讀碩士研究生課程上,沒讀過丹經,雖得師傳,仍缺乏理解,記憶亦不深。特別對龍虎丹法,不僅方法駭世驚俗,且條件非等閒財力可備,以為是學成而無所施其技的屠龍之術,故一笑置之,未加深究。先師反復說“人元大丹乃‘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之學”,囑我畢業後須花六年時間苦讀丹經,以印證法訣,並通過真修實證由“解悟”而至“證悟”,才能真正深入丹道之門。他在1982年春節將《周易參同契》中隱藏的同類陰陽八字丹訣相授,指明是自魏伯陽、鐘離權、呂洞賓一脈相傳的天機,戒律森嚴,無論二家之彼家丹法和三家之龍虎丹法,舍此決無成功之路。這句秘訣,我至今考察了包括陳攖甯先生在內的丹家和師長,皆無人能傳。另有一些丹家秘傳的法訣,墨蹟古雅,為明代崇禎年間至清代丹家手抄本,我俱複印收存。無憂子老師于1982年春天去世,享年92歲,我亦于當年離開了廣州。這一大事因緣引發了我對《周易參同契》一書的興趣,先師楊石先教授介紹我師從陳國符教授研習《道藏》,陳國符老師指導我寫成一篇有關《參同契》的學術論文,發表在山東大學《文史哲》1983年第6期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王明教授,就是看到我在《文史哲》上發表的這篇論文,才寫信邀我報考他的博士研究生,從此改變了我的命運。錢學森教授也建議我改行研究《道藏》,完成他交待的破解內丹之秘的科研任務,為人體科學做出貢獻。我“文革”前在南開大學化學系讀書,畢業後又在醫療衛生部門工作達七年之久,“文革”後又在物理學家黃友謀教授指導下取得碩士學位,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1984年哲學系博士研究生。導師王明教授早年在西南聯大師從湯用彤、陳寅恪諸前輩,為世界知名的道學權威。我師從王明、陳國符研讀《道藏》,發現自伏羲、黃帝、老子、莊子、魏伯陽、葛洪、許遜、呂洞賓、張伯端、王重陽、張三豐一脈相傳的丹道,乃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如今已成千古絕學。為研究丹經,我求教嶗山匡常修道長,得龍門派分支金山派丹法之傳,又接受王沐老師指導達八年之久,給他編輯出版了文集《內丹養生功法指要》(東方出版社1990年版)。王沐老師指導我研讀陳攖甯先生的《中華仙學》,從中看到《讀知幾子〈悟真篇集注〉隨筆》一文,大惑不解,詢問王沐老師。王沐老師非常推崇陳攖寧的丹道學說,力斥我在廣州所得無憂子老師丹法為江湖邪術,我信以為真。《道學通論·仙學篇》就是按陳攖寧的仙學觀點寫的,並將他視為“當代的太上老君”,“科學的神仙家”,“仙學钜子”。王沐老師仙逝後,我為探求丹道之秘尋師訪友,與全國(含臺灣)的內丹家處於師友之間者不下七人之數,對丹道的研習更加深入。1992年春亦曾訪得陳攖甯先生的某一傳人,花費兩年時間為其整理完陳氏彼家丹法之遺稿《參同契講義》。也許由於某種天意使然,此遺稿未能按約定出版,激起我的疑慮,於是我發誓超越陳攖甯等前輩丹家的研究成果,另尋明師。前人的研究成果,是丹道現代化的里程碑,但並非已達到不可超越的頂峰,後人只有繼續前進,才能最終揭開丹道之秘。恰在1995年開始,我不僅得到陳攖寧《學仙必成》手稿、青城派丹法乃至劍仙丹訣,且聞知中國在世的內丹家中還有唯一能得龍虎丹法、虛無丹法真傳者。而後我消除了對龍虎丹法的偏見,得到知非子老師的龍虎丹法《東方絕學》之傳,而且我在廣州所得丹訣正好與《東方絕學》互補缺失,成為完璧,更令人驚為天成。我多年四處奔波的求法之夢至此圓滿,三家四派丹法終於大備。知非子老師早年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終生求道不輟,得張三豐一脈真傳,他於2000年冬季仙逝,享年91歲,遺稿全部在我手中,近年將出版面世。值此錢學森老師九十華誕之際,我完成了內丹學的全部調研任務,寫信向他報喜,又幸何如哉!事實說明,陳攖甯先生是我國近代內丹學研究的開拓者,他的學術地位和科研貢獻值得肯定。王沐老師和知非子老師亦是陳攖寧同代的前輩內丹學家,皆功德卓著,我們實際上是在繼承他們的事業。目前,內丹學的研究才剛剛步入現代學術的殿堂,真正的學者不能輕易將自己名列仙班,製造個人迷信,要不斷有新人超越舊人,學生超過老師,最終揭開內丹之秘,從而認識人體生命和心靈的本質及其中的客觀規律。據先師所傳,修煉自身陰陽的清淨丹法,全真道北宗多傳之,以丘祖的龍門派丹法為正宗。世間所傳《伍柳仙蹤》、《大成捷要》、《大丹直指》、《性命法訣明指》等丹經,皆為修煉自身陰陽的法門。清淨丹法通於禪宗,以靜坐煉性入手,以求神氣凝結河車運轉,在社會上流傳甚廣。修煉同類陰陽的丹法,俗稱陰陽派,全真道南宗多傳之,以《參同契》、《悟真篇》為丹經之祖。《參同契》雲:“欲作服食仙,宜以同類者”;“類同者相從,事乖不成寶”;“同類易施功兮,非種難為巧”,可知《參同契》一脈相傳為修煉同類陰陽的丹法。其中男女雙修的彼家丹法,又分上中下三乘,門派岐出,但大多源于古代方仙道的房中術,為同類陰陽雙修的采補法門。此術為男女二家法,大多有性交動作,陳攖甯先生講可從九種房中術起修,先師卻雲有62種傳授,品位高低不同。彼家丹法上乘者雙修雙成,下乘者妙在用鼎,有《錦身機要》、《金丹節要》、《采真機要》、《玄微心印》、《三峰丹訣》等書露其消息,其中以陸西星的東派最為上乘。另有三家相見的龍虎丹法,為同類陰陽的栽接法門。此術雖用乾坤二鼎,但無性交動作,僅是條件難備。知非子老師以孫教鸞、孫汝忠父子的《金丹真傳》為龍虎丹法真傳。據丹家秘傳,《金丹真傳》中記載的“安師父”名叫安思道。孫教鸞與龔廷賢同為內丹家安思道的弟子,龔廷賢道號雲林子,在明萬曆年間有“醫林狀元”之稱,著有《壽世保元》、《種杏仙方》、《萬病回春》等書,其中亦透漏龍虎丹法要訣。《壽世保元·神仙接命秘訣》雲:“一陰一陽,道之體也。二弦之氣,道之用也。二家之炁,交感於神室之中而成丹也。萬卷丹經俱言三家相會,盡矣,三五合一之妙。概世學仙者,皆不知下手之處。神室、黃道、中央戊已之門,比喻中五,即我也。真龍、真虎、真鉛、真汞、金木水火此四象,皆喻陰陽玄牝二物也。煉己築基、得藥、溫養、沐浴、脫胎、神化,盡在此二物運用,與己一毫不相干,即與天地運行日月無二也。《悟真》雲:‘先把乾坤為鼎器,次將烏兔藥來烹,臨驅二物歸黃道,爭得金丹不解生'。此一詩言盡三家矣。千言萬語俱講三姓會合,雖語句不同,其理則一而已矣”。以上為鑿穿後壁之言,乾鼎、坤鼎、丹士為三家相見,殆無疑義。《悟真篇四注》一直被南宗諸派視為枕中秘寶,其實也是各唱各的調,非等閒之輩所能分別。其中陳致虛注雲:“鼎器者何也?靈父聖母也,乾男坤女也”,顯然為三家龍虎丹法之說。《性命圭旨》之“龍虎交媾圖”已將三家圖像明示,讀者一望可知。修煉虛空陰陽的丹法,俗稱虛無派,乃人體和宇宙、心靈和虛空體道合真的感應法門。虛是虛其心,無是無其身。丹家達到人我兩忘,無食、無息、無念、無身的“吾喪我”之境界,便可發出五彩神光,玄關洞開,交通陰陽界,與虛無空靈的道一體化。閔小艮之《天仙心傳》、《三尼醫世》、《陰符經玄解》、《女宗雙修寶筏》等著作,載於《古書隱樓藏書》,還有劉一明《道書十二種》、佛教之《心經》,皆含虛無丹法要訣。此術應識得天罡消息;能深耕置種,假幻勾玄;敢赴無遮佛會,放光以引之,攝心以俟之,能采天寶,悟透玄機,徹底掀翻丹家境界,才有個入手處。《參同契》雲:“陽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諸非星月,安能得水漿?二氣玄且遠,感化尚相通。何況近存身,切在於心胸。陰陽配日月,水火為效征”。我曾去王屋山考察道教遺跡,發現一棵生長兩千餘年的大銀杏樹,周圍不見有其他銀杏樹生長,仍能結果。此樹雌雄異株,據陪同人員介紹說如果七十裡內有雄性樹存在,則可授粉。我推測這也是一種植物界的陰陽雌雄感應現象。內丹家發現了宇宙間的陰陽感應原理,用之於人體修煉,才創立出奪天地日月造化的人元大丹。我在廣州讀書期間,無憂子老師曾將三家四派丹法作過比喻。如果將煉丹工程比作電化學反應,則清淨丹法好比干電池裡的電,靠開發自身陰陽起修。虛無丹法恰似天空中的雷電,要在虛空陰陽中做活計。彼家丹法和龍虎丹法猶如發電廠裡的電,靠同類陰陽發出電力。彼家丹法類似火力、水力發電站,借外力發電。龍虎丹法則如核電站,釋放出了人體乃至細胞的生命能量。再如從廣州到北京,清淨丹法如同走路,只要方向不錯,走一步則近一步,許以時日,終有一天要到北京。然而中途遇險,或生病、死亡、年老無力,半途而廢亦所在多有,因之學如牛毛,成如麟角。虛無丹法是靠師傳法訣穿越時空隧道,使自身生出雙翼淩空飛到北京,此術對個人心靈素質要求較高,不但要有甚深的定力,而且須明師打破盤中之謎,並非人人有此機遇。彼家丹法是靠別人搭橋鋪路、駕車搖船,有求於人且多危險,特別是技術嚴格非等閒之輩所能掌握。龍虎丹法就如同從廣州乘飛機到北京,自己一毫不用力而坐享其成,然而建立飛行設施非有權有勢且為億萬富翁不可。丹經屢言法財互施,張伯端《悟真篇後序》亦明言擇“巨勢強力”、“慷慨特達能仁明道之士”授之,皆因龍虎丹法法財難備之故。我今將三家四派丹法全盤盡行揭出,是從學術研究的角度講,要求融會貫通。僅從實修的角度,可根據自己的條件一門深入,以自身成道而無求于人的清淨丹法和虛無丹法較少流弊。餘自得訣至今研習丹道凡二十餘年,所得不過“虛無”、“陰陽”四字而已。今將此四字撰成兩首詩訣,以就正於同好。其一:一靈獨照息中參,澄湛窈冥可通玄。上下沖和生五彩,證得虛無便是仙。其二:丹道好妙在陰陽,認取烏兔廝配當。煉成捉霧拿雲手,得風乘船見羲皇。“五彩”為五彩神光,“好”為三家法,“妙”為二家法,“得風”為火候,“乘船”是工具。此兩首詩,三家四派丹訣概括無餘。丹道是真修實證的學術,法訣代替不了修證,但讀者由此參悟,總還可以少走些彎路。

窮 理 盡 性 第 三 講

我以前講過,丹道之修煉,要有見地、修證、行願三條,三條相比,行願最重要。內丹學之系統工程,又稱有理、事、法三項。其中理即弄清丹道的理論體系,法即師傳法訣,事即修證程式。窮理和修證,皆為悟道而設。悟有解悟與證語之別,解悟為義理上的圓通,證悟為事相上的體證。法訣為證悟之入手法門,乃古仙修證之具體經驗。法訣為術,窮理和修證為由術入道之途徑。理與法相輔相成,互相印證,以增加丹士的見地。增加見地,實際上即是追求解悟的“窮理”功夫,其中不外學、問、思三法。學,首先要苦讀丹經,一是向書本學習,二是向導師學習,三是向朋友學習。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僅能遍閱丹經,不能思考領悟,終是所得不多。修習丹道,首先要有悟性,只有領悟了道理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據我所知,自身陰陽的法訣、虛空陰陽的法訣,丹經中早已形諸文字,僅是無人點破,讀者當面錯過,見而不識罷了。讀丹經而至“解悟”的程度,就可以象陳攖甯先生那樣,為內丹學的研究做出學術貢獻了。善學者必須善問,才叫會作學問。問就要能夠起疑情,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窮理”愈深,學術研究也能不斷深入。先講讀書,在丹道學中,丹經之祖,首推《參同契》。《參同契》將大易、黃老、爐火三事同參,遍及三元丹法,而偏重人元大丹,《悟真篇》重在破解《參同契》的人元大丹之旨。《許真君石函記》、《銅符鐵券》重在天元,《抱樸子內篇》遍及諸術,尤重外丹。道教中一般都將《參同契》、《悟真篇》作為隱有丹法秘訣的寶典,特別是修習同類陰陽丹法者尤以此二書為重。然而少有人知,老子《道德經》和《黃帝陰符經》,更為人元大丹的秘典。老子《道德經》和莊子《南華經》一偏于陰陽雙修,一偏于清淨孤修,分別為內丹學南北二宗丹家所喜愛,《陰符經》更直揭丹家盜奪天地,逆轉造化之理。《悟真篇》絕句雲:“《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滿五千。今古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詮”。由此可知內丹學南宗創始人張伯端是如何重視《道德經》和《陰符經》的。《莊子》中有宇泰定的虛無丹法,《列子》中甚至有劍仙派的記載,都值得認真研究。在內丹家的傳授中,不僅《道德經》、《南華經》、《列子》、《陰符經》被視為丹經,連《黃帝內經》、譚子《化書》和《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這三部書也被看作丹家的寶典,是指導內丹修煉的著作。丹家修煉講理、事、法,理上以《周易》、《道德經》、《黃帝內經》、《化書》等為主,是統一的;事和法上各派傳授頗有分別,入室修煉各有各的法訣。《黃帝內經·素問》首卷《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生氣通天論》、《金匱真言論》及《陰陽應象大論》等,誠為修道煉丹之通理。《參同契》雲:“若夫至聖,不過伏羲,始畫八卦,效法天地。文王帝之宗,循而演爻辭。夫子庶聖雄,十翼以輔之。三君天所挺,迭興更禦時”。顯然以為丹道之理,首以大易為根基。《參同契》講“大易情性,各如其度;黃老用究,較而可禦;爐火之事,真有所據。三道由一,俱出徑路”,更是以大易奠定內丹學的理論體系,以黃帝和老子的著作為修煉法訣。《周易》、《老子》、《莊子》號稱“三玄”,既為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也是丹道文化的要籍。在道教中,《周易》一書多為占驗派所宗,丹鼎派對《周易》的探討尚不深入,這是今後丹道學需加強研究的課題。《易經》和《說卦傳》、《繫辭傳》等,本為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之學,乃老子親授孔子的“性與天道”,可惜被俗儒誤讀,不明丹道其理解曉。實際上《周易》中隱藏著破解中國性命之學的密碼,清代內丹家劉一明也曾意識到這一點,故著有《周易闡真》一書。《道德經》第33章全文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這一章丹家世代秘傳為同類陰陽人元大丹法訣,然學術界亦蒙然不曉,也須揭破其中真諦。另外,內丹學之實修,不僅要遍閱丹經,還要旁涉佛典。《壇經》、《心經》、《楞嚴經》、《楞伽經》、《金剛經》、《圓覺經》及大小止觀法門,乃至瑜伽密宗典籍,皆應閱讀參究。張伯端作《悟真篇》後多講禪密,王重陽亦力倡三教一家,足見真正的丹道大師,必不排佛。欲修丹道,不參佛典,難得性功究竟。再講思考,要創新道學,必須取古今中外之文明精華而一之,不當有門戶之見。吾觀袁煥仙之《維摩精舍叢書·靈岩語屑》中有以佛法解清淨丹法之“五氣朝元、神凝氣府、三花聚頂、煉神還虛”諸功夫雲:“金木水火土,五行安立,在身則心肝脾肺腎也。五氣者,五行之氣,即心肝脾肺腎之氣也。當人手綰念珠,口持佛號,到一念不生時,脊樑自豎。脊樑既豎,心不外馳,則此心肝脾肺腎者,各得其位,互不相損。既不互損,其氣自舒,執其舒氣以示人,曰朝元。元者,始也,又心也。心本無心,因此一始而心乃心。若然,心即朝,朝即心,心與朝不二,然又不一,而朝元之義,悉盡於斯矣。當人屆此,身得勝樂,全體如滿溢狀,而臍下小腹丹田處較甚,曰神凝氣府。頭頂似有風狀,內觸妙樂,曰三花聚頂。三花者,精氣神也。頂以當人身相言,曰頭頂,就當人心相說,曰法身。蓋謂一心不異,勝行自起,則頂踵一如,詮名曰聚頂也,又至也,謂聚此而至矣。煉精化氣者,一心不異,自然法我兩忘,法我既亡,陰陽自配。天地配而生萬物,夫婦配而生男女,自身陰陽配而生精,自然之運,法爾如是也。(注:此一句要特別注意,袁煥仙所教之佛法修煉功夫實亦為煉養“自身陰陽”)。所謂煉者,詎有他哉,直是故耳。充此精而沛全身,令得妙樂,令抗外邪,令運奔伸屈,時然而當者,氣也。既有精生,即有氣行,亦自然之運,法爾如是,所謂煉者,詎有他哉,亦直是故耳。然精與氣皆有形有質,可意可度,而行此精與氣者,覓之無物,著之無形,意且不得度,形又詎能居?謂果無也,然則運行此精此氣者何物邪?謂果有邪,視之不可見,捫之不可得,聽之不可聞,意之不可及,統如上說,無以名之,假名曰神。神也者,別乎用而言也。既有此精此氣,即有主持此精此氣之神。神,用也,亦猶有物必有用,無用不成物也。所謂煉者,亦直是故耳,詎有他哉。煉神還虛者,謂此精此氣此神,本無一物,一時緣會假現,緣滅即亡,實無實法,何有還處,若有還處,寧曰虛邪?當人念持佛號,到無念而念,念而無念時,忽然認識自己,了徹本心,方知由來成佛,身住淨土,亦已久也,曰東曰西,不亦遠乎!屆此,然後自撿,精也是它,氣也是它,神也是它。所謂三花聚頂,五氣朝元,風雲雷雨,山河大地,人我是非,一切一切,已舉未舉,無不是它,而又絲毫跡相不留,半點朕兆不寓,然又不住在是它不是它裡,即孟子所謂大丈夫也。然後才可以說大話,說小話,常說話,常不說話,如理而說,如實而說,非理而說,如妄而說。不然,且慢開口,何以故,閻王老子在汝背後,不許亂統”。袁煥仙先生以佛法比附清淨丹法之語盡錄於此,足見仙佛本有相通處,不必互相是非。二十年前,錢學森教授建議我從自然科學改行研究丹道,我原以為這是一個偏僻的研究領域,僅能對人體生命科學做出貢獻,離社會較遠,更無政治意義。近些年才知道,內丹學不僅涉及腦科學、生理心理學的現代科學前沿,是破解人類生命和心靈奧秘的最有科學價值的研究課題;而且是現代心身觀或曰心智哲學(Philosophy of mind或譯為心靈哲學)的前沿。內丹學同時又是中國哲學最重要的文化背景,不懂丹道,就沒法真正弄懂道教,也不會真正理解道家哲學,無法與古人心靈交通,也不可能體悟到整個中國哲學乃至東方文化的真諦,達不到哲學研究的高水準。更使我始料未及的是,丹道法訣不僅是屬於道教的,而且也是佛教禪宗、密宗、瑜珈術乃至印度教性力派、伊斯蘭教蘇菲派等教派修煉傳法的依據。同時,丹道法訣還是中國明清時代佛道融匯的民間宗教,如白蓮教、八卦教、聞香教、紅陽教等佈道傳法的依據,又是近代社會一切會道門、邪教、幫會團體、各種門派的氣功組織、武術門派傳功授法招徠信徒的核心機密。這一點也不難理解,因為人體是統一的,人體生命和心靈的規律也是統一的,丹道法訣抓住了人體生命和心靈的基本規律,凡進行人體生命和心靈修煉的門派概莫能脫開丹道法訣,只不過入手法門不同、目標高低不同、理解深淺不同,才出現了五花八門的結果。我研讀過佛道等多種教派的典籍,又調查過社會上流傳的大量寶卷、武功秘笈、神功法典等手抄本、油印本,發現其修持法訣無不與丹道相通,實則皆以丹道法訣作支柱,這些表面上五花八門的教派實際上是用不同手法搞得同一個東西,本質上是統一的、相容的。這樣,丹道顯然涉及社會政治領域,又涉及科學、哲學與宗教學領域,其研究價值遲早會被人們所認識。後講起疑情,丹經和佛道典籍中許多記載和論斷,甚至千百年來視為定論的東西,都不可盲從,要善於懷疑舊東西,發現新東西。例如由前引《靈岩語屑》袁煥仙先生所傳佛法修證功夫,自承即自身陰陽丹法。如今世上所傳伍柳派之清淨丹法,皆自詡為人元大丹唯一正宗法門,斥身外同類陰陽丹法為邪徑。然而這不僅與《悟真篇》、《無根樹》之旨不合,且積年累月運轉河車,雖見到不少光影,但衰老病死,依然如故,這豈不令人生疑?而暗中流傳的男女雙修之術,又抽縮提吸,做作百般,追求九次性高潮(九至)之樂,終於精耗神疲,不見實效,豈非自欺欺人?少數未得龍虎丹法全訣者,僅據其築基一節功法,如獲至寶,只知上關口鼻吹噓,不知中關下關法訣,豈不聞紫陽翁《悟真篇》有雲:“玄牝之門世罕知,休將口鼻妄施為。饒君吐納經千載,爭得金烏搦兔兒?”丹道之研究,立足於科學,可以懷疑,可以比較,可以試驗。密宗之修持,立足於宗教,不准懷疑嘗試,一入其門,終生不能退轉,以培養忠實宗教信徒為目標。佛教之四禪八定,類似於北派自身陰陽之清淨丹法,較重性功;而密宗、瑜伽修氣脈、明點乃至雙身法,則重命功,與同類陰陽丹法相似。年輕人好奇心重,拜師灌頂而入佛密,想探究其效果,以和丹道作比較,孰不知密宗修煉最忌退轉,三心二意,結果佛道兩誤,一事無成。無上瑜伽、密宗對入道者年齡、身體素質要求較高,並非人人可修,且欲得大成就,繞不開雙身法的限制。其中甯瑪派大圓滿功法,雖說不須雙身法,能肉身虹化。然虹化現象是一種肉體自燃現象還是成佛的證驗,也須做科學研究來剖析其秘密,才能被學術界認可。其他如頗瓦法,年輕人修持者甚眾,其開頂灌頂,諸多功夫,是否對煉養人體精氣神,延長壽命確有益處,或者僅利於靈魂出殼,都須搞個清楚明白。丹道學需要重新認識和研究的問題還多,茲不一一例舉。順便說明,據我多年治學的悟解,發現自漢世至今,二千多年,學術界對先秦諸子典籍多有誤讀,其中對三玄(《周易》、《老子》、《莊子》)誤讀尤甚。魏晉名士以三玄獨標新意,而成玄學,然他們多為學術根基不深的青年,性情浮躁,對諸子典籍肆意刪改整理,致使古籍失真。郭象擅自刪去《莊子》中十九篇文章,餘下的文章又歪曲莊子原意,誤導後世學者。《周易》自王弼掃除象數改為義理之學,不僅丟失先秦巫筮之學,且歪曲老子授於孔子的“性與天道”之學。其實《周易大傳》皆為孔門弟子記述孔丘晚年講授《易經》的著述,這和《論語》基本相似。《繫辭》、《說卦》及帛書之《易之要》等,其中心思想為“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乃真正的孔門性命之學,可惜皆被後世儒家冷落。真正理解這一點的為東漢魏伯陽,為《周易參同契》。魏伯陽將《周易》、黃老之道、爐火之事三家相參作《參同契》,號稱“萬古丹經王”,創立丹道學。他在《參同契》中明言繼承了伏羲、文王、孔子三聖之學。由此可知,我論定內丹學集中了我國道、釋、儒、醫諸家文化之精華,是有根據的。《易·說卦》講“窮理盡性以至於命”,這句話實際上是中國性命之學的綱要,是人體生命系統工程的基本步驟,是內丹學的修煉法訣。中國傳統文化的儒、釋、道三教,其核心皆是“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之學,不過層次深淺有所不同而已。儒家罕言性命,其重點只在“窮理”,故只能以儒家倫理規範其行為,以“內聖”的道德修養而求治國平天下的“外王”之道。佛教禪宗以“明心見性”為究竟,比儒家深入一步,達到了“窮理盡性”的境界。道家內丹學在“見性”之後,還有大事做,將性功修煉稱作“玉液還丹”,命功繼之完成才叫“金液還丹”,由此完成“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丹道程式。以上所論,實是一般而言,因為三教中皆別有真傳,從“窮理”中切入性命之學,如忠孝淨明道以“忠孝”之儒家倫理切入丹道,亦可達真人境界。李涵虛《道竅談》雲:“性命雙修,此本成仙、作佛、為聖之大旨。或謂佛修性,仙修命,儒治世,分別門戶,蓋不深究其宗旨也。愚按佛重性,而其中實有教外別傳,非不有命也,特秘言耳。其重性功者,蓋欲人從性立命,能使性量恢宏,照十方而無邊無際也”。自其同者言之,三教一家;自其異者言之,畢竟各有偏重,然都離不開“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大綱。要之,內丹學就是性命之學,在學問上分為性學與命學,在修煉上分為性功和命功,以修煉人元大丹為基本功法。何謂性命?張松穀《丹經指南》雲:“靈光一點,浩氣常存,本來面目,性也。玄關一竅,先天至精,真一之氣,命也。性即神也,命即氣也。神凝則氣固,氣聚則神靈。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真人雲:‘神是性兮氣是命,神不外馳氣自定。本來二物互相親,失卻將何為把柄?'”丹家講“參透性命二字,勝讀丹經千卷”,我為此遍閱丹經,私以為三陽道人張松谷這幾句話,實是說到點子上,其中“凝神”之法,則是由性功轉入命功的關鍵。丹家以“玉液還丹”了性之後,須以“金液還丹”了命,以完成“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工程。在這項工程中,命功受條件限制做起來不容易,往往先從性功入手成就玉液還丹,故曹文逸《靈源大道歌》雲:“形神雖曰兩難全,了命未能先了性”。性功純熟,於靜定之中,生出真炁,真炁如原始星雲般旋轉,中心一穴,稱作炁穴。丹家講“昔日遇師真口訣,只是凝神入炁穴”,如此神入炁中,神炁相抱,如入穴中,即是炁穴,也是玄竅。張三豐《道言淺近說》雲:“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即是道家層次,一步趕步功夫。何謂窮理?讀真函,訪真訣,觀造化,參河洛。趁清閒以保氣,守精神以築基。一面窮理,一面盡性,乃有不壞之形軀,以圖不死之妙藥。性者內也,命者外也,以內接外,合而為一,則大道成矣。‘以至於'三字,明明有將性立命、後天返先天口訣在內。特無誠心人,再求訣中訣以了之也”。慎 轉 任 督 第 四 講內丹學的基本理論和步驟,繁雜精密,構成了一套人體之生命和心靈修煉的系統工程,要想深入堂奧,首先閱讀丹經、訪道問學的“窮理”功夫大約就需五六年。入手修煉者或許十多年摸不著門徑,身體和心靈上沒有修道的感覺和體驗,多有空耗光陰心灰意冷者。筆者根據自己多年來對人元大丹的體悟,特將其入手的基本步驟和理論揭示出來,以為同道入門之便。人體有形、氣、神三個層次,丹道入門功夫是對形、氣、神三個層次的修煉,稱作築基。丹道之修煉方法在中國已流行數千年,特別是唐末五代以後逐漸達到爐火純青的水準,丹經中記載了歷代內丹家對人體精氣神運行規律的真知灼見,因之揭示內丹之秘,是打開人體生命科學之門的鑰匙。丹道的築基功,首先要在修煉形體這個層次上開始。入門的要訣是“端直其體,空洞其心,真一其意”,能如此入手,即使修煉不到丹功層次,也會收到祛病延年的效果。蓋因“端直其體”則邪不能幹,“空洞其心”則氣機必調,“真一其意”,則正心誠意而神得凝煉,如此身心意三家皆得修煉,必有效果產生。在煉形這個層次上,內丹學功法的要訣在於站樁和“開合”二字,凡有站樁和開合動作的套路,和丹道相合,必然產生健身固形的功效。當然,丹道之“開合”為意到氣到之“開合”,意念和動作以輕以柔,不用蠻力不求速度,和西方體育思想不同。現今社會上所傳武術套路、健身體操、氣功師自己編造的“動功”,大致都有“開合”的動作,因此產生一些健身效果應不足怪。我在《道學通論·仙學篇》向讀者介紹王薌齋先生所傳意拳(大成拳)之養生站樁法為丹道築基之用,是經過多方比較確認的。知非子老師廣為傳授的“金家功夫”,僅有開合兩個基本動作,亦可作丹道築基之用。意拳站樁和金家功夫皆為中國武學之瑰寶,堅持修煉會激發身體生命潛能,產生神力,可作技擊之用,外用為武術,內修成丹道,足見武學在高層次上也和內丹學相通。在煉氣這個層次上,內丹學的要訣是“調息”。調息這功夫人人皆知,無非要求呼吸細、長、勻,逐步達到胎息的境界。讀者且莫以為“調息”功夫早被氣功師炒得爛熟,笑我把這樣簡單易懂的功夫當寶貝。其實真正的丹訣卻恰恰在人所共知的簡單功夫上,況且淺顯的功夫並非真正容易做得好。內丹家馬丹陽為其師王重陽守墓十年,其妻孫不二于1175年夏由山東來長安,和馬丹陽相遇,馬丹陽以《煉丹砂》詞相授,勸其共修丹道。其詞雲:“奉報富春姑,休要隨予,而今非婦亦非夫,各自修完真面目,脫免三途。煉氣莫教粗,上下寬舒,綿綿似有卻如無,個裡靈童調行動,得赴仙都”。丹家之秘訣不輕易傳人,然孫不二為馬丹陽之妻,相別十年,千里尋夫,情重自會言真,所授調息的丹訣決不會假。由此可知,調息確為丹家煉氣之要訣。有志修丹道者,要將呼吸降到肚臍(下丹田),只在“綿綿似有卻如無”之調息上用功夫就是了。頭部兩目間的祖竅穴、鼻孔外方寸之地的虛無竅、胸部兩乳間的膻中穴、肛前陰後的會陰穴(陰蹻)和肚臍部位的丹田穴,皆是煉丹的秘竅,人的雙眼就是陽火的火種,將雙目之光內視這些丹竅就可起火煉丹,從而分別產生熱、力、光的效應。人之初生時以肚臍和母體相聯,下丹田位置恰在臍內,這個穴竅危險較小,初學者可在肚臍起火。這裡有一個身心相互光合作用的定律,即人的意識和肉體相互作用,用目光內照丹田(肚臍),在適當火候下會發生放熱反應,久之形成以肚臍為中心的原始星雲般的旋轉之物,沉甸甸的像“鉛”,稱作“炁”,便是真氣。《黃庭經》雲:“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成真”。如此“凝神入氣穴”,不斷“積精累氣”,後天變先天,氣功變丹功,便走上內丹學的正途了。在煉神的層次上,丹家的要訣是“止念”。呂祖雲:“大道教人先止念,念頭不止亦徒然”,足見止念為煉神的入手功夫。止念先要“端直其體”,袁煥仙所謂“脊樑自豎”、“五臟得位”實為丹法要訣,即先調整身體的姿勢。宋披雲真人《迎仙客》詞雲:“柳蔭邊,松影下,豎起脊樑諸緣罷。鎖心猿,擒意馬,明月清風只說長生話”。指明先要在姿勢上“豎起脊樑”,拴住心猿意馬以止念。止念要身直體正,松、靜、自然,特別要放鬆咽喉聲帶肌肉,以抑制語言信號的神經衝動,因為人是靠語言來思維的。丹家要使心不動,先要形不動,因之秘傳一個“塑”字訣,使身體如泥塑木雕,像電影演員演死屍的功夫,又名僵屍功,乃丹道“未學生,先學死”之要訣,自能神氣俱煉。止念要以虛、寂、恒、誠為法訣,先使精神進入恍惚杳冥狀態,不昏沉不雜亂,漸入念中無念之境。入定止念以意守鼻孔外方寸之地的虛無竅為優,口鼻之間為人中穴,外接天地之氣,是色身和法身的交界,在此處神氣相互光合作用,在適當火候下會產生“汞”,即先天元神,這也是一條神氣光合作用的定律。我在《道學通論·仙學篇》中講內丹學是“凝煉常意識,淨化潛意識,開發元意識”的心靈修煉工程,揭示了丹道的要旨。得鉛得汞,以鉛伏汞,為丹道由定生動,由動返定的關鍵步驟,惟靠“心息相依”為法門。摒除識神,元神顯露,丹家謂之心死神活。綜上所述,我們可知氣功師雖多未下苦功研習丹道,但一些功法也是從佛道二教中流傳而來,包括自己創編的五花八門的套路,也不約而同地意守丹田,講究調身、調息、調心,要求松靜自然,這就在表面層次上暗合了丹道的法訣,必然會收到不同程度的健身之效。氣功師所傳功法,在煉形的層次上,修習一些動作伸展血脈,一般還不容易出毛病。在煉氣的層次上,由於氣功師不諳丹道中的真氣運行規律,一旦功夫加深,氣沖頭部,出現如戴緊箍、泰山壓頂之奇症,時有所聞。至於煉神的層次,乃丹道性功修煉的高層次,非氣功師所能掌握,必須丹家臨爐指導才可修習。特別是一些冒牌的偽氣功師,自己並沒有入定煉神的經驗,為了斂財而神化自己,以盲引盲地模仿佛道二教指導學員長時間靜坐,從而激發出深層心靈能量又不懂調節法訣,結果出現了大量精神異常而自殺或殺人的案例,這是很危險的。內丹學的基本思想,是將人體的三大生命要素精、氣、神作為煉丹的原料(藥物),這些藥物可以按後天、先天等不同層次分為陰性物質和陽性物質,再以人體的某些生命敏感部位(如丹田等)作為生理反應器皿(鼎爐),從調諧呼吸和意念入手在鼎爐中煉養陰陽,由此激發出熱、力、光等生理和心理效應。通過“回風混合,百日功靈”,在以下丹田為中心的小腹部位產生可以覺察到的熱量,稱為“起火”,這種“天然真火”是藥物在鼎爐中產生了放熱的生理反應,反應物在中丹田和上丹田燒煉時還有力和光的效應,稱作光合反應,同時使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建立起新的資訊編碼程式。起火煉丹後,肚臍反應溫度最高,有“腹熱如湯煎”的效驗,稱作“真火種”。如果修了多年沒感覺,沒效驗,就是丹功沒上路。丹家只有首先調息,注意息行意行、心息相依,耐心在下丹田做積精累氣的功夫,才能找准感覺,然後跟著感覺走,步步奔虛無,一步有一步的效驗。如此迴光返照下丹田,持續保持“爐中赫赫長紅”,便由氣功進入丹功的先天修煉境界了。先天的精、氣、神生成,才轉化出真正的藥物,才會產生自動轉河車運藥的內丹周天功夫。現代氣功師對丹功程式一知半解,聞說丹功中有後升前降三車運藥的子午周天程式,便指導學員用意念導引熱感或氣感通任督、轉周天,這是當前氣功修煉中極大的弊病。氣功師在煉氣這個層次上沒達到先天境界就空轉周天,丹經上稱為“沒有麥子推空磨”。許多修習丹功的人多年沒有效驗,也是由於沒有藥物就用意念空轉周天,精氣在丹田得不到積累就流失了。《道德經》中有一句話:“心使氣曰強”。不僅王弼通行注本有“心使氣曰強”這句話,河上公注本、傅奕注本、馬王堆帛書本、郭店竹簡本都有這句話,可見為老子的原意。《道德經》還有一句話:“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句話在《周易參同契》中進一步明確表述為“反者道之驗,弱者德之柄”。這句話的意思說明,道家的丹功用弱不用強,是煉柔氣的功法。用意念導引後天氣感通督脈、任脈轉周天,就是“心使氣曰強”,是和“弱者道之用”的原則相違背的。後升前降逆行由督脈、任脈運藥就是“反”,“反者道之動”就是說只有在光合作用下產生了先天真氣(寫作“炁”)才會自己發動起來逆轉周天。《參同契》中“反者道之驗,弱者德之柄”這句話就更明白,是說“反”(逆通任督)應該是修道(積精累氣)的效驗,而不能“心使氣”,用意念強行導引,那是用強,丹功用弱不用強,“弱”才是得道(德)的關鍵把柄。《黃庭經》講“積精累氣以成真”,也是這個道理。陸西星《三藏真詮》記載有仙師降乩,與陸西星等對談,雲修道之法,只一個“反”字,便可概括無餘。“令愚昧小人,只將日用道理,一切反來。如陽施陰受,陽上陰下之類,一切反之。性宗則如六根六塵,一切反之。人為的我不為,人欲的我不欲,如是反來,自然合道。此字徹上徹下,可以立教”。世人皆用強,而道家獨用弱,也是“反”字之義。足見“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是意義深遠的。丹家修煉之火候,奧妙全在輕柔、自然。當然佛教密宗寶瓶氣及丹家“十六錠金”,也有剛氣的運用,但都不是急著逆轉任督。如果有人想從氣功改學丹功,為了彌補後升前降空轉周天造成的損害,最好先修習“補虧法”(亦稱“添油術”),即反過來先前升後降順轉河車。我在《中華道教大辭典》中收入三陽道人張松谷的“補虧正法”,讀者可以參看。《第七講》要專門傳授補虧正法。李玉階先生曾在華山修道多年,到臺灣後創天帝教,享期頤高齡,他編寫的《天帝教法華上乘正宗靜坐基礎教材》中說:“運氣導引很危險,我在公開講演的場合也一再強調,我基本不是反對,除非在大自然、深山裡,一切與塵世隔絕沒有往來,身心通通放得下來,運氣導引也未嘗不可。不過,今天我們住在城市的人,要修道、要運氣,十個有九個會出毛病的,有時生理發生變化,有時心理發生變化……用意識導引流弊也很大”。此論與鄙見相和,想是經驗之談。有些偽氣功師搞什麼“速通任督法”、“針灸煉丹法”,還有“送金丹”、“按法輪”、“代開玄關”、“抓病氣”等把戲,皆是造孽騙財而已。至於煉神之術,為謹慎起見,筆者僅強調必須真師臨爐指導,不可盲修瞎練。因為識神最靈,心可造物,宗教中的天堂地獄、神怪妖邪,都是心造的。一些超心理學現象,也無非是人們罕見的心靈效應出現引發駭世驚俗的爭議,不過是反映人類至今對自己的心靈還缺少認識罷了!丹經中對心靈現象中出現奇異境界的事,早有記述,今錄一段,供學道者三思。《二懶心話》中有內丹家閔小艮真人批雲:“此等境界,不愁不得,惟愁神著。何以故?一經念動,則此等境界變現不休,且必愈出愈奇,一經著相,便入魔道,小則成魔,大則立死,修道人著此而死者比比也。非惟本人不知,即其眷屬道侶亦且認為某果得道而去也,其誤人也不小矣。是故天仙家概不以此為效驗,且鹹以此為魔擾。若坐而現此之境,又不可用意辟之。一用意辟,則又化成鬥境,有變現不測之相擾相降,必成狂疾而死,或意為魔攝去而死。或竟入魔殼中,幾然占勝,從此神通法力不煉而大,本人迷昧,以為得道之明驗焉。孰知正為魔誘入殼,命終而去,適成修羅眷屬而已。又或因鬥不勝,全神離殼而出,其殼反為魔踞,外人不得而知也,以為斯人道成,試其神通法力,與古神仙無二,其魔踞,試行其魔道,從者如雲。究其談論,以淫以瞋,以貪以詐,為無妨於真道,從之者鹹入魔境,成魔眷屬。如今昔白蓮邪教之教首類,因修道迷誤,魔踞其殼,而成斯等邪教也,此不可不知也。故凡修道者,總以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為降魔大秘訣,所謂‘憑他風浪起,我自不開船',此示以不之動念之大要訣也”。內丹學之修煉,凡守上丹田、祖竅、松果體、腦下垂體、乃至目光注腦行洗髓功者(腦為髓海),雖見效甚速,然易出偏差,須切記自家主人公,行對心靈激現之神魔不識不應,不為識神所轉之丹訣。不僅識神所現之種種異象被丹家視為魔境,就連開發心靈潛能“出陰神”得神通,也被視為鬼仙之道,為丹家所不取。丹家一旦性光顯露,開發出元意識,達明心見性之地,則邪魔自消。以上所論形、氣、意三層次修煉方法,皆淺顯平常,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之法訣,然實為丹家立腳之處。內丹學為中國儒、釋、道、醫等傳統文化之精華,故其修煉的基礎是佛道二教的經典,修道者必須熟讀丹經及佛道二教典籍,不能違背其中揭示的人體生命和心靈規律。人類社會之最殘忍者,莫過於為個人謀私斂財而用邪術將別人思想導入迷途,在修煉上以盲引盲控制別人心靈則更是危害社會的行為。我在《道學通論·仙學篇》中對內丹學秘密的揭示,目的也在於給丹道愛好者提供一些深入淺出的內丹學知識,以便學道者能正本清源,識別那些打著丹道旗號圖謀不軌危害社會的騙子們。心 靈 奧 秘 第 五 講人類的歷史,不僅是自然和社會不斷進化和發展的歷史,也是人的生命本身不斷進化和發展的歷史,更是人的心靈不斷解放和圓滿的歷史。人被看作由大自然主宰的自然人,被看作由社會主宰的社會人,或被神化,或被物化,看作經濟人、政治人,都是以非人的抽象方式理解人。21世紀,是人在性與命兩方面革命的時代,完善的時代,人將佔有自己的全部本質,解除一切異化現象的束縛,最大限度的開發自我,促進人性的完整覺醒。中國的丹道性命學,恰是通過性與命的修煉,逐步認識自我,開發自我,完善自我,變化為真人的系統工程。真人是生命高度開放,心靈徹底自由,達到道的境界的純真無假的人。人元大丹是中國古代聖人智慧的結晶,是道家文化中孕育出的明珠,是中國歷代傑出知識份子殫精竭慮不斷豐富和完善而成的人體生命和心靈修煉程式。《道藏》及《藏外道書》等現存上千卷丹經,便是歷代求仙者前仆後繼開發人體生命和心靈潛能的實驗記錄。現在佛道典籍遍佈海內外,西方學者對佛法、密宗、瑜伽術已有較深瞭解,唯獨尚不知人元大丹的真實面貌,甚至國內也絕少人知。按丹家自古相傳的說法,修習丹道之機遇有“四難”,即“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正法難遇,真師難逢”。據道經講,天下億萬生靈,僅是人有理智,修道較易,故說人身難得。內丹學是中國的國粹,丹經皆是用隱語寫成的,沒有師傳根本看不懂,國外學者更是沒法翻譯丹經,因此至今西方學者雖聞丹道之名,但正宗的內丹學還沒有傳到國外去。《真仙直指語錄》中丘處機雲:“人身難得,中土難生,假使得生,正法難遇。既為人而生中國,又逢正法,尚千萬人中無一二皈依向慕者,況蠻夷外國道化不行者乎!”蓋禪宗、密宗、科禁齋醮之術,都在佛道二教之中,既是宗教,唯恐人不信,因之四處傳播,信徒越多越好,傳入西方社會亦不足怪。而丹道學,雖在道教中孕育發展,卻是一種人體科學,師徒秘傳,其法訣惟恐人知。陳攖甯先生《眾妙居問答》講“這班學仙的人,將儒釋道三教之名辭與義理,混合組織,做成遮天蓋地一個大圈套。彼等躲在此圈套中,秘密工作,永不公開”。此即為陳攖甯先生發現丹道並非宗教並使其擺脫三教另立“仙學”之名的良苦用心所在。因之西方學者研習丹道,既使到中國留學學習漢語,仍有文字翻譯的困難,故除上述“四難”外,另加“丹經難譯”一難。當今世界歐美等國家的學者懂中文的不多,懂中文而到過中國研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則更少,其中愛好道學修習丹道的外國學者就極為難得了。近年我專門培養歐美國家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課程的留學生,就是為了使他們充當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將人元大丹之道傳向世界。《道德經》雲:“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丹道之傳,既要破除“法執”和“我執”,樹立兼濟天下的世界公民意識,同時又要保護其學術的純潔性,避免魚目混珠。現在全國傾心佛、道、基督、回教等信眾不下七千萬,學練武術、氣功等養生術的人更多,在全世界也已形成潮流,管道堵塞將其逼入旁門邪教,反生流弊,如引入正道,必將為提高人口素質,促成21世紀的人性革命創造條件。我在《道學通論》中將人的意識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常意識(日常認知、思維活動,丹家謂之識神)、潛意識(深層心理和欲望)和元意識(先天遺傳的本能意識,丹家謂之元神,佛稱阿賴耶識所藏“無漏種子”,或稱第九識“阿摩羅(Amla)識”,即“無垢識”,實相真如心體)。元神即人身真正的“自我”,丹經中稱作“主人公”。內丹學的修煉,是一項凝煉常意識,淨化潛意識,開發元意識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套發現自我,開發自我的心靈修煉程式。人類精神的這三個心理層次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也是此長彼消的。識神是後天之神,元神是先天之神,先天和後天也相輔相成,依道學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生陽,陽極生陰”的太極原理而運動。某些丹師未明丹道之究竟,不知識神和元神、色與空、先天和後天的辯證關係,將二者割裂開來,機械理解丹道“心死神活”之旨,以為修道的目的僅是摒除常意識(識神),捨棄色身,脫離後天。他們以為只要識神泯滅,色身捨棄,便是元神顯露,法身修成,就會成為無所不能的神仙。他們不知修煉色身,以為色身真如野僧所說是隨時可棄的“臭皮囊”;不知牢固陰精,以為精神出現恍惚狀態,便通了神明,結果走火入魔,自取喪亡。什麼是元神?《天仙金丹心法》雲:“然神曰元神,非思慮聰明之謂。藏諸真宰,秉於先天;喜不能傷,怒不能損。故一神兩化,化於元神。神曰元,故能化;迨能化,自成神。是故煉而為心神,現而為陽神,飛而為天神”。“所謂先天之神,可以飛形入石者也。眾人不知,當以思慮為後天之神,而思慮至有得時,便是先天;以靈聰為後天之神,而靈聰至前知時,便是先天。所以戒用思慮靈聰者,非慮損後天之神,特恐有得與前知,足以損先天而不覺也。漸損漸減,始止散失而無歸,後必消亡其殆盡。故精氣將絕,先見其神之昏倦”。這就是說,元神雖為人類心靈的最底層最核心的先天意識,但其心理能量仍可被激發,其功能可通過常意識顯現出來,人的真知、前知和直覺,都是元意識的激發效應。《道德經》雲:“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這就是說,前識功能的出現是道的花朵,是人性進入純樸狀態的開始。老子不否定前識,從根本上說,道家就是一種前識的哲學。老子崇尚愚,愚非愚昧,而是純樸,故說“我愚人之心也哉”。老子不但重視先天的領悟,也重視後天的求知;不但講“為道日損”,也講“為學日益”。自古魏伯陽、呂洞賓、張伯端、王重陽、張三豐等內丹學家,皆學富五車,智慧超人,其于三教經書無所不窺。內丹學是中華文明之千古絕學,是“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之學,是學術前沿領域的生命科學和心靈哲學,沒有出色的學養是難以入門的。人的後天知識和先天智慧是相得益彰,彼此關聯、互為依賴的。人的心靈潛能也和後天的聰明才智有關,文化層次越高,心靈潛能激發的智慧越大。一個具有豐富後天專業知識的科學家可以靠先天靈感完成重大科學發現,但一個毫無知識的文盲、愚夫無論如何修煉也弄不懂高深的數學和自然科學。現在一些連初中文化程度都不到的愚昧小人,靜坐了幾天就自稱開發出元神,違反佛教之“大妄語戒”而妖言惑眾,謊稱創造出什麼超科學、超宇宙學,成就了菩薩果、大覺金仙,把愛因斯坦、佛陀、老子都不放在眼裡,這只不過是一種社會病態現象而已。還有一些學者對道學的奇門遁甲、六壬課、推命術、文王課等術數感興趣,花多年功夫精研入神,以為料事偶中,有通靈之鑒,豈知這種前知現象最耗元神。道學倡丹道而不倡預測,故《道德經》有“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之誡。如果不修丹道,僅務術數,必然日久精耗神疲,身心衰竭,最終只得靠江湖黑道騙錢詐財過日子。怎麼辦?須學習凝神之道。《天仙金丹心法》雲:“智慮未全捐,刻見欲存無守有;聰明豈終秘,時之思培後補先。非實非枯,旋啟旋閉。魚不躍而其機是躍,鳶不飛而其性為飛。方謂之凝神,方謂之得凝神之道。然必由靜至動,由空入色”。凝神之道須靜中有動,空中有色,活潑潑,惺惺然,念中無念,一靈獨照,方是真境界,此所謂凝煉常意識,淨化潛意識,開發元意識。吾《第九講》將傳授一套功法,某些終生研習易學專職預測的人可以修習,用之保命全神通靈,必能多有裨益,望讀者留意。下面再論常意識和潛意識之關係。潛意識是人的深層心理,是西方心理學家佛洛德的精神分析和榮格分析心理學早已進行過開創性研究的領域。潛意識是介於常意識和元意識之間的非理性意識層次,埋藏著人們平常難以覺察的自胎兒、幼年、童年時期的記憶和各種人生欲望、性欲、邪惡獸性、求生本能和死亡本能、殘害他人的欲望和仇恨、所有心靈創傷及情感衝動。日常生活中的重大刺激和創傷都會在潛意識中留下印痕,甚至某些不符合社會規範的邪惡念頭和禽獸般的欲望,包括名、利、色、權的諸般貪欲以及人生緊張狀態的焦慮,也會透過表層的常意識,被壓抑到潛意識的深層心理層次裡。孟子說過:“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離婁》)人從動物的人進化為社會的人,必然保留有禽獸的動物性,即動物在長期生存鬥爭中形成的求生本能、繁殖本能及貪婪殘忍乃至殺害同類近親的野蠻本性,但既進化為人,其大腦皮質有了理性思維,受社會倫理規範的約束,形成了常意識的心理層次,具有正常人的個人意志和人格。這樣,一些文化層次和道德水準較高的人,則注意保存和提升完美的人性,而一些品質惡劣的愚昧之徒,則往往衝破常意識的堤防,如貪殘的禽獸一般違法亂紀,喪失人性。據佛洛德和榮格的心理學理論,人的潛意識中埋藏著人在受壓抑和挫折時形成的情結(Complex),乃至與生俱來的心理原型(Archetype),它們屬於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的深層心靈結構。在正常情況下,常意識的理性思維和社會道德規範猶如心靈的堤防,又是代表現實的人類社會規範審視潛意識層次的監察官,及時將那些不合規範的邪惡念頭壓抑下去,防止其引發危害人類社會的行為。然而人在社會生活中,並非完全脫離潛意識單靠表層的常意識形成自我的個人意志,而是經常受到潛意識中各種情結的干擾,潛意識中心理又分不同層次(包括個人無意識的情結和集體無意識的原型等心靈層次),隱藏著巨大的生命能量和精神內驅力(即佛洛德所謂Libido),潛意識以自己的心理規則影響著表層常意識的活動。必須說明,人類的常意識是以語言來進行推理判斷的,而語言本身就具有社會倫理功能,語言的形成是由動物進化到人的一次革命性的轉變。任何人的潛意識中心靈能量被激發,埋藏的無意識情結或原型要釋放,都必須經過表層常意識的篩選和“合理化”的偽妝。也就是說,無論何種潛意識要透出常意識表層的控制,無論多麼邪惡的念頭要用人類通行的社會語言表達,要越過人類理性智慧的審察和社會倫理規範的堤坊,都要尋找一種“合理合法”的形式化妝自己,以“合理化”的偽裝騙過理性道德的監察官,這就是所謂“合理化”的程式。表層常意識中人類理智和社會倫理規範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但可以將一些人過分強烈的性心理能量、仇恨、貪欲等壓抑下去,使之不致危害社會,而且還可將這些人生欲望通過另一種管道昇華,例如人的強烈性欲也可以昇華為藝術創造才能。當然,人的理智和道德規範的提升需要教育,一個有深厚學養和高尚道德品質的人更能昇華自己的潛意識,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現代西方心理學家已經初步揭示了人類常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並通過對夢,占卜和神話、筆誤、口誤等無心過錯,精神病人的幻覺等心理現象的研究,摸索到了許多潛意識的規律,這裡不再贅述。內丹學家注意的,是潛意識和元意識之間的關係。只有淨化潛意識,才能有效地開發元意識。然而,元意識一旦開發出來,人就會明心見性,就會圓成大智慧,就會將思想和倫理都上升到道的境界,潛意識中的心魔便被制住。慧光普照,邪魔全消,丹道修煉到元神常住,見到自家主人公,就會從心所欲不逾矩,得大解脫,得大逍遙。人的常意識是後天意識,元意識是先天意識,潛意識處於先天與後天之間,本身又分不同層次,但基本上也是從胎兒、童年時期逐步埋藏下來的人生欲望、心靈創傷凝成的情結和原型,屬於後天形成的心靈印痕。丹道是一種由後天返先天的心靈修煉程式,它可以自我消除掉潛意識中不同時期心靈創傷被壓抑留下的印痕,淨化人類後天的心靈,將人的獸性完善為人性,並使之昇華到真人的境界。丹家稱淨化的潛意識為陰神,陰神極靈,有前知、遙視等特異功能;然丹家的目的是進一步開發出元意識,且將其凝煉為陽神。陽神出殼得身外身(法身),才是大丹成就的仙人。當今社會上,某些偽氣功師或邪教教首,文化學養低、道德品質差,但人生貪欲卻極強,他們在靜坐中激發起了潛意識中深藏的無意識情節中巨大內驅力,發生某些心靈潛能效應,便走火入魔,以為自己成佛成仙了。特別是埋藏在潛意識最深處的原始認知模式,積存了人類進化史上的生命衝動和巨大的心靈潛能,榮格分析心理學稱之為“宇宙原型”或“上帝原型”,一旦被激發,個人會感覺自己獲得不可思議的超自然力和無窮的智慧。其實我國儒、道、釋三教聖人對此早有認識,並以“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修養功夫將其導入正途,由此得大成就。陸九淵有雲:“只手攀南斗,翻身倚北辰,舉頭天外望,無我這般人”,就是這種“宇宙原型”激發的氣象,故他又說:“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儒家學者于此得大志向,如張載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佛教學者于此得大行願,成大莊嚴像。如慧能《壇經》雲:“眾生無邊誓願渡,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佛學以“緣起性空”之說,破除我執、法執諸妄,決不會陷入魔道。丹道家則於此得五神通,並更進一步棄而不用,轉識成智,由後天開發先天,認取自家主人公,修煉陽神。《天仙正理直論》雲:“五通者(天眼通、天耳通、神境通、宿命通、他心通),陰神之神通也”。《仙佛合宗》亦雲:“惟神境一通,乃識神用事。若不能保扶心君,即為識神所轉,卻自喜其能修能證,而歡喜魔已入於心矣。曰喜言人間之禍福,喜言未來之事機,禍不旋踵而至矣。惟是慧而不用,則能轉識成智,始得證胎圓之果也”。由此可知,所謂“宇宙原型”的原始表像,仍屬後天心靈,是潛意識的最深層次,丹家謂之“陰神”的層次,丹道中僅將其視為進一步開發元意識的必經程式而已。佛經和丹經中克制心魔的方法和經驗極其豐富,因之正宗的坐禪、修道者一般不會誤入歧途。邪教教首則不然,修煉至此,便“自我”無限膨脹,以創世主自居,吹噓自己“丹成出陽神”,“是最大的佛”,能推往知來,消災祛病,於是多斂錢財廣收徒眾,急著自封教主名列仙班了。這些人學養越低,道德品質越差,個人貪欲越強,就越易走火入魔,越敢膽大妄為,對社會危害就越大。由這些教首傳道授法,以盲引盲,誘導信徒長時間靜坐,達到精神恍惚狀態,表層常意識的理智和倫理規範的堤防終於被衝破,引發潛意識中的邪惡獸性,產生變態人格和強迫性行為方式,出現大量自殺和殺人的案例當是不難解釋的。我為破解丹道之秘曾在全國調研訪道,結識了不少修煉多年的丹師,發現其中有些人存在程度不等的幻覺或變態心理。有的人敘述曾接受到呂洞賓、張三豐、李涵虛等丹道祖師的信息,自稱被封為某門派掌門人或秘受丹訣云云,並在信徒中廣為張揚。某些年輕的氣功師對丹道尚未入門,卻心高氣傲甚至一觸即跳,聲稱也到了功德圓滿的地步,可以自立門庭招徒傳法了。我為此揭破人類心靈三層次的秘密,實是出於一片救世的婆心,使人們瞭解修道功夫中心靈活動的真相,以便丹道的修煉者繞開誤區,自覺地奔向坦途。淨 化 身 心 第 六 講人們知道,近些年某些邪教教首和偽氣功師,乘全國修道熱、氣功熱、養生熱、術數熱、宗教熱之風潮,創立邪教聚斂錢財,將成千上萬的善良民眾誘入迷途,出現了靜坐煉功者自殺、殺人,甚至殺死親生父母、妻子兒女等大逆不道的案例,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這類現象,在佛道二教的經典中絕無記載。為什麼佛道二教歷時數千年,入教修煉者歷朝歷代以千萬計,沒有發生因修道學佛而殺父弑母的大逆案例,而現代邪教卻屢見不鮮呢?原因在於佛道二教的修煉,都是淨化身心的人體系統工程,都將積德行善放在修道學佛的首位。《法句經·述佛品》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心,是諸佛教”。佛陀教人“善自觀心,善自知心”,自宰其心,自伏其心,淨化心靈的三毒、八纏、九結、二十一心穢等,“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心即清淨矣”。(《四十二章經》)道家之萬卷丹經,皆不離“煉心”二字,《唱道真言》講得最為詳盡。《仙佛合宗》雲:“萬象空空,一念不起,六根大定,一塵不染,此即本來之性體完全也。如是還虛,則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頓證最上一乘,又何必修煉己之漸法也哉!”丹家有《九層煉心》之術,足以降伏心魔。偽氣功師之創立邪教,目的只在收徒斂財,功利性甚強,故大都首先編造一套世界末日劫難將臨之邪說騙人入道,模仿佛道二教專事靜坐運氣而已。恰如六祖慧能所說“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癡迷者加入邪教,功利性也很強,不過是為治病健身,消災避禍,希冀升天成道而已,也是慧能所謂“修福不修道”的“迷人”。如此雙方都不把行善積德、淨化身心放在首位,更不明淨化身心的具體修煉程式,僅事靜坐弱化表層常意識中理智和道德規範的控制。我們說過,常意識對潛意識層次來說猶如監察機構或抑制邪惡念頭的堤防。顯然,人的學養越高,道德品質越好,這個堤防越牢。反之,那些文化水準低下,道德觀念薄弱的癡迷者,是極易衝破心靈的堤防,違法亂紀,人格變態的。內丹學本是在古代高層知識份子中間發展起來的性命學說,沒有六年“窮理”功夫難以入門。丹道授徒,必擇福慧雙全之人,為載道之器,又須有錢、有閑、有緣,法財侶地俱備,故其收徒門檻甚高,遠非一種社會普及的功法。邪教收徒,僅為斂財謀亂,故不擇賢愚,多多益善,僅靠黑社會的幫規進行精神控制。近些年某些邪教教首傳法,動輒教人打坐兩個時辰以上,誘導一種恍惚迷離的精神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大腦皮層的常意識思維活動放鬆,人體的生理運動排除意識干擾恢復自然調節功能,身體的機能有所增強。特別是如果打坐入靜較深,還會激發潛意識中的心靈能量,使某些疾病不藥而愈,從而促進人體健康也是事實。然而邪教功法大多沒有淨化潛意識的心靈修煉程式,反而會將埋藏在潛意識中的各種貪欲、性欲、野蠻獸性、死亡本能、殘害他人的惡欲、仇恨情結、緊張焦慮、不安全感等心理印痕一併激發出來,產生危害社會的行為後果。根據“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生陽,陽極生陰”的太極原理,人生在世自幼就受父母、師長、親友的管束,這些強制性約束也會產生逆反心理形成心靈情結埋藏在潛意識裡。人生最愛最敬者莫過於父母、師長、妻子,然而愛極則生恨,敬極則生畏,難免有大逆不道的邪惡念頭形成心靈印痕隱藏下來。在打坐煉功的過程中,邪教信徒由於表層常意識處於抑制狀態,潛意識中埋藏的各種情結被激發,就可能衝破個人理智和社會倫理規範的堤防,以某種“合理化”的偽裝透過理智的監察形成危害社會的變態行為。更為可怕的是,邪教教首都慣于利用思想灌輸等手段對信徒進行牢牢的精神控制,他們以千萬次的說教強化這些信徒的無意識情結,並以某種單一強迫性觀念(如成仙、成佛、飛升、圓滿等)將信徒引入癡迷狀態,使其幻覺頻頻發生,正常的自我意志喪失,變態人格形成,完全聽命于教主或外在幻影的啟示,最後或者瘋狂、或者自殺、或者殺人,終究難逃個人毀滅的絕路。邪教倒行逆施的惡劣社會影響破壞了全國修道養生的大氣候,它不僅玷污了宗教的聲譽,又給蓬勃開展的全民氣功健身活動帶來滅頂之災。我著文揭示其中的心理學機制,就是要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以利落實尊重人民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並促使健身氣功活動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軌道。早在1990年,當我將整理出版的王沐《內丹養生功法指要》一書寄給錢學森教授,錢老於7月6日來信說:“現在和今後不知您是否要同氣功界打交道,若然,則務請慎重。中國的氣功界是藏龍臥虎的,歪門邪道甚多,要注意,不為壞人利用”。當時正值氣功熱潮,錢學森教授就對一些偽氣功師借氣功旗號騙財害人的行徑十分警惕。十多年來我國氣功事業經歷幾多風雨和波折,這封信我一直沒有外傳,也沒有參與社會上的氣功活動。這十多年氣功事業的主流是好的,氣功活動對促進全民養生保健,節省醫藥費開支的作用不可低估。然而,某些氣功師及其組建的團體也有商業化、幫會化、宗教化的錯誤傾向,敗壞了氣功的聲譽。商業化就是借氣功謀取經濟利益,弄虛造假,甚至利用媒體炒作斂財騙人。幫會化就是自立門派,自稱大師,惟我獨尊,磕頭收徒,自設門規,建立全國性的幫派組織。宗教化就是自封教祖,自創大法,追求靈異,渲染神通,篡改歪曲佛道教義神化自己,麻醉信徒,圖謀不軌。這種創教立派神化氣功師的歪風和雇傭媒體大肆炒作的浪潮終於走過了頭,受到歷史辯證法的懲罰。近年氣功事業雖跌入低谷,但全國仍有不下七千萬氣功愛好者,他們的養生健身訴求是不容忽視的。況且在全國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激下,養生保健領域也在社會上存在著廣闊的市場,氣功師捲入市場化經營也就在所難免。氣功在我國有數千年文化根基,故雖受挫折仍能再興。凡是老百姓認為能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能帶來某種利益的事情,在社會上就自有它的生存土壤。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將曾蓬勃發展的全民氣功活動一律封殺,就會使大批氣功愛好者轉入地下,反而給邪教的孳生準備土壤。還有成千上萬氣功愛好者被迫公開湧向寺廟和道觀,把氣功修煉轉化為宗教信仰,也會產生新的社會問題。近年國家體育總局成立全國健身氣功管理中心,我和其他專家于2001年9月被邀請參加健身氣功科研工作座談會,討論對健身氣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強管理”的問題。我呼籲氣功活動要逐步科學化、規範化、產業化。氣功本來植根於中國數千年儒、道、釋傳統文化的經典,因此奉勸氣功師們加強對祖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佛道經典的學習。在繼承佛道經典的同時,要向現代科學靠擾,逐步探討其中的科學機理,為人體生命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國家也要對氣功實行規範化管理,限制雇傭煤體自我炒作相互攻擊的醜惡現象,制定相應的法律和規章,不斷根據新情況改善管理辦法。一個國家有興旺發達的社團體系是現代民主和法治政治的基礎,我們應該完善改革開放形勢下的社團管理體制,促進而不應壓抑社團體系的健康發展。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大形勢,氣功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完全可能發展成多個走向世界的文化知識產業,建成一些集旅遊、科研、教學、修煉、醫療保健為一體的綜合基地,參預國際競爭,我國氣功事業的發展前景是美好的。丹功在嚴格意義上說雖比氣功高一個層次,但各類氣功流傳已久,國外學者大多將內丹、密宗、瑜伽、禪定等統稱為氣功,不加區分。一些流傳已久的氣功套路,只要不違背人體生命和心靈規律,且行之有效,仍可繼續修習下去,不必急著轉為丹功。因為丹功比氣功更易出偏,且師傳困難,理論層次高,功法也較難掌握。丹經中雖將丹道之外的功法皆斥為旁門左道,但又講“旁門也是門,左道亦是道”,“正人行邪道,邪道亦歸正;邪人行正道,正道亦為邪”,足見只要對人民身心健康真正負起責任,就應當寬容一些,打破門戶之見,在氣功界創造一種祥和的氣氛,氣功活動的新高潮還會到來。科學和哲學是人類理性智慧的結晶。科學探索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哲學是對宇宙觀、人生觀、方法論的理性思維,二者都是表層常意識的智慧。理性思維只能認識有限之物,只能研究後天的世界和人。宗教則是對人生的終極關切,是人類精神回歸的家園,它是以人們非理性的信仰為支點的,而信仰情懷屬於人的潛意識層次,即先天靈感和後天智慧相互感應的中間心理層次。人類對無限之物,對無限的宇宙本體,如道、佛、上帝、真主等的信仰是真正的宗教,是正信,而對有限之物的信仰則是迷信。科學的定律、學說,哲學的學派、主義,政治學的制度、領袖,宗教學中具體的教主、法師、教派等,都是有限之物,都只能作為理性思維和學術研究的物件,而不能作為非理性信仰的物件,否則就是迷信。信仰無限本體的宗教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慈善、寬容、祥和的情懷,而對有限之物的迷信則會使人類社會躁動不安、相互仇殺、殘暴專制乃至陷入極端主義的恐怖之中。正宗的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都是信仰無限本體的宗教,而其中的極端主義教派則多被迷信支配。這種脫離正信陷入迷信的教派,一旦癡迷到反社會規範,反人類倫理,乃至違法亂紀的地步,就是邪教。自元、明、清三朝以來,中國各地興起大量民間宗教,這些民間宗教大多是儒、道、釋、回、耶等多種宗教信仰相互融合的產物,其產生有特定民眾苦難、政治腐敗的社會背景,教義中也多有世界末日將至、劫難將臨的救世讖言。民間宗教有時轉化為邪教,和會道門、秘密會社攪在一起,盛世則隱,亂世則現,清代朝廷雖以流放、抄家、屠殺、淩遲、滅族之極刑殘酷鎮壓,卻仍愈禁愈烈,蓋其產生和發展的動力,恰在其感到沒有活路的絕望心理之中。一些階層的人有強烈的參與某種社會行為的欲望不可扼止,而現實社會偏偏將這種行為逼上絕路,使他們在刀尖上討生活,就會演化為危害現實社會的黑社會組織或邪教,例如那些生存在死亡邊沿的販毒集團就是這樣。佛教中早傳有“末世法弱而魔強”的讖言,邪教的產生和外來宗教的引入得益于中國本土正宗的佛、道二教的衰落,真正克制邪教的社會因素是正教。我們說過,佛教本質上是“自淨其心”的宗教,而道教的本質也是“淨化身心”。佛教將“正語、正業、正命、正念、正定、正見、正思維、正精進”謂之“八正道”,其中將戒、定、慧之三無漏學包舉無餘,比丹經道書還簡明扼要。我歷來主張丹家必通佛典,淨化身心功夫要汲取佛法。在道教方面,《馬丹陽真人直言》雲:“道家留丹經子書,千經萬論,可一言以蔽之,曰清淨”。“自古神仙,不敢跳過澄湛二字”。“但能澄心遣欲,便是神仙”。《王重陽立教十五論》雲:“心忘慮念即超欲界,心忘諸境即超色界,不著空見即超無色界”。丹道學是集科學、哲學、宗教為一體的學問,它有道有術,寓道於術,而氣功大多屬於丹道築基階段的安樂法門,乃養生健體之術,大多簡便易行,立見實效,這和丹道淨化身心的系統工程是相差甚遠的。然氣功可以在全民健身活動中普及教授,丹道卻很難向社會普及。現代在社會上廣為流傳,近乎普渡而較少流弊的丹功,應是全真道王重陽開創的修煉自身陰陽的清淨丹法。全真家丹道各門派最關鍵的步驟,就是淨化身心。淨化身心之要求不但見諸《王重陽立教十五論》、《全真清規》等道門戒律,亦見之于全真道歷代祖師語錄,可謂之全真家風。丹家對身體之淨化,多採用辟穀、苦行等方法。然心淨身自淨,心的淨化更為重要。據《真仙直指語錄》所載,馬丹陽真人雲:“大道以無心為體,忘言為用,柔弱為本,清淨為基”。“清淨者,清謂清其心源,靜謂淨其氣海”。丘長春真人雲:“常令一心澄湛,十二時中,時時覺悟,性上不昧,心定氣和,乃真內日用。修仁蘊德,苦己利他,乃真外日用”。郝太古真人雲:“夫吾道以開通為基,以見性為體,以養命為用,以謙和為德,以卑退為行,以守分為功,久久積成,天光內發,真氣沖融,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全真道各門派祖師不僅如此佈道,而且身體力行。據《金蓮正宗記》所載,王重陽祖師本為咸陽右族,自甘河橋上遇師得丹道法訣後,棄家入道,至劉蔣村築庵而居,號“活死人墓”,苦修六年而丹成,遂一路行乞去山東傳道,其所作《化丹陽》書雲:“凡人修道,先須依此一十二個字:斷酒、色、財、氣、攀緣、愛念、憂愁、思慮”。實際上,全真道北宗之丹法要訣,恰恰在“活死人”三個字上。馬丹陽真人出家前本為甯海首富,其家產號稱“馬半州”,然師事王重陽後多經考驗和磨煉,屢燒誓狀,志如鐵石,乞食為生,為師守墓三年,衣不服絹,手不拈錢,夜則露宿,冬不蓋被,苦修而丹成。其詩雲:“莫訝三冬不蓋被,曾留一點在丹田”。譚處端真人乞食時,被人擊折兩齒,和血咽入腹中,而不動心,此所謂“一拳消盡平生業”。玉陽真人王處一按王重陽祖師法訣修煉,白日在登州、寧海之間打塵勞行道積德,夜則歸於文登縣鐵查山雲光洞口,“偏翹一足,獨立者九年,東臨大海,未嘗昏睡,人呼為鐵腳先生”。如此面對大海單足站樁九年而煉睡魔,正是清淨丹法之磨煉功夫,有志丹道者最應在此處著眼。丘處機真人煉性最苦,在磻溪乞食七年,一蓑一笠,寒暑不變,苦修大丹,夜不沾席,而戰睡魔,人稱“蓑衣先生”。他教導弟子說:“為道者,先舍家而後捨身,病即教他病,死即教他死”,如此舍家捨身而修道,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我死你埋,你死我埋,“至死一著,抱道而亡,任從天斷”。長春真人丘處機曾為修道發心立志,要十年功夫修煉得心如寒灰,一雙麻鞋,系了又解,解了又系,每夜走至十七八遭,不教昏了性子。直至煉得不動心,性光常明,全身似水晶塔子一般。全真道北七真皆為載道之器,入道後苦修事蹟載入史冊。今人以為這些史實皆是宗教活動,孰不知這些史實恰恰是清淨丹法最要害的修煉步驟,是丹道實踐中最寶貴的法訣。全真道世代師傳坐缽規式,內外日用,打塵勞等修持方法,將煉心一著貫徹始終。《盤山語錄》記載一段故事,可知全真道修持情狀。其中記載:“昔山東有道人,于師父處自言煉盡無明火。師父雲,無明火盡,則心不動,便是好人。他日師父密遣試之。日暮造門,庵門已閉,其人厲聲以杖大擊其門。先生內應,已聲不順;勉強開門,來人形狀躁暴,先生見之,顏色已動。又至堂上,其人不解屨,跳上座,殊無禮貌,先生大怒,深責其人。其人拱手笑曰,某非敢如此,師父使來校勘先生不動的真心。今未及試,已見矣”。匡常修道長早年在嶗山白雲洞出家,也曾行乞煉性。據他說金山派丹法,先要學會忍辱,等性情修得平和了,再聚光止念,收效甚快。王沐老師早年曾受龍門律師戒,發誓要煉得“心如止水”。誰知十年動亂期間,飽受刺激,心情又波動起來。他記載當時煉功狀況詩雲:“年來久已廢吟哦,沉默無言感慨多,自笑多年學行氣,風來水面還生波!”我平生傲骨嶙嶙,脾氣倔強,率性而為,毫不掩飾,故人生多添了無數挫折和磨難。先師曾戒我在身處逆境時,不可連續打坐。其實,人生的磨難也是對性情的修煉,古人雲:“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丹道就是要轉化人的性格,改移人的秉性,控制人的情緒。人在經過千難萬險的曆煉之後,突然覺得心地湛然,性情平和,心胸開闊了,能不動心了,便是丹道修煉真正上了臺階。吾在此揭破的應是最重要的法訣,可惜“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世人視為老生常談。真心修習丹道者,望留意焉!補 虧 正 法 第 七 講“補虧正法”又名“添油術”,乃丹家秘傳的正宗功夫,修之有利無害,丹道入門可以從此起手。三陽道人張松谷曾于民國初年將此術筆之于書,原文較長,今撮其要點而述之。師傳補虧正法行功法訣雲:“盤膝坐,聚心窩;凝天目,透泥丸,轉玉枕,注夾脊。覺熱跳,串兩腰,時日足,入陰蹻。陰蹻動,通臍輪;法自然,成內息。拙火起,陽必舉,待自軟,慎勿泄。累累行,積精氣,勤添油,可補虧”。蓋人生四十以後,精氣耗損過半,欲修人元大丹,必從補虧正法入手。另有雜練各種氣功多年無效,或受盲師欺騙,以意念引氣通任督轉周天者,無藥空轉必耗精氣,欲改學丹道,也得靠補虧正法重新積精累氣。其法先入室靜坐,呼出濁氣,聚集清光靈氣,攝入絳宮(兩乳人字骨下心窩處),令澄湛融和。然後意引至天目穴(雙目中心上二分),凝定片刻,勿起雜念。複以意引過泥丸,倒轉玉枕(腦後骨)而注入夾脊。夾脊為脊柱二十四節之中間,胎兒期本通,人出生後勞碌世間不肯回顧此竅,遂生百病。此竅再通,百病不留。氣至夾脊,日日行持一二時,自覺熾熱如火,行至十二日上下,串入兩腰,覺其轆轆跳動不止,隨以意送入陰蹻。陰蹻掣掣跳動,渾身通泰,心迷神醉,如坐春風,且莫動心起念,惟隨其自然。陰蹻一動,百脈皆動,將元神安居其中,凝定跳止。遂覺氣根上升臍輪,複由臍輪降下陰蹻,在此三寸一分半之間升升降降,則達到內呼吸境界。內呼吸既成,惟法自然一訣,萬不可以意念作用其間引送上下,否則必出偏差,致小腹氣肫,須全功推翻重來。若是日行數百息,旬日而小腹覺熱,拙火起,陰莖必舉,此時當清心入靜,不動淫念,使其舉過自軟。如此每日行持,舉而不采,一次興陽,則一次添油,日積月累,“積精累氣以成真”,則可補虧損矣。慎勿陽生後念起手淫泄欲,損精耗氣自尋死路。行文至此,不妨再多說幾句,以便丹道愛好者舉一反三。丹道修煉,本自煉精化氣始,有情來下種,無精不成丹,男女性功能及其生命能量為丹家起修的關鍵,拙著《道學通論》已直言之。丹家秘傳有提肛、抽腹、兜腎囊、陰蹻調息、黃河水逆流、閉鎖陽關、敲竹喚龜、鼓琴引鳳、還精補腦等等法訣,其上乘者直通仙道,下乘者對治療男子陽痿、女子性冷淡、增進青春活力,總有某些效果。其中抖動下體,搖晃玉門或陰莖之“回春功”,還有“一兜二兜,左右換手,九九之數,真陽不走”之兜腎囊功法,為丹家所必習。丹家凝神天目穴聚其靈光,並與鼻息光氣合一,並調諧腎間動氣,聚熱、力、光于陰蹻,如此心息相依,漸凝漸聚,直貫腎囊、龜頭,閉息片刻,以興其陽。如此上下貫通,一呼一吸,一緊一松,一提一咽,後將陽氣收入臍下丹田,精氣自然大增。肛前陰後的陰蹻穴為人體性能量的生髮之源,肛門與尾閭之間的長強穴為還精補腦的傳送之門,“長強”二字顧名思義即知有增強性功能的作用。丹家有采微陽之法,即是在外腎勃起時立刻行功採取,轉入虛空大定。人能心息相依,漸入虛空大定,元精自然感而遂生,一陽來複之際,凝神入炁穴,也是添油接命之術。近年發現有人打著華山派等各色旗號,挾房中術出入于政府高官、公司總裁之間,自稱秘授彼家丹法之添油接命之術,拜師費高達數十萬元。此等敗類對丹道學僅是道聼塗説、一知半解的水準,卻自稱得到陰陽丹法全訣,竟然為貪官墨吏、“大款、大腕”諸特權階層的淫亂腐敗之風推波助瀾,某些氣功愛好者也因好奇而如蠅逐臭,積久必敗壞丹道的聲譽,給內丹學的研究帶來滅頂之災。我前已講過,同類陰陽的彼家丹法,門派最多,佛道二教中都有傳授,然真正能直通仙道者,百無一二。丹道和無上瑜伽中秘傳的功夫,乃鳩摩羅什吞針吐針的絕技,非普通人所可希冀,此等敗類不僅聞所未聞,且根本行不得,此所謂“獅子跳處,驢不能躍”。同類陰陽丹法包括房中術在內,都是一種高深的科學,莫說其上乘丹法絕少人知,即是彼家丹法之下乘功夫和房中術,亦是一門大學問。這種功夫有一連串動作,步驟十分繁瑣,其關鍵處並不在丹法口訣,而在實證經驗。因為科學研究不經實驗證實,如何判斷法訣的效驗?然而我國的國情遠沒有寬容到可以由科研機構將彼家丹法和房中術列為科學實驗項目的地步,沒有科學家參與作出實驗資料和結論,頂多也僅處於理論分析的水準。科學研究是沒有禁區的,但科學家須有社會責任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我以道家與道教文化為研究專業,丹道學在我的學術研究專業範圍之內,故我著文披露其中些許秘密,僅是為了保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致失傳而已。我對同類陰陽丹法的研究,僅限於理論探討,是佛家所謂“解悟”而非“證悟”,對此類丹法披露到什麼程度,我自有斟酌,除文章公開談到的內容,從不多說一句,也不給讀者覆信。至於房中術,我在《道學通論》中已作過研究,據我所知,國內學術界僅出版過房中術的原始資料及解讀,真正作學術研究論文發表這尚屬首次。《道學通論》中許多問題未敢講透,如術數學之大六壬金口訣、丹道之劍仙派、男女虛無丹法及龍虎丹法,皆有意略去,就連房中術之書目及內容也有所保留,此皆機緣未到,不得不考慮社會後果之故。“道可宣明,使世間知有此事;術宜謹慎,俾師位永保尊嚴”,此為丹家的傳統思想。陳攖甯先生當年在《揚善半月刊》上有雲:“為此世界,為此人生,自然以修道學仙為最高尚。惟此等事談何容易!各種條件,必須完備;有一不合,即白費精神。所以學者雖多,而成者極少。現代之人,福德不足,若做陰陽功夫,必至魔障重重,結果無不失敗”。(《又與某道友論陰陽功夫》)陳攖甯先生又說:“世人徒聞雙修之名,罕能了徹其內容與實際。故讚美者等於隔靴搔癢,而譭謗者亦是李戴張冠,都嫌墮於捕風捉影之病。必得上智之士,方許問津,非普通人所能勝任。僕平日勸人總以清淨獨修為本,久矣不談此調,今承垂詢,故略言之”。(《答覆濟南張慧岩君問雙修》)丹師每雲《西遊記》中唐僧取經,“不經女兒國,不入無底洞,就到不了西天”,故學者們不明雙修法訣,難以徹悟丹道。古人雲:“得訣歸來好看書”,並非說道書中無丹訣,而是說得訣的人一看即摸清丹家著書的規律,從書上發現更多的丹訣。據我考察,陳攖甯先生對同類陰陽之彼家丹法,作過認真研究,並將其步驟在1937年間之《揚善半月刊》上以某煉功記錄之按語形式公開披露過,蓋因丹家最秘密的話往往似不經意而說,況且世人又不懂丹經法訣發表時多用隱語反話的規矩,視而不見忽略過去了。陳攖甯先生在《讀〈化聲自敘〉的感想》中斷言:“佛家心性之理,可以自悟;仙家修煉之術,決不能自悟。縱然得遇明師傳授口訣,尚要刻苦試驗,方可有幾分希望。縱然本人有志刻苦,尚要外緣具足,方可許你試驗。縱然外緣具足,尚要自己道力堅定,方可不被外緣所誘惑。縱然道力堅定,尚要學識精深,方可不弄巧成拙”。陳攖甯先生對其丹法步驟及修煉條件講得如此清楚透徹,足見其於丹道中最秘的彼家丹法,決非無師自通之輩,必有明師傳授,只是拘於道家戒律,未肯明言。我今索性代替陳攖甯先生進一步剖析明白彼家丹法添油接命的原理。這就如世俗治家之道,既要開源,也要節流。添油接命為開源,擰緊燈芯保精少泄為節流。富厚之家重在保守,然光保守而不賺錢,年老油盡,終而必貧。貧窮之家,要能賺錢,錢多變富,也可行道盜之事。道者盜也,《陰符經》已明言之。彼家丹法既是道,也是盜,既能生人,也能殺人,關鍵看自己能否盜取身外之寶還是將錢被外方盜去。平常人身上帶錢外出,錢被盜走,但家中或有存款,不至一貧如洗。修丹道的人猶如把全部家產集中一處,換成現金而入賭場,一旦輸光則傾倒桶底,一貧如洗。這就是平常夫婦房中泄精,未足為奇,而丹家特重交而不泄的原因。近年那些打著丹道旗號傳授房中術的騙子,也編印出不少出版物秘傳,然其中所謂上乘男女雙修法,不過是意淫;其下乘丹法,乃是手淫及縱欲之術。他們所授鍛煉男女生殖器的功法,在肉體上吸縮閉固千般做作,將房中術改頭換面,頗能誘惑青年,以為這就是彼家丹法中的“有為”功夫。其實這類功法,遠沒達到內丹學“有為法”的水準。劉一明《破疑詩·有為》雲:“有為豈是弄皮囊,做作千般總受傷。怎曉心傳真妙訣,鬼神莫測扭陰陽”。另有愚谷老人《延壽第一紳言》雲:“《北夢瑣言》載唐相國夏侯孜得彭祖之術,悅一娼,娼不能奉承,以致尾閭之泄致卒。予外祖閭邱公為大理評事時,得此術,兩臉如桃,年過七十,竟為此術所害,與夏侯孜無異,丹家以為桶底脫蓋。中年而精力健,能吸縮閉固,晚年精力衰,不能吸縮閉固,是以一夕而傾倒殆盡。《夷堅志》載吳道人害縣吏之妻,而卒為縣吏所害。道人一死固不足償數十婦女之命,然縣吏亦善此術。蓋嘗害他人之妻者,其妻幾為他人所害,賴有羊羔湯以補之,而不死亦幸矣”。蓋丹家在煉精階段而行此術不當,傾倒桶底將本錢輸光,謂之精海翻波,雖百般補救,僅可僥倖不死。如功夫較深到煉氣階段,一旦失手,則“氣海翻波死如箭”了。《天邊月道情》有雲:“天邊月,月影孤。修行人,大丈夫,大丈夫才入修行路。張三豐曾拜呂祖,有龍女獻上寶珠,寶珠出自嫦娥戶”。丹法授徒要求福慧雙全,然而有的學徒慧力不足但信念堅定,亦有在修煉中開發出智慧而成道者。是以人之愚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既蠢又貪,必會自取奇禍。丹道既可降大福大利於人生,則丹道修煉領域亦難逃世俗社會名利場的污染。“龍女獻珠”自古就是佛道修煉中最誘人的故事,於是一些打著丹道旗號的騙子誘惑既蠢又貪的人去爭奪“寶珠”,鮮有不身名俱喪者。吾今將補虧正法公諸於世,願丹道愛好者依此修持,不要貪心妄想,自可收到和彼家丹法築基功同樣的效果,無災無病步入丹道之門。辟 穀 胎 息 第 八 講《雲笈七簽》卷六十載《中山玉櫃服氣經》雲:“夫求仙道,絕粒為宗;絕粒之門,服氣為本;服氣之理,齋戒為先”。丹家傳有《內經圖》,這張圖實際上是把人體看作一架捲揚機,內中佈滿很多機關消息,丹家謂之關竅,一旦發動起來,它會自動運轉,從吃飯、喝水、穿衣、走路、呼吸、說話等後天動作轉化為不吃、不喝、不冷、不熱、不病、不老、不呼吸、不思維卻仍然生氣勃勃的先天運轉機制,這就是我說過的無食、無息、無念、無身的四無境界。平常人身體靠後天機制運轉,人體有呼吸、消化、迴圈、內分泌、生殖、運動、泌尿、神經等多種系統維持生命,餓了要吃,口鼻呼吸不能停,如果不吃不喝不呼吸,就是死亡。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是人體向外部攝取能量的兩大通道,是人體後天生理運行機制的關鍵,一天也不能停止。“一口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呼吸停止是鑒別死亡的指標。丹道並非將人體八大系統全部停止,例如血液迴圈和內分泌系統就不能停,丹道是通過修煉轉化這八大系統的功能,由後天生理運行機制轉化為先天生理運行機制,即轉化為按自然界和人體本身的規律不受干擾的自動化運行機制。為達此目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選擇吃飯和呼吸兩項作突破口,將這兩項轉化為先天運行機制,修煉辟穀和胎息。人不吃飯餓兩天尚不致死,但一般人大約餓七至九日便會死亡,人不呼吸則連十分鐘也受不了,故辟穀和胎息相比,修煉辟穀較少危險,故丹家確定以“絕粒為宗”,絕粒就是辟穀。丹道修煉要從根本上改變人的體質,最有效的辦法是先修煉辟穀,故《中山玉櫃服氣經》中的有關絕粒、服氣、齋戒的那段話,乃古代仙家的經驗之談,是丹道的重要法訣。關於辟穀和胎息,葛洪《抱樸子內篇》早有記述,《雲笈七簽》中也載有多種操作方法,我已摘要收入《中華道教大辭典》中,讀者可以參看。本文不講古代丹家有關辟穀、胎息的記述,僅談一些可操作的經驗和體會。按《中山玉櫃服氣經》所說,要修丹道,首先從辟穀入手,然而人若斷絕食物,靠什麼生存?要靠服氣,靠呼吸和思想(存想日月星光等)啟動光合作用,直接通過空氣吸收大自然中的營養和能量,以維持生命。至於怎麼進入辟穀狀態,則以“齋戒為先”,即靠調整心靈資訊啟動辟穀程式。古齋戒法,要求獨置一室,焚香沐浴,入室坐臥皆可,素食靜處,咽氣納津,攻下身中濁氣穢物,存思心火焚燒全身,直至感覺室內光明如晝。現代人辟穀前亦要採納古人齋戒遺意,關鍵是用兩星期時間清理思想,作好辟谷的一切心理準備,增強辟穀祛病健身、修道煉丹成功的意念。從而確定從某日開始,辟穀多少天,辟谷期間對水、水果的要求及定能達到目標的心理暗示,到時如期開始。其中存思丹田起火,陽焰騰空,焚身去穢一節功法,乃丹家秘傳法訣,亦有祛病淨身之效。此類心理暗示法訣師傳不一,要自己體會。辟穀時間有短期、中期、長期之不同,也要在齋戒期間預先作好心理準備。短期者有三五天到兩星期不等;中期者半月至百日;百日以上為長期辟穀。辟谷期間有完全禁水、禁食者;有不禁水但禁食者;有可以每天吃少量水果者;長期辟穀者還有以棗子、核桃等乾果調節者。採用何種辟穀方式,要根據自己的生理感覺而定,進入辟穀狀態後要隨其自然,決不要有心理負擔或施加強迫性觀念。一般說來,初學辟穀,先採用短期,並每天進食三個水果為好,等找到感覺,取得經驗,再循序深入。當辟穀狀態堅持到十天左右時,體重逐天下降開始停止,有一段適應期,一般反應比較大,血壓較低,且忌奔跑或劇烈運動,爭取使體質穩定下來。一般來說,辟穀期間並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甚至仍能參加農業生產勞動。但必須保持心情平和,不驚不躁,走路有輕飄飄的感覺,要穩步前進,小心路人和車輛,不要在熱鬧、混亂場所停留。辟穀至四十天,血壓會恢復至穩定點,一切如常,精力旺盛,危險性就減小了。必須指出,辟穀狀態是人類本身具有的一種生理潛能,任何人都可以被開發出來。丹道修煉中人們會發現人體生命還有許多潛能可以開發,例如不饑不渴、不冷不熱、息停脈住、突增神力等,常人以為不可思議,其實毫不奇怪。內丹學是一門科學,辟穀狀態更是可以用科學手段檢驗的事實,學者們可大膽進行實驗研究,不必理睬那些偽科學家所糾合之無知蠻橫鼠輩的誹謗。辟穀期間有存思、心理暗示等功法,要嚴肅認真執行,心理學也是科學,也有自己規律。如辟穀期間存思太陽中能量進入身體,開啟玄關接受宇宙能量等,均有實效。特別是遵守齋戒期間心理暗示的預定辟穀時間,如提前進食,會發生腹脹,大便不通等症狀,直到預定時間才會解除。心靈誘導可啟動辟穀,這也是千真萬確的。為減少意外,辟穀功法要在有經驗的老師指導下進行,且要進行醫學監測,將辟谷期間的生理指標和煉功感受記錄下來,特別是要記錄每天的血壓、脈搏、大小便和體重,發現意外立即停止辟穀。據我所知,辟穀是丹道中最安全有效的入手法門,堅持不住可立即進食,就象吃飯也可撐死、噎死一樣,辟穀也有類似危險,這種易出危險的人丹家謂之業力深重,決非福慧雙全的載道之器,壓根兒就不必修習丹道。丹道須師傳口授,不能照書自修,辟穀在丹道中雖不可輕視,但技術水準較低,故易實行。為謹慎起見,將辟穀期間進食水果等禁忌寫出,以備教授辟谷的丹師參考。一忌飲酒。空腹飲酒刺激黏膜,易引起胃潰瘍、胃炎。二忌吸煙。吸煙引起胃酸增加,引發饑餓感,易引起煙醉、頭暈、乏力、頭痛。三忌飲茶。飲茶易刺激神經,引起茶醉,導致心慌、脈快和四肢無力。四忌吃糖。吃糖會使血糖升高,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影響腎功能和血液迴圈。且易引發饑餓感,使辟穀失敗。五忌喝牛奶、豆漿。在沒攝入澱粉時,牛奶等皆難吸收,且不合辟穀本旨。六忌吃柿子。空腹時易和胃酸結合成難以溶解的硬塊,引起胃潰瘍、胃炎。七忌吃香蕉。香蕉中含鎂多,易引起血液中鎂鈣比例失調,對心血管產生抑制作用。八忌吃蕃茄。番茄易與胃酸發生化學反應合成難溶解的硬塊,引起胃潰瘍、胃炎。九忌吃橘子。橘子汁含大量糖份和有機酸,空腹會刺激胃黏膜。十忌吃山楂。空腹吃山楂不僅耗氣,而且會引發饑餓感,出現胃痛。十一忌吃白薯。白薯中含單寧和膠質,會刺激胃分泌過多胃酸,且和辟穀本旨不合。十二忌吃生蔥、薑、大蒜,耗人氣息,易引發急性胃炎。其他中醫認為破氣的藥物、食品、蔬菜如蘿蔔等,亦不可食。辟穀期間可食瓜果以黃瓜為優,其他如西瓜、蘋果、梨、桃、葡萄、獼猴桃、火龍果等,皆可供選擇。長期辟穀者可服些紅棗、核桃、板栗、百合、黃精等乾果和藥材,忌服豆豉湯等物。辟谷結束時首次宜進食澱粉性流質食品,由少漸增,切莫暴食暴飲。辟穀期間體重可下降5——15公斤之多,恢復飲食後有些反彈,但要自覺將體重控制在合理限度之內。辟谷期間某些不健全細胞(包括腫瘤細胞)和多餘脂肪被轉化為熱量消耗掉,身體生理潛能得到開發,某些疾病不藥而愈,這顯然對人體健康是有利的,在丹道中辟穀是對身體的淨化。現代城市富裕階層之人口多病,大約為環境污染、生活緊張乃至吃喝無度所致,因貪吃致病又因病服用化學藥品,結果化學藥品本身又是致病因素,如此形成惡性循環,辟穀無疑是救民良方。丹道中不少技術有開發價值,諸如這種修煉不饑不渴乃至不寒不熱的功夫,人人能學,不僅有科學價值,也有實用價值。我不惜將此術從丹道中公開揭出,顯然也考慮到辟穀之術恰似莊子所謂不龜手之藥方,實有富國強兵的戰略意義。古人辟谷,多以服氣配合,或咽氣一段時日自然進入辟穀狀態。此術先入室正臥,靜心止念,先吐一口氣,至出息盡時,閉息收腹咽下。息不出而咽氣入腸反易致病,必先排濁氣而出,牽動體內元氣上升,再咽下謂之咽元氣。當濁氣吐盡時,立即閉口咽之,以意送之,以手摩之,直入下丹田。和氣乾咽謂之“雲行”,和津而咽謂之“雨施”。此法乃丹家秘傳,五十日而穀氣盡,百日而病氣除,其間忽爾靈光現,則入丹道正途。《胎息經》雲:“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胎息銘》雲:“三十六咽,一咽為先。吐唯細細,納唯綿綿。坐臥亦爾,行立坦然。戒於喧雜,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實曰內丹。非惟治病,決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胎息經》共17句83字,乃唐代丹家所傳。後14句56字,補入咽氣之術,出世稍晚,稱《胎息銘》。“胎”字是講定神於胎中,不動不搖,如嬰兒之處母腹。“息”字是講伏氣為息,綿綿密密,幽幽微微,粗氣滅絕,如胞胎中之嬰兒,不以鼻口呼吸。胎息之功夫,全在能否伏氣,將呼吸之風相、喘相、氣相之粗氣滅絕,往來無跡,方為息調氣定。如此氣定神慧,心息相依,神氣不二,至虛空大定,則成玉液還丹。胎息是修煉玉液還丹的基本功法,凝神是得汞的一步性功,是產生定力的關鍵步驟。“胎”是聖胎,聖胎為元神(汞)所結;“息”是真息,真息即命蒂,命蒂乃元氣(鉛)所結,至呼吸不出不入(所謂“內不出,外不入”)之時自得。道在天地間,領悟由一息。式一子雲:“凡息者,呼吸也,人所易知;而凡息中之真息,惟修真者能知之;至真息中之無息,無息中之不息,非真人莫辨。虛極靜篤之時,凡息除而真息見;杳杳冥冥之中,真息現而無息立;綿綿密密之頃,無息安而不息轉。知轉息,即知轉識;知轉識,即知轉幾,知幾其神乎!”蓋此即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先天之息,先天呼吸一動,玄關不遠矣。“後天呼吸起微風,引起真人呼吸功”即此得鉛的一步命功。人之生命,全靠神氣支撐,神氣入身則生,離形則死。如此神氣不離而相守,神氣相忘則入虛,入虛而道體自圓明無礙。神氣以虛無為根基,能虛其心則神自清,能無其身則氣自靜,能清能淨,固守虛無,則神氣得養。張三豐《道言淺近說》雲:“心止於臍下曰凝神,氣歸於臍下曰調息。神息相依,守其清淨自然曰勿忘,順其清淨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潑而心自在;即用鑽字訣,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三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炁融合,不覺恍然陽生而人如醉矣”。曹文逸真人《靈源大道歌》雲:“元和內運即成真,呼吸外施終未了”,外呼吸不停難入修真之路,足見胎息為丹道必經之途。《黃帝內經》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胎息之啟動,應從臍下入手。《莊子·德充符》記載,孔子在楚國恰巧看見一群小豬崽圍在剛死的母豬身上吃奶,一會兒發現母豬已死,不象生時有靈性,就立即丟下母豬驚慌逃走。可見它們愛母親並不是愛其形體,而是愛其生命(神氣)。《養生膚語》亦雲:“人始死,耳目口鼻手足形體具足,而父母兄弟妻子莫之愛者,謂其神之去也。然則人之所愛,在神不在形矣。而今人所養,顧在形不在神,何耶?今人作文神去,作事神去,好聲神去,好色神去,凡動靜運用紛紜,神無不去,人莫之惜,顧神絕,乃獨悲之深焉,是何見之晚也!”天地間花草樹木,鳥獸魚蟲,凡能生長發育者,莫不有氣;凡能飛遊行動者,莫不含靈,足見神氣即是生命。人之死而為僵屍,神氣離形,則如土石泥沙無異。丹道之修煉,即是以神氣相抱,而守其形。思慮營營則神耗,呼叫奔波則氣散,貪色縱欲則形疲,神氣形相離則非病即死。胎息之要害,在於神氣相注,神凝氣定而常住於形體之中,使神氣形相融為一,進而體道通玄。神氣混合而入於定則生“汞”,形氣內運引發不息之元氣而得“鉛”,以鉛伏汞性命雙修便成玉液還丹。《胎息經》僅從神氣入手而不言形,非不要形,實乃道家“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忘形以養氣”之法訣。胎息成則丹田有藥,所得內丹為玉液還丹,比金液還丹尚差一步。蓋末法時代,金液還丹條件難備,不得已由盡性而至命,先成此玉液還丹。曹文逸《靈源大道歌》雲:“形神雖曰兩難全,了命未能先了性”,即是此意。玉液修煉無求于人,全從自身陰陽煉起,可公開傳播,較少流弊。道學乃“反俗”之學,宣導逆向思維,其觀點往往與世俗流行的觀點相反。丹道亦是逆向修煉之術,其效驗多為常人認為不可能的反常之事。例如常人每日必食,我獨可以不食(辟穀法);常人呼吸不能停止,我獨可以不息(胎息法);常人每天都需睡眠,我獨可以不睡(煉睡魔);常人冬則寒夏則熱,我獨可以不寒不熱;常人每日思慮營營,我獨可以無念;常人貪財貪色貪權好名,我獨可以無欲;常人一生災禍疾病不斷,我獨可以無災無病。吾人能興反俗之學,行反俗之事,修煉反俗之功,得反俗之驗,則可以稱奇男子、大丈夫。大丈夫居世間,須是成大事業,作大學問,有非常之舉動者。《丹陽真人語錄》雲:“劉高尚居環堵四十年,別無他事,但虛其心,實其腹,去其華,忘其名,棄其利,清其神,全其氣,丹自結,仙自成。乃有贊之曰:塞其兌,閉其門。昔誦此語,今見斯人。可謂簡且當矣”。先師知非子雲:“考仙道下手,即以腹有暖氣為驗,漸至通體充和,口中可以幹汞,吹氣可以炙肉,全身一片純陽。夫身體之質,皆陰物耳,陽盛則陰衰,陽純則陰絕,即有幹汞炙肉之陽在,烏有血肉之陰不化乎?又考釋氏之言曰:人身之來源,唯是壽、暖與識。壽者,稟之于父母之施予。人壽之長短,皆以所稟之厚薄而有異。暖即動物之生命,暖盛則旺,暖絕則亡。識即靈識,謂去後來先做主公者。故修煉之要,不外培其壽,增其暖,則形體自健,神識有依。依此為基,暖增不已,則形質漸妙,壽命永固,身化虹霓,無有變滅,識絕污染,返於圓明,此與道之九還七返,豈非二而一耶?”李涵虛真人將此段胎息功夫謂之曰“鑽杳冥”,甚得丹法要旨,且又形象生動。他說:“是時也,心如太虛,有息相依則不虛。心如太空,有息相隨則不空。不虛不空之間,靜之又靜,清而又清,一切放下,全體皆忘,心神默默,氣息綿綿,皆入於杳冥之中,此之謂鑽杳冥。杳冥之中,一神獨覺,此乃真息也”。此句話活脫脫的,將丹家之秘合盤托出。先師知非子又雲:“還有必須知道的,玉蟾仙翁曰:‘昔日遇師真口訣,只教凝神入氣穴'。氣穴,一般都指為臍下之下丹田。實際上所謂氣穴,我得真師指授,乃是在靜定之中,真神與真氣相依相抱而合一。換句話說,即是以氣為穴而神凝之,所謂‘神入氣中,如在深穴之內'者是也。善乎閔一得真人之言曰:‘圓虛圓寂,圓清圓和。何內何外?何有何無?生生化化,一付如如。返還妙用,如斯如斯。成身內身,是名真吾'。此種高級層次功夫的行持,是不拘行住坐臥,只要能祛除一切雜念妄想,不思過去未來,惟用現前一念,將全身放鬆,與整個宇宙太空法界融為一體,則氣自養。如是熏習日久,自見‘靈光獨耀,迥脫塵根'矣”。無心即是天心,即是道心,人能“萬緣放下”,將人心契入虛無境界,則天仙有路可通。“人心若與天心合,顛倒陰陽只片刻”,誠哉斯言!丹家所傳胎息術有多種,以《胎息經》所傳為其綱要。《鐘呂傳道集》中載呂洞賓說:“煉形止於住世,煉氣方可升仙。世人不達玄機,無藥而先行胎息,強留在腹,或積冷氣而成病,或發虛陽而作疾。修行本望長生,似此執迷,尚不免於疾病,殊不知胎仙就而真氣生,真氣生而自然胎息。胎息以煉氣,煉氣以成神”。胎息術比辟穀術更難掌握,要求修煉出鉛、汞之藥物後自然進入胎息狀態,無藥而急著先行胎息,如無經驗,易出偏差,不可不知。此外尚有閉息法,先仰臥而靜心,待出息盡,即可閉息。其法宜緩,從容心靜。此法可存想人體八萬四千毛孔皆通虛空,以周身毫竅毛孔呼吸漸至胎息,胎息生則口鼻之息自閉。五百息能閉之而內景觀,閉之千息可易肉換骨煉髓。另外還有全身徹底放鬆,先行逆呼吸,待松靜自然之時,突然以“哼”字聲震動胸腹,激起橐籥,閉息鼓動而漸入胎息者。丹家傳有“哼、哈、嗨”三聲口訣,“哼”字訣聲震上焦,“哈”字訣聲震中焦,“嗨”字訣聲震下焦。聲音在丹道中運用頗妙,用以調諧人體生理和宇宙節律同步,故丹家秘傳許多咒語以助煉功,無非是通過聲音啟動玄關以達天人合一之境。然此類功法多由師傳面授,本文不作深究。本文既然已將咽息法傳出,索性再泄一秘密,即仙家相傳之“十六錠金”,其訣雲:“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此功有吸氣,提肛縮腎,意注臍下,咽氣幾個動作,然單修雙修皆可用,辟穀胎息俱有效,采藥煉氣運河車,因目的不同火候有異,變化萬千,丹家視為鴻寶,故字字為金。世人知此訣者多,然明白其中奧秘者卻百無一見,吾今揭出,此亦丹家真傳。我主編之《中華道教大辭典》中收入多家胎息、辟穀之術,讀者可與此互參,以求融匯貫通。人體本是一架蘊藏著巨大潛能的自動機,丹家以“法訣”將其啟動開來,就會自動運轉,不再靠人力操縱,其潛能之發揮亦屬自然。其中具體功法,不可盲修瞎煉,必須有經驗的丹師臨爐指導。筆者原則上不指導具體功法,僅作學術研究,然此處所洩露之丹法,皆千金難求,別有深意,讀者宜慎思而明辨之。行 功 語 要 第 九 講   丹道入手行功,凡體質虛損、房勞過度、心腎陰虛者,應首先從補虧正法入手。另外,對人到中年的知識份子,或潛心學術,或經商從政,終日絞盡腦汁,思謀策劃,耗氣損神,亦有一套功法相傳。筆者借傳這套功法,將丹道的行功要點,隨文講解,以便讀者能舉一反三,得到實修的行功法訣。(一)首先,講丹道行功的姿勢。丹道修煉一般以動勢、站勢、坐勢、臥勢較常用,我在《道學通論》中已逐一作了介紹。現需說明的是,宮觀寺廟中的佛道修煉者,大多教人以坐勢煉功。殊不知坐勢煉功,禁忌尤多,特別是打坐數個時辰,血液流通滯塞,易在腿部血管中產生凝聚淤滯的細小血塊,這些淤血成塊後一旦沿血管流動而沒融解,在腦部和心臟發生堵塞,會引發癱瘓或心臟病猝死。這種心臟細胞不可逆性突然壞死的病例由於事先毫無朕兆,會被宗教家稱為屍解或坐化,誤作成仙成佛的效驗。其實西方醫學界已在長時間乘飛機的旅客中發現這種病症,僅是他們不知道打坐修煉中早有這種病例而已。這些乘客在飛機上長途旅行達十多個小時,吃睡都在椅子上,下飛機後突發心臟病猝死,經檢查為淤血堵塞心臟血管所致。我們教人修煉,應對學生的生命負責,不能不先把危險講清楚。坐勢和臥勢煉功,必須端直其體,將姿勢擺正,使五臟得位,血液流通,要做到:“齒輕叩,津頻咽,身要直,體要松,息要微,意要輕”,關鍵是一個“松”字訣。怎樣將身體真正放鬆,這就要採用佛教淨土宗的修持法訣,“徹底將自己交出去”,交給本尊,交給師父,自己赤條條無牽掛,身體也就真正放鬆了。淨土宗認為只有到那個無牽無掛的境界,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才能發生天人感應而得到佛果,否則念多少聲佛也沒用。因之人們要想真正得到這個“松”字訣,還得先學一個“舍”字訣。人若真正放下自己,把自己徹底交出去,一般人做不到,特別是知識份子更不容易做到,總是牽掛自己,要自己給身體作主,舍不下這個“我”字。丹家成道都要登上“捨身崖”,縱身一跳,捨身忘形,將“我思故我在”的這個色身、識神大膽舍掉,虛空大定,寂然無我,則道自來歸。丹家講要“身非我有”,講“吾喪我”,講“墮肢體,黜聰明”,“外其身而身存”,必須下狠心放下自身,後天的身心俱舍,扔掉這個“我”字,才能真正使身體放鬆。站勢和坐勢煉功要注意放鬆雙肩,臥勢煉功要特別放鬆頸椎,只要身體真正放鬆了,煉功才會出現效驗。有了效驗,身體的自動機才會被啟動起來,無論採取動勢、站勢、坐勢或臥勢,什麼姿勢也沒關係了。“跟著感覺走,步步奔虛無”,這是丹家的根本法訣。丹家之要,必知動靜互根,內外兼修之理;如鹿煉精,如龜煉氣,如鶴煉神,如虎聚陽,如蛇聚陰。血脈未和,莫貪靜坐;關竅未通,不行既濟。不可不分清濁,逼氣過關;不明升降,即行采藥;逼成幻境,詭言通神。欲成大道,不妨醫藥、飲食、體育並用,古代丹家不離武術和醫藥,首先牢固色身。金丹大道千門萬派,都只能從色身上修起。病從心起,弱自精衰,邪由氣入,修養精氣神,色身自然強健。舍色身而得法身,出有入無,有無相通,則大道必成。身體靜則屬陰,動則屬陽,坐勢和臥勢陰氣較重,易生筋骨血脈滯重癱瘓之弊,僅有站勢在動靜之間,得陰陽之中道,故丹道入手以站勢為優。人類從動物進化到能直立行走,這是一場身體的革命,可知站立是人類入道之門。因之我推薦丹道之築基入手功夫,以王薌齋所傳意拳站樁最切實用。我幼年在滄州市吳橋縣度過,那地方是全國知名的武術、雜技之鄉,我雖13歲負笈離鄉求學,然雅好武學健身之術,所見各家功夫多矣,自有一番比較和分別的道理。依我所見,丹道的動勢和站勢築基功夫,除了王薌齋的意拳(又名大成拳)的養生站樁功外,還有達摩易筋經功夫、太極拳和金家功夫,皆適宜丹道修煉。世傳《增益易筋洗髓內功圖說》,有唐初道學名臣李靖的序,講《洗髓》、《易筋》為達摩大師真傳,其是否託名且勿論,然其功法必為丹家真傳卻是事實。我推敲這套功夫,甚合丹道之旨,讀者能取其精義而修之,便入丹道正途,不必管它是佛是道是儒等諸多分別相,大道本殊途而同歸。《易筋經》本有多家傳授,含脫胎換骨、伐毛洗髓的絕學,可鑒定為丹道動功,其功效必然步步印證丹經。這是前輩丹家為後世學者留下的一葉渡舟,可惜世人迷於琳琅滿目的丹經道書佛典,所認不真耳。先師知非子曾得黃克剛先生《真傳易筋經》32式,可供丹家參考。太極拳本為張三豐祖師留傳于世,顯為丹家動功無疑。世間研究太極拳的著述甚多,已沒我置喙之餘地。我曾正式入門的幾位丹師,皆以武術、中醫名世,且俱為太極拳高手,知非子老師為李雅軒先生高足,給我遺下一盤太極拳錄相光碟。太極拳法,關鍵亦在一個“松”字上,要能松、沉、穩、靜,神氣渾融,自然無象通于大道,沒幾十年功夫難至化境。太極拳達到高境界,和自身陰陽的清淨丹法效果相類。世人習練者多,但入高境界十分不易,其養生健身的效驗毋庸置疑。從此步入丹道,當是順理成章。意拳與金家功夫,皆傳自山西姬姓,由道士金一望窺得其中奧秘,避地入蜀,遂有金家功夫之傳。金一望道士原為福蔭寺少林武術高手,得姬家拳法後,拳隨姓走,稱名金家拳,經李少侯、麻貴廷、萬玉成、周之德而傳至先師知非子。金家功夫乃天下之武林絕技,精要處必心傳口授,唯先師之哲嗣得其真傳。丹道築基,不必精通金家拳,僅取其開合勁修習即可。此功法要點,一合一開,共兩個基本姿勢,一氣呵成,合勁要快,開勁要慢。合勁時口發一聲“嗨”,徐徐吸氣入丹田;開勁時呼一聲“噫”,徐徐吐氣。合勁時前足邁步足尖外擺,後足緊跟一步,足踵先著地足尖內扣,松肩墜肘,頸前伸後縮,蹲身弓背似猿猴(猴盜桃),手腕上提頭上仰,目視額頂勢虛柔,凝神定心不用蠻力,至氣吸滿方換開勁。開勁時再趕一大步,由虛變實成弓步,尾閭內收氣沉下腹,屈膝挺身兩手下落至兩胯側。頭微微上頂繼而迅速低頭下頜貼胸,此姿勢稱“鵝頂頭”,雙目下視於腹,至氣吐盡方換合勁。此二式反復行之至五個開合,謂之開合功。意拳源于“心意拳”,俗稱“心意把”,由山西姬隆豐傳戴龍邦,將“心意拳”改稱“形意拳”,傳其技于河北深縣李洛能。郭雲深先生得李洛能之形意拳法,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將其技盡傳于本縣王薌齋。王薌齋學成後又遊學全國,集眾家武學於一身,創立意拳,後人亦稱為大成拳。意拳掃去其他拳術一切套路,以無招勝有招,專在神、形、意、力上整體運用,相機而動,應感而發,虛靈守神,功夫已出神入化,與道相合。1949年以後,王薌齋先生融武學于養生,創立養生站樁功,以適應時代變化。其女王玉芳,其徒秘靜克,皆以養生站樁及醫療保健見長。于永年教授早年留學日本習醫,1944年拜在王薌齋先生門下,習練意拳站樁功六十餘年,其學生遍及歐亞諸國。我修習意拳站樁乃于永年教授所傳,後經他介紹才結識北京意拳研究會諸耆宿,現意拳分技擊和養生兩途並進,年輕一代中已人才輩出。先秦《管子》書中,將各家內功稱作“心術”,這個名稱突出了心神在煉功中的作用,比現代以氣功命名各家功法更為科學。王薌齋稱其拳法為“意拳”,顯然也是把意拳看成了一種心術,關鍵在於意念的修煉。《老子》講“獨立不改”,《黃帝內經》講“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管子·心術》講“毋代馬走,毋代鳥飛,毋先物動”,皆是意拳站樁功的理論根據。意拳養生樁功夫以《養生樁歌》為基礎,即“身體要直,兩足分開與肩齊,雙膝微微彎曲,臂下坐,頭上提”,“內空洞,外清虛,兩手要慢慢地輕輕抬起。高不過眉,低不過臍,臂半圓,腋半虛”。王薌齋《大成拳論》雲:“習時須首先將全身之間架配備安排妥當,內清虛而外脫換,松和自然,頭直、目正、身端、項豎、神莊、力均、氣靜息平,意思遠望,發挺腰松,周身關節似有微曲之意,掃除萬慮,朗照頂巔,虛靈獨存。渾身毛髮有長伸直豎之勢,周身內外,激蕩迴旋,覺如雲端寶樹,上有繩吊系,下有木支撐,其悠揚相依之神情,喻曰空氣游泳殊近似也”。我將其引入丹道築基功,亦總結出一些要領,這個要領首在一個“松”字,先要放鬆兩肩。其姿勢為“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似坐非坐”,“上松下緊,前鬆後緊”,緊是相對松而言,上松雙肩,兩足如踏地三尺;後提肛,前松尿道。前鬆後緊是對老年人前列腺肥大及肛門鬆弛諸病的糾正。此術放開任督二脈,只在四肢上找感覺,表面看來與重視通任督二脈的丹道相反,實則放鬆任督二脈反而使氣血精神歸於自然,任督得自然運行,更合丹道之理。初站樁有酸、麻、脹、痛之感,即為站樁效驗;後酸痛之感消失,以周身得麻、熱、脹之感為效驗,如此日積月累,離形去知,謂之“站忘”,方入丹道境界。(二)其次,談建築心靈堤防。這就是說,行功之前要在客觀上和主觀上建築一道堤防,以隔絕塵世名利色權的干擾,保持修道的小環境。這個堤防,有外堤防和內堤防之分。外堤防如淨身入室,閉門謝客等,《道學通論》已專門介紹了法、財、侶、地的條件。司馬承禎《坐忘論》將修道分為七階次,即信敬、斷緣、收心、簡事、真觀、泰定、得道。其中既有外堤防,又有內堤防,還有修持方法,乃丹道中必讀的要籍。我近些年來書信多、電話多、會議多、來訪多、邀會多,苦不堪言,故信奉司馬承禎“簡事”、“斷緣”之誡,定下“不開會、不赴宴、不會客”的三不政策,減少了許多麻煩,這便是外堤防。吾本此娑婆世界之田間一草民耳,視各色人種皆我同類,東西大地皆道化之土,今為創立新道學和揭破丹道之秘兩項學術任務殫精竭慮者,無非是想藉此為人類消弭本世紀的核彈戰禍諸種劫難略盡綿薄之力而已。我在多年的學術生涯中日益體悟到,僅有道學是救世的文化,是雙贏的文化,是消弭人類相互殘殺、掠奪資源、破壞生態、恐怖犯罪等種種災難的文化,是世界大同的文化。我因而著《21世紀的新道學文化戰略》一文,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的互聯網上,以喚醒世人,誰能翻譯、傳播此文,必是功德無量。吾也何敢輕天下之士?對於海內外各界人士上千封來信,因無力回復深感不安,故又著此《丹道法訣十二講》,遍答各地丹道愛好者,此所謂“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而已。內丹學是一項重鑄人格和心靈的系統工程,一旦人類貪、瞋、癡的野蠻本性被揚棄為善良的真人之性,人類將重新找到靈魂回歸的家園。人之生於世間,無不在千事萬物中營求,然事物有輕重緩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鸞鳳巢林,不過一枝;龍象飲河,不過滿腹,人生之使命有限,誰也無法包打天下,故要度德量力敢於將使命託付給他人,是之謂“簡事”。世人無不處於一張社會的關係網中,網上之人各為己謀用盡機心而牽動他人,修道之人僅以道為緣跳出世網,此之謂“斷緣”(斷俗緣)。《坐忘論》中之“信敬”、“收心”,則為內堤防。“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敬信為修道之立足點。收心即儒家之“求其放心”,即佛家之“心無所住”,即道家之“歸根覆命”,“心不受外名曰虛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虛,則道自來”。修道者心靈難以入靜,大多是在心靈深處的潛意識裡埋藏著一股不平之氣,認為自己平生多處逆境,才華未得伸展,災病苦苦相逼,所求皆不如意,無奈于修道中尋求心靈慰藉,然塵緣未斷而不甘心。王薌齋先生在《大成拳論》中說:“大凡從來獨抱絕學,為人類謀福利者,與極忠誠之士和聰明絕頂者,社會從來鮮有諒解”。其實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何況在我國歷史上,閹割本民族優秀文化和殘害本民族社會精英的事屢見不鮮,此乃社會機制使然,亦無足怪。莊子為保存民族根基,故有《人間世》、《德充符》、《養生主》、《應帝王》之著,他告誡人們:“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就我所知,將道學視為遁世、避世、厭世之學,將丹道修煉視為束身入空門之舉,乃千百年來腐儒之俗見。中華民族數千年來能蹶而複起,中國文化能綿延常新,皆是以道學文化為根基使然。《老子》雲:“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中華民族的社會精英,只能靠道學之術才能救世,才能自保,才能自立,才能立功。內丹學是科學而不是宗教,修道的目的僅是認識和掌握自然、社會和人體生命的客觀規律而已。丹道修煉,造就一批得道高士,他們視名利如浮雲,運政事入掌中,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扶危救溺,力挽狂瀾,伸一指可撥正歷史航船,豈僅是養生避世而已哉!薑子牙年七十而獨釣渭渚,諸葛亮學成後躬耕壟畝,二者皆抱道之士,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又何必怨天尤人哉!道學是強者的哲學,丹道是造就人才之道。世間大英雄、大丈夫,抱有沖天之志而欲大有作為者,不可不深研道學,不可不精修丹道,僅有得道之人,才能動則叱吒風雲,靜則退藏於密,達到莊子《逍遙游》中聖人、神人、至人的境界。這些觀點我在創立新道學的文章中已析理入微,茲不贅述。修道者要築起心靈的堤防,就要學會懲忿窒欲,懂得警戒自己,勸勉自己。世傳《永明智覺禪師警世說》、《憨山大師勸世文》皆此類著述。龍眉子雲:“且人身難得,中土難逢,正法難聞,盛年難再。不於此生省悟,下手速修,直至此生盡後,淪落鬼趣,更欲修行,作麼理會?”“此身不向今生度,更於何處度此身?”《悟真篇》亦雲:“大藥不求爭得遇,遇而不煉是愚癡!”《碧苑壇經》雲:“生前何處是家鄉,死後還歸那一方。現在法身宜早悟,莫將空手過韶光。死生生死兩相參,大事因緣不等閒,未死之前先象死,生機即在死中探。”此皆警世之言。又有古德雲:“毋以妄心戕真心,毋以客氣傷元氣。”“隨緣消舊業,無複造新殃。”“不患念起,惟患覺遲,念起是病,不續是藥。”“但自無心於萬物,那怕萬物常圍繞。”“多靜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養心,玩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拂意處要遣得過,清苦日要守得過,非理來要受得過,憤怒時要耐得過,嗜欲生要忍得過。”此皆勸世之言。丹道入手,情緒最重要,丹家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在良性心態下修道,才能內不出,外不入而進入虛靜狀態。《千金方》中載有“四少歌”雲:“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必了。”此乃丹家入手真傳,萬勿輕忽。其實所謂建築心靈堤防,乃是方便說法,有堤防即著相,直至連堤防也化去,頓入虛無,方是究竟境界。(三)再次,談虛寂恒誠總綱及“忘”字訣。天仙功夫之虛無丹法,以虛寂恒誠四字為總綱。虛為無念而神靈,寂為氣靜而得真息,萬緣放下則自能進入虛寂境界。虛寂為體,恒誠為用,誠為入道之門,恒為見效之本。法惟一意虛寂,念中無念,持之以恆,事之以誠,自然後天氣寂,呼吸氣停,先天現象,玄關洞開,生出五彩神光。劉一明《神室八法》將“剛、柔、誠、信、和、靜、虛、靈”作為丹道之神室,亦是虛、寂、恒、誠的另一說法。修道者志氣能剛,才敢斷萬緣,勇猛精進,持之以恆。剛而能柔,為達目的忍辱含垢推甘就苦,則是真能恒矣。道貴乎誠,誠則定,誠則明,誠則靈,由誠方能入道境;誠則處處歸真,誠則事事守正,不誠則行入虛假流於邪惡。誠則必信,信則立,誠信之人必有師緣,必有法緣,必能成功。和則寂,靜則虛,虛則靈,氣寂神虛而靈光現,則入道境。女子丹法,更須由誠切入,不誠則難入定境,而定境實即道境。人能以虛寂恒誠入道,則可致虛極,守中篤,胎息成,玄關開,不動心而得虛空大定,身如水晶塔子,便是天仙功夫。天仙功夫,以止念為經,渾照、渾化為緯,繼以渾忘為竟。丘長春真人雲:“學者急須止念 ,念止則心定,心定則慧光生。慧既生矣,還須自涵於不睹不聞,無聲無臭之中,久之方返於虛無真境。”《如我是聞》亦雲:“金丹之道,全在靜定其心。若不靜定,則神志錯亂,難調真息。其息不住,身中先天炁隱,三才真炁,無朋不歸,行無補益,將何以生藥?是以遇事制心,凡有所為,順德自然;事若未至,不生行念;事若過去,釋同冰化;務令此心,常若無事,則心靜矣。”《規中指南》又雲:“念起即覺,覺之即無。修行妙門,惟在此已。此法無多子,教人煉念頭,一毫如未盡,何處覓蹤由。”又雲:“夫無念者,非同土石草木塊然無情也。蓋無念之念,謂之正念現前,迴光返照,使神馭氣,使氣歸神,神凝炁結,乃成汞鉛。”大道教人先止念,止念者,萬緣放下,身自虛寂。蓋緣乃意成,意由心生,心定意靜而緣自斷,故不言“掃除萬緣”,只言“萬緣放下”,能放下則天心乃現,此訣惟“念中無念”一法。眾生但一念回光,即同本有;能知無念,便證法身。丹道入靜,本有許多層次,由淺至深,須學者得訣後自己摸索體證。李涵虛所傳《九層煉心法》、禪宗之《六妙法門》、四禪、九次第定、《修真全指》之“十靜工歌”等,皆是講入靜次第的要典,應當參看。我之所傳,為“松、和、空、靈”四字訣,即松靜、和靜、空靜、靈靜四個次第層次。佛教將“眼、耳、鼻、舌、身、意”稱作“六根”,其所識者(眼識之色、耳識之聲、鼻識之香、舌識之味、身識之觸、意識之法)為“六塵”,佛法以為六識害人慧命,故又稱“六賊”。然而在丹道學中,六根門頭皆能成道,入靜次第多由感覺體驗入門。《楞嚴經》中記載觀世音菩薩成道,就是從耳根聞聲修起,稱為耳根圓通得菩提正覺的第一妙法。丹道以聽息法入靜,即為觀音法門。入靜先由放鬆開始,此為“松”字訣。“和”字有祥和、平和、安和、中和、太和之義,是調整情緒和身心狀態的要訣。“空”字訣可將萬緣放下,心包宇宙,虛壹而靜,達到“大清明”的境界。“靈”字訣則神光常明,如水晶塔子,直入莊子“宇泰定”的境界了。由松和空靈,次第可達宇泰定,這也是渾照、渾化功夫。覺照是真心,分別是意識。人能無念,即可見性。一念不起,即是性境。渾照功夫,乃是由 意斂兩目神光,向腦一注,然後在眉心聚光止念。渾化則是全身如晶瓶承照日下,凝神炁穴,上下通明,由有為法漸入無為法,而以渾忘為竟。《修真全指》雲:“不合虛無不得仙,能到虛無可煉丹。”“夫煉己之法,即觀照本心,而心不為識神之所勞,而身不為物欲之所牽,萬緣不掛,一塵不染。常教朗月耀明,每向定中慧照。”“外息諸緣,內絕諸妄。含眼光,凝耳韻,調鼻息,緘舌氣,四肢不動,一念不起。”“常要心念不離此竅,神光一出便收來,造次弗離常在此。不可刹那失照,亦莫率爾相違,先存之以虛其心,次忘之以廓其量。隨處隨時,無礙自在,至妙至要,先存後忘,此口訣中之口訣也。”《易·艮》卦雲:“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養真集》雲:“不獲其身者,忘我也。忘我,則生欲之根絕矣,是靜而止也。不見其人者,是忘人也。忘人,則可欲之事泯矣,是動而止也”。丹道之心傳,要在一個“忘”字訣。譚紫霄《化書》為丹道要籍,其中傳有“五忘仙訣”雲:“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忘虛以合道,忘忘則功圓”。人能一氣氤氳,而至忘形,則煉精化氣之功成。人能一靈獨存,神不自神,而至忘神,則煉氣化神之功就。人能體合太虛,上下通明,直至打破虛空而忘其虛,則煉虛合道之功畢。而後離二邊,歸中道,能所俱忘,以至忘忘,由法身攝色身而出入有無兩界,則達丹道究竟境界謂之道成。(四)複次,談丹道之火候。丹家自古流傳有“聖人傳藥不傳火,自古火候少人知”的話,足見修道是否有成,能否掌握火候是關鍵。丹道以神為火,以呼吸為風,候即差別的程度,實指丹道修煉中意念和呼吸運用的程度。這有如廚師之于烹飪,水準高低全在能否掌握火候。廚師用來烹飪的工具,好似丹道裡的鼎爐;其調料配菜,恰如丹道裡采藥、調藥功夫;其炒菜、蒸煮食品,妙在火候的運用,這和丹道修煉火候運用之理相同。人元大丹的火候本是從道士燒煉外丹的化學實驗中借來的經驗,內丹修煉之火候也全憑經驗。內丹火候中有文武、升降、進退、行藏、塞通、寒熱、潤燥、採取、烹煉、沐浴、野戰、守城、溫養、封固、運藥、周天、脫胎、神化等,不同體質不同階段火候之運用也不相同,要靠丹師在真修實證中不斷摸索反復體會積累經驗。同樣是呼吸、存想、止念,但輕重緩急的程度不同,即火候運用不同,效驗也大不相同。我說過,人體本是一台自動機,有一個從後天色身通向先天法身的開關,只要碰對了勁,將這個開關竅門打開,就會進入自動運轉的先天境界,就能激發出不吃、不喝、不冷、不熱、不息、不睡、不病、不老等等生命潛能,就會進入丹道修煉程式。然而怎麼“碰對了勁”,怎麼開啟“玄關一竅”,怎樣掌握修煉功夫的輕重緩急,怎麼調諧使意念、呼吸不輕不重的這股巧勁,這種“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技藝,就是火候。火候是變化,是次序;是體會,是經驗;是藝術,是技巧;是預感,是神妙。我每言仙佛之人體生命和心靈修煉工程本質上按同一規律運行。《指月錄》載徑山大慧宗杲禪師雲:“莫管悟不悟,心頭休要忙,亦不可放緩,如調弦之法,緊緩得其所,則曲調自成矣。”足見禪宗開悟也要掌握火候。世上不僅丹道修煉如此,其他如政治家之于國家大事,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雖該做但眼下不能做且不能說,怎麼將該做的事情避開各種敵對勢力辦成辦好,什麼時候下重手當機立斷孤注一擲,什麼時候施巧計深藏不露瞞天過海,全在掌握火候。政治家的手腕,商業家的經營技巧,軍事家的用兵作戰,藝術家的演唱書畫,都在善於掌握火候。丹道之學本來經天緯地,懂得了火候之學,無論修道、從政、經商、用兵、治學,皆可隨心自如,事半功倍。丹道之火候,實即老子“動善時”的法訣,大致程式不外由無為繼之以有為,由有為複返于無為;由靜入動,由動返靜而已。其要訣在於守中致和,勿使偏勝,切忌執著、強作,不可間斷,要知時識候,隨機應變,活潑自然。運火之法大致以虛靜為體,以清和為用,法于自然,准於無間,是其基本原則。吾得先師所傳,將丹道修煉之火候分為“內火候”和“外火候”。內火候為體內精氣神之運用,要行“中孚”卦,即不緊不緩,不偏不執,不輕不重,恰到好處,以中和為妙。特別是意念要輕,呼吸要微,似有似無,在有無之間尋找一個“中”字。以功夫的輕重緩急,用武火為野戰,文火為守城,生動自然,由熟生巧,由巧通靈,則功到時至而神知,為內火侯之要訣。丹功說到底,無非是“定”的功夫,“化”的功夫。“定”在身外虛無之法身,色身亦“化”而為法身。心是火,息是候,心息相依即火候。有息相依為武火,無息入定為文火,定久渾忘為止火,功夫深入,火候變化,都在一個“化”字上著眼。至於外火候,則如體外之站樁、辟穀、閉息、煉睡魔等,則行“小過”卦,即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之上再稍稍過一點頭,才能將人體的生命潛能真正激發出來。例如每次站樁20分鐘很舒適,可增加到30分鐘或40分鐘,直至覺得實在忍受不住時,往往突然激發出生命潛能。在逐漸摸清辟穀的規律後,可由短期辟穀改為長期辟穀。閉息法的訓練可試探一下“快要憋死了”的感覺。丘處機祖師為煉睡魔每夜行走七八十遭,才昏即出入行動,不教昏了性子。丹道之明心見性,多由煉睡魔而來。《續指月錄》載:“靈雲鐵牛持定禪師,太和磻溪王氏子,故宋尚書贊九世孫也。自幼清苦剛介,有塵外志,年三十,謁西峰肯庵剪髮,得聞別傳之旨。尋依雪岩欽。居槽廠,服頭陀行。一日,欽示眾曰:‘兄弟家!做工夫,若也七晝夜一念無間,無個入處所,取老僧頭做舀屎勺去!'師默領,勵精奮發。因患痢,藥石漿飲皆禁絕,單持正念,目不交睫者七日。至夜半,忽覺山河大地,遍界如雪,堂堂一身,乾坤包不得。有頃,聞擊木聲,豁然開悟,遍體汗流,其疾亦愈”。雪岩欽大師敢於說如煉性七晝夜不睡而不開悟,就拿老僧的腦殼作舀屎勺去!“開悟”是一種特定的精神狀態,由煉睡魔七日而開悟是心理學的規律,據《續指月錄》這一修道案例可以說明。《指月錄》中還有許多案例,可作內丹學研究的實驗材料。我1967年初在南開大學曾因趕寫“文革”的材料,三日夜目不交睫,劇烈頭疼被天津總醫院誤診而抽脊髓,頭昏手顫幾成廢人,後經校醫杜澤先等治療見效,至今仍留後遺症,故雖對煉睡魔一法揣摩既久,一直不敢輕試。今將此段案例摘出,僅供學道諸君參考。至於我自己,不敢煉睡魔,無奈偏向魔中求道,學一個孫悟空,僅將心息相依為法訣,把金箍棒放在耳朵裡,去牽牛鼻子,魂入陰陽竅,一夢到華胥。蓋丹家之路有多途,能睡也是一條道。我隨文講了這麼多話,讀者僅須記住外火候可行“小過”卦,稍微過點頭還可以,以利調動生理潛能,切不可背道蠻幹,行“大過”卦,招災傷身,欲速則不達。丹家要明白火候也符合“陰陽互根,至極必反”的“太極原理”,要善於運用其技巧,開關展竅,進入丹道修煉程式。(五)最後,傳一套丹道功法。這套功法《二懶心話》已披露,頗適合社會各界知識份子保命健腦之用,為丹道之正宗功夫。此功夫能修煉“出陰神”,可以激發出諸多心靈潛能,望修士萬莫貪著,莫背離成就玉液還丹的目標。蓋人之一身皆陰,惟兩目為陽,目中精氣神俱全,人體其他部位可化妝變形,惟兩目無法掩飾。兩目迴光返照,便是化陰還陽的丹道功夫。1、洗髓法:冥目,調息,凝神內照。片時息調後即以意凝神於腦,以目光微向頭頂一看,覺有微明,如黑夜月色然。隨即用意引此光映照泥丸,待得腦中光滿而頭若水晶然。此法為內照巔頂,初時僅以意為之,並未有光,久之而光現,光現則性純而命固。密宗亦有此引罡之法,光色有白、黃、紅、綠、藍不同,或呈五彩並現之,其作用亦各異。據知非子老師《心氣秘旨訣中訣》所述:“白光主消災除障,通行血脈之壅滯;黃或紅光,主增益嚴肅,補氣進陽;綠藍兩光,則主成就不動,益精安神,究竟成就。如初修氣脈,或時值夏秋,則以白光為妙;至氣脈已通,或時值冬春,則以紅、黃二光為宜”。匡常修道長所傳龍門派分支金山派丹法,入手則一面守靜聚性,一面觀光止念,久之眼前一片虛白。初則如白雪飛舞,繼則似銀浪翻騰,久則聚為虛白,光聚則性聚,光定則性定,光滿則性圓。觀光之法,自內照巔頂入手,不久白光顯現,由微而著,由動而靜,漸入圓光大定。2、洗心法:光映泥丸存之既久,乃引此光明下降重樓,直達絳宮。在絳宮存之半晌,但覺絳宮純白,惺惺而照,即為洗心法(絳宮為心府)。3、淨土法:隨之以意引白光降至中黃(黃庭中宮),存之既久,覺中黃一片純白。絳宮為心臟區域,中黃為胃部區域,脾胃屬土,故名淨土法。4、靖海法:其光明自覺隨氣下降,至下丹田,感覺丹田漸漸寬闊,幽深如海。5、龍從海底現:內照丹田,愈照愈明,愈寬愈廣,久而久之,覺有氣動于丹田之中。6、虎從水底翻:我則一念清虛,微以意引目光,從海底兜照後去,覺此光已透尾閭。7、黃河水逆流:光從陰蹻,直透尾閭,由尾閭自下而上,沿督脈上行。8、還精補腦:氣隨光動,由丹田降陰蹻(會陰)直透尾閭,沿督脈上達頭部泥丸宮。9、聖日聖月照金庭:我于斯時,用首尾照顧法,其法即以我雙目之光,存在半天空中,如日如月,下照巔頂,直透三關,照至極深海底(陰蹻)。10、水在長江月在天:此種內照功法,即以頭頂懸空一輪明月,下照海底陰蹻。又在海底一輪月影,同頂空明月上下相映(如佛密之月輪觀)。我於斯際,萬籟俱寂,上沖下透,久之但覺此一縷清光,上透九霄,下破九淵。如此空而忘,忘而空,直至自身亦不覺有,便證得虛無之境。此種功法,與密宗修氣脈、明點之法,均為借假修真,成就玉液還丹。丹功入手,還有煉液化精與煉陰還陽二法。煉液化精為口中津液頻頻吞咽,流下丹田,起火烹煉,精生陽舉。煉陰還陽乃將每日水谷之陰精,起火于丹田處烹煉,複凝神集炁於海底,以兩目光推轉如磨,久之熱如湯沸,轉河車經絳宮送至兩腎,在兩腎旋轉後歸臍輪,存注久之複降海底,則煉陰還陽之效驗日見。覓元子雲:“陰精者,五穀飲食之精,苟非巽風坤火猛烹極煉,此精必在身中思想淫欲,擾亂心君。務要凝神調息,使橐籥鼓風,而風吹火,烹煉陰精,化而為炁。”此即煉陰還陽之功法。一旦身體返歸先天,河車自行運轉,尋回自己的主人公,宿疾自然盡除。以上所論《行功語要》,大致不分男女,皆可參照修煉。古仙雲:“大道不分男共女,陰陽五行總一般”。男女之丹道皆要性命雙修,性之根,根於心,命之蒂,蒂於息,僅在身外虛空心息相依上做功夫,至於陽生之景,男子陰莖勃舉,女子乳頭挺硬,也不過生理反應不同,實則男女並無差別。男女之差別,僅在後天入手處。劉一明詩雲:“只有下手真口訣,彼此運用隔天淵。太陽煉氣男子理,太陰煉形女蹄筌”。關於女子丹法,我在《道學通論·仙學篇》中已有專論,讀者可以參看

廣成子授黃帝大道---我守其一,以處其和

廣成子授黃帝大道---我守其一,以處其和

黃帝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上,故往見之。
曰:“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以養民人,吾又欲官陰陽,以遂群生。為之奈何?“
廣成子曰:“而所欲問者,物之質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殘也。自而治天下,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語至道哉!”
黃帝退,捐天下,築特室,席白茅,閒居三月,複往邀之。
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曰:“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
廣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問乎!來,吾語女(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女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慎女內,閉女外,多知為敗。我為女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女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女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嘗衰。”
黃帝再拜稽首曰:“廣成子之謂天矣。”
廣成子曰:“來,吾語女。彼其物無窮,而人皆以為有終;彼其物無測,而人皆以為有極。得吾道者,上為皇而下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為土。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故餘將去女,入無窮之門,以遊無極之野。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當我緡乎?遠我昏乎?人其盡死,而我獨存乎?”
(摘自《莊子·在宥篇》)

陳攖寧評論:
這段文章,把長生不死的道理,和盤托出,玄妙無倫。凡後世丹經所言,煉己築基,周天火候之說,無不在此。黃帝為道家之祖,而廣成子又是黃帝之師,其言如此顯露,如此切實。奈何後世學道者,不於此尋一個出路,反去東摸西撞,七扯八拉,真所謂盲人騎瞎馬,愈來愈錯,越弄越糟。(摘自《口訣鉤玄錄(初集)、第四章 口訣之來源》)

海印山人徐頌堯評注:
此篇妙文,語雖短,而藥物、火候、真土、採取、溫養之功,長生久視之理,罔不兼賅。明·陸西星著《南華副墨》謂:“看千卷丹書,不如讀《在宥》一段”,洵屬知音。此道家養生之要素,長生久視之玄樞也。篇中最綮肯處,乃“守一處和”四字,即心息相依之工夫也。金丹之學,即濫觴於此。學者心息相依,則神氣合而陰陽和,靜寂而入於窈冥,是為坤藏,為至陰。然我既返純坤○,則虛空中之純乾,必相感而來,恍惚相逢,時至神知。丹書所謂:“鉛生癸後,一陽來複”,是為至陽,為大明。“陰陽有藏”者,藏心息于玄竅也。“抱神以靜”者,神息相依,而漸入靜定也。“昏昏默默”者,依久入於虛無,混沌之鄉也。“守一”者,守此真一之炁以結道胎也。“處和”者,水火相當,真炁沖和,周身酥軟酣暢似醉也。丹法以我虛寂,感彼乾陽真炁,日積月聚,凝而為丹,總以天地無涯之元炁,育我色身及法身,久之氣化,易形成仙矣。此中無勞、無搖、無見、無聞、無知,皆為養神安息之要旨。神定而後氣回,氣回而後丹結,故養神為玄養之嚆矢,返還之前驅也。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曰入,曰遂,曰藏,曰守,皆示火候之妙,而總之以“處和”。其曰“入無窮之門”、“而遊無極之野”,與天地合其常德,則大定真空之象也。其曰“物將自壯”、“彼其物無窮”、“彼其物無極”,則示藥物之玄微也。此三“物”字,即“守其一”之“一"字,即指先天真乙之炁而言也。靜以存之,動以采之,累積長久,身心俱化,形神俱妙,而道集於我躬,人盡死而我獨存矣。(摘自《天樂集》)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西派丹法定與睡之關係

西派丹法定與睡之關係
定與睡之關係
陳毓照
心息相依,放在外面虛無竅中,就是真爐鼎,是得定的初機。能身心意兀然不動,忘人忘我忘物忘懷,徹底打破時空、物質的界限,就是大定真空的效驗。
一個虛空是獨立的,兩個陰陽,或四個陰陽,都是對待的,把獨立與對待搏成為一個統一體,則三家相合結嬰兒矣。夫定者,即是促進三家統一之微妙方法也。
破體之人,一身上下都是陰氣,故須招攝虛空中之真陽以續命。陳摶說:"四大一身皆屬陰,不知何處是陽精。有緣得遇明師指,得道神仙在只今。"那麼又如何去招攝呢?張三豐在《無根樹》中說:"無根樹,花正微,樹老將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傳與修真作樣兒。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來有藥醫。訪明師,問方兒,下手速修猶太遲。"心息相依,神定虛空,以我之陰陽接天地之陰陽,如樹之以嫩枝插入老枝,以類入類,牝牡相銜,妙土打合,而後返老還童。豈不是一模一樣,同一道理。世間的人,都不知道這個方兒,非訪明師不可。既神息兩定,又得虛無真土的打合,到於虛極靜篤時,天地之虛空,即我之虛空,空中真陽,自然續續而來,如何不復童不長生,豈不是"得道神仙在只今"乎!緣督子所謂"一點陽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腎,而在於玄關"者之言,亦已明矣。迷者千萬裡,明者一步超,如此而已也。
夫定有長短,工夫純熟,一身暢快,直至一定三四點鐘,以至一定至七日之大周天。如能久定在外面,則定極即能離定出神矣。學仙之法,不過一"定"字耳。能定的一分,即去得一分呼吸;去一分呼吸,即去一分陰;去一分陰,即添一分陽;添一分陽,即元神得一分明。是故心愈定則神愈旺。神全則自然脫胎矣。
睡是定的前奏,可見睡訣不離定訣。故每當睡前,都必須做到心息相依,神定虛空,然後睡熟。此即陳摶老祖一覺睡千年《無極圖》睡功之大旨也。雖然一覺睡千年之說,未免誇張。但心入虛無,便能超脫一切,無天無地,無人無我,無來無去,不再為三維世界所囿。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實在亦不足為怪。實踐出真知,非切身體會的人,是無法理喻的。
相依之法純熟,必須轉入神氣相忘,才能入定。不然就不可能進入定境。故此"忘"字訣最重要。入睡乃心息相依最初效驗。苟或心息不能相忘,即不能入睡。"睡"尚不能,況"定"乎?此心息相依法門,是古今真仙真佛真修之功,是最簡易最高效的微妙法門。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萬兩黃金無處買的修真秘訣,請勿等閒視之。如或不信,請印證三教主流經典,當可求得答案。陳摶之所以能一覺睡千年,亦不過如此而已。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綿綿若存,片刻之久,即能睡去。一覺醒來,百骸調理,氣血骨肉融和,精神舒適,其妙難以形容也。若功夫稍進,自然由睡著而轉為入定。睡為定之嚆矢,定從睡中產生。初學有睡無定,久修有定無睡。是故初修之人,能睡著即是效驗,能自然速睡尤妙。此睡眠三昧之境界,號稱相似定,與常人昏睡情形,迥不相同。禪客坐禪,惟恐其睡;玄宗心息相依,惟恐其不睡。妙兮哉!此睡眠三昧,乃初學入手之通途,大定真空之前導也。
人生百歲,日作夜息,全賴睡眠調劑生活,恢復精神。凡入睡前,必須做到心息相依,神定虛空。因心息相依而睡著,睡中心息自然合一,故能有不同的自然效應。凡常人夜間睡熟,至靜極時,只能感召天地之真陰,不能感召天地之真陽。若心息相依而獲睡,則兩者能同時獲得感召。以我心息之和,感召天地之和,此為天人合發之機,其為利益,豈有量哉!
獲睡眠三昧之效者,古今代不乏人,尤以陳摶之有陳希夷老祖《睡訣》之傑作為最。名"蟄龍法"。陳摶能一睡千年,有睡神仙之稱,千古傳為佳話。陳摶之《無極圖》,本是直示虛空一著,謂心息相依之地,是睡眠三昧之絕妙真訣。陳摶學何昌一之鎖鼻術,明顯表明丹訣返還之要,應從鼻孔外之虛空鎖之。與《無極圖》同出一轍,同屬一理,實即心息相依於虛之法也。
陳摶贈《金勵君睡詩》雲:"常人無所量,惟睡乃為重。舉世皆為息,魂離神不動。覺來無所知,貪求心愈濃。堪笑塵中人,不知夢是夢。至人本無夢,其夢本遊仙。真人本無睡,睡則浮雲煙。爐裡近為藥,壺中別有天。欲知睡夢裡,人間第一元。"由此可知,陳摶之睡非真睡也。乃以定為睡耳。心息相依,神炁交融,非"睡則浮雲煙"之象乎!心即是火,息即是藥,爐與壺是虛,心息同定於虛,鼎爐火藥俱合。 陰陽二氣必由之路,是兩重天地四個陰陽聚會之所。元神暗藏於陰陽虛竅之中,隨息出入,天人交感,乾坤闔辟,非呼吸潛通造化機之密旨乎!心息相依之真丹訣,誰能知道就藏在這神氣交融的混沌之中。不知學道的人,果能閉塞耳目口之三寶,學此道人之癡聾否?這就是住在華山的處士留傳下來的睡眠妙訣,我今特為明白說出,藉以覺醒眾位諸公耳。
張三豐《蟄龍吟》雲:"睡神仙,睡神仙,石根(混元石之根即虛無之地而言)高臥忘其年。三光沉淪(即精氣神三寶同定於虛之旨)性兒圓。氣氣歸玄竅,息息任天然(二句不忘不助之旨),莫散亂,須安恬,溫養得汞性兒圓,等待他鉛花兒現(此靜極生動,一陽來複之象)。無走失,有防閑,真火候,運中間(一覺複依,即為防止走失防危慮險的真口訣)。行七返,不艱難,煉九還,何嗟歎,靜觀龍虎戰場戰,暗把陰陽顛倒顛(神定虛中,內則七返,外則九還,無不自然而然。龍虎之戰,陰陽顛倒,都於靜定中觀之,任其自然之默運)。人言我是朦朧漢,我卻眠兮未曾眠(此言照而常寂,寂而實照之旨,此正惺惺寂寂時也)。學就了真臥禪,養就了真胎元,臥龍一起便升天(此言功足胎圓,脫胎神化之象)。此蟄法是誰傳,曲肱而枕自尼山(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故引以為喻),樂在其中無人諳。五龍飛躍出深潭(五龍捧聖即五炁朝元之意)。天將此法傳圖南(陳摶別名),圖南一脈誰能繼,邋遢道人張豐仙(張三豐自稱)。"
又三豐《漁父詞》雲:"蟄法無聲且有聲,聲聲說與內心聽(即心息相依,以心聽息之旨),神默默,炁冥冥(神氣冥合),蟄龍雖睡睡還醒(即寂而常照之定境)。"
一吟一詞,心息相依之睡功秘訣,剖露無餘,宗前諸述,實可不解自明。茲再錄《蟄龍法跋》以結之。"或言希夷先生別有睡訣傳世,其所傳皆偽書也。《隨之象詞》曰:'君子以響晦入宴息。'夫不響晦宴息,而曰入宴息者,其妙處正在入字,入即睡法也。以神入炁穴,坐臥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頭眠哉。讀三十二字,益使人豁然大悟。呂翁表而出之,其慈悲之心,即糾謬之心也。"張全一跋,時寓終南山。
白玉蟾雲:"白雲深處學陳摶,一枕清風天地寬。月色似催人早起,泉聲不放客安眠。甫能蝴蝶登天去,又被杜鵑驚夢殘。開眼半窗紅日爛,直疑道士夜燒丹。"李道純《滿江紅》詞曰:"好睡家風,別有個睡眠三昧。但睡裡心誠,睡中澄意。睡法既能知旨趣,便於睡裡調神氣。這睡功消息,睡安禪,少人為。"晉時陶淵明,北窗高臥,自稱羲皇上人。蓋身心兩靜,借睡以養神安息。此等之睡,與定一樣,並不昏迷散亂。雖睡似醒,仍是寂寂惺惺,對外界一切事物,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也。莊子所謂"其睡徐徐,其覺于於"是也。孔子雲:"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樂者,睡中神息相抱,精神冥合,百脈衝和,而暢於四肢,真睡眠三昧之大快樂也。
《大洞經》雲:"長眠太無外。"即是教人長定在外面虛無之中,以虛空中之真陽,養育法身。即呂祖所謂"睡仙長臥白雲中"之旨趣。可見睡訣即定訣也。學定必先學睡,入睡未必皆定,總要明白,是否做到心息相依而睡耳。

西派丹訣實煉功法淺談

西派丹訣實煉功法淺談
陳毓照
本功法融儒醫佛道為一體,獨一無對,獨樹一幟,其相互通融的核心為無,沒有門戶色相之執著。本功的最大特點,就是"簡易"二字,不主張繁瑣哲學。古哲說:"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白玉蟾也說:"一言半句便通玄,何用丹經千萬篇。人若不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羅仙。"說得何等簡捷。
本派總訣,就是"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八字,中間演化的層次過程,不過"守、動、定"三字。再簡之,不過神氣同定,一"定"到底而已。此"定"字訣,包含采封固閉、溫養沐浴、結胎、脫體、神化還虛、合道,莫不一氣呵成。真一言半語便通玄之先天大道,簡易直捷之門也。及此全人大普渡之時,故公而出之,願學人共勉,並珍而惜之。
本功村夫俗子,文盲婦孺,只要得訣,人人可煉,個個能成。本功要求不多,只要集中思想,注意一點,能一切拋下不管,無絲毫妄念即可,也就是大腦思維處於高度清靜狀態,可比風平浪靜,碧澄之水,紋絲不動,能做到用志不分,自然便凝結為神了。故譽稱不貸之門,不宰之功。說起來又談何容易,不經一番苦心鍛煉,活埋一番,又如何能做到。一般人的自然規律,總是雜念一個接一個的轉,一個呼吸,便有一個雜念。心猿意馬,頃刻千里,難以控制。本功就用這個"定"字的特殊方法,心息相依於虛無竅中,使神氣結合來排除雜念,以迎接正念。要知道雜念如落葉,心息相依是把鐵掃帚,轉落轉掃,總有個掃得乾乾淨淨的一日,這樣便進入"定"境了。一入定境,便可忘去一切,無始無終。定愈久,則識神愈伏,元神愈顯。一切變化,都在此定字中發顯,可見此"定"字訣,確實是很了不起的。
有人說,這"定"字究竟是個怎麼樣子的?我說:"定,就是停止一切活動,外形像木頭人一樣,紋絲不動;內心像止水一樣,一念不生。看起來像熟睡爛醉一樣,已完全失去知覺似的,可實際上他的內心卻非常清醒,外界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蟬鳴蛙叫,風吹草動,莫不一清二楚。話似乎已經說不出來了,呼吸也進入停止的程度。而精神仍然顯得十分飽滿,保持著一種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功能態。能經常保持這種醒寂狀態,就是功夫。
本功坐、站、靠、臥均可煉,可根據各人身體素質而定,如年青力壯者,可以站煉,體虛有病者,可以斜靠椅背或臥煉。總之姿式不拘,以各人自感舒適為度,但當以坐功為主。最佳坐姿是雙盤,次單盤,再次為自然盤坐。坐前要寬衣解帶,全身放鬆,坐好後,要注意做到含胸拔背,虛領頂頸,下頜內收,兩手掌上下交疊,亦可右手握左手大拇指,左手掌抱右手背之外,均放於小腹前。上下齒輕扣,眼露一線之光,舌尖略上抬針對虛空竅處(即鼻孔外虛空寸徑之地)。
初煉功者,大腦思維活躍,難以入靜。先以兩眼注視鼻孔外虛空方圓徑寸之地,打准以後,稍待片刻,再以兩耳傾聽鼻孔外自然出入之呼吸,觀音所說的"初于聞中"者,開始煉功之初,必先聞此虛空之中也。"入流忘所"者,使意念進入呼吸流動之處使神氣混和而忘掉一切也。若還不靜,不要讓呼吸一次瞞過去,要息息歸根,合自然之符節。煉功有素者,也可不須聽息,把意念直接守住虛無竅就行,直守到雜念全無,眼前一片虛白,大腦空蕩蕩地,杳杳冥冥,悠悠揚揚,不松不緊,勿忘勿助,以不調之調調之。混混沌沌,惺惺寂寂,大腦思維始終處於清醒狀態。但不可又起妄念,要向清醒求緣,莫向恍惚求功。故又稱醒寂功。如煉功者已聽不到呼吸聲音,而又還有雜念存在,就要仔細體會呼吸起伏下落之微聲,經過一番深入的調息,妄念自然會減少。有雜念起時再聽息,聽一下再放下,以聽到沒有雜念為止。便進入定忘境界,是謂先天無極氣功態。
總之,聽息守竅,全在我人鼻孔外虛空方圓徑寸之地,在聽息成熟,沒有雜念之時,就把意念專志守住虛空,不可著有無形相之念,以至誠相待,一任氣機在寂靜中自然變化。守竅有素以後,入睡也不要緊,入睡屬於相似定,也可說是定的前奏。能達到醒寂定,效果更佳。寂而感召陽氣,感召陽氣而寂,由於這時主人公已定在外面虛空涵養,色身變成一所空房子,真陽之氣到色身上就更多。元神既在外邊得元氣涵養,色身又得真陽的薰蒸沐浴,使心身內外,同時受益,故謂雙修。不斷保持此種內外兩空的先天無極氣功態,元陽真氣便續續不斷的向色身進來,得一分氣,精神就得一分明,色身也就強健一分,換一句話說,陰氣濁氣或病氣就退去一分,進陽火,退陰符之說,亦不過如此而已。此中奧妙,真難言語形容,惟一感覺,不過混身酥軟快樂而已。觸電乎!新沐乎!抑酒後之微醉乎!此時更不知有天地萬物矣。
除此以外,煉功中還會發生許多動靜變化,然而,既已知"定、動、定"三字總訣了,在"定"中發生一切任何動觸現象,只要用此"定"字訣鎮之,不管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甚至是吃人的魔王,只要心不轉念,不喜不懼,便可立見消亡。下面我再舉幾個例子,或聞遠地聲音,或見仙佛顯現,或見妖魔鬼怪、毒蛇猛獸來侵,不管什麼影像變化,都是自身氣機的變化,儘管我定我的,一切莫認。有時眼前出現神光,大腦呼呼作響,有時如雷鳴,有時如電掣,有時如繩捆,有時如蚊咬,以致周身疼痛奇癢,都是氣沖全身骨節毛竅所形成,是煉功產生的效驗,雖然都是好現象,但萬萬不可著他,依舊紋絲不動,我定我的,自然一忽而過,恢復平寧。
或當我們高度入靜,萬籟俱寂之時,忽覺外陽勃然而舉,愛欲之心油然而生,這便是活子時到來之時,不可動心,不可轉念,一意加深定力,一刹時間精便化成氣了, 為之藥物歸爐,外陽也便癱軟而倒。如此逐日采煉,自然不斷增加功力,其效如神。這也便是以性歸情,攝情歸性的效驗,通常稱謂采藥訣。此時切不可產生男女交媾之念,這樣一轉念就轉入性高潮,未經特殊訓練的人,車便刹不住了。我們只能抱定一個宗旨,堅定不移,不理不采,它來它的,我煉我的,對我有何相干,做到井水不犯河水,自然精化成氣,不待安排。直煉到外陽舉時也不動心,來與不來一個樣,照"定"不誤,工夫就到家了。
煉功要樹立信心、決心、恒心、潛心之四心。由於男女生理不同,活子時產生的外景也不一樣,男人為外陽(陰莖)勃舉,女人則兩乳發硬。經過定靜采煉,自然萎縮變軟。這和一般後天功法不一樣。他們通常用接連做幾個呼吸,或不斷進行撮、舐、提、閉,雖然有時也有效,但弄得不好,也會發生反作用,引起欲火燔灼。不及"定"字訣安全保險。可一定多用。
我再談談煉功的時效問題。一般身體素質好者,三五天見效,體質差者,一二月三四月見效不一定,也有煉更長時間見效的。總要能堅持四心,持之以恆,成功才有把握。三日打漁,兩日曬網,一曝十寒,肯定是煉不出功夫的。但也不可心急,要抱定有病治病,無病出功夫,立下奮鬥終身的目的。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恐凡人心不堅。矢志不移,決沒有不成功的。何況本功本具立竿見影,水到渠自然成之實效。還要以是否勤煉,做法是否正確,是否符合丹道要領去做,來衡量功夫的進展速度。決不能因暫時未收到預期效果而洩氣停煉,半途而廢,枉費前功。不管你怎樣看待丹道,先定期一百天,每天至少煉一個小時,只要確切符合氣功理法去做,必會產生效果。初煉功者,可先從每次"定"兩三分鐘開始,逐漸增至一刻鐘,半小時,一小時,以至於一"定"達二三小時以上,恍如一忽之間,顯然已形成時空倒錯,功夫便已登堂入室,漸臻佳境。脫胎神化,也便大有希望了。
工作忙累的人,也可忙中偷閒,或夜間休息睡覺時煉功,以煉功代替休息睡覺,由於心息依虛,不斷獲得天地真陽的蒸沐,不但一舉兩得,效果也更顯著。有夫妻人煉功,必須求取對方同意,對坐同煉,交流資訊,效果會更佳。因為這樣煉功時,天地陰陽,自我陰陽,男女陰陽,三個陰陽都可融洽無間了。集體煉功之所以更容易取得高效,其原因也在於此。如果心術不正,或處理不當,也不無偏頗。
煉丹道是科學,不是迷信。西派真功,更哲理精湛,以心息相依,神氣同煉為最高級的物質基礎,按放虛無土釜,先天真乙之氣的造化爐中冶煉而成之物,非如一般憑空造象,或在色身上執著守竅的銅人身上鑽血之為,不可同日而語。
大道修成有易難,也應由我亦由天。和光混俗無多旨,三個陰陽妙更玄。
煉丹功是解除人生的生老病死之苦,不但消除煩惱,更重要的是恢復人的精神消耗,不管一人清修或夫妻雙煉,都不可有損精耗氣舉措。沒有走漏,是確保生命永恆的最高訴求。若這一點不能做到,不管清修雙煉,都必落空。我今特別提出,務請各位學者注意重視。不但要訪求明師,更重要的是堅持肯煉。一定要使身心兩方面同時起到作用,決不可白費心機,一定要利用眼前的大好時光,來證得佛一樣的智慧神通,才是做人的最高理想目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只有經過親自品嘗,方能知道梨子的滋味。您能在虛空徑寸之地做功,能獲得身心兩方面無窮的享受,可發生內心無限的喜悅,其福祿將超過帝王之位。這個良好機緣,千生難遇。有志丹道朋友,歡迎一試。
並贈詩如下:
其一  
筆傳聊作口傳心,簡易工夫盡著文。為使全人同受益,不妨一己惹天嗔。高深密旨輕宣洩,重濁世人盡與聞。一似日常生活事,調停呼吸養精神。
其二  
真傳一句淺無多,還望同修細琢磨。神氣無殊米與水,返還不外吸與呼。陰陽和合成真種,意氣相投遣鬼魔。只是尋常日用事,不須入地上天求。
其三  
離身意識即菩提,和合陰陽寄一虛。呼吸忽從方寸斷,元陽已向鼎中飛。來朝齊服甘露澍,異日同登不夜梯。無限風光說不盡,未圖忽已過瑤西。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西派來源及丹法

大江西派典籍彙編

【第一章 大江西派的來龍去脈】

第一節 西派溯源
西派源於道派, 道派源遠流長, 一般以黃、老並稱,即以黃帝、老子為始祖, 尤以老子為舉世所公認。老子之下, 又分二派:其一、老傳陳希夷, 夷傳火龍真人,龍傳張三豐,豐傳沈萬三、邱元靖、 李 夫人、汪國通等,為文始派(又稱隱仙派) 。其二、老傳王玄甫(又名東華少陽), 甫傳鐘離權, 權傳呂岩(字洞賓, 號純陽, 通稱呂祖) 。

第二節 呂祖之下的流派
呂祖門下, 又分五派, 茲列簡表如下以明之。

第三節 西派各代傳承與傳略
一、 李涵虛初祖傳略
李涵虛(1806-1856), 四川嘉定府樂山縣人。原名李元植, 字平泉(又作平權、草荃), 後遇呂祖洞賓, 為之改名李西月, 字涵虛, 一字團陽,號長乙山人。又隱名白白子, 白白 先生, 圓嶠外史等。清、嘉慶丙寅年(1806) 八月初四 日生。生時, 母夢一道人, 懷抱金書一函入門。寤時真人即生矣。李涵虛伯仲季三人,位居第二。幼而穎悟, 少時從學于李嘉秀主講之九峰書院。弱冠(20歲) 之齡,得邑(縣) 庠生(舊學位名) 。年輕時善琴嗜酒, 恒陶醉於詩詞歌賦之中, 過著傳統士子式的生活。據說他24時曾遇呂祖 ,但當面不識,失之交臂。後患傷血症,奉母命到峨眉去養病,路遇 鄭撲山 先生。鄭是孫教鸞真人(1504-1612) 的高弟, 清、康熙(1662-1723) 時人。同居一寓,由其為之治病, 並告誡之說∶"金石草木,則可治標,治本則宜用自身妙藥,方能堅固。″李聞之,如大夢初醒,若有所覺,即稽首皈依。鄭即傳以入道秘修口訣。又囑曰:大劫將至,子宜速修救世,更有祖師上真為師。後遊曆峨眉山,在禪院中遇到呂祖洞賓及張三豐,密授丹道功訣。曾于洞天中潛修數載後,煉成金丹。三師複至,叮嚀速著書救世,遂創立大江西派,從遊者甚眾。
清、黃熔纂《樂山縣誌》有《李平權傳》曰:李平權,號涵虛,樂邑諸生也。住淩雲鄉之李家河。……時李嘉秀主講九峰書院,權為其門人。久之、嘉秀知其有異,轉師之。……臨終時與族人宴坐,聯句結雲:兒女英雄債,從今一筆勾。又作偈曰:清風明月,才知是我。吟畢、溘然而逝。清李道山《李涵虛真人傳》則雲:山于咸豐丙辰(1856)正月,至長乙山房,得瞻慈容,如三十許人。拜別後,師于本年 正月初八 日寅時升舉,異香滿室者七日。本日卯時,又現仙容於自流井(今四川自貢市內) 。飛升後,顯跡甚多,不能盡述。
李祖師著述甚豐,自著有:《道竅談》、《三車秘旨》、《九層煉心》、《後天串述》。注解有:《太上十三經注解》、《無根樹注解》(以上諸書, 陳毓照 先生輯名為《圓僑內篇》盡收入於《大江西派典笈彙編》之內)·另外尚有:《悟真參同雜解》、《河洛易象圖解》未見,恐已佚失。備考雲耳。又曾將呂祖年譜、聖跡、丹經、救世等書,刪訂成《海山奇遇;撰集張三豐著作.名曰《張三豐全集》。為保存呂祖和張三豐著作,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李祖門徒甚眾,有江西周道昌,福建李道山,吳天秩等。其餘尚有蜀人銀道源(張義尚曾師之),滬上劉振民,其輩份恐在吳天秩之後,俱體傳承不詳待查·
二、吳天秩傳略
吳天秩,陝西人,生平不詳。師事李涵虛,得西派丹法真傳。據徐仲堯《天樂集》記載,天秩師翁,往來漢皋,遇李祖涵虛于西安東嶽廟也。時李祖方隱于蔔筮,雜在測字隊中為人決庥咎。天秩師翁往來漢皋時,嘗住柯師伯懷經店內, 年餘不露圭角, 眾以為普通紙販商人而已。吳天秩傳西派功法于柯懷經, 汪東亭。
三、柯懷經傳略
柯懷經,湖北武昌人, 生平亦不詳, 號葆真山人。曾同汪東亭、柯載書、李雲嵐、周俊夫等人同師侍于吳天秩。其中惟柯懷經與汪東亭盡得其傳。著有《養性篇》。直接傳人有孫吉甫等。
四、汪東亭傳略
汪東亭(1838-1932),安徽省休寧縣鳳湖人。名汪啟濩,字東亭,號體真山人。幼習儒學,然嗜慕玄學道法,搜羅丹經子書,博覽經史道籍,初因未得高師秘訣,修煉無成。遂浪跡江湖,遍遊名山,覓訪名師十有二載。一日由匡廬經過,偶遇吳天秩師翁,睹其豐神灑脫,故請問玄旨,答曰:"子雖有仙緣,誠恐始勤而終怠。"繼以弟子禮事之,複詢丹訣,遂傳七返九還金液大丹法訣,及火候次序之妙。嗣後到武漢,又遇柯懷經,柯載書,李雲嵐,周俊夫等人組成"八人談道會",同參切究,頓悟全旨(據《休寧縣誌》《性命要旨》自序。後由弟子邀請,傳道滬上。據雲:曾得到李涵虛祖師親臨滬上授示修道秘要。
汪東亭師祖著作頗豐,自著有《性命要旨》、《三教一貫》、《金丹玄要》、《教外心法》等,(後三種均未找到,待繼續查集)。另輯有《道統大成》叢書四集,彙編元明以來的內丹主要著作,門徒甚多。其中較著者有魏堯、徐仲堯、蔡潛穀等。
五、魏堯傳略
魏堯,四川人,字則之,蓋取《論語》"唯天為大,唯堯則之。"之意。又號後覺道人。魏堯一生好道,精通三教經典。自雲:"獲聞妙蒂于真師",始抉破丹道秘機。魏堯所獲真師,亦即體真山人 汪東亭 先生。其在《一貫天機直講第一卷,三講》中雲:"吾師汪真人,"在《卷一、第四講》中又稱:"吾 師東亭 先生。"後又參以三教精華,證以身體力行,所獲頗豐。他曾在1924年12月22日(即甲子年冬至日)召集同道,在北京傳道講學,撥迷指悟,鉤沉發微,直至翌年 四月初八(公4月30日),共講課49次。其所講內容經浙江陳孟根據聽課筆記,整理編印成講義,名《一貫天機直講》,另外尚有陳孟記錄整理之《大道真傳》計五講。皆天機畢露,直泄西派真傳秘機,易懂易學,真可謂西派後學之指路明燈。
六、徐頌堯傳略
徐頌堯:清,民(具體年月不詳)時浙江人。法名海印子,號玄靜居士,又號玄靜子,海印山人,玄隱外史等。是近代著名道學家,名噪蘇、滬、杭一帶。
徐師伯畢業于清華大學,十九歲學道,民國初年,在上海遇到體真山人汪東亭,侍師精勤,獲西派丹法真傳。一生致力於道學研究,門徒逾千,被前道協會長 陳櫻甯 先生(1880-1969)譽為"西派高傑"。
徐師伯勤于著述,解放前曾在當時唯一的仙學刊物《物善半月刊》 (後改為《仙道月報》,自1933年至1941年間,曾公開發表多篇論文,如《大周與小周》、《大還與小還》……等。並將研究所得,撰、著《天樂集》20萬言。解放後閉門著書,將原版的《天樂集》,重加增刪,總計80卷,從原有的20萬言增到近百萬言,廣參博引,規模宏大。其中如《易學發微》、《汪師語錄》,師函匯抄、《玄祥合參》、《莊列闡真》等等,較原著超出四、五倍,蔚為大觀,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徐師伯學生眾多,其中為吾人所熟知的有陳宗濤、徐竹茂、施菊英、胡澄陽、徐建中……等,不能一一詳述。
七、蔡潛穀傳略
蔡潛谷,原名蔡學善,上海市人,清末民初出生(原籍及生卒年月不詳),因他為陳天樂等人現身說法時,已經歷三反,五反,文革等諸革新的驚風駭浪,加以為資產階級身份,與所見諸生,絕口不談身世,學道經過,雖略有宣洩,亦僅一鱗半爪並不全面。
蔡老年齡與徐海印上下不多,但因他在師兄弟中,從師時年紀最輕,僅十五歲,故汪師稱他為"童子軍",他頭載一頂紅麻雀垂的瓜兒帽,顯的更加稚氣十足,年輕可愛,得師所寵。汪師因為之取名海穀子,隱含海穀生春之意。後因其自己進修有悟,知"守黃庭養穀神"之真義,故又自改常用名為潛穀。
蔡老晚年,以上海園林(如人民公園,復興公園等)為其第二家庭。他家住浙江中路xxx號,原離人民公園與淮海公園都很近,故公園中茶室,是其會師講道之微妙場所,亦即為其韜光養晦之世外桃源也。
他之收教學生,亦反常規,除傳承口訣,保密如故外,而亦各個分別傳授,雖徒眾不少,但我所能認識的惟朱天真(俗名朱彩娟)一人,因與余 同時受業賜名故也。蔡師傳天樂口訣時,竟是在復興公園的大樹底下,當時天樂正在坐功,醒來忽見蔡師坐在身旁,經過一番質疑問難後,便蒙密傳樂真修口訣,"心息依虛"秘旨,為陳展開畢生修道的新畫面。
由於陳畜意建設丹道基地。1980年即遠來寧海,無法經常造訪,更不知其在何時已遷至普陀區皋蘭西路xxx弄xxx室隱居矣!創業既忙,疏隔又久,終亦不知其生於何年,死于何日也。但粗略估計,樂拜師之期在1970年之後,當時蔡老已過古稀之年,約近八十左右高齡,估計其仙逝當在1995年之後,則其總年齡當在九十餘歲到一百歲之間,可知矣。
八、陳天樂傳略
陳天樂,筆名鳴空,通用名陳毓照,童年名陳映宗字先盛,上海市人,祖籍浙江寧海,(生於1926年1月11日)他在1947年浙江三師畢業後,曾任小學校長二年,小學校總務主任(兼教學)一年。後因未婚妻章妙英父母之召去滬(上海)落戶,棄教轉工。
其父母均信佛,祖父伯父,亦信佛習儒,故有書香門第之稱。天樂一生好道,兼重三教,至滬從工後,因繼續多病故,曾拜當時之有名高僧虛雲長老,丹道名流楊中一、唐宗堯、何洗清、蔡潛谷等為師。
蔡老為西道體真山人汪東亭之高徒。天樂在復興公園大樹底下打坐時,不期蔡老惠然下顧,質疑學道經過後,秘傳"心息依虛密訣。此後又曾與朱天真(彩娟)一起登門造訪,蒙同時賜名為陳天樂,朱天真。"
陳於1980年退休,此前曾一度蒙冤入獄,定性為反革命,判刑五年。在獄中不久,由病致殘,下身嚴重癱瘓,1979底獲保外就醫,1980一月平反後,補償全部在押期間工資,未幾,即辦理退休手續,經其一心煉功,推拿服藥,內外藥三管齊下,獲心息依虛先天一炁的薰陶,僅半年多時間,即恢復健康,並超過自身童年,發揮其健步如飛的功能,真奇績也。
陳退休後,便購了浙寧原籍,山水妙鳳山下之趙家嶺蠶房為基地,裝修了六幢平房,興建了五幢三層樓房,作為治病,教功的棲身養老之所,親沐世外桃源,柿桔成林,梅竹為友的閒情怡志生活。
他曾申報註冊並自任為中國東方無派氣功研究院院長和法人代表(今後擬改名"大江西派丹道研究院"),一改過去歷代單傳獨授隱秘方法,變為公開秘訣,大鳴大放,普世傳授的新風。故曾一再草擬規劃,將開發為三院(丹道院、福利院、特醫康復院),一校 (幼、初、中、高、大,國、英、數、氣、武、體、美、音課目齊全的一體化學府),與旅遊中心。以成其丹道的隱煉中心。
著作有《無派(即西派)功訣洩密》全編和簡編,《無派功理功法集萃篇》,《選譯《參同》、《悟真》闡無理》《從張紫陽著作探南宗丹法》、《宇宙訊息傳感錄》、《天樂子鳴空詩草》等。並將搜集西派歷代師承著作,如《園嶠內篇》、《體真山人語錄》、《天樂集》、《一貫天機直講》……等多種書籍,包括其本人現有各種著作,以《大江西派典集彙編》出版面世。以成其公開秘訣。普行天下的心聲。
天樂之主要檔案已進入《世界名人錄》、《世界名人錄新世紀卷》、《中國氣功全書》、《二十一世紀人材庫》、《中國氣功功法薈萃》、《中國專家名人詞典》、《非藥物療法萬家論治精要》等三十餘種國內外經典著作中。
大江西派後學盛克琦供稿
二OO一年二月二十日

【第二章 大江西派功理功法總體精神縮影】

第一節 概論
諸君既閱讀吾祖師、師祖、師伯及拙著無派功訣全編等上下編彙編諸文,丹道訣要之洩露,可謂無餘蘊矣,本無再饒舌必要。但樂為了方便廣大學者的便於學習起見,而全編雖已編入彙編,不但繁文褥字,並不斷得罪於人,而不合時宜,故擬暫時不用, 改用比較通俗的語言,決定重組短文, 作此言簡意賅而前導之。先哲說:"真傳一句話, 假傳萬卷書。″張紫陽說:"其中簡易無多旨, 只是教人煉汞鉛(汞鉛者, 坎離也, 神氣也, 真陰真陽也)。"白玉蟾說:"一言半語便通玄,何用丹書千萬卷。人若不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羅仙。"此皆說明,丹道功夫, 本十分簡單,只要神氣二物, 不著色身就是, 是何等的簡要。

第二節 丹道總訣
西派丹道總訣, 確實只有一句話, 即"心息依虛定動定" 七字。能把這七個字貫通吃透, 便一定可以一步登天的·

第三節 七字總訣簡介
茲將七字總訣相互依存的大旨, 以煮飯萬例, 簡介如下:心、息, 便是神、氣, 它可比煮飯的水和米。要煮出一鍋香噴噴的好飯, 就必須要 一升 純一無雜的好米和清潔甘淳的好水。其次, 煮飯沒有鍋子不行,同時還必須一具爐灶。合起來說,就叫爐鼎。作丹的爐鼎是什麼呢? 就是空字, 又叫虛無或虛空。這樣煮飯(即作丹) 的基本條件都俱備了。但如不加以柴炭的吹呴, 生米還是不會變成熟飯的。作丹的柴炭, 就叫做天然真火, 簡稱為定。張紫陽說:"休泥丹灶用功夫,煉藥須尋偃月爐。自有天然真火育, 何須柴炭及吹呴《悟真篇》。"爐鼎藥物火候都被一詩泄盡。
總訣名雖七字, 實際上只有四字, 即"心息虛定" 四字而已。其餘三字, 都是助力與虛境。如依字,只能起相互依存的作用, 動字是不可避免的慣性,世界上決沒有只靜不動的人。
動還有內動外動之分。譬如:意念的千頭萬緒, 氣息的周流不息, 呼吸的息息來去,都是外人所沒有注意, 而且是看不到的。又如手足的動作舞蹈, 面色的喜怒哀樂,口齒的嘻笑怒駡,便是大家本能的表現, 也一定是大家所司空慣見的。況靜久必動,動久必靜,都是人類的自然規律。定動定的理法, 就是這樣定出來的。
至於定字,雖然分成兩字, 實際上仍如一個字, 無非說明定的重要。 它含有以定續定, 連綿不斷之意。在這定字的天然真火的冶煉下, 這神和氣, 就像米和水,經過相互的滲透, 變成熟飯一樣, 變成了仙和佛。從靜極而動的慣性定律中可以看出, 靜久必動, 定久必明。靜定之久, 每個人懇定會發生千奇百怪的動象。我們從實踐中所見到的,至少有以下幾種:1、實境;如親戚朋友的干擾, , 學生兒童的吵鬧;2、幻境:仙佛神聖妖魔鬼怪的現形,獅虎蛇蠍等幻化的侵擾;動觸:忽然眼前閃光, 或一片虛白, 有時大腦呼呼作響, 有時腹部有如雷鳴;有時如繩捆周身, 有時如蟲咬遍體;有時周身酥軟快樂, 是天地真陽到身的效驗;有時外陽勃然而舉,便是活子時藥產之時。不管產生什麼動象, 只要以定續之, 不去理它, 立即消失。如果是活子時藥產陽生之時, 這定字便是采藥秘訣, 以定續之, 而藥也便不采自采了。從而說明,動後之定, 便是動前之定的繼續, 並非有第二個定字。是故定力深的人能夠做到靜亦定、動亦定,以定續定, 一定到底, 功夫便一步到位。足以說明, 真傳就是這麼簡單,心息依虛定, 一時辰內管丹成。

第四節 虛無鼎解秘
虛無鼎者, 玄關竅與玄牝之門之別名也。由於它沒有著落在色身的穴位上,故嘗以虛無或虛空稱之。世間的人, 都執著色身為穴, 故把玄關之真名亦忘之也。現特將虛無鼎之真義,簡說如下:
既虛且無, 便是真空, 非鼎而何。老子雲:"有者以為利, 無者以為用《道德經》。"即此之義也。"以無制有, 器用者空《參同契》。"物品總是藏在器具的空處的, 器具的實處絕對不能容物, 這是萬古不變的定律, 也是眾所周知的原理, 當無異議。
老子曰:"天下萬物生於有, 有生於無。"又曰:"故有無相生, ……《道德經》。"這都可以充份說明"無中生有, 有必還無," 是不可移易的自然規律。可見天地人萬物都一樣,窮究其始初,都是從無極演化出來的。最後結果, 都莫不歸還於無極。生人和作丹的原理也不例外,都莫不兆始於虛無。那末又何以要以人身鼻孔外方寸之地為虛無之地呢?理由很多:1、黃帝說:"通天者,生之本, 本於陰陽《內經素問》。""天人合發, 萬化(或作萬變)定基"《 陰符經》。此虛空方寸之地,正是通內通外,徹上徹下, 一氣牽連之處, 是吾人生命的根本, 也是天和人合發的樞紐。2、人自呱呱墮地伊始, 臍帶便被剪斷,呼吸和意念便由此虛空之地起動。呼吸之氣與中陰身隨之從口鼻而入, 從而牽動四肢八脈, 百骸九竅, 展開人一生生命的畫卷。從此以後, 呼吸之氣便在鼻孔外與天地虛空之氣, 一往一來, 不斷交流資訊,交換密碼, 去舊換新, 以維持生命。 一息不來, 即命非我有。足以證明, 此處為人類真正的生門死戶。呂祖雲:"生我之門,死我之戶, 幾個惺惺幾個悟"。 可以證焉。3、事實證明,此處是天地大虛空、 與人身小虛空的聯絡站; 是坤乾兩卦、 天地之真中;也是人身的真正靈山塔下;並且是人身任督二大主脈的最大空斷檔、與最大的虛無洞口。 在洞口住神,可免自身元氣隨著口鼻呼吸之氣外泄而消亡, 從而達到回風混合, 上不洩氣, 下不漏精的目的。

第五節 空與定、定和動的關係
空者虛明朗徹,四通踟躕之虛器也。由於它纖塵不染,四方不著,八面玲瓏, 不執不滯, 有善無惡, 故《大學》以至善之都名之。修士果能止於是而不懈修持,定、靜、安、慮、得各個層次, 便自步步深入。定是靜的前奏, 也是靜的表像。故大定之前, 先要三定。三定者,身不動,心不動,意不動也。反過來說,定也是靜的終結,心猶不靜,更何能定。靜者、不過無念不動而已,而定則深入於超覺之深層。達到無為無不為的程度。一切動觸、煉精、化氣、煉神、還虛、合道、結胎、脫體、園寂、神化,都是大定中產生與演化出來的實證。
但世間只有相對的靜, 沒有絕對的靜。故有外動內靜, 內動外靜, 靜中寓動, 動中寓靜之說。進而言之, 動是暫時的, 靜是可以永恆的。暴雨不終朝,狂風不終日, 即使運動場上的勇猛健兒, 試問能堅持多久。
我們的口號是:"以不變應萬變, 以一靜制百動。"定是不變的基石,靜是百動的尅星。可見"定靜" 二字威力之巨,古人的話,句句都有著落。就從"有為" 、" 無為" 兩詞來說吧,"有為"為動.只能有以為;"無為" 主靜,便可到於無所不為的程度;可以達到坐在立亡,化身萬億, 出神入化的程度。大定真空總訣, 便是在這個理念和原則下確立的。定靜不僅能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虛合道的潛力;大定還可達到有聽無聽, 生幻滅幻, 改變人的脈道氣路, 品德素質, 改變人的血肉皮毛骨骼筋絡; 以至改變人的生態環境, 與宇宙大氣層中的化學元素。

第六節 本功特點
本功的最大特點, 就是修現世, 現賺現用, 即身即佛, 指日見效。讓每個修持的人, 自己看得見,摸得著。人有隔陰之迷, 他生後世, 往生天國之類, 杳無實據,畢竟是立不住腳的, 只是哄騙一些愚夫愚婦而已。惟有實證現世,坐在立亡, 來去自知, 由自己作主, 方不至為邪說所哄。

【第三章 西派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功理功法淺說】

第一節 心息依虛功理功法簡介
上章已經說了, 丹道真傳, 就是"心息依虛、定動定" 七字,為何本章又說"心息相依, 大定真空" 八字呢?言異義同,細體自明。上章也已說了, 心、就是思想、意識, 息、就是呼吸、氣息。心息相依, 就是把意念依存到呼吸上去, 讓心念和呼吸灌注在一起。《胎息經》說:"神行則氣行, 神住則氣住;若要長生, 神氣相注。"實際上,本功就是神氣相注的實踐工夫·由於心息出入, 不離鼻外"虛空" 之焦點, 所以心息一依, 自然神氣便著落在這個焦點上, 故雖不言依虛, 而虛自依之。大定真空者、即靜亦定, 動亦定, 雖觸亦不動, 而始終定在真空之中,而一定到底也,非以定續定, 一定到底, 定動定之全旨乎!又虛空者, 呼吸、意念起動之處, 即一元祖氣始生之地也。嬰兒初生, 剪斷臍帶, 呼吸之氣與中陰性之神便從此而入, 轉入四肢百骸,五臟六府, 三關九竅。若欲回歸, 非先將此一元始氣之炁神重聚歸於此處莫屬。是故抱元守一, 必從此而守之;萬法歸一, 必此處而歸之;執中貫一, 亦必從此處而貫之;故心息相依,亦必由是而依之也。所以三花聚頂, 五炁朝元, 亦從此而聚之而朝之也。虛者, 即元、空、無、一也。工夫大要, 天機畢露, 盡泄於是矣。
心息相依, 確已義簡意明。那末, 為何又要目視、耳聽、鼻緘、舌舐、意抱等諸多做作呢?蓋眼、耳、鼻、舌、意,皆心之分部, 分部歸一, 心便不依自依。況眼、耳、鼻、舌、空者,身外之五行也。肝、腎、肺、心、脾者, 身內之五行也。眼屬木, 肝亦屬木, 以目觀息(即以眼觀空),肝與目、位居東方, 其色青。以眼觀空,肝臟之青氣朝元矣。耳屬水,腎亦屬水, 以耳聽息(即以耳聽空也), 腎與耳, 位居北方, 其色黑, 以耳聽息, 腎臟之黑氣朝元矣。鼻屬金, 肺亦屬金, 以鼻緘息, (即以鼻緘虛也)。肺與鼻位居西方,其色白, 以鼻緘息, 肺臟之白氣朝元矣。舌屬火, 心亦屬火, 以舌舐息, (即以舌對虛也)。心與舌(舌根通心)位居南方, 其色紅, 以舌對虛, 心臟之紅氣朝元矣。空屬土,脾(真意所居)亦屬土, 以意抱息, (即以脾通虛也)。脾與虛位居中宮, 其色黃, 以意抱息, 脾臟之黃氣朝元矣。又東南為木性火心, 東三南二合之為一五, 是元神之宅。西北為金情水精,北一西四合為一五, 是元精之宅。中央為戊己(即黃婆真意), 自成一五, 是元氣之宅。故五炁既朝元, 而三花亦自聚頂也。故修士果能把握心息依虛定動定七字秘訣, 大定而真空之,金液之先天大還丹, 也便一步到位矣。更何庸去上中下三丹田去摸索, 以色身泥丸心腎脾為玄關, 而硬生生將真陰真陽真鉛真汞之二物分置於異爐而煮之哉。欲其還元複命,其可得乎!故還元之道, 心息相依後, 眼、耳、鼻、舌空自來歸, 肝、腎、肺、心、脾五臟之炁亦必自來朝矣。反之, 目視、耳聽、鼻緘、舌對、意抱, 只要其中有一根反本,只心息亦不依自依。真所謂一根既反本, 六根自清淨也。
順便再說明一下,六根中又以耳、目、口(含舌與心)為最重要, 《參同契》雲:"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揚。"而耳根又為三要之最要。觀音大士之所以必先從耳根悟入,《莊子》亦有聽息法之專示, 而吾道之睡訣,在心息相依之前, 亦必以耳聽息為先導也。然則、耳根又何以如此之重要乎?大家都知道, 煉丹之序次, 以煉精化氣為第一步。蓋腎為水府龍宮, 是藏精之宅, 而耳為腎之門戶,是攝精之都;精者養生立命之至寶,其不重乎!安可忽哉。

第二節 心息依虛實煉之步序
一、 姿式:1、種類:a、坐式,b站式,c、臥式,d、行式。若細分之,每種式還有多種不同形式。如果懂得坐字的真實含義,知道心息依虛為真坐的道理。所以學人只要能做到心息相依,不管行站坐臥,以及任何一個不同的分別姿式,莫非坐也。若心息不依而做工,不要說行站臥非坐,即坐亦非真坐也。原因何在,請參坐字含義。
(1)坐字含義:坐為二人字與一土字 組成, 為心息依虛之注腳。二人為誰, 即心與息也, 鉛汞也,龍虎也,真陰真陽也, 嬰兒姹女也……異名甚多, 皆二人之實體也。一土為何? 即中央土釜, 戊己虛無之中宮也。亦即玄關也,玄牝也, 鼎爐也。余如陰陽竅, 龍虎穴, 三才竅, 通天竅, 懸胎鼎, 虛無窟子等等, 異名亦多; 難以盡述。綜其大旨,只有二人同坐土上, 即心息依虛之時, 方為之坐。心息不依, 不與虛符, 非真坐也。懂得了這層道理,只要做到心息相依,便坐亦坐, 站亦坐, 臥亦坐, 行、住、靠、工、吃飯、大便之時,無處非坐也。心息不依,心念紛馳, 雖坐亦動, 謂之坐馳, 非坐也。此為坐的先決條件, 不可不知。故西派坐功, 不拘一式, 以心息是否相依為合度,即是故也。故張紫陽說:"先把乾坤(即指此中土)為鼎器, 次摶烏兔(即指心息之嬰姹二人)藥來烹。既驅二物(亦指心息二人)歸黃道(亦指此土字言也).爭得金丹不解生《悟真篇》。"又說:"鉛汞(心息也)歸真土,身心寂不動《金丹四百字銘》。"以上二說, 皆含心息依虛定全旨。亦坐式之真訣也。
(2)坐的姿式與種類:外形之坐姿, 雖不重要, 但也不能沒有一個固定式子,如雙盤(先左腳背放在右大腿上,再將右腳背放在左大腿上, 亦可先右後左)、單盤(可把左腳背放在右大腿上, 亦可把右腳背放在左大腿上, 亦可先左後右)、自由盤(兩腳背平分左右放於兩大腿之下),跨鶴式(兩膝蓋對準重疊, 兩腳背向左右分開放平, 此式適於女友), 平坐(先平坐于與滕齊高的凳或椅上), 靠背坐(坐於有靠背的椅子或後高前低的藤床上,體弱有病者適用)。
(3)站的姿式與種類:一般的說,可分自然式,三園式,伏虎式,下按式和混合式。按其姿式難度來分,應循序漸進,又分高、中、低三種。我們的著重點,就在於是否心息依虛而站,究竟站法以何為好,並不重要,故順舉數例,一筆帶過。如欲詳究,請參秦重三著《站樁氣功》與林海著《養生氣功學。》
(4)臥式與種類:睡眠三昧是大江西派功法的主體工程,特別重要,因為它又是工作繁忙朋友難得的煉功機會,也是體弱多病朋友帶病煉功的方便法門,故特重點介紹之。講到實際,只要能明白坐字的真實含義,能做到心息相依而睡,從初睡進入深睡狀態,便是真正的睡眠三昧,也便是臥功姿式的真實要求。心息不依而睡,其效甚微,不足以臥(睡)功稱之。外形方面,亦可分為仰臥、側臥、自由臥三種。a、仰臥:但仰臥古稱攤屍睏,本不可取。但仰臥原是一種最舒暢的睡眠姿式,故在覺醒狀態或已由睡轉定以後,亦可以仰臥式煉之。仰臥姿式簡便,仰體相上,兩腿分開,兩手平放兩測伸直,手心可向上(適宜體虛陰盛者),也可相下(適宜體壯陽盛朋友),全身放鬆,便可從聽息開始,進入心息相依狀態。b、側臥:身體側臥,向左向右均可,向左為降龍,向右為伏虎。以右側臥伏虎式為例,把右手大拇指,輕放在耳垂後面的凹陷中,食指和中指貼著右太陽穴,無名指輕放額中,小指下按眉心;右肘彎屈貼靠胸肋,著枕而眠。左手屈肘,掌心勞宮穴貼於右肩“肩井”穴上,左肘輕搭在右肘上。右腿在下,屈膝如彎弓,以自己舒適為度。左腿微屈,重疊在右腿上,把右腳脛腕部(即腳脖子內側),鉤貼左腿腳後跟。向左則反是(此式有似五龍盤體功)。從聽息進入心息相依同上。c,自由臥:亦以左側臥或右側臥為主,隨意蜷曲,自然舒適而臥。
5、行式:a、可以在公園消閒散步時做之,可以在河岸草濱,跑道或曲徑,穿花度柳,一步一腳印,一步一呼息,息不離聽,聽不離息。自然進入心息相依,氣貫腳底。b、可以在平常行路時做之,要領同上。
二、放鬆入靜:姿式選定以後,便須全身放鬆,輟其聰明,墮其肢體,一身上下,酥軟如綿,不用絲毫之力。思想也便逐漸安靜下來。這樣,便可轉入聽息或心息相依了。
三、聽息:
1、聽息的要義:它是心息相依的入門,是睡和定的導火線,是煉精化炁的秘要訣法。觀音之所以返聞聞自性,必先從耳根悟入,即是故也。觀音說:“初于聞中,入流忘所《楞嚴經》。”仲尼曰:“耳止於聽,心止于符《莊子》。”皆直指聽息之要旨也。言雖不多,而義已全彰。試略釋之:以觀音之言為例,中者,中央土釜,戊己之宮也。亦即真息必由之地也。故聽息即聞中也。聞中亦即聽息也。所以在聞中之始,意念便進入呼吸之氣流動之處,進入神氣相注,念息混融,而進入於混沌忘我之境界,而至於不知身之所在矣。此即觀音返聞聞自性之真義也。進而言之,息即自心也,自心即性之體現,故能識自本心者,自然便可見自本性矣。故聽息之旨,即返聞聞自性之旨也,安可忽哉!觀音此數語,本言近旨遠,而社會上之否解者,卻都指遠忘近,卻去聽什麼海潮音、流水聲去了。從觀音說,身居南海,固有海潮音、流水聲可聞。吾人身處內陸,試問又何從得海潮音、流水聲而聞之乎!現代科學倡明,盡可把海潮流水之音,攝入錄影之中,借之以助入靜則可矣;由於沒有自身同類之物之結合,要使進入入流忘所之混沌狀態則不可能也。此聰明人之所以反被聰明誤也。也不想想,觀音二字之真意為何,又為什麼要稱她為觀自在菩薩呢?海潮流水,果能自身現在乎?切望廣大學者細體之。
2、聽息之進展次序:a、數息為聽息前之權法也。初學之人,意念紛馳,不惟不能歸一,亦且不能靜聽。故先從數息導之使聽,數之使靜也。一呼一吸為一息,故亦必一呼一吸為一數也。可從一數到十,再從十數到一。亦可從一數到十,再從一數到十。反復不住的數,及到雜念去盡,數聽如一,便可則聽不數,聽如不聽矣。b、聽息,聽息不可太著,要做到有聽無聽,無聽而聽,聽如不聽,不聽而聽,似聞其聲,又忘其聲。而外界之聲,則又絲毫不幹也。唯如此方能聽與息和融在一起,方可謂真聽息也。c、隨息,此聽和息和融後之實際效驗也。故能息來息往,聽自隨之,聽如不聽,息亦自隨之,自無間斷也。d、止息,止息者,非硬迸住其呼吸也。是聽隨息動,息隨聽止,息聽合一,息聽同止也。從功法說,即聽止於息,息亦自止於聽。而心息亦自不依而自依之也。故聽息實為心息相依之前導。
3、心息相依之方法:聽息固為心息相依之方便法門,然亦並非心息相依的惟一法門。蓋聽是先從耳根悟入之義,取一根先返本,六根隨清淨之意也。而心乃是六根之總部。故心息一依,其他五根,不依自依也。反之,其他五根回歸,心息亦不依自依也。要之,為求功夫做到不偏不倚,無疵無漏,當以全攝相依為優。全攝相依者,眼觀、耳聽、鼻緘、舌舐、心依、意抱也。此五炁朝元、三花聚頂之微妙法門,亦完成金丹大道全程之直升飛機也。

第三節 定及定的八大因素與定之關係
上面已經說了,單把米和水放進鍋子裏,沒有柴火的燃燒,生米還是不能成為熟飯的。作丹的原理也一樣,除了心息相依外,還要一具爐鼎與火侯。所以心息依虛之後,便要用定的火候來烹煉之。不然神氣二物,如生米和水不能成飯樣,還是不可能變成金丹的。下面我還想談一下定的細微火候,也便是定的八大因素。
八大因素者,依、虛、靜、誠、舍、閑、歇、忘也。此八大因素,火候極其細微,乃深入大定之總樞扭也。故不能不分別細論之。
一、依:依者心息相依也。依久則神息交融,杳冥恍惚而入定境。苟或不明心息相依之旨,則神氣不合,定靜亦無由而生,則其他一切亦都成空談。
二、虛:虛即是無,是心之根,命之蒂也。是心息相依的內在因素。是性命的總根子。虛者,天地之中,為龍虎之穴,神氣之宮。神氣同定於此則真種生,混沌成。莊子雲:“惟道集虛。”道既集虛,便與色身葛藤斬斷。使不沾滯乎形形色色,著相著物,入乎他家不死方矣。能不著而靜,方是真靜,方是真正的安靜虛無。不著而定,方是真定,方可稱謂大定真空。是故虛無一著,稱之謂虛玄大道,無著真宗。捨此之外,非大道,非真宗矣。
三、靜:一念不生之謂清,一息不動之謂靜。故靜者,念停息止之象也。夫水清則鑒明,心靜則性見。故入道之要,始終以虛靜為主。惟虛極靜篤者,方能使一陽之來複也。苟或舉心動念,即生水源,亦為濁源,安有一陽來複之清陽哉!事實證明,靜能制動,而靜亦能生動。虛靜之根,能生神妙莫測之機。設果在定之時,果能做到靜亦靜,動亦靜,動靜一如,則調息采藥,封固溫養沐浴,無不悉蘊之矣。
四、誠:是意志也是火候。誠篤不二,專志純一,即指意志說的;而至誠慎密,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是即“但至誠,法自然”之旨,那就屬於火候了。
誠之一字,《中庸》言之最詳,而且作出了高度的賅括。所謂“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何等愷切。又雲:“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故曰:至“誠如神”也。
誠即真實心,至誠者,心精凝一,不涉他思,亦不計禍福得失利害。總是勇往直前,不復回顧畏縮,一念無間。具大信大勇大定三種心力。火候至此,八風不能動搖,心精密合,得無障礙,故能感應道交,無願不克。煉丹功若沒有至誠心,決難成就。故誠為唯一辦道資糧。往聖來哲,皆於此誠中得圓滿成就,豈可忽乎!
五、舍:舍者拋棄一切也。不唯要舍財物,舍美色,還要舍色身。因色身是賊,是禍患根源,故必須下狠心舍之,一切聲色香味觸法,形形色色,沾情著物之事,都要一併舍去。身不能舍,則害不能除,心不能空,則先天真陽之氣不能得。故捨身之法,即空心之法也。身空則心亦空矣。心空及第歸,不其然乎?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吾若無身,吾有何患《道德徑》。”所以我們不但要外其身而修其身,而且要舍其身以死其心。而複能識陰盡去,心死神活。身舍、心死、神活,非入定之機要乎?“人若不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羅天。”豈虛語哉!
六、閑:是清閒自在,不為事惱,不為物累,泰然處之,怡然自得,是謂閑也。閑則完全出於自然,無絲毫人力或意念間於其間。否則就不是真閑。真閑之人,有事無事,常若無心,處靜處喧,其志唯一,此之為閑也。
心息相依之要,猶在乎閑。曹文逸雲:“無心心即是真心,動靜兩忘為離欲。”所謂但寂動心,不寂照心,照而不照,不照而照。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以誠以默,幽閒貞靜;法乎自然,無心應物;都如日用之常經。即混俗和光。而又不沾情著物。這樣的天機活潑,順應自然,才是天地間的大閒人。是謂得閒之真諦者。蓋束心太緊,則為病為狂,入於躁妄;束心太過,則不著邊際,陷於斷滅。
故閑者,自然之火候,溫養之要旨也。《中庸》之道也。常在平常日用中,常在有定無定間,其斯之謂乎!
七、歇:是止心之首務,入道之樞機。說歇下便歇下,一刀兩斷,不許有毫髮葛藤牽纏,才謂之歇。念起是病,不續是藥,,亦歇也。是故歇者,乃止念之秘訣,入定之通途也。真造道之智慧劍,入定之定磐石也。舍之與歇,既相似,又不同。舍為丟掉一切,歇是當機立斷。只舍不歇,猶有牽扯。所謂扳緣心最難斷。雖舍亦戀,不無人在。只有說歇就歇,方能一了百當,斷盡過去、現在、未來諸心一切牽纏。妄心不歇,則真意不住,妄念不止,則正念不生。識神顯則元神隱矣。故惟能歇,方能心死神活,速入定境,立躋聖域。
八、忘:既舍且歇,神氣固結一團。心如水晶塔子,朗徹明淨,無所不照,是謂真忘。故忘者,忘去一切也。亡心二字合而為忘,亡者死也,亡心即死心也。心既死了,還有什麼忘不了的。“無心心即是真心,動靜兩忘謂離欲。”是忘之本義也。故忘物忘懷:一塵不染,一念不生,連身心亦不知為吾之所有,而入於恍惚杳冥之境,斯謂之忘矣。忘則一切混忘,無適無漠,如醉如癡,但又虛明朗徹,洞觀無礙,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似此忘而不忘,才是忘之嫡旨。古人雲:“忘形養氣為金液,對境無心是大還。”是也。
苟不能忘,則不能定。苟不能定,則又何以能忘。忘之與定,實是相互依存,相反而實相成也。非定之忘,是謂寂滅頑空,如死水一譚,毫無生機,忘必睡著(與心息相依之睡著不同),入於夢寐顛倒。忘後之定,則惺惺寂寂,愈忘愈定,昭明卓著,真常現前。故定之極,入于無心三昧,是謂妙忘。
顏子坐忘,離形去智,同於大通。孔子空空,叩竭兩端,是儒家之忘也,譚子《化書》曰:“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虛實相通,是謂大同。”曹文逸曰:“混合為一復忘一,可與元化同出沒。孫不二曰:“炁復通三島,神忘合太虛。”李清庵曰:“和光混俗忘人我,象帝之先則自知。”《玉樞經》曰:“慧光生則與道為一,是名真忘。”此玄家之忘也。
黃蘖禪師曰:“心境雙忘,乃是真法。”僧燦大師曰:“極小同大,忘絕境界。”真覺大師曰:“忘塵而息,息無所息。息念而忘,忘無所忘。”此禪家之忘也。先師汪東亭曰:“學者若能以忘字為之主宰,則效驗勢如破竹。”萬人學道,萬人不知。最貴重者,乃一忘字也。
丹道修煉,以定為基,以忘為歸。然心息不忘,即不得定。故丹道始末,一忘字可以賅之。學者祗知心息合一之妙,不知心息混忘猶為妙。蓋非忘則不能定也。淵乎微矣。
第四節 大定之要與效應
大定者,心息相依,一直依到外息斷絕,念頭全無,連脈博都停止跳動,至此神氣兩定之時,始謂之大定也。
大定既久,身心寂然不動,忘形忘像,忘物忘懷。斯時先天真陽透入色身,滌蕩灌溉,薰蒸營衛,淩肌浹髓,無處不周。格故鼎新,化粗重色身為微妙法身,謂之真空煉形。
所以身心定得一分,即色身空得一分,先天真陽進得一分。若身心空得十分,即先天真陽進得十分。此煉丹之所以必須以大定為之基也。所以身心空得一分,則識神化得一分;識神化得一分,則元神顯得一分。增一分明,減一分暗。泊乎識神化盡,則元神全顯。故雲心死則神活。是以煉神之要,亦必須以大定為之基也。又身心空寂之至,則體合虛空,六向皆心,六合皆身。周遍含容,融洽無間。分身應化,舉念即成。能同時普入無量佛刹,現無量神通。是末後還虛合道,亦必以大定為之基也。
可見一部丹訣,自始至終,只是一個定字。若以心知意識,勞形按引,貪求妄想而求丹者,吾未知其可也。黃帝罔象得玄珠之旨,可以證焉。《莊子.人間世篇》曰:“瞻彼闋者,虛室外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謂之坐馳。”秘釋曰:闋空也,虛極靜篤之際,內外俱空,亥子之交,晦朔之間,萬籟俱寂,斯即瞻彼闋者之時也。虛室生白,則一陽來複,先天一炁到宮。止止者大定也。常動而常寂,最為吉祥。如明鏡照像,應物無心。即照即寂,寂照一如,動定不二,豈非吉祥止止乎!若氣動而神馳,即不能招攝先天矣。《大洞經》雲:“定和如明覺。”又雲:“初定通息,太和一千。大定全真,妙行通靈。”《楞嚴經》雲:“定極明生,明極覺滿。”斯皆定久慧發,靜久明生之象也。
《莊子》一書,於大定之旨,談之特詳。如雲:“魚相造于水,人相造於道。相造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於道者,無事而生定。”又雲:“泰宇定者,發乎天光。”又雲:“大定持之。”又雲:“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然則造道之妙。一定字可賅之矣。
李道純之《中和集》,見地純正。特其詩歌,反復提示大定之要,在丹書中,可謂獨具隻眼。如雲:“自得身心定,凝神固氣精。身閑超有漏,心寂證無生。”又雲:“身心定,玄教通,精氣神虛自混融。”又雲:“煉汞烹鉛本無時,學人當向定中推。”又雲:“造道本來亦不難,工夫只在定中間。”又雲:“藥物只於無裏采,大丹全在定中燒。”又雲:“寂然不動契真常,消盡群陰自複陽。”又雲:“九還七返大丹頭,學者須當定裏求。會向時中求一定,便知日午打三更。”又雲:“潮來水面浸堤岸,風定江心絕浪波。性寂情空心不動,坐無昏散睡無魔。”性寂情空一語,真大定之旨歸。煉己到此,色身上無論起何種變化,悉皆寂然不動,如太虛一般。火候至此,可謂登堂入室,故《永嘉證道詩》雲:“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園明終不失”也。
龍眉子為白紫清之嫡嗣,著有《金丹印證詩》。詩中亦屢揭靜定之要。如雲:“都因靜極還生動,便是無涯作有涯。一氣本從虛裏兆,兩儀須仗定中旋。“陸潛虛《疏》引緣督子句雲:“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故曰:一氣本從虛裏兆。神仙盜此真機,動中采之,靜中爍之。故旋轉乾坤,運行日月,皆自定中。定之一字,最為肯綮,丹學成始成終,皆不外是。故始焉不定,則情境不忘,而無以善夫臨爐采藥之用。終焉不定,則火候不調,而無以收夫脫胎神化之功。故雲兩儀須信定中旋也。”詩又雲:“鼎鉛欲審須中定,陽火將奔在下鋪。不遇至人親指授,教君何以決玄樞。”潛虛《疏》雲:“鼎中藥物,其氣甚微,伊欲審之,必須一爾心志,澄爾念慮,六根大定,情境兩忘,而後采之,保無虞失。及其陽火下奔,吾則下鋪以迎之。此必真師真訣,方可臨煉。”東派初祖之言既若是,則西派相承,以大定真空為作丹之秘要,更信而有徵矣。汪師嘗雲:“丹法攝歸一定字,所謂至簡至易之道也。”曹文逸《大道歌》雲:“如此閑處用工夫,爭似泰然修大定”也。
又玄宗工夫,初由睡著而入恍惚窈冥,再由恍惚杳冥而至大定,外息斷絕。初如一葉扁舟,容于中流。久則如月照寒潭,萬里澄碧。時間由短而長,脫胎神化,皆在定中進行。故定者,入聖之玄關,超凡之津梁也。
又定有兩種之別,一者有呼吸之定,二者無呼吸之定。玄宗所修是第二種。身心俱定,出入息斷,眼皮不動,乃是真定。若心定而息不住者,乃相似定,非真定也。

第五節 定與睡之關係
心息相依,放在外面虛竅中,就是真爐鼎,是得定的初基。能身心意兀然不動,忘人忘我,忘物忘懷,徹底打破時空、物質的界限,就是大定真空的效驗。
一個虛空是獨立的,兩個陰陽,或四個陰陽,都是對待的。把獨立與對待轉成一個統一體,則三家相會結嬰兒矣。夫定者,即是促使三家相會結嬰兒統一體之微妙方法也。
破體之人,一身上下都是陰氣,故須招攝虛空中之真陽以續命。陳摶(或雲是鐘離權)恐人不知,故特意指出:“四大一身皆屬陰,不知何物是陽精。有緣得遇明師指,得道神仙在只今。”那麼又如何去招攝呢?張三豐說:“無根樹,花正微,樹老將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傳與修真作樣兒。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來有藥醫。”訪明師,問方兒,下手速修猶太遲《無根樹詞》。心息相依,神定虛空,以我之陰陽,接天地之陰陽,如樹之以嫩枝插入老枝,以類入類,牝牡相銜,妙土打合,而後返老還童。豈不是一模一樣,同一道理。世間的人,都不知道這個方兒,非訪明師不可。既神息兩定,又得虛無真土的打合,到於虛極靜篤時,天地之虛空。即我之虛空,空中真陽,自然續續而來,如何不復童,不長生哉,豈不是“得道神仙在只今乎!緣督子所謂”一點陽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腎,而在於玄關”者之言,亦指此也。迷者千萬裏,明者一步超,如此而已。
夫定有長短,工夫純熟,一身暢快,直至一定三四點鐘,以至一定至七日之大周天。如能久定在外面,則定極即能離定出神矣。學仙之法,不過一“定”字耳。能定的一分,即去得一分呼吸;去一分呼吸,即去一分陰;去一分陰,即添一分陽;添一分陽,即元神得一分明。是故心愈定則神愈旺。神全則自然脫胎矣。
睡是定的前奏,可見睡訣不離定訣。故每當睡前,都必須做到心息相依,神定虛空,然後睡熟。此即陳摶老祖一覺睡千年《無極圖》睡功之大旨也。雖然一覺睡千年之說,未免誇張。但心入虛無,便能超脫一切,無天無地,無人無我,無來無去,不再為三維世界所囿,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實在亦不足為怪。實踐出真知,非切身體會的人,是無法理喻的。
在我重整本文之前,在《浙江日報》上看到的一條奇異的消息,覺得確有為我上述理論作證的價值,故特將全文抄入。載報時間是90年 四月九日 ,標題叫《失蹤24年,船員猶作夢裏遊.文雲:"一艘24年前在一場颶風中失蹤的雙桅帆船,突然被人發現。而船上的人竟然無法說出曾發生過什麼事。
這艘船名叫“尤利西斯”號,60英尺 長的帆船,是在百慕大三角區失蹤的。最近它被沖上委內瑞拉·加拉加斯市,一處荒僻的海灘。船員們被土人帶往市鎮。奇怪的是,三名船員的年紀看上去好象與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小周天打通法

http://book.sina.com.cn 2007年03月23日 00:29
連載:求醫不如求己 作者:中裡巴人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一、 叩首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一)
  叩首,顧名思義就是磕頭,有人問,磕頭也是鍛煉嗎?那當然,磕頭還是道家修身秘法之一呢!
  “學道本無門,叩首先有益”。但是,咱們練的叩首不是頭碰地,而是頭叩手背,就像是我們趴在桌上打盹時將額頭壓在手背上的感覺。也就是說,怕我們的額頭直接磕在地板上會疼痛受傷,就用手墊著。這樣額頭撞在手背上,既不會因接觸面太軟而無效,也不會覺太硬而受傷。
  然後按拜佛叩頭的樣子,以額頭部分(鼻根至前髮際線)撞擊手背,幅度和力度因人而異,本著由輕而重的原則。抬頭再叩時要有一個頭後仰的動作,每15次為一小節。接著從鼻根到下巴輕輕“撞揉”手背,每反復10次為一小節,“撞揉”時面部始終與手背相貼進行(“撞揉”時頻率要快,如震顫一般),兩節為一組。
  如此可使任督二脈在頭部順接,為打通小周天的第一步(高血壓患者暫不可練此功)。
  二、震動尾閭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二)
  先雙腿盤坐。有些人說我盤不上,而咱們這個功盤不上正好!雙腳微盤能交叉即可,然後用腳掌外緣骨用力站立(站的過程中膝蓋不可觸地)。剛站一點有人說不行,站不起來也沒關係,這個功法本來就不需要完全站立起來,只要臀部離地10至30釐米就行。由於重力作用,臀部落地時正好使尾骨撞擊地板,這個動作就完成了。這種撞擊面積較大,安全無痛。為保萬無一失,開始時臀部可墊棉墊,站起的幅度也宜由小到大,或面前有人幫忙拽起也可,主要目的就是要震動尾骨,使任脈會陰穴與督脈長強穴得以順接。這是打通任督二脈的關鍵一步(有骨結核、骨質疏鬆及急性腰扭傷者,忌用此法)。
  別小看這一站一坐。站時吸氣使整個脊椎督脈氣沖灌頂,落下呼氣時自然氣沉任脈丹田,乃用意而不用力之妙法。這對婦科病、肛腸病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還可強壯肝腎功能,且能降壓安神,治療腰膝疼痛只要鍛煉時從容和緩,不急不躁,鍛煉後都會有氣力大增的感覺。
  三、壁虎爬行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三)
  我們都看過壁虎或諸如蜥蜴、鱷魚的爬行吧,咱們這個動作就完全依照它們來進行,爬行得越像越好。但是咱們在地板上練時不用真的往前爬,如果真的向前移動了,那就必然是四肢在用力,而這個鍛煉法四肢是不用力的。所有動作的完成雖然主要是靠胸腹和腰的力量,但我們卻不可把意念集中在那裡,而應集中在“爬”上——此時你就是一隻壁虎,自然放鬆得像壁虎那樣去擺動肢體就可以了。
  記住壁虎的所有動作都要有,因為你就是一隻壁虎。爬時大腿內側和上肢內側以及胸腹部都會直接接觸地板,所以要注意為防止地板過涼、皮膚擦傷等問題,應先有些簡單的防護措施。
  此功法主要用來打通任脈,對增強五臟功能效果卓著,尤其對肝臟有很好的養護作用,對腸胃疾病、便秘、婦科病痛經、不孕等諸症都有很好的療效,減肥消脂的作用也非常明顯。任脈乃陰經之海,總調陰經各脈,對於更年期婦女尤為重要。
  四、踏步搖頭法(小周天打通法之四)
  放鬆仰臥於地板,兩手抱於頸,好像要做仰臥起坐,頭略微抬起,現在我們開始做原地踏步的動作。
  你問了,原地踏步,腳心碰不到地面呢!對,不是讓你腳踏實地,而就是一種想像,你就躺在那裡,腳跟貼著地板,兩腳一收一伸踩著虛空,做原地踏步的動作就對了。動作不要大,同時頭隨著腳的伸縮而向左右擺動,收左腳時頭向右擺,收右腳時頭向左擺。意念想著:我站在一個空地上,抱著頭,悠然自得地做著原地踏步。動作和緩從容,用意不用力。
  這個動作主要是鍛煉整個脊椎,也就是督脈。督脈是陽經之海,總攝各條陽經,能夠升發人體陽氣。所以這個功法只要練上幾下,就會讓人渾身發熱、氣血旺盛,尤其對於腎臟有很好的強壯作用,且活血通絡作用很強,可治療虛寒症及腰腿病,對心臟及腦供血不足的人效果明顯,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不過要注意的是,練此功時脊椎供血非常旺盛,正是要打通督脈,但是有些人脊椎長期有瘀血阻滯,或側彎,或膨出,或鈣化,這時就會感到脊椎某些部位會產生一些較強烈痛感,也就是好血在衝擊這些病灶。不必擔心,這種痛感很快就會過去。為了使鍛煉更加順暢安全,鍛煉要循序漸進,時間寧少勿多,以不疲勞為准。另外,如在練完此功後取俯臥位,讓人用掌根從頸一直按摩到尾骨,常會發現有格外疼痛的點,需稍加仔細按摩,這樣可加速打通督脈。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玄關修法

王松齡
 修玄關,有頓、漸二法、根機(素質)利者可從頓法入手;根機鈍者,要從漸修做起。下面介紹幾種頓修方法:【1】忘法 古云:“無心是道”,無心,即無六塵緣影之心,此心既無則妙明真心自顯,道家叫做“心死神活”,所謂攝心歸一,即收攝六塵緣影之心使之歸於一(一義為空)。所謂:“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即攝用歸體。欲達無心在於忘心,即除去見聞覺知,不用聰明思慮,莊子說:“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即身心兩忘),同于大道,此謂坐忘。”“如果不忘心,對境必著相”,“不知空本無空,無念之時正是孤明的心,保護孤明就是修禪最好的一著子。”(正果《禪宗大意》) 道家南宗五祖白玉蟾在《玄關顯秘論》中說:“……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按此系引譚峭語)。只此忘之一字,則是無物也。‘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其斯之謂乎?如能味此理,就於忘之一字上做功夫,可以入大道之淵微,奪自然之妙用,立丹基於頃刻,運造化於一身也。”可見不僅參撣可由忘字入手,修丹亦當由此入手。黃檗禪師說:“忘境尤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怕落空無撈摸處,不知空本無空,惟一真法界耳。”“但自忘心同於法界,便得自在,此即是要節也。” 金蓋山人閔一得在《道藏續編》中對玄關之理、法、境界反復闡述,極盡情微,直指開玄關之法在一“忘”字,即“忘而又忘,玄關斯辟。”陰陽派丹法首重鼎器,清靜派丹法首重玄關,一旦玄關得手,則丹基已立,向上修持,自可頭頭是道。 若逕能入忘自屬捷徑,如或未能則可由漸而至。1987年7月份的《氣功》雜誌上有一篇很好的文章,足資參考。即龐祝如《從三調到三忘》,現摘錄如下:“眾所周知,調身、調息、調心是練功的三要領,但三調僅僅是練功的入門階段,最終達到身心統一和空化。這就是使三調進入‘忘身、忘息、忘心’的境界。不少練功者之所以久練收效不大,就是執守三調以為終點的緣故,三忘的過程首先是忘身,進而忘息,最後忘心。達到忘心才算進入真正的氣功態。調心是排除雜念過程,以一念代萬念,使能量集中於大腦額區,產生功能的質變,接通與機體內部的聯繫,這時體內各微細變化均可感知,是為入靜。之後應逐漸沖淡意守的意念,直至完全消除意念。這樣大腦功能的質變便由額區遍及整個大腦。進入高度協調和有序化的狀態,是為入定。此時只覺心神寂靜,空明澄澈,宛如明鏡,渾同太虛,主觀與客觀融合—體,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這就是忘心。”按:此境界,既已忘心,即不可再起心,起心動念,此境界即消失而“出定”。在練功得此境界後,還可以有一定的殘留效應,即不練功時亦可有空明寧靜之感,雜念不生,應物不迷,對此應予注意護持。 【2】觀法佛家有多種觀法,這裏所說的觀法是指觀心的方法。《心地觀經》說:“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道家也說:“太上曰,吾自無始以來觀心得道。”佛道兩家都指出了觀心的重要意義。但應如何觀,則原則性的提示多具體方法少。這裏有一段文字講的很具體。可以參考:“觀心之法即修持法,先要心平氣和,放下萬緣、塵事雜念一概放下。輕鬆自然,善事惡事都不思量。靜觀腦海裏的念頭,忽起忽滅,此念生起消滅,他念又起又滅,接續不停。如水波、水泡,生生滅滅,複歸為水。妄念起時勿斷除它,勿排斥它,勿執著它,勿隨逐它而跟著思考下去,只管靜心觀察其生滅,毫不費力。妄念起時,一看不知去向,旋又複起,仍如是看,念若不起,只看著,久久純熟,看到一念不生,即是入定,即與般若相應。觀無明心,即是觀真如心,觀心性即是觀無明心,何以故?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真如之用故。觀而得定即是真如三昧,為三昧之王,故名上定。觀心,不念外境,故名無念行,一心不動,故名不動行,心無所緣,故名無相行,心不住境,故名無住行。用般若觀照(即無為法觀心)故名般若行。常修此行,則真心自現。 初修禪定時、心緒繁亂,雜念叢生,只要內心把持‘平懷之心’,不起心動念,不遏止妄念,不追隨妄念,自然地,妄念一起一滅,逐漸減少,漸趨於平靜,直至妄念全無,即可入定。將入定時,自心會覺察到將進入某‘境地,有的覺得好似要昏迷過去,有的覺得好似陷入虛空中,不著地之感;有的會緊張。只要一敏感,心念一動馬上又退出定,必須再接再厲進修下去,還是保持平懷之心,以無為入定,此定非有為法,心想入定即不入,起意動念即不入,是為寂靜自入之無為大定。此法要多加磨練,使無為心境純熟,即不患得患失,動靜無礙,處事應物皆一心不亂,不離大定,斯可謂入道矣。達摩四句偈:‘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濟公(指禪宗臨濟宗開祖義玄,非濟公傳之濟公)偈曰:‘著意求真真轉遠,癡心斷妄妄猶多,道工一種平懷處,明月清風影在波。’即是純靜不動,平懷處心,可以入道也。 入道之後,只是個開端,雖然在日常生活起居造作之間,皆能保無為心境,不離大定,還需勤加修持無為禪定。因靜坐時,其智慧與道果之增長,精純度與速度,皆比平時來得快且大,故必勤修,以期證得無上智,無上菩提。 持誦或默念佛菩薩名號,或咒語,或經文,持誦到專心一意心無旁念,即可入定,名為念佛三昧定。此三昧與修無為道之真如三昧完全一樣,若無修禪定,只靠念誦時收心入定,這還不夠。因其持誦是短暫的,不念誦時,即無定矣”(王豪《無為大禪定修持要領》)。 以上所說皆屬敲門磚(入門方便),若能頓悟則此方便亦無所用,正如張紫陽說:“心迷須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 【3】守中李道純指出,玄關就是“中”。他說:“諸丹經皆不言正在何處者,何也?難形筆舌,亦說不得,故曰玄關。所以聖人只書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關明矣。所謂中者,……汝但於二六時中,舉心動念處著功夫,玄關自然見也。見得玄關,藥物、火候、運用、抽添,乃至脫胎神化,並不出此一竅。”(《中和集》卷三)可見“守中”一著是李道純丹法的核心要訣。內丹之“中派”亦由此而來。 在尹真人高弟《性命圭旨·元集》中,論守中要訣時說:“儒曰存心養性,道曰修心煉性,釋曰明心見性。心性者,本體也。儒之執中者,執此本體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體之中也;釋之空中者,空此本體之中也。本體之中,本洞然而空也。道之得一者,得此本體之一也;釋之歸一者,歸此本體之一也;儒之一貫者,以此本體之一而貫之也。”又云:惟此本體,以其虛空無聯,強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強名曰一。然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天得此而天,地得此而地,人得此而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於此也。”即把三教大旨及天地人的本原都歸結於“中”。本天道立人道,以人心合天心,則自符于中道而無背逆。丹經中說:“人心若與天心合,顛倒陰陽止片刻。”正言其功用奧妙。 清·黃元吉亦以守中為一貫功夫。“昔論吾道,始終只是一‘中’字,始也守有形之中,以煉精化炁;終而守無形之中,以煉虛而合道。”又云:“吾道修為,除童體之精氣神三寶無虧者,無須守中一著功夫,可直從河車搬運下手處。凡已漏之體,精氣神三寶均已虧損者,則舍守中溫養—法,以積精累氣、複精聚氣、固精養氣,期返于童真體,用為修煉之本,別無二途可循。”此亦是單提一個中字,作為內煉修持,返老還童的惟一途徑。 《張三豐全集·道言淺近說》:“大道從中入門,所謂中字者,—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須兩層做:第一尋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須要迴光返照,注意規中,於臍下一寸三分處不即不離(似守非守),此尋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樂之未發,此未發時,不聞不見,戒慎幽獨,自然性空神清,神清氣慧,到此方見本來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這是從臍下入手之說。張三豐指出:“凝神調息,只要心氣平和。心平則神凝,氣和則息調。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渭平,心執其中之謂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經之玄關一竅也。” 【4】念佛三味與開悟(玄關)美 國金 博士到臺灣承天寺參訪廣欽老和尚。金問:“我看佛學書籍中提到有個‘念佛三昧’。到底有沒有這回事?老和尚是否得過這種境界?”廣公上人說:“我在50年前,有一次情況,我認為是念佛三昧。”金高興地說:“請師傅開示!“和尚說:“50年前,我在福州鼓山時,有一次隨眾在大殿行香念佛,大家隨著木魚聲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我手結定印,邊走邊念,突然我那麼一頓,……當時‘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先在大殿地面盤繞,然後再冉冉地迴旋上升起來。”“當時沒有什麼寺廟建築和其他人、事、物的感覺,只有源源不斷的念佛聲,由下至上,一直繞轉,盡虛空、遍法界儘是彌陀聖號。”金問:“此時師傅行不行香?”老和尚說:“那時他不曉得行不行香,也不曉得定在那裏,光是‘南無阿彌陀佛’而已。‘最後維那引磐一敲,功課圓滿,大眾各歸寮房’他還是一樣‘南無阿彌陀佛’下去,二六時中,行住坐臥,上殿、過堂完全融於‘南無阿彌陀佛’佛號聲中,鳥語花香,如此有三個月之久。” 老和尚笑著說:“那真的很爽快!不過這只是我記憶中的體會,是不是念佛三昧,供你參考,我覺得是個念佛三昧” 關於玄關之漸修方法,即當修煉“莊子聽息”、“莊子坐忘”、“傻坐、傻臥”或“清靜功”等靜功時,進入忘我境界後,進而可以獲得玄關竅開之效應。

胡孚琛 辯難答疑第十二講

著《道學通論》自1999年問世之後,發現許多問題尚未盡人意,於是在2001年撰成《道學通論•丹道篇補遺》一文,對書中未盡之處作些 補充。誰知此後一發不可收拾,竟由授課需要以講稿的形式一篇一篇寫下來,成此《丹道法訣十二講》。按原寫作計畫,僅寫到《究竟境界》即告圓滿,誰知某些刊 物將上述內容刊出後,引起較大社會反響。我每年夏季,召集我指導的博士生、留學生、港臺生、訪問學者、博士後及其他要求來聽課的學生集中授課,但課堂上一 般不講授內丹學,僅將此講稿發給他們自學。這樣,一是這些學生們提出諸多問題,需要答疑。二是此講稿部分內容刊出後,陸續接待了不少來信來訪,雙方討論的 內容,不斷增新。三是此講稿內容為少數江湖丹師所不容,令幾個徒子徒孫在互聯網上叫駡,並和我在社會上指導過的一批學生爭辯不休,他們爭論的某些內容,有 時涉及丹道長期被江湖文化曲解的問題,我以為也有著文作答的必要。這樣,只好將原講稿內容壓縮合併,最後以《辨難答疑》這一講作結。這一講的寫作方式,原 擬作問答體,後來發現竟排出30來個問題,忒過繁瑣,就又仿照劉一明先生《修真辨難》的寫法,集中成幾個問題,統一作答。其中關於丹道是否非要靠丹師口訣 秘傳的問題,占去很大篇幅,其原因有二。一是此乃學道者入手修煉拜師問道首先遇到的問題,必須講清楚,故陳攖甯先生專門有《口訣鉤玄錄》之作,陳健民上師 亦特別撰有《口訣談》(《曲肱齋文二編》)。二是口訣秘傳一事,恰恰是我和江湖丹師爭議的焦點,且《丹道法訣十二講》之問世,正是要打破江湖丹師對丹道的 壟斷,使之從江湖文化提升到學術的殿堂,故關於口訣之事,不能不辯。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吾亦如是。世上凡作學問能立一家之言,成一代學人者,必具備三點,一曰能分析明辨,二曰能融會貫通,三曰能超越創新。近世佛道之研究堪稱一代學人者,專于密宗者有陳 健民上師,專於丹道者有陳攖甯先生。此二公分別對密宗和丹道之研究,皆能鞭辟入裏,且都能將佛道各宗派會通比較,直言其利弊,更加毫不迷信權威,對佛陀、 宗喀巴、呂祖亦敢放言評論,時出真見,創立新說。陳健民上師和先師知非子生前過從甚密,應是我的師輩,對丹道彼家丹法和龍虎丹法亦有瞭解,其著《從道家的 功夫談到密法的殊勝》,對丹道多所批評。例如他說:“加以道家口訣,不如佛法之公開,下手修之,一不如法,就生毛病,且近世借道騙錢者多。從其‘口號’觀 之,如‘萬金不換’、‘長生不老’、‘千古傳藥不傳火’等,引人入勝,其手法尤其高明。將軍欲以巧勝人,盤馬彎弓故不發,非錢到手,決不空說。”這類批 評,應是正確的,至少是和我對丹訣秘傳之流弊感受相同。但他說丹道法訣“不值識者一哂”,丹道比密宗相差甚遠,丹家是“外道”,學佛後再度道家之人云云, 這種護教立場語多偏頗,至於談到丹道等諸多功法如彼家丹法之采藥是采“女子暖氣”等,殊不可信。“暖氣”乃人身之體溫,如何能采,此乃不明鑄劍與采藥的分 別之誤,亦把丹道修煉看得忒煞粗俗了。與此相反,陳攖甯先生乾脆自承為“外道”,斷言密宗功法粗糙不如丹道精細,並說:“往年余在北京時,正值某某法師亦 在北京傳授東密。某某督軍之女公子二人,年齡在二十內外,學密宗功夫太勤,遂得幹血癆之症,面黃肌瘦,月經停閉。每日下午,身體發燒。此等現象,餘親見 之。凡學密宗不得病者,已屬萬幸。若求愈病,難之又難。因為人的身體是肉做的,不是鐵做的。一味蠻幹,決定沒有好結果。”(1940年為某君《餘之求道經 過》按語)陳攖甯先生批評佛教和密宗的言論尚多,雖標出仙道修煉較之禪、密的諸多優點,但對禪密之指責亦有以偏概全之嫌。眼下陳健民、陳攖寧二公的聲譽如 日中天,徒子、徒孫和私淑弟子亦風起雲湧,不容別人說半個“不”字。不佞即因傳出陳攖甯先生否定過的龍虎丹法,被幾個自稱是陳攖甯徒孫的匿名鼠輩上網討 伐,叫駡不休,以為我冒犯他們祖師爺“當代太上老君”、“仙學钜子”的神威!這幾個匿名鼠輩雖然利用多種化名咆哮不已,卻也自己拿不出什麼新貨色,只不過 翻來覆去鸚鵡學舌地炒陳攖甯先生三、四十年代的冷飯,冒充自己的著述。還有更令陳攖甯先生難堪者,這幾個自稱“徒子徒孫”的鼠輩不僅將陳攖寧生前沒來得及 斟酌修改的手稿匆匆捅出來招搖過市,造成諸多紕漏敗壞他的學術威信,甚至連陳攖甯先生講他費十年之功煉外丹,證明“紅銅確能變成白銀,但不免於虧本”的 話,也在各種書刊裏一再重複炒作。果如是,則是利用化學反應轉變化學元素的所謂“冷聚變”,足以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何“虧本”之有?可見彼鼠輩自己沒長腦 袋毫無學養,根本不配評論和整理陳攖甯先生的學術著述。其實我對於陳攖甯先生和陳健民上師的為人為學,皆心儀已久,尊之為前輩學者,無半點不敬之意,對於 和他們有牽連的丹師,也有意退避三舍,做到仁至義盡。我認為,不管彼二公修持是否確已成仙成佛,然就其住世期間留下的作品而言,還是人寫的,不是神授的, 如果句句都奉為金科玉律,則是堵塞了後輩學人的進取之路,且二公觀點相互齟齬之處,也使後輩學者無所適從。元安禪師有雲:“一片白雲橫穀口,幾多歸鳥盡迷 巢。”我在治學上力求分析明辨、融會貫通、超越創新的宗旨,實是向陳健民上師、陳攖甯先生二位師長學來的,眼見他們對自己的前輩學者敢於批評超越,因此我 也學著以自己的頭腦審視他們著述的觀點。我自知自己眼下的學養和修持實踐,不及陳健民上師、陳攖甯先生多矣,因之為了學術進步,我希望後輩學者對於我的學 術觀點,亦應作如是觀。(一)丹道之調研我於1980年10月開始接觸丹道,後來聽從錢學森教授的建議,由自然科學改行研究道教內丹學,並在全國展開丹道調研。這期間通讀《道藏》,編輯了546 萬字的《中華道教大辭典》,寫出《道教志》、《道學通論》等著作。廿餘年的時間,走訪丹師數十名,其中交往多年者亦不下十人之數,得到不少丹經秘本、手抄 本、武術傳本、民間宗教功法傳本和一些修持法訣及健身術、秘傳藥方等。同時對現代高能物理學、宇宙學、生物學、生理學、神經免疫學、心身醫學,特別是西方 心理學各派理論,盡心研習,且親赴西藏調研藏傳佛教,並閱讀了《大藏經》有關禪宗、顯教、密教、瑜珈部等經典,參與修習噶舉派大手印和寧瑪派大圓滿功夫。 26年來有幾點粗淺的體會:其一是我發現丹道各派法訣、佛教的禪宗、天臺宗、淨土宗、密宗紅教的大圓滿、白教的大手印、花教的大圓勝慧乃至黃教宗喀巴的功法,甚至印度教性力派、伊斯 蘭教蘇菲派、基督教的神秘主義,還有民間宗教如弘陽教及近代道會門如一貫道、同善社等,包括武術各門派所傳秘訣,都存在同一性。在人體形、氣、神三個層次 上,各種修持法訣本質上是一致的。密宗之修持據各類經書傳有上千法門,也不難尋出頭緒,本質上是一個東西,丹道各門派亦複如是。因之我認為這些各自獨立發 展的宗教門派,相互間雖然壁壘森嚴,實際上相通之處甚多。這是因為世間各種族的人體生理結構有同一性,人體的氣息、血液、內分泌、神經遞質的運行規律有同 一性,人類形體的經絡、氣血的能量流和生命力、意識的不同層次的活動在生理和心理上也有同一性,所以不難理解世界上各宗教不同門派的修持法訣也有同一的。 佛法早有“一念緣起無生,超出三乘權學”之論,足見千百法門皆是導人入道善巧方便的權法。其中的差別在於,不同宗教各門派在形、氣、神三個層次上修持的側 重點不同,其理論體系即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特別是最終追求的修持目標不同,因之才出現不同的門派。例如有追求即身成佛者,有追求當世解脫者,有追求與上帝 溝通者,有追求來世入天國者,有死後升天者,有長生久視者,有返老還童者,有陽神脫殼者,有自身成就者,有他力接引者,這就造成修持功夫在層次上、深度 上、側重點上大同小異的門派。縱觀這諸多宗教門派,我發現丹道的龍虎丹法、禪宗的臨濟宗、密宗白教的大手印,其功法細緻分明,最有理路,以之入手可以一竅 通百竅通,貫通各宗教門派的修持功夫。此雖為一得之見,但道友們如能打開門戶之見在修持上敢於體驗比較,在學理上能融會貫通,必能對我的話深有同感或有所 諒解。《莊子》每言“道通為一”,佛陀教人消除“差別相”,當是不謬。其二是必須將道教內丹學從江湖文化提升到學術的殿堂,以現代哲學和科學進行學術創新,使之成為現代人體生命科學和心靈哲學。我在二十餘年的丹道調研活動 中,遇到了上層、下層、左的、右的兩個方面的干擾。左的干擾主要來自上層那些“假馬克思主義政治騙子”和党棍,他們打著反對封建迷信的旗號將內丹學打成 “偽科學”,將這個學術領域的科學研究劃為禁區。然而近十年來內丹學已同西方心靈哲學(Philosophy of mind)和心靈科學(Science of mind)接軌,《悟真篇》等重要丹經被譯成英文,英、法、美、俄諸國都出現研究丹道的學者,國內一些高等院校也有數十名青年學者選作內丹學的課題得到博 士學位,內丹學的研究已得到學術界的普遍承認。何況那些號稱“反偽科學鬥士”的頭面人物,主要對立面是江湖上的氣功師,因此這種來自上層的極左干擾並不 大。二十餘年我深感壓力的,是來自下層的右的方面的干擾,即是社會上那些打著某門派第幾代傳人、某大師嫡傳弟子旗號收徒斂財的江湖丹師的干擾。就我在調研 中實際接觸到的這類丹師而論,他們大多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十之七八是並無真才實學的招搖撞騙之徒。其中少數人撲風捉影的懂些皮毛,甚至得到過隻言片語的 傳授,但自視甚高、謬見甚深,以偏概全、妄自尊大,模仿鐘離權十試呂洞賓的方式以江湖規矩授徒,稍不如意就四處散佈流言蜚語,跟這種丹師交往是白浪費時間 和徒惹麻煩。我也見過得部分真傳的丹師(少有得全訣者),但周圍聚集了一大批多為江湖人士的五花八門的徒弟,其中多是無正當職業的進城務工人員,以甘充鷹 犬、打手作晉見之禮,以奉獻大小論親疏,都爭當嫡傳弟子和掌門人之位,這也給我的調研活動帶來巨大阻力並橫生許多枝節和招惹若干是非。特別是一些確實接觸 過前輩內丹家的老於江湖的丹師皆自稱曾得到前輩知名丹師的真傳和秘訣,但裝出一副莫測高深的樣子似露非露的吊人胃口,使你無法判別真假,只有乖乖地向他奉 獻錢財。這些年我積累了很多判定丹師是否得過真傳的經驗,也真正摸透了江湖的規矩和江湖文化的特徵,有時反而能根據江湖傳道授徒的規律揭穿某些丹師的謊 言。例如近世內丹學家陳攖甯先生,28歲至31歲時,曾因病四處參訪佛道中的修煉家,“先尋訪佛教中有名的高僧,如九華山月霞法師、寧波諦閑法師、天童山 八指頭陀、常州冶開和尚等。但嫌佛教的修養法都偏重心性,對於肉體仍無辦法,不能達到去病延齡之目的。因此又尋訪道教中人,如蘇州穹窿山、句容縣茅山,都 是香火地方,道士們不懂得修養。又如湖北均州武當山、山東即墨縣嶗山,雖有不少做修養工夫的人,他們所曉得的方法,尚不及我,有許多問題不能回答。其他不 出名的地方,如安徽懷遠縣塗山、浙江湖州金蓋山等處,都是空跑,並無結果。我想,這樣尋訪,白費光陰,還不如自己看書研究,因此遂下決心閱覽《道藏》。” (《陳攖寧自傳》)陳攖這份《自傳》寫於1953年10月28日,是為浙江省文史研究館寫的檔案材料,自注計七頁,139行,2896字,為研究陳攖寧學 術思想的一份最真實的資料。民國時期陳攖寧在上海辦《揚善半月刊》、《仙道月報》,聚集了當時一批傑出的內丹學家和丹道修煉家、愛好者,陳攖寧之學術亦靠 多年參訪、與道友相互切磋、自己閱讀丹經狠力摸索而來,終其一生未皈依一師一派,但卻開創了內丹學從江湖文化邁向學術殿堂的新生面。陳攖甯先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衝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貼出大字報誣陷他,致使陳攖甯先生舊病復發,腹瀉昏迷,於1969年5月25日19時許病逝於 北京市人民醫院。當時正在“文革”階級鬥爭激烈時期,那些自稱“入室弟子”、“嫡傳弟子”的人竟無一個在他身邊,這在當時的政治氣候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人之 常情。上世紀80年代,我國學術界開始興起對道教的研究,但尚不能認可丹道是一門學術,更不承認陳攖甯先生是學者。我在80年代多次著文介紹內丹學和陳攖 甯先生,逐漸使陳攖甯先生及其仙學的思想為學術界所接受。特別是《道教史上的內丹學》一文在《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第2期上發表後在國內外引起較大反 響,而後又有多名研究道教文化的博士生選擇內丹學作博士論文,內丹學作為一門新學科遂被學術界所確認。直到90年代後期至本世紀初,陳攖甯先生在氣功愛好 者之間聲名鵲起,內丹學成了氣功師聚徒斂財的旗號,一些江湖術士又想重新把陳攖寧拉回江湖文化的門派之中。他們自稱是得了陳攖甯先生“男女雙修秘訣”的 “嫡傳弟子”、“入室弟子”或者“徒孫”,以之蠱惑青年,矇騙社會上的大款、高官以售其奸。他們否定袁介圭先生等人為陳氏門徒,聲稱唯有他們才是陳攖甯創 立的“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什麼“仙學派”,並煞有介事的編造經歷聲稱他們拜師時像共產黨員入黨一樣也有“兩個介紹人”。更有甚者,他們還無中生有地造 謠說陳攖甯逝世時天上“仙音繚繞”,胡說陳攖寧“還會回來的”,費盡心機地尋找陳攖寧的“轉世靈童”。其實陳攖甯先生是學者,不是江湖術士,他對同類陰陽 丹法所知甚少,生前沒有皈依任何丹師之門下,更沒創立過什麼“仙學派”。近幾年幾個外地來京務工人員竟也裝出得到丹法秘訣真傳的模樣,對陳攖甯先生一口一 個“師爺”叫得怪親熱,在世人面前爭著給陳攖甯當“徒孫”,這幾個人無非是看中了陳攖寧這塊招牌的商品市場價值,他們神化陳攖甯先生的目的在於販賣他的書 稿撈利。這些鼠輩對陳攖甯先生的推銷和標榜,只能玷污陳攖甯先生的名聲,因為這些丑類根本不配和陳攖寧的名字聯繫在一起。他們編造的仙學派歷史和拜師經過 既和《陳攖寧自傳》所述事實不符,也違背當時江湖文化中丹道承傳的規矩。陳攖甯先生終生奮鬥的目標也是將丹道從江湖文化中解脫出來,因之首次在學術刊物上 公開討論丹道法訣,並提出“重研究不重崇拜”、“貴創造不貴模仿”、“在超脫不在皈依”之箴言。學術乃天下之公器,非一人一派所得而私,學者只能“空 前”,不能“絕後”,後人超過前人乃自然規律。陳攖甯先生《答上海錢心君七問》有雲:“譬如我自己是個學仙的人,設若僥倖將來修煉成功,必有特異之處,可 以顯示給大眾看見。倘仍不免老病而死,又無絲毫神通,你們切切不要烘雲托月,製造謠言,說我已經得道,免得欺騙後人。像這一類的事,前人書中常有,我看了 甚為厭惡。所以我自己不願蹈這種陋習。今世修煉神仙之術能完全成功的,我未曾見過。但一半成功卻是有的,然也不足為奇。這全靠我們後起之秀發憤有為,方可 登峰造極,超過前人。”陳攖甯先生這種實事求是的大學者風範,和那些自稱他的“徒子”、“徒孫”的江湖術士,是何等涇渭分明!我在二十餘年的丹道調研活動中,倍嘗重重挫折和磨難,親歷同江湖人士的種種是非恩怨,深知這些江湖人士在切身利益驅動下為爭當掌門人,爭師承招牌等如何善 於造謠生事、相互傾軋、心狠手辣,因之不願看到學術界的青年學者再為調研丹訣同江湖師傅打交道。我痛下決心將內丹學從江湖文化引入學術研究的科學殿堂,這 本身就是真正繼承了前輩內丹學家陳攖甯先生未竟的事業。丹道的基本法訣公開之後,可使有志修道者免去幾十年拜師求法之苦,可使那些毫無真才實學的江湖師傅 大大縮小騙人謀財的地盤,可使後世學人不必糾纏江湖上的是非恩怨浪費治學的時間和精力,可使內丹學變成能推理、能實驗、能探索、能創新、能試錯、能據書修 持、能據丹經研究的科學體系。丹道作為江湖文化在中國流傳數千年,形成一套拜師、授徒、傳法、修煉的成熟的行為系統,其中自然有不少特長和優點,因此江湖 文化本身是不能取締也無法取締的。然而在當今商品經濟大潮中,一些丹師唯利是圖,更有一些意在騙財騙色的假丹師加入進來,再加上中國上層極左的反宗教、無 神論思潮破壞了丹道依附道教而傳的社會氛圍,因此江湖文化中的腐敗現象中斷了丹道傳法的古制。江湖文化往往把開宗立派的第一代丹師美化為無所不能的神仙, 由其收徒傳法興盛一時,然後繼傳弟子日趨保守,靠前輩之聲望斂財謀利疏於修煉,於是愈傳愈劣,一代不如一代,最後被新創的門派取而代之。神化開宗立派的丹 師是江湖文化的一個特徵,這種“祖師爺”被神化後名列仙班,不准別人說半個“不”字,祖師爺所傳法訣不能創新,更不准後世丹家超越他們。現代科學則不然,它是在一代一代不斷創新的機制中發展而來的,至今帶動全人類進入了科學昌明的時代。按照美國科學史家湯瑪斯•庫恩的研究,科學的發展一開 始經過一個“前科學時期”,通過各種學派的百家爭鳴逐步形成一個公認的科學“範式”(英國科學哲學家伊姆雷•拉卡托斯稱之為“科學研究綱領”)。有了公認 的範式,科學的發展便進入了“常規科學時期”,科學家在統一范式的指引下不斷完善科學理論,擴大知識範圍,探索未知領域。當未知領域的大量反常現象不斷衝 擊舊的範式,終於動搖了科學家集團對舊范式的信念時,又進入了“科學危機時期”。這時科學家集團中的年輕一代逐步取代保守的老年一代,一些有生命力的新範 式被新一代科學家提出展開競爭,拋棄舊范式、建立新範式的“科學革命時期”就到來了。整個科學史從“前科學時期”到“常規科學時期”,再到“反常和危機時 期”,最後引發“科學革命”,重新進入新的常規科學時期,這就是庫恩描繪的科學發展的動態模式。近代以來,天文學從托勒密的“地心說”範式過渡到哥白尼的 “日心說”範式;化學從“燃素說”範式飛躍到拉瓦錫的“氧化說”新範式;物理學由亞里斯多德範式到牛頓力學範式,再由19世紀末20世紀初牛頓力學的大危 機確立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新範式,科學就是在不斷革命中發展的。科學革命並不否定原來的“研究綱領”在科學發展史上的巨大貢獻,甚至認為“退 化的研究綱領”中科學理論有復活的可能性。例如牛頓關於光的“微粒說”取代了惠更斯的“波動說”,而後“波動說”又獲得新生;與此相類似的還有魏格納 1912年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和霍姆斯1944年提出的地球板塊構造學說。科學革命更無損于前輩科學家的威信,儘管牛頓的科學範式被愛因斯坦、玻爾的科學 範式取代,然而牛頓仍然是科學史上功勳卓著的一代科學巨星。科學家、學者是人而不是神,他們一生的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都難免有失誤或局限,但科學的發展卻 日新月異,後人超過前人是科學發展的鐵的規律。現代科學在西方興起僅數百年,卻極大的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地球的面貌。丹道在中國流傳數千年,至今在道教中 瀕臨失傳,在社會上亦魚龍混雜,其正法真訣之傳承幾成絕響。此吾所以痛感有將丹道從江湖文化引入學術殿堂之必要,而置江湖上借丹道謀利之徒群吠狺狺而不顧 也。其三是我在二十餘年內丹學調研活動中,多處尋師求法,終於摸清丹道法訣在江湖文化中承傳的秘密,弄明瞭江湖規矩和丹道法訣的特點,為將丹道推向學術研究的 科學殿堂鋪平了道路。在江湖文化中,丹道法訣從不形諸文字,僅在師徒間口口秘授,因之訪尋真師和求得口訣成了研習內丹學的關鍵步驟。所謂真師,其一是必須 有清晰可考的丹道承傳系統即師承來源要明;其二是該丹師的老師必須是真師;其三是確實得到前輩丹師的真傳實授且手中握有丹道真傳的手抄秘本;其四是對丹道 理論能融會貫通且有一定修持經驗。如果丹師雖是前輩著名內丹家的門下傳人,但其老師的師承不明,是名師而不是明師;或者僅有師徒名份未得真傳;或者對丹道 僅一知半解閃爍其辭,皆不可謂之真師。濟一子傅金銓曾著《試金石》一書,用以判定真師和假師的根據,學道者可以參究。尋得真師後,須以“誠、敬、恒、真” 的心態追隨左右,先按師指苦讀丹經,直待機緣成熟,還須向丹師獻上法財助師成道,盟誓拜師,焚燒誓狀,方得真傳實授,而後拳拳服膺,修之不輟,終生感謝師 恩。古德有雲:“未遇真師,難得者法;既遇真師,難得者財、侶。”也有得師口訣後無力行功,則著書以訪友,求取內助外護者,如《仙佛合宗語錄•跋》雲: “若自有力行功者,則傳此以度同志之人。若自無力行功者,則藉此以遇護道之侶。否則,或三代有德向善,兼能助師行功;或力不足,能代募助師,亦可許之。古 雲法財兩助,此之謂也。”近世內丹學家陳攖甯先生作《口訣鉤玄錄》,列舉14條“口訣不肯輕傳之理由”,學者可以參看。這種江湖文化的承傳方式使黃帝、老 子、魏伯陽、呂洞賓、陳摶等開創的內丹學數千年來一線聖脈,不絕不縷,留傳到今天;也使歷朝歷代都有冒充仙人的偽師、道首、江湖術士打著丹道的旗號招搖撞 騙,漢之欒大、宋之郭京輩代不乏人,足見江湖文化其利也在斯,其弊也在斯!為了糾正江湖文化的弊端,我們亟須在保存江湖承傳方式的同時,另闢蹊徑,將內丹 學引入學術研究之路。我以為四通八達謂之道,教化天下謂之德,濟世救生謂之丹,度人度己謂之師,可學可修謂之法;丹道之理(理論體系)、事(修持實踐)、法(承傳法訣),事由 理來,法須事驗,關鍵是揭開丹道的基本原理以指導修持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未知的法訣自會不斷揭示出來。儘管現在某些江湖傳功師傅盡力把陳攖甯先 生曲解為江湖上所謂“仙學派創始人”,為自己收徒斂財行欺世盜名之事,然而陳攖甯先生畢竟是崇尚科學的內丹學家,不是不學而知的活神仙。他在《口訣鉤玄 錄》中說:“餘昔年訪道,執定一個見解,就是虛懷若谷。不管所遇之人,是正道、是旁門、是邪術、是大乘、是小乘,總以得到口訣為最後之目的。故凡關於口訣 一層,耳中所聞者,實在多得無以復加。雖不能說白費光陰,徒勞心力,然在我所得口訣中,百分之五十,都是怪誕鄙陋,不起作用的。又有百分之二十,雖然能 用,而無大效驗。其可以稱為真正口訣者,僅百分之三十而已。僅此百分之三十,尚有上中下三等之不同,難以一概而論。現在我對於‘口訣’二字,著實有點厭 聞。”我在經過多年丹道的社會調研後,對陳攖甯先生這段話,頗有同感。陳攖甯先生聲明自己撰寫《口訣鉤玄錄》的目的,是因發現黃元吉先生,“理與訣並 重”,“學者果能按其所說,見諸實行,則了道成真,自信當有幾分把握。從此以後,不必累月經年,搜神語怪,乃知正道本屬平淡無奇;不必千山萬水,訪友尋 師,乃知真訣即在人生日用。豈非一大幸事乎?”黃元吉的丹訣我已收入拙著《丹道法訣十二講》之附錄中,陳攖甯先生這段話,也是我著《丹道法訣十二講》的初 衷。《易•系辭下》雲:“苟非其人,道不虛行。”這句話亦見於《太平經》卷五十二《胞胎陰陽規矩正行消惡圖》。足見中國古代之道術,皆須擇人而授,先秦時期的 方仙道繼承了這一傳統。《抱朴子•金丹》雲:“此道至重,必以授賢,苟非其人,雖積玉如山,勿以此道告之也。”葛洪每言仙人本無種,皆積學而至,黃帝、老 子尚有師,人必得師而可學。又雲長生之方,乃道家至秘,“故血盟乃傳,傳非其人,戒在天罰。”(《抱樸子•勤求》)特別有趣的是,葛洪描述了“世間自有奸 偽圖錢之子,而竊道士之號者,不可勝數也。”(同上)他們善為誑詐,以欺學者,“乃複憎忌於實有道者而謗毀之,恐彼聲名之過己也。”(同上)對於向他們求 學問道的人,裝作“博涉已足”的樣子,“若所知寶秘乃深而不可得之狀。其有所請,從其所求,俯仰含笑,或許以頃後,故使不覺者,欲罷不能,自謂事之未勤, 而禮幣之尚輕也。”(同上)葛洪那個時代至今已過去千七百年,然而江湖上這些丹師的音容品貌竟然一點沒變,葛洪描繪的虛名道士和今日江湖丹師仍然惟妙惟 肖。我二十餘年訪道所見此輩不少,都自稱曾得丹家秘傳,問其丹訣則立刻裝出一副莫測高深的模樣,笑而不答,稱緣份未到,實則對此輩我不消十分鐘問答就可判 其真偽,他們那點學問尚不配在我面前賣弄。我自己從年輕時求道走過來,深知其中甘苦,因之對年輕的求道者忒過信任和呵護,在當今世風日下的交往中親歷諸多 教訓,甚覺傷情。特別令我驚奇的是,那幾個自稱是此輩丹師“徒子”、“徒孫”的年輕人跟隨他們不到一年半載,也立刻裝出得了丹家秘傳口訣的樣子,起上幾個 “道號”在互聯網上一知半解地講道談玄,拼命包裝他們的“祖師爺”,搔首弄姿地欺誑丹道愛好者。N•弗萊迪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包裝決定一切的年代。‘形 象’包裝比正直、善良、誠實及健全的心智等內在的品質更為重要。”而“內在美在美貌面前的弱勢只能說明這樣一種事實:我們的社會正日益浮躁和淺薄,它僅僅 根據最表面的特徵進行價值判斷和取捨,而沒有耐心深入到事物的核心。”(《美貌的誘惑》)江湖術士都在向丹道愛好者散佈一種神話,丹道法訣是呂洞賓等仙師 一代一代從古到今口口相傳給他們的,他們是這種“真傳”的唯一“專利擁有者”。至於他們擁有的“丹訣”是什麼?如何鑒定其真偽?那是不能問的。因為他們的 “丹訣”永不公開,只准許你相信他得了“真傳”,老實地向他們奉獻“法財”,而不准懷疑他們,如果你懷疑他其實沒有什麼真傳丹訣,就更證明你心不誠,越發 不能將他們秘傳的丹訣告訴你!我國在這個浮躁年代生長起來的“新新人類”往往對此騙局缺乏理性的思考,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學者們和社會上的網路一代也習 以為常,甚至以為他們真像《史記•留侯列傳》裏的張良那樣曾遇黃石公等異人傳授。我曾經為此在一次座談會上做過一個實驗,我將一句丹家采藥火候的口訣附耳 傳給一名學生,讓參加座談會的21個人依次附耳相傳,直到最後一人得此口訣後再傳回我,前後僅用了15分鐘時間,結果這個口訣經21個人依次相傳後連我自 己都聽不懂他講的是什麼。這是現代心理學上一個可重複驗證的實驗,因為傳話的人必然會根據自己的理解不斷修正所傳播的語言。一句口訣在15分鐘內經21人 傳播尚無法保持原樣,內丹法訣在歷代丹道修煉者中口口相傳數千年之久而不失真豈非神話?設若歷史上各朝各代千千萬萬丹道修煉者的法訣最初都是由某人秘傳下 來的,那麼這個最初傳訣的人的丹訣又來自何方,這在邏輯上也難以自圓其說!由此可以斷言,江湖術士為自神其術說他們的丹訣由古代丹家師徒口傳心授而來的神 話是不能成立的。天道迴圈,流遠則有偏,小失成大弊,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經至十改而亂,語至十傳而偽,卦須一占則准,《太平經》卷四十所載《分解本末 法》及卷四十二《四行本末訣》早就闡明此理。內丹學發展到今天的現狀,應該識破江湖術士散佈的對師徒秘傳丹訣的迷信,改變江湖文化“重訣不重文(理)”的 舊傳統,從而理、事、法並重,將內丹學引入學術研究的殿堂。通過以上考察我們發現,一方面是內丹學的傳法系統確有靠師徒秘傳的傳統,另一方面是丹道法訣的承傳不像江湖術士吹噓的那樣不可理喻,而是一個可解釋、可發 展、可超越的系統。就“理、事、法”三者而論,法訣是技術,技術源於內丹理論,學理指導修持實踐,理通法自明,這是其一。技術又是經驗的總結,技術是否正 確又靠修持實踐(事)來檢驗,法真須事驗,這是其二。由此可知,內丹學能夠流傳到現在,全靠內丹學家在學理上不斷深入探索,在修持實踐上不斷總結經驗而 來,丹道法訣沒有失傳,首先是因為自古至今丹家對丹經學理的體悟和修持實踐沒有中斷。江湖術士大多沒有真正的修持實踐,他們的體質和精神沒有發生本質的變 化,又沒有悟徹丹經的學養,因之他們所傳的口訣也是靠不住的。隋唐五代時、宋元遼金時、明代、清代的社會環境各不相同,因之內丹家的修持實踐亦不相同,丹 道法訣之流傳自然也很不同,這是不難在考察以上不同時期的內丹學著作發現其區別的。在科學昌明的今天,內丹學亟需在總結歷朝歷代內丹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綜 合創新,使之成為具有時代精神,符合現代社會環境的人體生命科學。只要老子的《道德經》不失傳,只要《莊子》、《易經》、《陰符經》、《黃帝內經》不失 傳,只要《參同契》、《悟真篇》、《入藥鏡》、《金丹真傳》等丹經能流傳下來,丹道法訣是不會失傳的。天數起於一,一為道本,返本複初,大道自行!學者苟 能一心向道,只將虛、寂、恒、誠四字入進去,各類丹道法訣自能由繁返簡,由多返一,以人心體察天心,自然合道體真,有不待師傳而成道者。就佛法而論,學佛 者只要發願皈依佛法僧三寶,有一部《大藏經》在,雖找不到真正證道修持的明師,亦可求自覺之果,此所謂聲聞、緣覺乘,不靠善知識而證得菩提,成就獨覺佛、 辟支佛。佛法如此,道法亦然,大中道者有詩雲:“四生證得獨覺仙,丹訣何須賴師傳。慧海慈航求普渡,大道由我遍三千!”其實丹道的境界,本是一種人生的藝 術境界,世上各行各業的藝術大師,如武術、音樂、書法、繪畫、雕塑等,其所以成功的訣竅,無不與丹道相通。京劇藝術大師程硯秋總結坤角練功的竅門為:“氣 沉丹田,頭頂虛空,全憑腰轉,兩肩放鬆”,這段話亦可視為丹道煉形的法訣。清代內丹學家劉一明著《悟道錄》,見“日照月臨”、“接桃接杏”、“水凍冰 消”、“鐘鳴鼓響”、“紅花綠葉”、“龜藏魚潛”,無非是道,無非是訣。足見人能悟道,則隨處有師,隨處有法,隨處有訣,何必自困於江湖術士門下空費時日 呢!最後必須指出,我雖然花費了二十餘年時間參訪了一些內丹家、高僧、高道,並以不同方式拜師尋求修持法訣,但並不皈依任何宗教團體或江湖門派,也不妨礙這些 門派以宗教或江湖規矩傳法授徒,更無意和這些門派的弟子競爭什麼“掌門人”、“嫡傳弟子”的名份。在這一點上,那些在互聯網上拼命推銷自己的教首和江湖門 派頭領儘管放心,大可不必將我作為競爭對手肆意誹謗,我並不想強迫他們贊同我的學術觀點。我對內丹學的研究遍及世界各教派、學科及佛、道、醫、武諸家,並 不專注一家一派,卻是取眾家之長而一之,雖不得已有按宗教規矩拜師求法之舉,目的也是為了保存民族文化遺產進行學術研究。這些年和我交往的江湖門派、宗教 團體和社會人士多矣,然我是學者,不是氣功師,不是宗教徒,更不願和江湖人士論同門師傳之類的輩份,也不以教徒身份參加宗教活動。2002年11月24日 上午,我在臺灣輔仁大學宗教系慶祝該系創建十周年的大會上講演,參加者有臺灣各界的宗教領袖和海內外邀請來的各大宗教的學者,宗教信仰的氣氛十分濃厚。會 議進行到回答問題的程式時,一位元西裝革領的老學者接過話筒問我,“你是大陸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是共產黨囉,我知道你多年研究宗教,我想問你既然研究 道教,不知你是否信仰道教?”聽介紹說提問者是臺灣基督教的領袖,我擔心自己公派赴台期間引起什麼政治問題帶來麻煩,因此便用別的話搪塞而回避此提問。沒 想到又有一個年輕學者站起來要求我正面回答此問題,會場氣氛嚴肅下來,連主持會議的宗教系主任陳德光教授也說他想知道我有沒有宗教信仰。我回答說:“大家 知道我主編的《中華道教大辭典》在臺灣以繁體字出版,又在網上看了不少我研究道教內丹學的文章。我認為內丹學是科學,是人體生命科學,不是宗教。我研究道 教多年,我信仰道,但不信教。”聽到他們報以掌聲,我松了一口氣。其實我多年來從事這種研究遠離政治,專心學術,僅閱讀《道藏》編成一部《中華道教大辭 典》就須在三五年間耗盡心血而心無旁騖,因之我充其量僅是一個獨立思考的公共知識份子而已。在這點上,我自覺和陳攖甯先生有諸多心靈相通處,因之我十分敬 佩他的為人和為學。陳攖甯先生說:“疾病纏身,痛苦煎逼,參禪、念佛、持咒皆不得自在,不幸短命而死,來生又複沉迷。因此,健康實為一般學佛人士所必需, 勿輕視仙道。”(《為淨密禪仙息爭的一封信》)他甚至還說:“釋迦佛在雪山六年精進,弄得骨瘦如柴,後於尼連河畔,仍不得不受牧牛女乳糜之供以調養肉體, 此乃生苦。釋迦佛住世七十九歲,僅僅得到一個中壽,此乃老苦。後為須跋陀羅說法時,已患身痛、背痛、腹痛、下血等症,此乃病苦。最後只有入滅一途,雖經眾 弟子搶地呼天,悲哭挽留,亦不能多延時日,此乃死苦。此種事實,不能以‘示現’二字強為辯護,須分別言之。用佛眼看,則是示現;用肉眼看,還是苦境。請 問,世間有幾隻佛眼?釋迦佛的人格,及其智慧,可以說古今無雙,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獨惜他老人家度生的方法,尚缺少一段肉體上功夫,是謂美中不足。愚意, 若將中華民族古代聖哲所發明所遺傳之仙學,補充印度外來的佛學之不足。修養肉體,則用仙學;開悟心性,則用佛學;性命雙修,仙佛同證,方為盡美而又盡 善。”(《與上海某居士書》)陳攖甯先生力挺仙道而敢於直指佛陀,足見在他的眼裏,根本沒有什麼“權威”和“偶像”,他講“重研究不重崇拜”,實在不希望 有什麼不肖的“徒子徒孫”將他自己當成崇拜的偶像。在那種各教派紛爭的年代,陳攖甯先生為爭取丹道修煉的一席地位,不惜自承為“外道”。他說“須知,餘在 今生是外道立場,當然不求往生西方。況於此世間願心未了,亦不欲急於離開。”“所以,我自己將來的去處,是遍曆欲界諸天,最高亦不過到色界四禪為止。不願 困陷於無色界,亦不願入涅槃,……所以我自認作外道。”“世人相信自力者,儘管去參禪(禪宗);相信他力者,儘管去念佛(淨土);相信他力加持自力者,儘 管去灌頂(密宗)。我非但不反對,並且立於贊成地位,決不勸他們走我這條路。惟有志在修養,意存實驗,而與佛法無緣,又不信其他一切道門、一切宗教者,我 則順其機而接引之。並隨時用高深的學理,以擴充其心量,而種未來之善根。”“西方淨土,號稱極樂世界,彼土眾生,都是大善知識,用不著我去幫閒,還是留在 苦惱娑婆世界,了一點心願罷。然而我對於阿彌陀佛之大願力,觀世菩薩之大慈悲,實不勝其欽仰。自己雖不求往生,卻希望他人往生,免得下次又來受苦。”“不 過話又說回來了,假使全球人類,個個都持十善,個個都行六度,這個世界就是極樂,穢土就變成淨土,何必再講往生?這是我的末後句。”(《與上海某居士 書》)陳攖甯先生有宏大的行願和弘道的勇氣,真是道學研究領域不世出的奇才。我將陳攖甯先生收入《中華道教大辭典》並予以極高評價,就是十分珍惜他留給後 人的“科學精神”。陳攖甯先生于禪、密、淨土諸法中獨標仙道,而我則兼學佛法並以內丹學融匯禪、密、淨土,以為萬法歸宗,不離大道。因之我們宣導要繼承陳 攖甯先生的科學精神,而不是繼承他的什麼“門派”。在丹道的承傳中,固守師說的人是最沒出息的。丹道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在現代社會裏,丹道只有在真修實證 中不斷創新才有發展。

(二)丹道之修真辨難和答疑(1)三家四派丹法之區別和聯繫:我經過多年對丹道的調研,將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三豐派、伍柳派等多種門派的內丹功法,歸結為三家四派,這是從實際修煉方法上的系統分類。分類 是科學研究的開端,我們的目標是對丹道進行科學研究,不得不先以科學的方法將內丹功法進行分類。我們首先將丹道功法劃分為三家陰陽,即自身陰陽、同類陰 陽、虛空陰陽,又將自身陰陽之清淨丹法、同類陰陽之彼家丹法和龍虎丹法、虛空陰陽之虛無丹法分為四派。內丹學認為,自古及今之所有神仙,必假修煉而成道, 而丹道修煉之所有法訣,皆是陰陽之把握和運用。“提挈天地,把握陰陽”為丹道修煉之本。陰陽不交,天地或幾乎息矣,人類或幾乎息矣,何來丹道?三家四派丹 法之區別,在於陰陽之不同把握和運用,因之這種分類法比粗略地將丹法分為清淨派和陰陽派,更切近自然造化的本質,也更具有科學性。自身陰陽之清淨丹法和同類陰陽之彼家丹法,是丹道修煉的基礎,未有不懂清淨丹法和彼家丹法而能通達丹道者。然就清淨丹法和彼家丹法而論,彼家丹法又以清淨 丹法為基,因為彼家丹法之要訣便是“清淨頭,彼家尾”。乾隆四年(1739)丹經抄本《玄門秘訣》雲:“至於清淨頭、彼家尾等訣,且謂藥自外來,想又另有 別傳,此非吾之所知也。”“點化者,清淨頭、彼家尾也。非道不能用鼎,難!難!難!今方士者流,先言用鼎,謂先濁後清,不思凡胎俗骨,豈能承受,此又不可 解者矣。”《悟真篇》詞雲:“白虎首經至寶,華池神水真金。故知上善利源深,不比尋常藥品。 若要修成九轉,先須煉己持心。依時採取定浮沉,進火須防危甚。”其中“先須煉己持心”一句,即“清淨頭”也。否則“白虎首經”再好,也難以“依時採取”。 民國以來內丹家多不明龍虎丹法之傳,卻誤以為彼家丹法也像龍虎丹法一樣行之於煉精化氣階段,聲稱煉氣化神就不用鼎了,不懂“澆灌十月休離鼎”之意,這是對 彼家丹法道聼塗説的誤傳。古丹家多以性功成就者,稱“玉液還丹”,命功點化者,方是“金液還丹”。先“盡性”才能“至於命”。胎息不成,煉心不死,而行此 一時半刻之功,乃自投地獄。丹道法訣的關鍵步驟,無非是采藥和煉丹兩步而已,三家四派丹法的分別就在這兩步上。丹家每言“童體與破體不同,金液與玉液各 異。清淨乃首尾之功,服食乃點化之藥”。彼家丹法如非以清淨為基,離器不空,神劍不靈,不見藥嫩水清,是無法行服食采藥之工的。因之那些一提清淨就判為北 派功夫,不知清淨丹法乃各派丹法之基礎的內丹家,皆沒得同類陰陽彼家丹法和龍虎丹法之真傳。“生”、“死”和“性”是人類生命的原始本能,丹道既研究人體生命科學,必然把人體生命的這三個關節點當作研究的重點。其實非只丹道,世界上幾乎所有古老 宗教的修持方法,都普遍關注“性”的問題,只不過因社會風俗和道德倫理的原因,其隱顯程度不斷變異。印度教性力派等自不必說,佛教各宗派普遍講“慈悲”和 “發菩提心”,然而在無上瑜伽密續中,梵語Karuna(慈悲)本有在大樂時不射精的意思,至於bodhicitta(菩提心),人們知道,空樂不二大手 印、時輪金剛體系中,“白菩提”和“紅菩提”分別指男子精液和女子體液。甚至“瑜伽”一語,也是指一種超世俗婚姻的“結合”,是男性的大悲與女性的大智之 結合。《金剛經》雲:“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知佛陀亦暗示有性的修持方法,後世高僧點化“空”字乃“穴下之工”,可見其關注性 的修煉。2002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推出古子文先生所著《深入藏地》一書,其中記述他在不丹遇“歡喜金剛雙身修佛母朱巴•基米雅”,基米雅佛母回憶 了她在14歲被選為明妃和朱巴金剛“空樂雙運”的過程,以及在“男女和合大定”前進行“密灌頂”和“慧灌頂”等,當屬事實。2004年9月我赴西藏日喀 則、拉薩考察,在布達拉宮見蓮花生大師像前塑有明妃,然而講解員咬定密宗寺廟有雙運尊乃社會上的誤傳,並聲言明妃並非真有男女關係云云,看來其否定雙運道 乃是受漢地倫理觀念影響所致。然蓮花生大師有言:“我此妙道,如蛇在竹,上則成佛,下則墮獄,無第三路可以撲朔。”獅子跳處,驢不能躍。布達拉宮的參訪者 多不具進入雙運之條件,此道為佛密修煉次第所禁言,故講解員否定亦不失為善巧。近世研究和修證藏傳佛教的學者,莫過於陳健民上師,其所著《恩海遙波集》所 述甚明,讀者可以參看。密宗瓶灌所用海參等物和金剛杵,包括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哞”,其中“嘛呢”為如意寶,“叭咪”為蓮花,大致也是男女雙修之性器 官的隱喻。大手印修持經四次灌頂(瓶灌、密灌、慧灌、勝義灌)和四瑜伽(專一瑜伽、離戲瑜伽、一味瑜伽、無修瑜伽),轉五毒(貪、瞋、癡、慢、嫉)為五智 (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即生圓證三身成就(不生證法身、不滅證化身、不住證報身)。大手印之修持,在內丹學看來,是為 追尋和證驗吾人此萬劫不壞之一點靈明性體,認識此一點靈明性體為得法身見,禪宗謂之開悟,為大手印修慧的初步證量,能善自護持,保任如如,是禪宗明心見 性,亦是王重陽的“得性見金丹”。見性之前,包括方便道、四灌頂,尚不是大手印正行,僅能稱作加行。無上瑜伽之方便道(亦稱貪道)修“事業手印”,包括第 三灌頂(慧灌),皆和丹道男女雙修的彼家丹法相通。先師知非子認為佛教密宗的修持,特別是貪道,要受年齡限制,年衰體弱者只宜修持清淨功夫。僅就清淨功夫 而論,修持方法亦五花八門,從廣義上說,佛教之戒、定、慧三學,止觀雙運、安般守意、六妙法門,皆可囊括進去,其他武術、氣功亦不離清、靜二字。由此看 來,清淨丹法和彼家丹法,已將世界各宗教的大多數修持方術包羅進去,它們在本質上是相通的。
               另有虛空陰陽的虛無丹法,是玄關竅開、元神呈現後在虛空中把握陰陽,見性而後了命。全真道龍門派第十一代傳人閔小艮(派名一得),從高東籬受戒,得同門師 兄沈一炳所傳丹訣,後又從月支國人黃守中學鬥法秘術。黃守中原名野怛婆閔,自印度來華,由王常月受戒,傳龍門西竺心宗。蓋閔一得所傳丹法,本受印度教和密 宗影響,多咒語,傳《天仙心傳》、《女宗雙修寶筏》等書,為虛空陰陽之虛無丹法。其實密宗寧瑪派的大圓滿功法,有真修實證兼能了命的禪宗功夫,頓超直入的 文始派丹法,都可歸入虛無丹法一類。全真道所傳清淨丹法,修持到高境界,亦可接續虛無丹法。另有正一道所傳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等雷法乃至劍仙派功夫, 亦屬虛空陰陽的功夫。2005年10月10日美國學者薩梭(MICAAEL SASO)來訪,他曾在臺灣拜師入正一道,當道士,學得清微五雷正法、靈寶三五都功法、北極法等,中文名蘇海涵,1975年編成《莊林續道藏》、《道教密 訣集成》等書。蘇海涵教授敍述了他拜師求法和修持的經過,稱可以符籙、咒語作法召請六甲神將。蘇海涵教授時年75歲,身體健壯,精神矍鑠,他的丹法屬外用 的虛空陰陽功夫。這種功法在飲食上要求甚嚴,不僅不能食肉類,不能食蔥、蒜、韭菜、薤、芫荽等五辛之蔬,且不能吃豆製品、蘑菇等菌類、腐乳、發酵的醃糟類 食品等。這樣,清淨丹法、彼家丹法、虛無丹法的修持方法,已將世界各大宗教、民間宗教、秘密會社、武術、巫術、氣功等門派的修持方術包羅殆盡。再有同類陰陽之龍虎丹法,是中國道教內丹學所獨有的,它不像清淨丹法、彼家丹法、虛無丹法那樣與其他宗教修持方術相通,而是完全由中國道教醫學、房中養生 學等民族傳統養生文化孕育而成,故稱作“不共法門”。龍虎丹法可傳於衰老體弱的學人“醫枯朽”之用,可以坐享其成,故又稱作“添油接命”之術。蓋古時中國 點油燈照明,欲延長照明時間,光靠擰緊燈芯省油和防止風吹等消極保護還不行,關鍵是想法添油,才能使燈經久不滅。這就是說,人想健康長壽,光靠防病保養還 不夠,須用返老還童之術。張三豐《無根樹詞》雲:“無根樹,花正微,樹老將枯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人老原來有藥醫。自古神仙栽接法,留與修真作樣 兒。”由此可知,仙家返老還童之術就是模擬老樹栽接嫩枝的功夫,也稱作接命之術。古代房中養生學著作多講“竹破竹補,人破人補”,載彭祖“以人療人,真得 其真”的話,謂之“人運中興”,與《參同契》“同類易施功兮,非種難為巧”之語相合,此所謂“同類得朋”,“人要人度,命要命續”者,也即《悟真篇》所雲 “竹破須將竹補宜,抱雞當用卵為之。萬般非類徒勞力,爭似真鉛合聖機”。《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 味”,陳致虛注《參同契》引此二語,雲“只此二語,道盡金丹”,足見龍虎丹法的原理植根於中國醫學和房中養生學。實際上,丹道的逆轉任督、後升前降,也是 由房中術的“還精補腦”演變而來。龍虎丹法平實無華,極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色,乃內丹學千古承傳的一條正脈。在修持實踐中,龍虎丹法和彼家丹法乃丹道命 功的要害,二者相輔相承,運用之妙,必待師傳,如無師授,妄意猜度,多記丹經,騰其口說,則火候難知,不能“獻出青龍惹妙鉛”,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矣。濟 一子傅金銓《道海津梁》雲:“《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理不窮,則無以盡性;性不盡,何由以至命?盈科之理,未可一蹴,不到‘知命’,未可言‘至 ’,孔子‘罕言’,佛雲‘秘密’。淺識之士,理不窮,性未盡,奈何輕言‘命’哉!性由自悟,命必師傳,自古及今,少有能窺其涯涘者。”今之江湖丹師,對龍 虎丹法,聞且未聞,即以盲師引瞎徒,上陽子深叱此輩為“教中罪人”,濟一子更著《試金石》設二十四問以辨真偽,稍有不合,便非透底之學。傅金銓《道海津 梁》更描述龍虎丹法之法象如觀世音大士,“左為龍女獻珠,右為善財(童子)合掌。女本陰也而居左,陰中含陽也。男本陽也而居右,陽中含陰也。此珠在龍女身 邊,非善財不可得。紅孩兒,火也;金圈手足,禁之也,鞠躬致敬以求珠。大士居中,真性為主也。”此乃秘密難知的稀有之事,說出後諸天及人皆當驚疑,須非常 之人才能行,故《陰符經》雲:“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然雖得此道,法、財、侶、地等條件,實在難備,故《金丹節要》雲:“必須善財,預儲完足, 不令缺乏。若系孽財,必代受孽報。審慎擇之。”傅金銓《赤水吟》詩雲:“萬善無虧真性全,性光發處是先天。果能積行修陰騭,自有飛騰出世緣。”蓋龍虎丹法 之修持條件,古丹家以為由積德行善而天命有歸,其栽接之術,多為老翁與少女的配合,丹家以為可雙修雙成,故其《赤水吟》又雲:“紅顏女子白頭郎,識得真時 是藥王。飛上九天餐沆瀣,好從雲端著滄桑。”江湖丹師每言自身修持四十年、五十年,誤以為時間越長功力愈可誇耀。豈不知同類陰陽丹法乃一時半刻之功,清淨丹法真正上路也日新月異,不須拖延時日,丹道 亦有頓修法門。《悟真篇》雲:“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語實堪聽。若言九載三年者,總是推延款日程。”讀者思之。(2)丹道對靈界的設定:西方哲學自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黑格爾,都以邏各斯中心論或語言中心論創立自己的哲學體系,特別是笛卡兒以來,主客二分的二元思維模式被牢固確 立起來。其中唯物主義流派堅持客觀決定論的立場,唯心主義流派堅持主觀決定論的立場,這兩種哲學傾向無論簡單的或複雜(辯證)的,都把某種形而上學的範疇 物件化、實體化,以概念思維或邏輯推理的方式認識世界。最初傳入我國的西方哲學,皆以18世紀西方啟蒙思想家的唯物論、科學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為主體, 這是五四時代中國面臨棄舊革新、救亡圖存的歷史條件決定的。中國儒學“神道設教”的文化傳統和經學的治學方式,又把這類思想神聖化、經典化乃至准宗教化, 以至進入人們的信仰領域而牢不可破。然而在西方,哲學家將某種實體性範疇作為始基的終極的形而上學設定自19世紀後半葉遭到質疑,從叔本華、尼采開始,到 柏格森、胡塞爾、海德格爾、薩特、德里達都在批判這種主客二元論的哲學觀念,西方形而上學的物件化、概念化、實體化的始基被解構了。海德格爾說:“有一種 幾千年來養成的偏見,認為思想乃是理性(ratio)也即廣義的計算(Rechnen)的事情——這種偏見把人弄得迷迷糊糊。”(《海德格爾選集》第 1070頁,上海三聯書店,1996)中國的科學主義者至今尚堅信宇宙間的事物都可以靠理性來認識,即可以用邏輯推理,用概念、語言乃至數位來描述。其實 僅在1到1.5之間,就有小數、循環小數、無理數、某些電子電腦算幾萬年乃至不停機也算不完的數。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冷、熱、味美、舒服等感覺問題都不 能用語言精確表達,誰也無法把一個美女的形象用語言告訴對方使之和自己產生完全相同的印象。這就是說,人們以為用概念、數位等理性可以認識和描述一切事物 乃是一種誤解、偏見或假像,世上絕大多數事物是無法用言語和數學來描述或計算的,只能靠非理性的直覺、靈感或體悟,也即是靈性思維。海德格爾無疑是西方近 代最傑出的哲學家之一,他卻把宇宙分為天、地、神、人四界,提出了天、地、神、人四位一體之說。此後科學哲學家波普爾也提出過著名的“三個世界”的理論, 即物理世界(“世界1”)、精神世界(“世界2”)、精神活動的產物、知識系統或客體化的觀念世界(“世界3”)

清黃元吉養生靜功心法>.注釋者為邱陵

清黃元吉養生靜功心法>.注釋者為邱陵.供參考. 一、迴光返照 ( 原文 ) 孔德之容,即玄關竅也。 古云:一孔玄關竅,乾坤共合成,中藏神氣穴,名為坎離精。 又曰: “ 一孔玄關大道門,造鉛結丹此中存 ” 。 《契》曰: “ 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胥 ” 。 故道...